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笑”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精品 【赏析】“笑”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从“笑”中简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作者:杨柳夏季风 白丁,5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3发表时间:2018-05-06 20:00:02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中落榜的读书人的悲惨故事。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引发世人深刻的思考,究其原因有着多重性,文章中的“笑”能很好地揭示封建社会及科举制度等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具体原因。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1918年冬天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它发表于1914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了短篇小说《呐喊》。《孔乙己》一文问世后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艺术形象呢?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中落榜的读书人的悲惨故事。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困潦倒,成为了众人取笑的对象;迫于生活,他偶尔小偷小摸,最后被丁举人家打折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最后悄然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叙述和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残害。小说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是新文学作品中难得的精品。我们在对孔乙己悲剧命运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孔乙己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鲁迅先生在《风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说中,都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咸亨酒店是个等级森严而且饱含着世态炎凉的地方,它既是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活动的舞台,也是展示其悲剧性格的典型环境。小小的咸亨酒店,见证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咸亨酒店的笑声构成了小说戏剧式的氛围,从而反衬出孔乙己这个黑暗时代殉葬品命运之心酸和结局之可悲。咸亨酒店里的“笑”声给每位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辛酸退场,众人的笑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扎进了孔乙己的胸膛,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很快地走向了人生的尽头。“笑”在《孔乙己》文中就像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众人在自己毫无用心的情况下,用自己那把锋利的刀刃结束了孔乙己的性命,也验证了古人所说的“笑里藏刀”有多厉害。
   小说《孔乙己》以“笑”贯穿全文。短衣帮的“笑”、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小孩子们的笑,形形色色的“笑”充斥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中,填满这个令人窒息的空间。很难想象孔乙已在众人无聊取笑当中怎样艰难地应付,一个落泊的读书人被一群目不识丁的客人欺凌,玩弄、奚落、嘲笑,被一个侍弄顾客的小伙计附和着笑,被掌柜的冷嘲热讽,被一帮无知的孩子们哄笑。“笑”就像一把匕首扎进了孔乙已的胸膛,从最初和短衣帮的辩解到最后对掌柜的低声恳求,读书人仅有的一丝尊严都已丧失殆尽。“笑”俨然成了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杀人不见血的刀,孔乙己悲剧命运也就成为必然。
   “笑”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调料,善意的笑可以慰藉一个受伤者的心灵,冷漠无知的嘲笑也可以夺去一个生活落魄、精神失意者的命。俨然孔乙己成为“笑声”中的后者。众人的“笑声”就像是在孔乙己的伤口上撒盐,在孔乙己的伤疤处补刀,这一刀又稳、又准、又狠,奔着孔乙己的命呼啸而去,简直是无影刀,来无影,去无踪。孔乙已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在众人的笑声中活动,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死亡。孔乙己在封建社会的笑声中成为牺牲品,成为祭品。“笑”让人含泪,“笑”让人悲情,“笑”让人怜悯,“笑”让人生愤。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入仕,成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改变命运,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万人过独木桥,孔乙己在科举考试的独木桥上掉进了泥潭,身材高大,却好逸恶劳,好喝懒做,不肯放下读书的架子,死要面子,满口之乎者也,咬文嚼字,让人一见就是一个迂腐不堪的夫子。在那个崇尚“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孔乙己认为读书是最高尚的事,任何事情,只要和读书有关,就是值得尊敬的,甚至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发生关系,也就不成为丑事了,甚至还有点光荣。在孔乙己看来“偷”与“窃”不是一个意思。至于他后面说的“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是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来为自己辩解,以示其读书人所为都是按圣贤所教做的,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科举求仕统治了他的精神世界,是他和很多知识分子至死不渝的理想,虽然他不曾实现这个理想。他这种自欺欺人、执迷不悟的辩白,只能更引起众人的哄笑,一时“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样一个愚夫子自然成了众人劳累和苦闷时寻求片刻快乐的笑料。他们讥笑孔乙己,挖苦孔乙己,讽刺孔乙己,孔乙己已成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一个笑料。有钱的掌柜笑他,无钱的短衣帮笑他,侍候他的小伙计笑他,天真无知的孩子笑他。一个本应受人敬仰的读书人,却成了众人取笑逗乐的对象。封建科举制度把孔乙已变成好喝懒做,靠偷窃维持生计,对命运逆来顺受,毫无觉悟的人。孔乙己追求功名,鄙视劳动,身材高大,五体不勤,穷酸迂腐,不会营生,他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一个缩影。封建科举制度催生了咸亨酒店这样一个笑科场,封建科举制度催生孔乙已这样一个笑科,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才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封建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求功名、鄙视劳动,好逸恶劳,封建科举制度在精神和肉体上对读书人进行双重摧残,孔乙孔自然难逃悲惨的命运。
   封建社会制度才是催生这些笑科的工厂,在《孔乙己》一文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的人间真情和温暖,有的只是封建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无情。“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掌柜的凶巴巴,主顾没有好语气,沉闷的空气让人感到压抑甚至窒息。在这冷酷的氛围中引出“笑声”,这种笑声中带着冷酷,自然这样一个穷酸的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自然难逃悲剧的命运。孔乙己第一次穿着又破又脏的长衫出场,脸上带着伤疤。一个穷愁潦倒的读书人让人心生同情。短衣帮们竟然没有一丝怜悯,却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逗乐,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成了他们片刻欢娱的“笑”点,可见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国民的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这样一群在生存底线苦苦挣扎的国民通过把自己一时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冷酷的封建社会造就了这样一群冷漠的国民。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解固然可笑,但这种辛酸的争辩究其根源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放不下架子,好逸恶劳的读书人,他们成了除了读书考取功名,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干不了的书呆子。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刻封建社会制度的原因,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孔乙己一出现,总是引来阵阵哄笑。那么他到底有什么可笑之处,该不该笑呢?从小说中看,孔乙己确有可笑之处:笑他偷窃挨打,笑他说话迂腐,笑他虽然读书却无以进学,笑他无谋生手段却又好喝懒做,笑他性情软弱、遭人欺负而无力反抗,更笑他身为下贱却自命清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既然孔乙己身上笑点多多,想让人不去笑他都是难事。而孔乙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是出奇的好,众人的讥笑固然使他难堪,但是要说他是被“笑死”的,却也言过其实。其实,究其根源,还应该是性格决定命运。先来看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唯一”,说明是特殊的,不具有普遍性。在今天读书无用考试误人的论调也时而有之,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事件也时而有之,无论多么优越的社会制度也救不了孔乙己这样的人。也就是说,社会形态的土壤可以引导群体意识,却不能决定个体的命运走向。孔乙己在当时也只是个特例而已。在那时也有积极追求个人进步的人和寻求社会变革的人。所以不能把个人性格的形成都归罪于制度和社会的弊端。现代科学还认为人的性格跟其血型有关呢。但是人的命运发展和性格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着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又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放不下“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是“读书人身份”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几十年的封建教育的结果,是早已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灵魂深处的结果。孔乙己没有丁举人那样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也没有中,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身无缚鸡之力,不管他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了,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常常受到人们取笑和捉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他那渴望“高人一等”的幻想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越是沉迷于斯也就越丧失对社会与生活的抗争能力,也就越容易被抛入社会的最底层。他那“高人一等”的精神胜利又是他惟一的心灵避难所。“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岁月的记录,更是潦倒的象征;又脏又破的长衫是贫穷的标志,也是不劳动的证明。当他蘸着酒在柜台上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我们还看到了他的长指甲,那更说明他四体不勤。这样一个四体不勤,思想迂腐的人自然成为众人的笑料,在众人的笑声中成为祭品。
   《孔乙己》一文中的“笑”,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深刻揭示了造成孔乙己的悲剧原因的多重性。这种“笑”,比哭更有力量,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它催人泪下,使人愤恨,发人深思,令人警醒,促世革新!

共 39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中落榜的读书人的悲惨故事。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引发世人深刻的思考,究其原因有着多重性,文章中的“笑”能很好地揭示封建社会及科举制度等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具体原因。作者多方面全角度的阐述了文中各种笑的动机和理由,以及为什么用笑来表现这样的主题。在情在理,写得入木三分,读来获益匪浅。这部作品是我国的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反映的是一个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伤害,同时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麻木不仁,突出表现对不幸者的冷酷无情,思想昏沉的封建腐朽和病态。孔乙己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并不是说他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坏人,而是指的是令人厌恶,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可他依然不放下读书人的身架,每天之乎者也,如果说他学问上有成就也就罢了,关键他是一事无成,还高高在上,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结果更加降低自己,他读书不上进,还不会营生, 本来读书是为了创造幸福,但这一切被扭曲的一团糟。孔乙己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之中,行为让人厌恶可笑,这就是“恶”的根源。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落魄书生,他必然会在世人的嘲笑之中,消无声息的离开人世。【编辑:曹子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5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曹子仪        2018-05-06 20:05:29
  写得深刻,学习了
曹子仪
回复1 楼        文友:杨柳夏季风        2018-05-07 07:08:19
  谢谢朋友精彩点评,甚感荣幸!
回复1 楼        文友:杨柳夏季风        2018-05-11 18:06:39
  感谢曹编辑的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5-12 21:10:19
  祝贺老师,文章精品了!
语文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杨柳夏季风        2018-05-17 20:33:16
  谢谢春雨阳光编辑的推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7-19 09:05:03
  欣赏老师美文,赏析已下放社团,欢迎老师到看点投稿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