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一切黯淡 ,惟诗心永存

精品 【赏析】一切黯淡 ,惟诗心永存 ——江山绝品《冷熏沁骨悲乡远》赏析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9发表时间:2018-04-30 07:49:57

【赏析】一切黯淡 ,惟诗心永存
   我没有去过成都的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却从江山的一篇绝品文中品读着这两个地方。那里的美,不是表面的奢华妖娆,而是深入人的灵魂深处的高贵的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欢喜酒家社团,走进素馨老师的散文《冷熏沁骨悲乡远》。
   正如酒家副社长、《冷熏沁骨悲乡远》一文的编辑山泉老师的编者按所言,“这篇文章貌似游记,实则是一篇厚重的抒情之作。”题目“冷熏沁骨悲乡远”,语出南宋词人吴文英的《琐窗寒•玉兰》:“比来时、瘦肌更销,冷熏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我想,作者一定是要借这阙词中的点睛之笔表达杜甫对家乡、对家人的刻骨的不舍与牵挂;那种对国家、对黎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怀。
   一篇好的散文,就如同一个人丰满的躯体,线索就是这个躯体的脉络。《冷熏沁骨悲乡远》一文,表面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作者住宿的鹭岛国际——浣花溪公园——草堂南大门——园子——大廨——水槛——草堂旧居。其实文章还有另一条线索,那就是玉兰花。文章开篇以作者所在的江南的玉兰花引入,回忆四年前的行程,写到杜甫草堂园子里的玉兰花,最后回到眼前,还是那株“白里透着银灰色花朵,开着轻轻浅浅花瓣”的玉兰花。玉兰花是友谊之花,纯洁如玉,馨香似兰。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的生活一直靠朋友严武的资助,园子里的那棵高大的玉兰树,一定是严武的化身。“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浣花溪边、玉兰树下留下了二人多少对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的担忧,多少推杯换盏的中低叹,多少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呀!结尾处还是这棵开花的玉兰树,还是撑着玫瑰灰长柄伞的作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棵玉兰树已经把花开在了作者的心里,杜甫的诗也将永存作者心里。
   在一篇好的散文里,语言就是它的血肉。我喜欢《冷熏沁骨悲乡远》这篇文章,很大程度是被它那诗一样的语言所吸引。开篇“草长莺飞,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巧妙运用了杜甫和高鼎的诗句,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撑着玫瑰灰的长炳伞……对着一棵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玉兰花”,我忽然感觉作者就是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伞走在江南雨巷的姑娘,那个在大观园葬花的黛玉。
   作者笔下的杜甫草堂无一处不充满着诗意:草堂前的园子里“古幽的琴曲和如丝滑的风,从亭畔绕过,从花间穿过,从叶隙漏过,如影随形……”大廨中的杜甫像“跪坐着,头微微昂起,枯骨似的手把诗卷摊开在膝,身子略微弯曲,似乎难以承受生命之重。”是的,杜甫的生命是厚重的,他七岁开蒙,开口能咏凤凰;十五岁出游翰墨场,就在洛阳名士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二十四岁,登上泰山,喊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然而,正如《冷熏沁骨悲乡远》一文中写到的那样:“造化弄人”,杜甫在遭受落第的打击后,依然相信凭自己才华可以遇到识才之人。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作品投向达官贵人,甚至把他的三篇“大礼赋”直接献给那位好大喜功的玄宗皇帝。它们并没有为他敲开仕途的大门,困守长安十年,他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目睹了长安水边丽人们和城里达官贵人的骄奢淫逸,更深切地体会到几年前自己所作的那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终于,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丢弃了那个八品小官,穿越秦岭、巴山,来到了天府之国的成都,几经周折,来到了美丽的浣花溪畔。
   浣花溪,无疑是作者创作的源泉。在这里,草堂建成了。在文人眼里,这就是西汉杨雄的春玄堂,而在作者的心里,这就是家,是他的安心之所。春来了,他去看看河岸的绿柳吐絮,听树上的黄鹂啼鸣,赏山上无主的山桃花……这里有隔壁种花的黄四娘,有陪他喝酒的邻居老翁,有经常来看他的诗友……秋日,他去丞相祠堂寻找心灵的知己,去登高眺望滚滚长江,抒发自己无尽的忧思。然而,他何曾忘记自己的故园,何曾忘记同自己一样受苦受难的寒门子弟,何曾忘记在战争中挣扎的黎民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这一声呐喊,流传了几千年。温暖了千千万万寒门子弟的心扉。于是,他们崇拜杜甫,不远万里来朝拜杜甫。
   作者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来到了杜甫草堂。一个路盲,硬是凭着百度地图和一张平时羞于向外人打听的嘴,独自找到了草堂的大门,足见其一颗虔诚的心。在大廨,作者用自己的心去近距离触摸那个体恤民生疾苦的哀伤而沉痛的灵魂。“凝视他清瘦的面庞,透过如古井般深邃的眸子,窥见那心灵的微光。”“抚摸你的双手,仿佛可以感知诗人的脉动与体温……”然而,作者却不敢走上前与他合影。是的,他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作品对安史之乱作了真实的记录“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对百姓的不堪重负“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深表无奈,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予以无限的同情。谁能与之比肩?他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圣人”,每一个后来瞻仰者,需仰视才见。
   除了杜甫在诗史方面的成就,作者还钦慕他的才情、钦慕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平常的景物到了你的笔下,也显得别有清韵和意境……”你笔下那两只黄鹂、一行白鹭;那衔泥的燕子、沐浴日光的鸳鸯;那花间留恋的戏蝶、自在啼鸣的黄莺……如今,这些入画的字符已经随着杜甫的诗深入了千万人的心灵,于街头巷尾,朗朗传诵。投桃报李,成都,给了杜甫创作的灵感,他回报它的是一首首经典的诗作,锦官城的花、锦江,成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随着他的诗歌做到了永恒。
   仰望杜甫,作者心头悸动。那是心疼,是对一代诗圣的崇敬,也是对他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扼腕长叹。可反过来想,“国家不幸诗家幸”,如果不是生逢乱世,又怎么会有一代“诗圣”的诞生呢?也正因为这乱世,才成就了杜甫,成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文艺是幻想的结果,他们的功用都在帮助人摆脱实在的世界的缰锁,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风息凉。”杜甫就是在诗歌中找到了找到了他理想的王国。
   再读《冷熏沁骨悲乡远》一文,到处氤氲着美。诗意的题目,让读者一看就欲罢不能;别致的双线索并行,恰到好处而又不留痕迹地将玉兰花融入文中,赋予了游记诗意,也使游记更加有内涵;文章语言优美,充分展示出女性作者语言的阴柔之美;整篇文章都饱含着浓浓的对杜甫敬仰的情感。“功夫虽从点睛处见,却从画龙做起。”素馨老师以一百七十七篇精品文,七篇绝品文傲立于江山文学网,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精彩的看点。
   夜晚二十三点,关闭电脑、熄灯,一切都已黯淡,可那句“冷熏沁骨悲乡远”却久久盘桓在我的心底,挥之不去。杜甫的跪坐、昂头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直至充满了整个天地间。

共 2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素馨老师是逝水流年社团的编辑,也是有着七篇绝品的绝品宗师,截止目前所发表的230篇文章中,就有177篇精品和7篇绝品,这不能不说是江山的一个奇迹!本文针对素馨老师的绝品散文《冷熏沁骨悲乡远》进行评析,禁不住地赞美《冷熏沁骨悲乡远》到处氤氲着美。撇开美的标题不说,那文章的语言、情感和并行的玉兰花,还有杜甫塑像等等,处处显现着一种厚重的美,尽管这是文字营造出来的美,却是那么地深入人心,让人禁不住地拍案叫好!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0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4-30 08:25:56
  一篇赏析典范之作,学习了,问候梓烨灼灼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4-30 13:33:29
  武戈老师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5-01 10:27:38
  文笔很好呀
回复2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5-01 11:36:39
  谢谢友友关注,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