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后卫门旧事(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后卫门旧事(散文)


作者:退休翁 布衣,4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5发表时间:2018-04-28 00:02:27
摘要:六十年前工人们日子有些艰难,但穷有穷的过法,苦有苦的乐趣,终于等到了幸福的这一天,大家知足了。

【流云】后卫门旧事(散文) 工厂有向东和向北两个大门,因为地处湘西山区,解放前厂子常遭土匪骚扰,于是就有了看守大门的护厂队荷枪实弹,一身如解放军式样的黄色制服,倒也能唬住几个小毛贼。看着制服们挎着盒子炮、汉阳造的,厂里老老少少就把个大门的称呼中加了个卫兵的“卫”字。
   靠北那几栋木质结构的俄式建筑,是厂长、总工、计划、财务等等头头脑脑的办公场所。中间那间厂部会议室,周围花团锦簇,什么观鱼池、八角亭的,把个环境衬托的雅致静谧。紧靠这个行政中心的北大门就被人称着了前卫门。
   工厂规模很大,被冠以湖南第一。员工达数千人之多,拖家带口的把个厂区周围方圆几里地盘挤得满满当当。按说这么大个工厂的前门车进人出该十分热闹,就因为门前马路比较狭窄,出门又是段带拐弯的下坡路,加上两边原有的居民老宅零散陈旧,前卫门就变得相对要冷清,到工厂办事的人宁可从后门进入再穿过厂区抵达行政中心。
   后卫门是工厂建成后平地而起的。门前马路宽敞,两旁虽无大厦高楼,却因为是后来厂里修的家属房显得排列整齐。后来又从这里不断向周边扩展,厂里职工因此大都在后卫门这片区域安家落户。
   紧挨厂门里面是可容纳一千三百多人的文化宫,逄周末必放几场电影,过年过节还会有厂京剧团和业余宣传队的节目演出。等待开演前那段时间,文化宫前面会被人挤得水泄不通。文化宫对面是俱乐部,买不到电影票的可以在这里跳舞作乐。再后面是职工食堂,因为有三班倒的职工用餐,食堂也就几乎开起了流水席。再往后又是游泳池,单身宿舍。这一片就成了整个工厂的生活服务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毕竟是工厂的缘故,家属小孩进入厂区是有限制的,大门外于是十分热闹。
   大门左边那一间商店,当时被称作职工消费合作社。售货员属职工编制,拿一份固定工资。合作社的商品比街上商店价格都稍稍便宜,也从不短斤少两。看过售货员卖布:一卷布缠在木板上,提起布头一甩,用那种两尺长的木尺一量,量足顾客指定的尺寸后在剪刀破开撕口时,一定会在尺码边抛出两寸再开剪。合作社里的技术活出在食品柜台,包装糖果、饼干用的是一种黄色的板纸,包装方法十分讲究,一包食品被包裹得有棱有角,你如果声称送人的话,售货员还会贴上两指宽的红纸条。那个年代,走亲戚看朋友拿包饼干白糖都不会嫌寒碜。
   大门右边的楼房是银行和邮局。银行的岳大姐十分敬业,常常走街串户地宣传储蓄是支援国家建设,动员大家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每月五块十块都不嫌少。岳大姐家庭出身不好,但因为长年工作积极,后来成了全国劳模。
   银行隔壁的邮局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大家叫她龙师傅。当年厂里工人大都解放前从农村而来,不识字的人很多。每月发工资后要上邮局给老家亲人寄个五块几块钱的,龙师傅还得帮着填写汇款单,完了也总会在附言栏里写上几句问候的话。
   因为岳大姐和龙师傅的家就安在营业间楼上,于是这两家就不存在什么营业时间的硬性规定,开门早关门晚倒也给工人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胡家铺子隔邮局不远,因那店主老头的姓而得名,卖些烟酒瓜子花生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临街那个竹编的园盘内有小包小包的瓜子花生炒蚕豆,常有小孩丢上两分钱就拿走一包吃个尽兴。胡老板生意做得很活,瘾君子甚至掏一分钱买上两根烟云里雾里地熏得好久。酒鬼们往柜台边一站,胡老板用竹提子从酒缸里打点酒,再弄上一小碟兰花豆或是花生米之类,顾客和老板就可以天南地北的聊个天花乱坠。偌大个后卫门,就数胡家铺子生意最好。
   顺大门右再往外有一间刘记剃头铺,“理发店”是读书人叫的名称,太雅,厂里人接受不了,还是习惯以剃头铺相称。后卫门虽然独此一家,刘剃头的生意却并不红火。那时候女人大多是短发或扎两条辫子,头发长了自己剪,脏了用茶枯水洗洗,没有谁会奢侈到上剃头铺去打理。刘剃头给男人理发特讲究:手推剪慢慢推,左看右看还偏着头看。完了用剃刀修面,那刀从脸上脖子上慢慢地轻轻地滑过,顾客半躺着还真是一种享受。接下来剪鼻毛掏耳朵的活又特让人舒服。难受就数刮胡须了,刘剃头把条毛巾用热水里浸过,要干不干地往你嘴上鼻子上一捂,没个两三分钟不拿下来。眼珠子往下一扫,那毛巾白不白灰不灰的有点脏,再想想这一天不知用它捂过几多人的嘴,就只好憋住气尽量不呼吸了。或许那些水下潜水时间久的人还正是在被刮胡子时练出的功夫。
   那个年代没有电吹风电风扇,就不要说空调了。刘剃头点子蛮多的,冬天用铁皮做了个玩意,上小下大锥形的炉子里烧着木炭,顶端焊接着铁皮管到上端转个弯,提着中间那把手就会把湿头发烘干。只可惜那时也没有申请专利一说。
   夏天的风扇更好玩:工作椅顶上天花板装了一个滑轮,穿过的绳子下方一竹杆上套一棉布帘子,通过门口滑轮传下的绳子另一端扯动,布帘子就前后摆动,于是就扇了些风下来。因为太好玩吧,扯动风绳的大多邻家的半大小孩。
   后卫门左边还有一溜摊贩,平日里卖菜的全是郊区农民。只有两处摊点固定有主,而且主人都姓彭。卖肉的彭屠户牛高马大嗓门洪亮,全后卫门的人都喊他“彭长子”。彭长子手头准,夏天多数人买肉只砍个四两半斤,彭长子手起刀落基本不差几钱。
   豆腐老板被人称彭家豆腐,每天下半夜一家人忙着推磨打浆包豆腐,一大早就推车到摊位上摆卖。他家做的豆腐细嫩又白,味道纯正,基本每天会连豆腐渣都能卖个精光。
   似乎过去的女人相对要能干些,没有成衣店,小孩衣服大多是当母亲的用手工缝制。而大人的服装讲究要撑得起面子就都送到了裁缝店。后卫门胡裁缝小有名气,除了做工好,交货快,工钱合适之外,不少人还羡慕他有两个老婆。尽管解放后规定一夫只可一妻,对于旧社会遗留下的这点事,政府却也不好强令他做出取舍。胡裁缝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只会不停地干活养家糊口。而两个老婆则各有千秋,两个家在马路同一边相距仅几十米,大老婆那边是裁缝店,胡裁缝在这边干活时老大会帮忙钉钉纽扣锁锁扣眼。小老婆虽不打理业务,每月柴米油盐养儿子的钱是断然不能少的。于是老大老二之间常有口角,隔着几十米地指天骂地的甚是热闹。好在胡裁缝摆的平,每次争吵都会坚持君子动口不动手。旁人也只好隔岸观火,绝不介入。
   后卫门最热闹的时间段是每天的上下班时分,进进出出的人川流不息,来去匆匆。一到周末,大家会不约而同走出家门,或到文化宫看场电影,或到卫门口马路边寻几个熟人吹吹牛皮扯点空闲事。因为呆在家里大眼瞪小眼地实在是太无聊。
   特别是逢年过节,厂门口要扎牌坊,绿色松柏枝上是皱纹纸做的花,再点缀些涂上颜色的电灯泡,晚上一闪一闪地显得隔外喜气。人们三五成群在彩灯的映照下嘻笑打闹,也有的对门口那红纸黑字的对联评头论足,为一位蔡姓女工的书法功力赞不绝口。
   过年是肯定要放假的。因为交通不方便,回乡下老家与亲人团聚的寥寥无几。同事之间串串门聊聊天,几天就轻易打发了。那时拜年也没什么讲究:三五同事相约,东家西家走动一下,也不用大包小包红包,一拱手一声喊就完事。主人家都十分热情,你这边屁股还没坐热呢,主妇们就把那香喷愤的姜盐芝麻豆子茶送到了手边。要遇上几家煮碗甜酒鸡蛋的一侍侯,包你回家连晚饭都省了。
   可别小看这拜年,同事之间一年之中有什么过节吵过架拌过嘴的,这上门一拱一喊便烟消云散握手言欢。或许这就叫胸怀吧。
   ......
   往事如烟,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还是那个后卫门,还是那间厂。如今,不少年青人被外面的精彩世界所吸引,闯江湖去了。老人们有的走了,有的还在,却都呆在家里吹空调看电视,不大出门了。但只要一提起当年,倾刻之间便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是啊,穷有穷的过法,苦有苦的乐趣,我们终于等到了幸福的这一天,知足了。

共 3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描写的是六十年前的工厂有前卫、后卫两个门,因前卫门门前马路比较狭窄、出门就带拐弯的下坡路等不便原因,而后卫门是建厂后平地而起,马路宽敞,出入方便,所以人们宁愿舍弃前卫门而从后门进厂办事,厂里的大多数职工也选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厂后门就形成了一幅繁华而又烟火况味浓郁的市井画面:有供职工文化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文化宫、俱乐部、游泳池、职工食堂;有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商店、银行、邮局、杂货铺、剃头铺、裁缝铺、活动菜市场等。除了这些值得回忆的市井画面以外,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生活在这幅画面里的人物,每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都给人以真诚、善良、朴实、温暖而又高大的形象,人情味十足。是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艰难,但穷有穷的过法,苦有苦的乐趣,终于苦尽甘来,迎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文章语言朴实、流畅,还有些轻快、幽默,特别是人物描写妙处横生,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也充斥在每一个字里行间,读来让人心生愉快和温暖。一篇上好佳作!感谢赐稿流云,推荐共赏!【编辑:燃一瓣心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燃一瓣心香        2018-04-28 01:18:36
  真是荣幸,这是我第一次任编辑工作,老师的文章也是我一次编辑的文章,非常值得纪念,不足之处还请老师谅解并提出建议,好在今后努力提升。感谢老师赐稿,祝生活愉快!!
一瓣心香燃未尽,山花妖娆脸微红。
2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8-04-28 08:23:02
  向老伯问好,遥祝创作愉快!美文美编,二位辛苦了,敬茶!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4-28 09:19:35
  感谢老伯来稿,过去的生活值得纪念。描写非常详细,祝生活愉快!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8-04-28 10:40:47
  又见老伯朴实无华,极致的的美文,好高兴!欣赏佳作,学习了。
   祝创作愉快,五一节快乐!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5 楼        文友:退休翁        2018-04-28 11:32:52
  谢谢编辑放行!向各位老师问好!
   我在文中的工厂只工作了八年,这工厂破产改制十多年了,工人们作出了牺牲却服从了开革大局,没有消沉,积极乐观地态度令人敬佩。我在流云发的《讲纱话的人》一文,一个多月了仍在工人群中传阅,点击巳近15000次。没有理由不让我再次写写他们那间厂,那群人,那些事。
   流云让我在年愈古稀之后学习写几个字,得到老师们指点,感谢各位!
6 楼        文友:逆水三千        2018-07-26 20:04:53
  几个月前在纱厂文化宫看了纪念纱厂一百周年的文艺表演。很多从纱厂走出去的职工和子弟都来表演了。纱厂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为自己是纱厂子弟而骄傲。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