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广播剧本】 那个岁月里

编辑推荐 【广播剧本】 那个岁月里


作者:悍雨啸风 举人,4164.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7发表时间:2018-04-24 08:11:44

【广播剧本】那个岁月里
  
   编剧 周进贤(悍雨啸风)
  
   【剧情简介】
   这是描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段有喜有悲的纪实剧本。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小青年们在贫瘠的深山里经过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身体与精神的磨砺,刻划出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忍辱负重,爱国爱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把个人利益和生命放置一边的精神。也正是这些年轻人,为落后的边远山区带去了活力,带去了知识,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却把青春毫无保留的全部留在了那里……
  
   01、场景:书房/白天
   (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旁白】这是一间不很大的书屋,屋里并列着两排书架,上面放满了书籍。
   紧挨书架旁边的书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打印书稿,最上面的封页上写着:那些曾经走过的路。窗台边,一个瘦削的背影对着书桌,在向窗外眺望着。
  
   02、场景:山间公路/白天
   【旁白】八辆军用敞篷卡车,在崎岖且又多弯道的砂石铺成的盘山公路上颠簸着,卡车的车帮上悬挂着“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标语,每辆车上都坐满了还有些稚气的男女学子。
   (背景声音:男女学生们的嬉笑声此起彼伏)
   车队顺着坡爬上了山顶的平坦处,视野好了许多。
  
   (最后面的一辆车上有人向前辆车喊话)
   男生:“哎,杨玲,我的书在不在你的包里?”
   女生:“你说什么?我听不清。”
   男生:“书!”
   女生:“噢,在!”
   男生:“没丢就好,下车再说吧。”
   女生:“好的。”
  
   【旁白】走在最前面的第一辆卡车是指挥兼引导车。这辆车上,身着彩装的锣鼓手们在全力的敲打着,额头上溢满了汗水。
   (锣鼓声)
   车队被车轮搅起的尘烟缭绕的时隐时现,宛如一条灰黄色的土龙。首车的驾驶室内,一位穿军装的司机,紧握着方向盘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十分的专心致志。副驾驶室坐着一位戴着一顶蓝色帽子,着装简朴的中年男人,他是赤沙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李保满,是专程来迎接这批前来插队的知识青年的总指挥。他手里拿着一个喊话筒,目光和精力也都集中在前面狭窄的简易公路上。
  
   李保满:“这条路可真有点难走,也有点危险。”
   司机(笑笑):“没事,这条路我都跑了两年多了,这条路上行驶的车辆比较少,很少有运输车辆,也很少有会车,好走多了。”
   李保满:“尽量慢一点,别把那些城里的小娃们给晃晕了。”
   司机:“好的,那我就开慢一点。”
  
   【旁白】公路的两旁都耸立的石山,在公路右侧的一条小河,水潺潺的流动着,在大小不一的石缝中忽隐忽现。不远处有几处土丘,满目荒芜,几乎都长满了蒿草。车队在缓慢的行驶着,锣声停了下来。
   (车轮与路面上沙砾摩擦的声音)
   车队在歌声中慢慢地走下了山,公路在一个狭长的谷底行驶着,公路两边的石山像刀劈的一样,壁溜溜的直,空间顿时幽暗了下来,已经稀稀拉拉的歌声在狭谷的压抑下渐渐消失。
   (流水声,伴着水流落差的轰鸣声)
   行程就要接近尾声,指挥引导车车上的锣鼓又开始敲打起来。
   (锣鼓声响起)
   指挥车车顶上的大喇叭开始了最高语录的有声朗诵,意味着城里学娃们落户扎根的地方就要到了。
  
   李保满(摇下车窗,把头伸出来,用手持话筒用力的向后面呼喊):“后面的车辆跟紧了,统一在广场里集合!”
   声音在峡谷里回荡着。
   李保满(继续用手持话筒用力的呼喊):“锣鼓手们敲打起来哇!”
   (锣鼓声立刻响了起来,整个峡谷里都是锣鼓声)
  
   03、场景:大戏台下的广场/下午
   【旁白】:卡车车队在一个大戏台下的广场里排列着停了下来。
   (一阵连续的刹车声)
   望着戏台上张挂的“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下乡”的巨大横幅,满怀对广阔天地的憧憬,小青年们一个一个像跳水健将一样的从车上跳了下来。
  
   男生A(展开双臂):“到啦,伙计们,往下跳啊!”
   男生B:“跳就跳啊,谁怕谁啊?”
   男生学男C(跳下摔倒):“哎吆!……”
   (大家见状一阵起哄起来)
  
   【旁白】就在这些小知青们争先恐后地跳下车后,这时,一连串的鞭炮声在锣鼓的狂擂声中炸响。
   (锣鼓声和鞭炮声混合着)
   广场上早已站满了穿着简朴、表情谦恭、行为拘谨而又厚诚胆怯的社员代表们,他们在热烈的鼓着掌。站在欢迎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公社干部带头喊起口号来。
  
   公社干部:“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众社员(跟随口号呼喊):“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公社干部:“农村是知识青年的广阔天地!”
   众社员又跟着喊了一遍。
   (锣鼓声、鞭炮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的交叉着)
   妇女甲:“嫂子,你看这些娃们长得俊滴。”
   妇女乙:“咋不是滴,个个细皮嫩肉的,咱这庄稼活他滴咋干的了?”
   妇女丙:“我看他们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哭鼻子。”
   妇女甲:“我看也是滴。”
  
   【旁白】随迎接下乡知青车队归来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李保满登上戏台,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麦克风喊了起来。
  
   李保满:“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
   (背景声音:锣鼓声、鞭炮声和掌声渐渐停息了下来)
   李保满:“下面,有请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蒲侃同志发表欢迎词,请大家鼓掌!”
   (热烈掌声)
  
   【旁白】随后,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蒲侃同志迈着矫健的步子走上台来对着话筒,开始了简短的欢迎讲话。
  
   蒲侃:“广大的知识青年同志们,你们好!”
   (群众的热烈掌声)
   蒲侃:“我代表赤沙公社革委会和全体贫下中农,向你们,革命的知识分子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群众的热烈掌声)
   蒲侃:“知识青年响应中央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也是知识青年们在农村这块广阔的新天地里大有作为理想的实现。我再次的代表赤沙公社革委会和全体贫下中农欢迎你们!
   (更为热烈的群众鼓掌声)
   蒲侃:“谢谢大家!”(书记发表完简短的讲话,向大家鞠了一个躬,转身走下了戏台)
   李保满(走近话筒又大声喊起来):“下面,请贫下中农代表发表欢迎词!”
   (一阵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声)
  
   【旁白】随着热烈掌声走上戏台的是一位年已过五旬的社员,他显得有些拘谨,操着当地话不太连贯的背起台词来。
  
   代表(神情紧张,声音有点颤抖):“我不会讲话,就先喊个口号吧:知识青年娃伙们,大家好!”(台下发出一片笑声)
   代表(挺了挺腰,声音大了点):“有社员说,知识青年娃伙们是来跟我们抢工分抢口粮滴,我说这不是滴,娃伙是来锻炼滴。咱贫下中农要热烈的欢迎他们,把他们当成咱自己的娃伙。要是有阶级敌人敢来搞破坏,我们就打倒他,再踩上一只脚!我讲的话不好,就表示个欢迎吧。我讲毕咧。”
   (台下的笑声更响亮)
  
   【旁白】贫下中农代表讲完话,公社各委会副主任李保满宣布欢迎会结束,要各大队来的书记队长按公社的统一安排,带领小知青们向各自的插队点走去。
  
   04、场景:乡村/傍晚
   【旁白】在公社的布局安排下,这些小青年们十个一组的被前来的各生产大队支部书记按照部署领回到自己的属地,再由各生产小队领回到插队的最终目的地,临时住进了散发着浓浓柴烟味的土坯搭建的集体大炕房里。
   行走了一天的小青年们,带着一身的激动和疲惫,咬着牙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进入了美好幢景的向往梦里。
   (夜很静,只有簌簌的树叶声和犬叫声)
  
   05、场景:乡村/清晨
   (背景音乐:优雅)
   (人声混杂着狗叫和鸡鸣声)
   生产队长(可着嗓子的呼喊声):“上工了,全体男社员都到北坡收拾玉米去,妇儿家都到场里去剥玉米。赶紧着,上工了!……”
  
   【旁白】生产队长的吆喝声把小青年们给惊醒了,他们揉着疲乏、惺忪却又充满新奇的双眼走出农屋,向四周望去:除过荒山茅草就是茅草荒山的环抱外,头顶上那片有着幻觉之感的白云所衬托出的蓝天,就是唯一的景色了。
   这些年时不过十六到十七八岁的知青们,被分别安插青川、范家河、西冯、东一、西一、硖口、山明、宁里巴、姬家沟、放马沟、朱家沟等生产队。在这里,他们就要开始一段刻心铭骨的十分艰苦的生存经历。日未出而起,日已落方归。成为这些小知青为了每天的仨俩工分,要在寒冬中去背粪撒地,要去收秋获夏努力劳作,否则,养活自己的口粮从哪里来?
  
   (清晨,小知青们背着装满干粪土的背篼沿着陡峭的坡路爬上山顶的田地)
   知青甲(汗流浃背):“累死我了,我一点劲都没了。”
   知青乙(挥手擦汗):“还有两趟,这么远的路,才给两个工分。”
   知青甲:“早上连个饭也没得吃,饿的我眼睛直冒金花。”
   知青乙:“天天的白水煮面条,要不就是玉米糁就咸菜,我的裤腰带都块裹一圈了。咳,啥时能炖只鸡好好的饱餐一顿就痛快了。”
   知青乙(笑):“你还没睡醒啊?”
   知青甲(伤感):“要是真能在有吃有喝的美梦里不醒那该多好。”
   知青乙(叹口气):“这是命啊,认了吧,先把这几趟粪背完再说吧。”
  
   【旁白】山区艰苦的生活条件让这些小知青们尝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滋味。一天下地劳动得来的工分也就一瓢的小麦粒或几穗玉米,别无他有。就连购置日常用品,这在城镇里是再简单方便不过的事,但在大山里就显得十分困难,需要大清早的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公社唯一的一个供销社去采购。
   知青点做饭烧水用的木柴,要走二十几里的山涧路到深山里才能找到。漫长的回程路,沉重的柴捆承负,让他们感觉到劳苦不堪,越走身越累,越累路越远,越远心越悲苦,伤感的眼泪在心里汩汩流淌……
   短短的一年下来,这些小知青们几乎都磨练成了一个道地的农家汉,脸膛呈现古铜色,手掌积满僵硬的茧子。嘴里有了黄牙,脖子上有了泥垢。争公分、抢自留地、用当地脏话骂人、随时随地小解,为着粮食的分配闹嚷……
  
   06、场景:落花沟/白天
   (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旁白】随着文革的深入,全国上下都融入到了革资本主义之命的关键运动中,赤沙公社当然也不敢怠慢,迅速的成立了从各生产队选拔出来的优秀知青们组成了一支革命宣传队。
   (背景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坐落于大上最深处的落花沟,质朴无华而又具有原生态的神秘,给后来人带来许多向往,但对届时的小知青们却是一个梦魇。这条沟,有一条水流从未间断过的小河,这条小河的水流出口处十分狭窄,形成一个瓶颈状态。这个天然状态,让旱塬的人们萌生了不再祈求雨神的希望: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水库。这支宣传队在这时的成立,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配合落花沟水库的建设了。水库的兴建,让平静了数千年的落花沟热闹了起来。
   (在鸟语中人声鼎沸)
   这支革命宣传队在同为知青的队长栗冰岭的带领下,正在紧靠陡峭的山坡根底忙乱的搭建着能遮风避雨的住所,也就是搭建茅草庵。
   (队员们搭建茅草庵的男女说话声)
  
   栗冰岭:“曹守刚,你和常西省到后坡再去砍上十来根粗壮些的木棍来,孙英杰也跟着一起去,拽些结实的藤条回来,准备搭睡铺。”
   曹守刚(幽默):“好的,小菜一碟,保证完成。”
   (曹守刚拿起砍刀和绳子,和常西省、孙英杰向后坡走去)
   栗冰岭:“胡福民,你和刘庆林去把茅草都一把一把的先捆好,等木料来了铺床用,我和张善六、胡新春、林文成来搭建屋顶。”
   胡福民:“好的。”
   栗冰岭:“喂,郑秀芬,你们几位女同胞把草庵周边的杂草收拾干净,要不会招蚊子苍蝇的。”
   郑秀芬(大声的):“接受指令。”(女生们的笑声)
   队员们按照队长的安排,队员们都分别行动了起来。
  
   【旁白】犹如原始小森林的落花沟最不缺的就是茅草和柴棍。因为有充足的原材料,宣传队员们很快就将分属两个性别的草庵搭成。完成茅草庵搭建后的第一顿饭,由不知道水开是什么样的栗冰岭来掌厨,在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的指导中做就的,结果,把盐当糖般任意挥洒后的一锅比浆糊还稠的面条,令所有队员们难以下咽。
  
   张秀英(吃了一口皱皱眉):“队长啊,你想把我们都餱死啊?”
   孙英杰:“怎么了?”吃了一口:“打死卖盐的了。”
   王淑霞:“这这个就是用盐做的面条。”
   张善六(夸张的皱眉):“就是一锅盐浆糊。”

共 1261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看了这个剧本,让人不由想起那个年代。据说这是一篇描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段有喜有悲的纪实剧本。相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小青年们在贫瘠的深山里经过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身体与精神的磨砺,刻划出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忍辱负重,爱国爱人民,在广阔的农村战天斗地,既有作也有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歌 。这些年轻人,在为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带去了活力和知识的同时,也锤炼和磨炼了自己。他们终于长大了,在那个不平凡的时代,他们为那些偏辟的山本带来欢乐,为山区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小心却把自己的青春丢落在了那里……剧作着力刻化了由几位知青组成的宣传队,在深山沟里(那个地方叫落花沟)讴歌那个年代、焕发那个时代精神。作者周老师笔力遒劲、作文严谨、叙述故事有板有眼,让人看了非常信服。好作一篇,点个赞!鼎力推荐阅读。【编辑:联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联丹        2018-04-24 08:15:43
  感谢悍风啸雨老师赐稿影视戏曲,栏目因您而精彩。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通力合作,携手并进,为江山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图画。拜读学习了。
最爱江山美!
回复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8-04-24 09:42:58
  谢谢联丹老师的精彩编按和鼓励跟评。第一次写广播剧,受到编辑老师的肯定很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