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大爱木心

编辑推荐 【赏析】大爱木心 ——木心作品赏析


作者:冷月无声 秀才,12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457发表时间:2018-05-11 21:01:26


   最初接触木心的文字,始于他的《琼美卡随想录》。偶尔在某网站看到《琼美卡随想录》的片段,就被这看似琐碎却新奇深刻的文字震撼了,于是搜到全文,复制粘贴到自己博客,反复品读,如获至宝。
   那种看似散乱无章的短句,却是一粒粒闪耀着奇异光芒的火花,深刻的思想,睿智,也稍带着些许的俏皮,让人玩味不尽。其中,第二辑的《俳句》,每一句简短的语句,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比如“落实的菜场/鱼鳞在地/番茄十分疲倦”这一句话,就是日常烟火人间场景的一幅速写,画面熟悉而又清晰。还有《嗻语》,更是充满奇思妙想,用简短的一句话,点评歌德、拜伦、老子、李白等古今中外的先贤,简直一针见血,令人拍案叫绝!第三辑的《很好》中,更有一个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的名句:“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我又在“微信读书”上读了他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更是欣喜不已。
   本书分甲乙两辑,甲辑是诗,其中《从前慢》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喜欢的一首。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新鲜别致的诗,很值得一读。
   有的很自信,比如《论诱惑》:“我能抗拒任何事物/除了诱惑”(王尔德)//我能抗拒任何诱惑/直到它们被我所诱惑。
   有的很幽默,比如《论德国》:德国猪脚著名全球/几位德国朋友都说/他们半年也不吃一次/这是很好的哲学命题。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讽刺。
   有的直白而引人深思,比如《论悲伤》:不过我所说的悲伤/和别人所说的悲伤是两样的。——如何两样的?值得思索。不同的读者自有不同的体会,这世上,人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悲伤。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世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是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俏皮中蕴含哲理,比如《卡夫卡的旧笔记》:“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再比如《五月》:“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有的通篇新奇的比喻,使普通的事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比如《色论》:“白的无为/压倒性的无为/宽宏大量的杀伐之气/黑保守吗/黑是攻击性的/在绝望中求永生……”把色彩的感觉描摹得那么贴切而透彻。
   乙辑中,大多是一些广为传诵的警句,真可谓字字玑珠,比如:
   “智慧是剑锋 ,才华是剑气, 品德是剑柄。”
   “思想家一醉而成诗人, 一怒而成舞蹈家。” 
   “心之所以沉重 ,其中立满了墓碑。”
   “人是在等人的时候老下去的。”
   “下笔如有神, 不若下笔如有人。”
   “古典的好诗都是具有现代性的。” 
   “伟大的作品等待伟大的读者。”
   ……
   好了,再列举下去就成了木心语录了。
   有一晚上,满怀悲伤,深夜难眠,随手翻阅木心的文字,忽而撞到了一个悲怆而凄清的句子:“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顿时,内心有一种欣喜而伤感的共鸣,这正如纳兰容若所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于是更为彻底迷上了木心的文字。接下来,陆续买了他的《鱼丽之宴》《即兴判断》《素履之往》《哥伦比亚倒影》《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以及陈丹青整理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等等,总共十几本书,一路读下去,越读越有味。
   木心先生的文字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因为他的文字语言很奇特,大胆、偏激,好像闻所未闻,但细细品味时,总能有所悟。
   他的文字幽默、俏皮而犀利、深刻,他对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问题的阐述和评价,往往要言不烦,举重若轻,一针见血!他的文字,可以说是灵魂的摆渡,思想的故乡,有着庸常日子的琐碎和温暖,而又有看穿一切的犀利和黯然。
   木心是高贵的,无比高贵的灵魂,才有这无比丰盈的文字诉诸笔端,不为名利世俗牵绊,只为心之所向。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只是,读者得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才能看懂他的书,至少要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都知晓一些,再去读木心的书,才可能有一知半解。
   看到一个读友这样评价他:“很深刻,很尖锐,很渊博,很刻薄,很幽默,很胡扯,很牛逼,很喜欢,但是……看不懂。”是的,木心的文字确实有些尖锐刻薄,尤其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时,语带锋芒,毫不留情,甚至有些偏激。比如:他说张爱玲是“乱世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这话未免有些太不公平,张爱玲那复杂传奇而又清醒决绝的一生,岂止“乱世佳人”几个字担负得了!不过,木心的刻薄不同于钱钟书,木心的刻薄里带有一点顽皮调侃的意味,而钱老先生的刻薄则更多的是嘲讽和挖苦。现对而言,木心先生则显得温和、俏皮、达观。
   木心先生曾经说过:“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这句话,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书香之家。他家境殷实,从小饱读诗书,可一生跌宕起伏,三次遭遇牢狱之灾,家破人亡。
   1937年抗战爆发,战火纷飞,十岁的木心,在战乱动荡中,他能做到“世界乱,书桌不乱。”一心读书,后来他说:“我的自救,全靠读书。”
   二十岁那年,他作为领导者参与了当时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结果被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于是走避台湾。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才回到大陆,被聘为老师,但没多久请辞了。有人对此举表示不解,他说:“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因为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文革中,木心入狱,被囚禁18个月,他的所有作品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他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六十五万字的手稿,藏在棉袄夹层里才得以保留下来。对于文革,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留下一句淡淡的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以及一句感慨——“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平反后成了交通大学美学教授,又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看似功成名就,他却在五十六岁时做出惊人决定,开始赴美留学。他说:“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初到纽约,一贫如洗,年逾花甲,生存艰难,但活得尊贵。他不知前途在哪里,但却被艺术的狂念着,笔耕不辍,写得天昏地暗。
   1984年,转机终于来了,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专为木心设“散文展览”,人称旅美作家的木心为“一个文学的鲁滨逊”。然而,这时他又选择回到自己的故里隐居,2011年悄然离开这个世界。
   真正将木心先生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陈丹青。1989-1994年期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本笔记。后来整理成《文学回忆录》带给国人。我们今天有幸能读到木心先生的著作,陈丹青先生可谓功不可没。
   一年来,断断续续,先后读了木心先生的十几本著作,获益匪浅。但自知愚钝如我,对其的精华领略只能是九牛一毛耳!他的文字有时好像是喃喃自语,却超越时间直达人心灵的深处。他的灵魂、他的文字,远远地走在世人的精神前面,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看不懂、看不透。而我,能有幸走进先生的文字,至少说明自己与先生高贵的灵魂有那么一点点的冥契,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而这篇区区拙文,根本无法尽数我阅读先生作品时如饮琼浆般的惊喜与收获,正如一读者所言:“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浩瀚如星海,我是不求尽览全部的,能抬头望见几颗闪亮的,指明一段路的方向已足够。”还有一位读者说:“我发现再多的溢美之词都难以描述我的心动,我也不怕别人说我太容易激动亢奋,我就是要赞美他!谢谢他让中国的汉字散发醉人的美,谢谢他让美自说自话,庆幸我能遇见他的文字,庆幸汉字遇见他。”这些话,真可谓“於我心有戚戚焉”,由此也可以看出,木心的文字多么受人喜欢!
   然而,在网上查阅有关木心先生的资料时,发现有的学者对木心的评价很不好,认为木心的影响力纯粹是陈丹青一厢情愿的推介结果,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并没那么高超,甚至认为他的行文间流布着一种“酸腐”气。这实在让人无语——只能说,无知者无畏!那些姓名前冠有一长串头衔的学者,也不见得就真正懂文学,用一个学者冷静刻板的眼光看激情灵动的文学,自然是会看偏的。
   那么,木心的文学价值究竟如何呢?我相信,只要认真读了他的文字,每一个热爱文学且能独立思考的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我无缘得见木心先生,只在他的文集中看过照片:黑色的礼帽,黑色大衣和羊毛格子围巾,目光炯炯,一副深沉风雅的模样。每当走进他的文字时,先生就如同一个相识已久的长者,温和而沉静地在我眼前缓缓走来。

共 34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的多层性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觉得不好的可能你看了会有自己的想法。文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木心文字里的各种多面性,列举了很多作品中的小例子。读来让人赏心悦目,那种看似散乱无章的短句,却是一粒粒闪耀着奇异光芒火花,深的思想刻,睿智,也稍带着些许的俏皮,让人玩味不尽。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赏析到位。【编辑:曹子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曹子仪        2018-05-11 21:12:36
  还没读过他的作品,看了你写的我也想读一下
曹子仪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5-14 22:15:22
  文章先读木心先生作品的语言,通过不同作品的代表语言的列举和赏析,写出了作者读到的感动。然后,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把木心先生和钱钟书的语言进行比较,指出了木心先生语言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还采用了侧面的写法,写出了木心先生的作品带给作者的影响,也写出了文学界的不同声音。一个作家,能引发争论,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家”的特质。文章紧扣作品,解读具体,把木心先生作品的显著特点揭示了出来。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