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黄河风情三章(散文)

精品 【看点】黄河风情三章(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0发表时间:2018-05-07 12:46:52

【看点】黄河风情三章(散文)
   一、黄河弯道风景
   人进花甲,反倒喜欢上了瞻仰黄河弯道风景。
   站在黄河护堤坝上,或者河岸边,遥望黄河之水从西南天地相连之处浩浩汤汤奔涌而来。平坦如砥的河面,越到近前,越显露出波涛汹涌的本色。眼前,千军万马,豹突虎奔,俯冲到我的脚下,受到堤坝和河岸的正面阻挡,顿时暴怒异常,横冲直撞,冲撞出许多混浊的漩涡,许多漩涡汇聚一起,就如同一锅沸腾的开水,咕咕涌涌,上下翻滚。漩涡翻滚到护堤坝脚下河岸边,一波一波,前后相继,愤怒地拍打着堤坝和河岸,喷溅着白沫。
   砌筑了层层叠叠的石头的护堤坝坝脚,承受着黄河洪流一波又一波前后相继的巨大的撞击力。有些石头,渐渐松动,最终,被一波波席卷而来的洪水卷走。人们只好又拉来许多石头,倾倒在坝脚的四面,以防护堤坝塌陷。在洪水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冲撞掏挖下,东岸的河滩地也一大片一大片地塌陷,仅仅从去年春天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塌陷了二三十米宽。
   滚滚黄河水,是那样的质地柔软,却又有如此坚韧莽撞无坚不摧的力量。
   其实,一路东奔的黄河水,并非只有一头撞死不回头的蛮力,碰到护堤坝坝脚垒积的那些层层叠叠坚硬的石头,并没有一头撞死,而是迂回旋转一番,顺势折转身,依然不歇脚步,向北方略偏东的方向,汨汨滔滔,一路前行。
   弯道处的黄河,不但能让人感受到它不可遏阻的冲撞力和宏伟气势,也能让人感受黄河水百折不衰的柔韧。
   每每欣赏黄河弯道风景,我总不由会吟诵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当年的李白,一定是站在某一段黄河转弯处,遥望黄河之水从西天浩荡而来,又在脚下折转回旋,目有所见,心有所触,心里才埋下了这两句诗,到把盏临酒,酒酣耳热之际,一张嘴,就吐出这千古名句。
   我也经常会吟诵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的前两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首诗所写的情景,和我眼前所见到的黄河之水至此奔腾回旋的情景十分相似。
   只是,这里是黄河入鲁最前端,距离黄河入海口只有五百六七十公里的距离,地处一望无际坦荡如砥的平原,没有逶迤连绵的青山,只有两岸长堤,巨龙一般,夹持着黄河,让它顺着大致固定的河道蜿蜒东流。大堤弯道的里侧,又筑起一道道护堤坝,缓解黄河水对大地的冲撞。那一道道护堤坝,斜斜地迎着汹涌流淌的黄河水,就是一道道黄河卫士,构成了一道道壮观的人造景观。
   从黄土高原一泻而下的黄河水,全没有长江水的清莹澄碧,流到此处,裹满了尘沙,土黄,浑浊,卷裹着北方农民的朴质憨厚。
   我每次伫立黄河转弯处,都不免为黄河到此迂回流转的雄壮气魄和柔韧禀赋所震撼。
   一个人,有了这种禀赋,是不是就能一往直前,直达理想的入海口?
   步入花甲之年,我身上,还能找到这种禀赋的踪影吗?
  
   二、河滩小桥的尴尬
   小桥,你默默横卧在黄河转弯处。
   前年,黄河波涛与你隔着十多米。你隆起的脊背,在平坦的河滩里,是一道穹形风景。我站在你的脊背上,你托举着我,使我有了高度,让我俯瞰黄河。我俯视黄河浊流的时候,因为那十几米的距离,就极具安全感,可以坦然安闲,长时间慢慢欣赏黄河。从西天浩浩汤汤奔涌而来的黄河,在我的眼里,似乎温顺而平和。
   去年冬天,你与黄河隔着三四米。我登上你的脊背,看黄河。浊流滚滚,汩汩滔滔,距离的拉近,使我隐约感受到一种威胁;在我的眼里,黄河就有了狂躁暴虐的面目。所以,只在你的脊背上站了一会儿,我就匆匆下来,回到心理上感觉安全的地带。
   一个月前,远望,你几乎与黄河水融为一体,近看,你与黄河隔着一米多。那时,我就不敢再登上你的脊背,只是站在你的身旁,与你一起,默默地凝视黄河。
   如今,你大半截桥身,被黄河扒得精光,赤裸着钢筋水泥的肌体,有些尴尬地匍匐在浊流里。如果说,过去,你是衣冠整齐的男子汉,如今,你像个被人强行扒去衣衫的乞丐。而黄河的滚滚浊流,还继续喷吐着白沫,继续咬啮着你的腿脚和腰身。在黄河弯道浊流的无情冲刷面前,你显得孱弱而卑微,无辜而无助。
   而我,也因了你的缘故,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而脆弱的生命。健康的肌体和年轻的心态也正被时间的洪流一点点冲刷——从“朝如青丝”冲刷成满头飞雪,从健步如飞冲刷成步履缓慢,从猴子一样的欢快冲刷成骆驼一般的稳重,从怀揣“凌云之志”冲刷成日日“缱绻夕阳红”,从里到外,由表及里,都渐渐显露出弱态和老态。说不定,有一天,就被会时间的洪流吞没,归于虚无。
   小桥啊,你这凄凉和感伤的音符!
  
   三、滚动的黄河滩
   去年的冬天,一天早晨,我孤独一人,来到小桥以西十几米远。手举相机,俯身在黄河之湄,想尽量降低高度,贴近河面,照一张水面宽阔,波纹清晰的图片。
   脚下,不到半米,就是滚滚流淌的黄河水。小桥周围的滩涂地,都是麦田,麦苗茂密而繁盛,嫩叶油绿,随着清风,摇曳着舞姿。
   我正专心于拍摄,忽然,“呼嗵”一声,脚下的土地在摇撼。向着声音传来的东北方向一看,哎呀!一长溜河滩地塌陷进河水里,长约五六十米,最宽的地方,约四五米。塌陷的最西端,离我也就两三米距离。我悚然而惊,慌忙后退。
   而今,我站在小桥东北方向三四米远近,去年我站立的位置,已塌陷在滚滚黄河河道里,距离河岸有大约二十米左右的距离。二十米左右的河滩地,一年光景过去,就桑田变河道。我拿出手机,打开里面的照相机,想拍下这变迁。
   无意间,从手机镜面里看见黄褐色的土地上有弯弯曲曲的裂纹。急忙从眼前移开手机,脚前面大约一米的距离,赫然呈现几道纵横交错的裂纹。
   弯弯曲曲的岸土,离水面约一米左右高,壁立陡峭,如刀劈斧削。其实不是刀劈斧削,是黄河转弯处,不断流淌的黄河洄流冲刷的结果。接近水面的地方,已被淘挖得向里凹进许多。弯弯曲曲,断断续续的土地裂缝,从我脚下向东北方向延伸,这一现象预示着,塌方危险,悄然潜伏,一触即发。
   黄河,这条怒气冲冲的浊龙,它想打个滚,就可以滚来滚去,而它滚来滚去的结果,就是河两岸河滩地面积的变化。
   我立足的河东岸,大片河滩地塌陷流失。
   如今的这片河滩地,有的麦子刚刚收割,满地杵着坚硬的麦茬。而麦茬垄里,已经长出了玉米的嫩芽。有的种了春花生,已经长得枝叶成型,一棵一棵,油绿。土地一塌陷进黄河,那些麦茬、玉米苗、春花生棵,也将全部无声地跌落进浑浊的河水,被卷裹而去。
   有一个农民,在距我不远的河滩地里锄地,一招一式,随和,娴熟,淡定,好像对塌方熟视无睹。
   河西对岸,则淤积出大片的滩涂。
   我举目远眺,对岸滩涂,一派青葱碧绿。遥遥可见,淤积已久的河滩地上,远处有高高低低的杂树,近处有已经收割的麦地,裸露着金黄色的麦茬。新近淤积的滩涂地,长满了荒草,荒草丛中有大片的芦苇,挺立着浅棕色的芦苇穗,给黄河滩渲染着苍茫诗意。
   荒草丛中,还可看到一个个小白点,仔细看去,才明白那是一只只移动的白羊。很多,大概得有一百多只。
   再仔细看,还可看到牧羊人模糊的身影,虽然距离很远,也能感触到牧羊人的那份坦然淡定。
   东岸,种了庄稼的河滩地大面积塌陷流失。西岸,淤积大量新的滩涂地。
   东滩,一个锄地人。西滩,一个牧羊人。
   不同的遭际,不同的举止,却彰显出相同的无所谓心态。
   这份儿无所谓,仅仅他们俩有吗?
   这份儿无所谓,是面对黄河强大的力量,敬畏,无奈,亦或顺从?
   这份儿无所谓,是受了佛家禅理的影响,际遇偶然,随缘淡定;还是淳朴农民顺遂天意的反应?
   这份儿无所谓,是沿袭已久的精神传承吗?
   我沉吟良久。
  

共 30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黄河的散文,描写了黄河弯道、河滩小桥、黄河滩涂的风景和感悟。写黄河弯道,突出描写了“黄河到此迂回流转的雄壮气魄和柔韧禀赋”;写河滩小桥被黄河水冲击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而屹立滩头,坚守阵地;写滚动的黄河滩,则重点描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巨大变化和当地人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文章除了真切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观、黄河之水的巨大力量、人们对滩涂变化的熟视无睹,还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经历,以及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悟和体验。景中有人,物中有思考。作品语言大气,流畅,精炼,引用古诗准确贴切。推荐共赏!【编辑:寻找姚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0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8-05-07 12:49:38
  写景不忘写人,写物不忘思考,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紧密结合,使文章充满活力。
寻找姚黄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07 13:43:32
  谢谢您的编辑,也谢谢您的点评!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07 13:42:08
  感谢寻找姚黄编辑的编审和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5-07 16:31:56
  这一段太忙了,老师的几篇文都沒到上仔细看,今日拜读此文,依旧受益匪浅,向老师敬茶。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4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5-09 23:04:04
  老师对黄河那么熟悉!同写黄河,与《跨越》完全两种风格。学习了!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0 06:07:48
  谢谢,因为我就生在黄河岸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