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一所山村学校的美丽蝶变(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一所山村学校的美丽蝶变(散文)


作者:草原格桑花 童生,70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8发表时间:2018-04-23 15:36:23
摘要:社会在变,城市与农村在变,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一切都在快速地嬗变,一切贫穷的东西都已经离我们远去,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城市被城镇化了,农村被现代化了,新生代农民工不进城打工、农村孩子不读书改变命运,你还能做些什么?还有什么是更好的选择?

【荷塘“PK大奖赛”】一所山村学校的美丽蝶变(散文) 当你沿着蝴蝶纷飞的小径走向学校的时候,或者当你迎着火红的晚霞,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学校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是学生,你是否会把农村学校那遥远的、陈旧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今天,在乌蒙山上,在昭阳区,面对拔地而起、充溢着诗意的每一所中小学,在你的心里是否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你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山区的幸福、骄傲与自豪?
   无论是川流不息的金沙江畔,还是汹涌澎湃的牛栏江边,天论是那黑颈鹤的栖息地,杜鹃花盛开的凉风台山脚,还是那久负盛名的洒渔烟柳之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坝区还是山区。一座座中小学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或者是一片硅PU篮球场、全塑型塑胶跑道,一座座园林式学校从“8•03”“9•07”地震的废墟上,从荒坡上,从田野里,从李克强总理和省、市、区领导走过的地方冒出来,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如画家的丹青妙笔。一些变化,一些细节,总是在我的内心发酵,让我迷醉,心旌摇荡。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与几位昭阳作家和昭阳区新闻中心记者去了几十个城乡中小学,昭阳一中、昭阳一小、昭阳五小、青岗岭、靖安、苏家院、布嘎、龙泉、旧圃、永丰……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和座谈,我们更真正地领略到了昭阳教育的风采,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沿麻昭高速,一直向北,是昭阳区最北部的靖安镇,一个二半山区多民族贫困乡。这里的大耆老小学可谓是全区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占地30亩,建设概算总投资一千余万元,是靖安镇规模最大、校舍、设施完备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走近大耆老村,大耆老学校就像一个刚沐浴的少女,从晨雾中走来,端庄典雅,秀美而又别致。远远望去,麻昭高速路旁、洒渔河畔,烟柳迷茫,花团锦簇,新建成的大耆老小学气势恢宏,与旁边的村委会大楼、青瓦白墙的大耆老新村落交相辉映。
   棕红色的大门上,“大耆老小学”五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左边是党的教育方针,右边是毛泽东主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红色大字;进门左边,蓝天白云下,红白相间的塑胶跑道与蓝绿一体的足球玚闪亮夺目,孩子们正在足球场嬉戏、玩耍;顺着主干道往前走,显示出青春活力的“尚学楼”“崇德楼”“静思楼”便映入眼帘。绿化带、篮球场,综合楼、图书室……一座标准化的现代小学从靖安镇的脱贫攻坚作战图上变为现实,谱写着教育扶贫、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大耆老村离昭阳区有30多公里,有11个自然村,几年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等相对滞后。两年前,始建于1976年的大耆老小学占地面积仅5.8亩,大门破烂不堪,锈迹斑斑。一个学校只有一栋极为简陋的教学楼,校舍建筑面积仅1484平方米。在市、区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耆老被纳入省级三年行动计划异地扶贫搬迁的31个点之一,两年前曾经是原市委书记范华平挂钩的扶贫点,大耆老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均按照市委“坡顶青瓦两头翘,白墙灰线格子窗”的总体要求来设计的,青山环抱、绿水缠绕,和谐统一而又不是千篇一律,与雄安新区的建筑要求和风格极为相似。
   在市、区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耆老新征校园用地30亩,建设成一所远远超过新区其他建筑的新校园。2017年9月,令人心驰神往的大耆老小学已然完工,一座花园式的标准化小学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大耆老村陶家湾子的制高点。10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大耆老小学搬入新校园。目前已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电子白板,有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学校的投入使用点亮了山村教育发展的希望。
   现在,大耆老小学有学生468名,9个教学班,教师19人,寄宿制学生317人。办学规模不大,算是袖珍学校,却有一定的内涵、特色。校长蔡发勇带领我们走进学生宿舍,只见每一间宿舍安装了四张高低床,被子、脸盆、毛巾、牙膏、牙刷,甚至连拖鞋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墙壁上是学生制作的艺术作品,这个场景,就与我们在青岗岭新桥、苏家院、洒渔、旧圃等寄宿制学校见到的一样。学生洗漱的地方也干干净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学校竟然为学生安装了洗澡间。当我们走进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等各功能室后,老师们正在忙忙碌碌,加班加点地安装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整理均衡发展工作材料。学校正在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与昭阳三小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打造智慧校园、校园文化建设、七星校园创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谈到学生辍学外出打工问题,校长蔡发勇似乎有一种淡淡的忧虑。“大耆老”这个地方还真有点名副其实,“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留在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照顾,但一些家长怎么说都把未成年学生带出去打工,老师们总是经常翻山越岭,到学生家去家访。特殊情况下,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也在跑,煞是辛苦。还好,学校有一栋628平方米的教师周转房,晚上,老师们都住在学校,很多时候,和一些兄弟学校一样,老师们不分白天夜晚,有时进行家访、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有时整理材料、开展教学教研,经常干到12点以后,几乎没有“双休日”这个概念。环境优美的新校园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长表示,我们有信心把大耆老小学建设为规范完善的寄宿制学校,真抓实干,将学校办成一所办学方向明、教育理念新,校园环境优美,教风严、学风淳、校风好、质量高、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学校。学校建设在硬件设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特别是8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尽可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缩小校际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办出山区大耆老小学自己的特色。
   记得几年前,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山区学校,巴掌那么大一点,没操场,没球场,学生只能在树上绑上一个球圈,练习投蓝。在我的记忆中,在金沙江畔,曾经也有类似这样的学校,我在山区中学任教的时候就亲自去见证过。据老师们说,学校买来几个蓝球,学生高兴的不得了,可不小心滚下山去,那就要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才找得回来。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是事实。这是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给我印象最深、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一张照片。
   这些年来,城区围绕扩大优质资源适度拆并校点、坝区兼顾标准和均衡积极拆并校点、山区建设规范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加大拆并校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撤并整合使学校教学环境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实行资源重组、分段布点、分别管理,以名校强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建设在硬件设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走进学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坝区还是山区,学校的变化都会让你震惊,让你不敢相信却不得不信,我甚至于有点悲哀、后悔,都怪自己提前出生了半个世纪。想想我们的小时代,那时,山村绝对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情味极浓,而且风气良好的地方。但农村学校都是土坯房,都是破烂不堪的,没有操场,没有球场,更不说有什么足球场、塑胶跑道和功能室之类的东西,就算有个球场,也是黏土填平的,或者是有球场没有篮球,有篮球又没有球场。读个中小学都要交学杂费,两个教室之间就用几块烂木板隔开,一块长长的木板,两边搭在几个土基上,算是几个学生的书桌。櫈子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有草蹲、有小木櫈,高低错落,五花八门。北风一吹,冷了,每个人提个火笼,整个教室乌烟瘴气的,整个学校都被一片烟雾笼罩着;热了,三五个、几十个偷偷跑到河里、水库里,痛快。饿了,从破烂的、脏兮兮的书包里摸出两个父母烧熟的洋芋,啃上几口,继续听老师讲课。最要命的是,学校里有几个学生,读完五年的小学,春夏秋冬都穿着同样的一套衣服,我们暂且把它叫衣服吧,那是补丁摞补丁的,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大小不等,色彩各异,调皮的学生竟然给他们取了个不雅的绰号“大恶蜂”。这绰号形象,但于我,心里似乎不仅仅是一种淡淡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同情,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
   我们所身处的当下,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社会在变,城市与农村在变,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一切都在快速地嬗变,一切贫穷的东西都已经离我们远去,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城市被城镇化了,农村被现代化了,新生代农民工不进城打工、农村孩子不读书改变命运,你还能做些什么?还有什么是更好的选择?

共 34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激情的纪实散文!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国家振兴农村经济战略的实施推进,就要村庄留得住人,要留得住人首先要教育不落后。因此,农村学校教育建设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山区学校建设已不容被忽略。作者以纪实地笔触描写了昭阳区靖安镇大耆老小学的美丽蝶变,这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由两年前的破烂简陋变成现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校园,新学校的投入使用点亮了山村教育发展的希望。大耆老小学的蝶恋可谓是昭阳区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小学从靖安镇的脱贫攻坚作战图上变为现实,谱写着教育扶贫、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一曲唱给教育发展的赞歌,也是一曲唱给脱贫攻坚战的赞歌,深情讴歌了新时代学校教育建设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读之让人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4-23 15:42:02
  文章表现手法娴熟,充满激情的开篇引人入胜,今昔对比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与抒情有机相融,语言精炼,行文如水,作者的赞美之情在字里行间。
回复1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3 15:59:22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与鼓励,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4-23 15:49:45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而农村孩子求学路的艰辛除了贫困的家境以外,更有破烂简陋的学校环境。输在起跑线的农村孩子,又拿什么与城市的孩子拼人生?农村学校建设就是农村孩子教育的希望。社会在变,城市与农村在变,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相信新学校会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农村出现。这是孩子们的幸福!
回复2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4 10:57:41
  谢谢老师对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格外关注,敬茶!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4-23 15:50:15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4 10:58:25
  祝老师编创双丰收,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4 18:00:43
  感谢老师的编辑与鼓励,遥祝安好!
4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4-23 20:36:51
  读书改变命运,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希望!学校的破败老师的流失,又让他们再一次输在了起跑线上!好在现在又党的好政策,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也祝福我们的农村孩子别再浪费这大好时光!
回复4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4 10:26:05
  谢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扎西德勒!
5 楼        文友:天龙        2018-04-24 16:32:5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所山村学校的美丽蝶变,更多山区贫穷的孩子从此走进了教室,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政府精准扶贫带来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回复5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8-04-24 17:59:24
  非常感谢天龙社长对西部教育的关注。近年来,很多贫困地区逐步落实教育扶贫计划,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在为国家级、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为下一步教育的优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作非常艰辛,但学校的魂还在,教师的精气神还在,西部教育大有希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