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何处惹尘埃(散文)
母亲要回家了,送她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流泪了。为了掩饰,背转身打声招呼匆匆下车离开,我肯定受不了发车前那段时间的烤灼。进入中年,情感已经没那么脆弱,这么多年的来来去去,在离别的惯性中我已经越来越坚强,可是,这次母亲来北京治病,待了两个月时间,这是自我当兵后,与母亲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我成年后,真正亲近母亲的一次机会。
可是,刚开始那几天,我适应不了,母亲的到来,直接打乱了我的生活规律,我的心思没法放在自己的那些事情上,我得顾着母亲。母亲刚来那几天,江苏的姜广平要给我在《莽原》杂志做个访谈,杂志社发稿在即,催得非常急,我却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致使没能细细琢磨,匆匆交差。那时,我心里隐隐产生一种念头:母亲给我增添了麻烦,使我没法在文字上一以贯之。这个念头使我有种犯罪感,过后越想越强烈。
其实,我还算有孝心,母亲是我专门回家接到北京看病的。
在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发现,母亲是个好运之人,不像我总是碰上不少医德医术都很差的医生,弄得身心都很糟糕。这次,我的一个未曾谋面的铁杆博友,听说我母亲的病情,极力推荐了一位姓管的医生,几次治疗之后,管医生认为我母亲是个有善心的人,而对我的“奋斗历程”和“业绩”总结如下:一半是我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一半是母亲行善给儿子修来的福气。管医生一语击醒梦中人,联想到母亲为我的前程和写作所做的种种祈祷,我羞愧不已。
其实,谁也没法远离人间烟火,都在尘世之中,我得像个正常人似的(我不正常吗?)放下自己的那点事情,顾及家人。可是,我以前把写作看得太重了。
接下来那段时间里,我和母亲在一起闲谈、生活,我意识到,给了我生命的母亲,比我热爱着的写作重要得多。过去,我的身心大都沉浸在自己的文字梦想之中,在文学的世界里,艰难地寻找救赎自己的出口,而忽略了许多本应该能使自己灵魂安宁的亲情,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消磨得痛苦不堪,一直处于无法解脱的焦虑之中。
母亲来后,除了带她去看病,我还得上班,家里住房太小,离单位又远,中午没法回家给母亲做饭,我在单位跟前借了一间单身公寓供母亲住。母亲不会用煤气灶和电磁炉,教她用,她怕不慎失火,惹下大麻烦,我每天早上去单位食堂吃过早饭,再给母亲带饭回来。母亲吃素,我们食堂的饭食荤味大、油多,母亲也吃不惯这些口味,我中午便买些面条之类的给母亲做简单清淡点的饭食。午饭后,往往会成为我们母子交谈的最佳时机,说说过去的苦难,抑或赞叹现在的美好,要不就说些老家的左邻右舍。一般都是我提问一些人和事,母亲竭尽全力将她尘封的记忆打开,一五一十地详尽道来,其中掺杂着她自己的情绪,大多都是宽容的,偶尔也有些激愤,过后,她又替他人开脱。
在此期间,时不时地,我也将自己一些想不开的事讲给母亲,她静静地听着,当然会帮着儿子发几句感慨,但是,最多的还是开导我,她没有大道理可讲,也没有比喻,只是普通的几句话,看似不太沾边,却能使我阿Q一回。比如一直困扰我的房子问题,一次又一次人为地使我错过机会,母亲的说法是“迟早会有的,等你搬新屋时,别人住的都是旧屋了”。就这样,我本来激愤的心里,慢慢地会平静下来。
谁说,作家只有在自己的文字中才能倾诉自己的心声?在母亲跟前,我找到了比文字更确切的表达方式,我把自己这些年写作中的焦虑、郁闷,还有生活中的无奈,尝试着一点一点地说给母亲。要知道,在母亲心目中,我一直是她的骄傲,是她最大的荣耀,我要是不如意,她肯定不好受。其实,我的痛苦大都是无形的,也是自找的,自从我当兵懂事后,向来不给父母诉说不高兴的事,哪怕是精神上的,不给他们增加多余的压力。
我一直坚信,天地之间是有大公正的,不会让一个人什么都顺心,也不会让一个人一生都倒霉的(当然也有例外)。这几年,我总是尝试着寻找自身的不足,把生活和写作中的矛盾试图化解,尽管有时难以说服自己,但还是避免了心理上时常有的不平衡。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态度,像母亲说的,我已经写了十几本书,够多了,还有啥不知足的。我这个人一点都不超脱,什么事都会挂在心上,除了生活中的事外,稿债是近两年困扰我最大的,久了,成为一种压力。
说到我写的东西,母亲不识字,从来没看过我小说的内容,我有时会把她讲给我的事情或者她本人的一个侧面写进去,像中篇小说《喀什的诱惑》,还有很早以前有关苦难的片断,都有母亲的影子,但我从没告诉过她。母亲从书的外表上瞅瞅,根本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东西,但她对我写的东西非常看重,对其他文字也充满了敬意。收拾屋子时,她从来不敢私自处理一些书刊报纸,甚至上面有字的碎纸片,她会问一下是否有用,或者整理放好。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除了隔天去管医生那里治疗一次外,我上班走后,其余时间都是母亲一人待在屋子里,不敢出门,她怕找不回来。母亲对城市是胆怯的、惶恐的,她走在宽阔的街道上,没有走在乡村的窄土路上自然,她的眼神是茫然的,她的话语是拘谨的。
不久,母亲想家了。她失眠、困顿,坐在屋子里发呆。她不会看书看报,只能看看电视,她的眼睛不太好使,电视不能看得太久,视力不济。就这样断断续续地看,她竟然喜欢上了《动物世界》节目,经常给我讲看到的动物之间的残酷或者美妙,她讲得最多的是海里的奇妙世界。我见她对动物这么感兴趣,打算带她去动物园海洋世界看看。可是,到母亲离开北京,也没能实现这个心愿。无论有什么理由,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当然,今后还有机会,但我现在痛恨我自己,漫长的两个月啊,难道腾不出半天时间陪母亲去趟海洋馆?还有母亲刚来时,我的那个丑恶的念头……
人一生中,痛悔不已的事情很多,有时一念之差,就会痛恨终生。话说回来,人世间的事就不能细细推敲,谁不是淹没在生活的尘埃之中?谁没有过痛悔?谁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谁的身上没蒙上一层尘埃!但是,在被尘埃包裹的内心里,得掂出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