
我的麻糖大爷
那年,俺大爷六十岁,因为有一手炸麻糖的好手艺,所以我就叫他——麻糖大爷。
好几年前,俺大娘就走了,撇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俺大爷想出去打工,无奈孩子无人照看,只好在村里开了个麻糖铺养家糊口。
大清早,村庄还在沉睡,麻糖大爷就开始忙活起来。点燃炉火,将金黄色的油,连同浓浓的睡意一起倒进发热的油锅。在油加热的过程中,麻糖大爷把昨晚就和好的面放到砧板上开始揉面,面揉好后麻糖大爷用刀去油锅里捞些油,然后抹到面上一层,让面饧着。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开始冒起了浓浓的油烟,麻糖大爷就切下一块面团,用手把面团拽成长条状,再拍成纸一样的薄片,然后用刀在面片上切开几个均匀的口子,两只手熟练地掂起来,慢慢放进油锅,轻轻摆几下,手一松,“嗞啦”——麻糖就钻进了油锅,油锅里立刻便奏起了《麻糖进行曲》。这种麻糖叫“排叉子”。刚炸出来的第一个麻糖,麻糖大爷通常都会投到火里烧掉,说是孝敬火神爷的,为了祈求一天的好运。
“麻糖!麻糖!卖麻糖啦!”每天早饭和晚饭这两个点儿,街上就会传来熟悉的叫卖声,麻糖大爷把炸了一早上的麻糖,用小推车推着沿街叫卖。
麻糖大爷的生意做得很好,几年下来不但供两个女儿上了大学,手里也有了一些积蓄。随着岁月老去,两个女儿又不在身边,麻糖大爷感到了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到了晚上,麻糖大爷与孤灯作伴,对影成双。
一天上午,两个妇女路过麻糖大爷的小铺,一人称了五斤麻糖,说是去邻村串亲戚,在和麻糖大爷的闲聊中得知他没有老伴儿,两个妇女就主动给麻糖大爷介绍老伴儿。
接下来的日子里,麻糖大爷的小铺就隔三差五地关门。后来,村里邻居都知道麻糖大爷最近几天忙着找老伴儿。喜欢开玩笑的娘们儿见到麻糖大爷就问:“老李啊,啥时候娶媳妇啊,我们可等着吃喜糖了,要不现在就先给我们买点!”麻糖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说:“快了,再等两天。”
“听说老李头带回来媳妇了。”
“嗯,听说还是骨恋毛(烫发头),穿的也挺洋气的。”
“嗯,听说是越南的。”
“不是越南,是云南……”
“走,瞧瞧去。”
麻糖大爷带回来老伴儿的事,一时间在小山村里炸开了锅,成了村里的焦点,生意也随之火爆起来。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打着买麻糖的旗号来看麻糖大爷的老伴的。
可是没过多久,麻糖大爷的麻糖铺关门了,后来有传闻说麻糖大爷的老伴儿跑了,麻糖大爷被骗了五万块钱,这几天也没心思炸麻糖了,整天四处打听找那几个骗子呢。
有一次回老家,碰见麻糖大爷,和他闲聊,麻糖大爷感叹道:“这人的一生啊,就像麻糖一样,必须要在油锅里炸一炸才能成熟了,你还年轻,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多长几个心眼儿,别像大爷一样,轻易上当。”
透过和麻糖大爷闲聊,我忽然觉得,人每走一步都是一种领悟,每遇到一件事都是一次磨炼,人只有在磨炼中才会成熟,才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