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的孩子们(散文)

精品 【看点】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的孩子们(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77发表时间:2018-05-11 11:02:54
摘要:一艘游船停泊在波纹微漾的湖面上,我坐在游船的舱顶,静静地注视洞里萨湖温煦和静的夕阳晚景,努力想让自己的灵魂彻底净化,完全融汇进这片佛意氤氲的境界里。但是,我的心似乎怎么也沉静不下来,总有一片片阴云悠然飘荡,即使很薄很淡,似有若无,却总是在脑海里漂浮;总有一声声叹息悄然低徊,即使很低很细,隐隐约约,却总是要冲击着我的耳膜。

【看点】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的孩子们(散文) 夕阳冉冉降落,它越来越和蔼的光芒将整个天空染成了和煦的橙色,那几抹白而发亮的薄云,边缘也被晕染上了橘黄。夕阳最后的晚晖将洞里萨湖湖面也渲染得一派橘黄,橘黄色的湖面上,漂漾着一幅长长的的织锦,闪烁着粼粼金光。此刻的洞里萨湖夕阳晚景,越来越像暹粒巴戎寺那一张张佛陀笑脸,温和、恬静、慈祥。
   一艘游船停泊在波纹微漾的湖面上,我坐在游船的舱顶,静静地注视洞里萨湖温煦和静的夕阳晚景,努力想让自己的灵魂彻底净化,完全融汇进这片佛意氤氲的境界里。但是,我的心似乎怎么也沉静不下来,总有一片片阴云悠然飘荡,即使很薄很淡,似有若无,却总是在脑海里漂浮;总有一声声叹息悄然低徊,即使很低很细,隐隐约约,却总是要冲击着我的耳膜。我的耳朵,时不时听见从下面的船舱里飘上来嘈杂的谈笑声,在许多嘈杂的谈笑声里,有一个串串稚嫩的声音,特别清晰,冲撞着我的耳朵,那声音源自一个年龄不会超过十岁的柬埔寨儿童。我的目光,时不时地地瞟向湖面上目光可及之处的那一片“水上人家”,我们曾经在那里逗留过一个多小时,在那里,我看见了一些向游客乞讨的越南儿童。
   那个柬埔寨儿童身高也就是一米二三的样子,身穿黄色短袖体恤衫和一条黑色运动裤,赤脚,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腿脚和脸上的肤色高度一致,都呈紫褐色;头大,耳阔,脸上宽下窄,大眼睛,深眼窝,浓眉毛,有典型的东南亚人特征;而高耸的颧骨,细长的胳臂,又彰显着严重缺乏营养。
   他是从湖岸码头就跳上我们所坐的游船的。刚跳上游船的时候,他和四五个儿童在好几艘船头之间来回跳跃,还你推我攘,让我们这一船人好一阵担心,唯恐他们掉进水里。导游指着湖岸边许多简易的木房子,告诉我们,“大家不用担心,这些孩子就是湖岸边那些“水上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与水打交道,不是泡在水里,就是跟着船跑。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没事的。”
   我们悬着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
   等机船发动了,他一会跑到船头,一会儿溜去船尾,一会儿左舷,一会儿右舷,手推脚蹬,帮着船主调整船头,让船从挨挨挤挤的船堆里开出来,驶离船坞码头。
   游船驶离码头不一会儿,那孩子就凑近一个游客身边,一会儿用小拳头在背上敲打,一会儿用手掌“啪啪啪”拍个不停,一会儿用手指揉捏,忙活不停。导游阿祥就在一旁说,“这小伙子是给这位旅客进行柬式按摩,一会儿各位都会享受到哦!”
   其实,来洞萨里湖之前,导游阿祥就预先告诉我们,“到洞里萨湖坐船,船上会有小孩子给各位进行柬式按摩,按摩完之后,给孩子一千索尔(柬币,相当于两块人民币)或者两块人民币就行,只当是各位捐助我们柬埔寨贫穷人家的孩子了。”
   柬埔寨还是个相当贫穷的国家,我们两千块人民币就可以换柬币一百万,所以,有些来柬埔寨旅游的中国游客,拿两千块换了一百万之后,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发出“秒变百万富翁”的感叹。阿祥告诉我们,在柬埔寨,一般打工的人,月收入不到一千人民币,一个月两千多人民币的报酬绝对是高档。两块钱,在中国,只能买一瓶价格最低廉的矿泉水。所以,在我们这一行二十多个中国游客眼里,拿出两块人民币,简直是九牛一毛,无关痛痒。
   也巧了,首先被按摩的,是一位手上戴着金戒指的高个子河南人。一路上,他又抽烟,又喝酒,抽的是中华烟,喝的是剑南春,自己从国内的带的,一看就是个有钱的主儿。他说话大大咧咧,那个柬埔寨男孩给他按摩的时候,他就大声嚷嚷道:“舒服舒服,孩子,你手劲儿不小啊!孩子,好好按按,爷爷多给你几块钱!”又对其他游客说:“咱就只当是捐助这穷孩子啦!”
   那孩子给他按摩完之后,他还当真一下子给了孩子五块钱。那柬埔寨男孩接过钱,双手合十,抄着生硬的中文,一连串地说:“谢谢!谢谢!……”
   然后,那孩子又接着给下一个游客按摩,按摩个两三分钟,再换下一个。每按摩完一个,接过游客的钱,总要双手合十,说:“谢谢!谢谢!”
   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个重体力活,所以,船上的游客都按摩完之后,他也是累得一屁股坐下来,歇了好长时间,瞪着一双大眼睛,一动不动。
   在从暹粒市来洞里萨湖的路上,中午时刻,我们看见一些十岁左右的孩子,都背着书包,穿着白色上衣,蓝裤子。有的步行,有的骑着自行车。导游阿祥告诉我们:“我们柬埔寨现在也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了。这些孩子现在都是放学回家。我们这里的小学生都是上午上学,下午就不上学了。极个别有钱人家的孩子,下午就去上补习学校或者找老师辅导。大部分穷人的孩子,就得干活了。其实,即使国家提倡义务教育,好些穷人家里的孩子,还是根本不上学。”
   当时,也没有一个游客好意思问:那个给大家按摩的孩子,他是根本没上学,一整天都在跟船呢?还是上午上学,下午跟船呢?
   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孩子们,他们衣食无忧,被父母宠爱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上了学,只要努力学习,就什么都不用担忧,更不用靠自己的劳动去挣钱养家。跟那个柬埔寨男孩子相比,他们真是泡在了蜜糖罐子里啊。
   跟那个柬埔寨男孩一样的孩子,在洞里萨湖景区,不在少数。我们所乘坐的游船驶离码头后,我看见,每个游船上至少有一个孩子,而且,几乎每个游船上的孩子都在给游客按摩。他们都在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
   跟船的孩子还算幸运的,他们基本上还衣着比较整齐。在码头上,我们曾经看见许多男孩子,就穿着一条短裤头,赤裸着精瘦的上身。河里,也有一些孩子在抓鱼,他们一个个光着屁股,因为河水浑浊,一个个身子都泥呼呼的。
   更让我觉得惨不忍睹的,就是为等待日落,我们在湖面上那一片“水上人家”逗留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所见到的那些越南儿童们了。
   湖面上的“水上人家”是另一种“水上人家”。湖面上的“水上人家”的生活,比堤岸上的“水上人家”更惨。堤岸上的“水上人家”是在当地有根基的柬埔寨人,可以靠水吃水,或者捕鱼,或者经营洞里萨湖的水上游览;还可以在陆地上种水田。虽然生活依然拮据,却因洞里萨湖旅游业的逐渐兴旺发达而有所改善。而湖面上的“水上人家”的男人本来是柬越战争时期从越南来到柬埔寨的雇佣军,战争结束了,他们却回不去越南了,只好寄人篱下,在洞里萨湖水上以船做屋,安下家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些越南人成为柬埔寨人心中最可恨的人,使得这些越裔的“水上人家”无法享受一般柬埔寨人所享受的平等待遇,终身不允许上岸,只能远离陆地,不得耕种陆地良田和经营湖上旅游,整日在水上游荡,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在一条被称为“船屋”的破船上。如今,他们,是洞里萨湖最贫穷的阶层。当地柬埔寨老百姓生活的转变,似乎与他们毫无瓜葛。
   在那一片“水上人家”,我们的游船还没有停泊下来的时候,就看见一些年轻妇女架着小船,领着一些儿童——应该是她们自己的孩子,一个个仰头向着游客,嘴里嘟嘟囔囔,在乞讨。这些孩子,从三四岁到七八岁不等,有男孩有女孩,男孩大多都上身赤裸;女孩,都穿着很简陋且破旧的衣服。还有的孩子,就坐在只容下一个人坐着的的铝盆或者塑料盆里,一边用船桨一样的木板滑动着水,让那盆移动,一边嘴里嘟囔着向游客乞讨。在我眼里,那些盆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有一个坐在塑料盆里的孩子,赤裸着上身,一根根肋骨高挑,肤色黝黑,瘦骨嶙峋,眼窝如深深塌陷的坑,头显得特别大。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别人所画的我的一张瘦得像骷髅的素描像,也想起一些骨瘦如柴的非洲儿童的照片,心里泛起一丝丝酸楚。
   还有些孩子,身上缠着花蟒蛇,引诱游客拍照,换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的乞讨,换取的大多是冷漠,很少有人去施舍他们。我看了好大一会儿,只看见一个男中国游客掏出一张薄纸币,也没看清楚是人民币还是柬埔寨的索尔,递给一个身缠花蟒蛇的女孩子,然后,匆匆忙忙,对准那个小女孩儿,照了一张相。
   游客停留的地方,是用船连接起来的一片商贸区,上面有小吃,水果,饮料,还有工艺品。在一个小吃摊前,我看见一个年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虽然肤色比较黝黑,却大眼睛浓眉毛,脸庞很耐看,身子长得也比较丰满,该凹的地方凹,该凸的地方凸,曲线优美,已经有了“邻家少女初长成”的韵味。在被饥饿摧残的一群孩子中,她简直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正在拿着一把刀在切菜,很明显,她是在帮助大人挣钱。我举起手机,想拍下她来,还没点拍照,就被她发现了。也许是羞涩,也许是反感,她扭过头去,只给我一个背影。无疑,她的动作源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她的动作,令我深感惭愧;又让我对她产生了几分尊重,我放下手机,放弃要拍下她来的念头。
   如果说这个少女有很强的的自尊心,那么,其他乞讨的孩子们呢?那个收了人家一张钱,就让人家拍照的小女孩儿呢?那些领着孩子们乞讨的妇女们呢?他(她)们就没了自尊心吗?我想,他(她)们一定有,但是,饥饿的魔鬼,逼迫他(她)们不得不放下自尊,并将他(她)们的自尊扔进浑浊的洞里萨湖水里。
   我又转念一想,面对这些在饥饿线上挣扎不得不向游客乞讨的孩子和他(她)们的母亲们,去费劲巴哈地思考自尊的命题,对我来说,有点儿太过书生气;对他(她)们来说,又过于残忍。
   我又想起了我的童年时期——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代,那时候,很多人,为了保住一条活命,四处流浪,串门乞讨,甚至,不得不冒着被贴上“小偷”标签的危险,为一口食物铤而走险。作为过来人,我深深理解眼前这些乞讨儿童和他(她)们的妈妈的被迫自贱。
   据说,在洞里萨湖区里,这样的越南人有一万多人。柬埔寨人歧视他们,越南人丢弃了他们,就连联合国,也对他们“爱莫能助”。对他们来说,已经熬过了三十多年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他们的孩子,还有走出如此凄苦的日子的那一天吗?
   坐在洞里萨湖一艘游船的舱顶之上,即使眼前的夕阳美景再温馨可人,心里却不时想起在船舱里给游客按摩的那个柬埔寨孩子,想起远处那一片“水上人家”哀哀乞讨的越南孩子,我的心确实难以平和安静啊。
   坐在舱顶,向着夕阳,我学着全民信佛的柬埔寨人的样子,双手合十,暗暗祈祷:我的祖国,但愿你永远和平繁荣,保佑你的所有公民长久远离饥饿、战争和灾难。

共 4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毫无疑问,作者洞里萨湖的所见所闻,触动的不仅仅是人们心底的同情,更是伤感。在夕阳如诗如画的美景里,那个看上去严重缺乏营养又生活窘逼的孩子以自己的羸弱之力竭尽所能地为游客按摩,以换取微薄的一点钱给艰难的生活以贴补,这情景不但作者看了心有恻恻,便是读了文章的我,也是怅然不已的。当然,因为清贫,深陷苦难的不但有那个孩子,还有那许多“水上人家”的孩子。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感叹战争的残酷,更会感叹我们周边这些泡在蜜罐里的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我想,只有国家和平繁荣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啊!欣赏美文。推荐阅读。【编辑:兰花悠悠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3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8-05-11 11:09:07
  老师的文字总是那么厚重并充满了人性的悲悯。此文看似旅游散记,却将美景与苦难的柬埔寨儿童的苦难境遇汇进了同框,如此一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有了景色虽美却苍凉的萧瑟,于是,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国家的强盛于人民的福祉是何等的休戚相关啊!感谢老师赐稿看点,看点有您而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1 11:28:23
  谢谢你的鼓励,辛苦了!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1 11:27:42
  感谢兰花悠悠香编辑的编审和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5-11 23:40:25
  老师果然是智者仁心。读罢此文,确实让人怅惘不已。幸运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更为我们国家的昌盛而骄傲。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吧!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4 楼        文友:古懂        2018-05-12 14:57:42
  感动于这样的文字。相对比起来,我们祖国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有国才有家,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没有战争就是一种幸福,愿天下太平!
古懂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2 15:05:39
  谢谢社长鼓励!期待你的佳作!
5 楼        文友:菁茵        2018-05-12 15:40:17
  景色的优美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心头一阵沉重,读罢,感恩我们的国泰民安,祈盼世界的和平~~佳作,拜读。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2 17:14:28
  谢谢,仁慈善念,应该是我们恪守的底线。
6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5-14 06:43:26
  今天终于认真读完此文,读到了儒家的情怀与担当,读到了老师的敏锐与细致,读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与自豪,读到了很多很多,这个时刻,问声早安吧,早安,快乐老师,早安,我的祖国。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5-14 07:53:19
  谢谢阳光,天天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