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互利爱情

编辑推荐 【赏析】互利爱情 ——评东野圭吾《白夜行》


作者:浅寞离 白丁,2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4发表时间:2018-05-12 20:28:11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我所理解“结合的文学历程”不是从小到大学习文学的经历,因为小时候我不是很懂什么是所谓的文学。现在也顶多算个初生牛犊。如果阅读文学作品算是自己的文学经历的话,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我接下来想讲的从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思考的对爱情的看法。
   记得那英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里面有句词是这样的: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汇。也有本书叫《白夜行》,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里边的男女主角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角色设定就是白天天使和黑夜恶魔,但是是有交汇的。并不是想质疑和反驳什么,从文学的角度看我只是想从两者之中探索点什么。如果广而概之,《白夜行》也属推理小说,也属爱情小说,被成为东野笔下的“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可是我认为单放长线谈收获的话,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且每一个问题都是主要的,比如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政府的敷衍无作为;关于恋童癖以及对孩子的保护;还有坚守的凄凉爱情等等。方方面面都兼备到是不可能,但是简略盖过又显得很糙,并且语言会很空洞。所以我想从小方面入手单纯的讨论一下互利爱情——白夜的灵魂和肉体。
   起初对爱情的想象是美好,阅读了许多文学大家的情话便更加坚定。梁实秋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沈从文的:“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顾城的:“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那时候认为琼瑶的爱情就是最值得推崇的,那种只有灵没有肉的,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可是现在我有个疑问:爱情的产生是基于什么?
   我想如果把答案设置成“心动”是最婉约感性的,但是不现实。然后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词——互利爱情。就是恋爱双方都拥有主体自身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在这种互利的情况下产生了异性相吸,我们把它称之为“爱情”。爱情能持久多半也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可怕,第一次想到这个词是再看龙应台的《目送》时《爱情》一篇中,她与孩子因德文课上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师发表关于爱情的看法从而产生的讨论。当时没有思考太多,但是看过《白夜行》后我猛然发现,这本书中坚守的凄凉爱情故事恰好可以印证爱情的互利基础。
   曾与同学讨论桐原亮司跟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情。第一种观点是:对亮司来说,雪穗就是白夜中唯一的光,这来源于爱;对雪穗来说,亮司是太阳的替代者,或许知识共生的亮司给了她希望,这种爱情,让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否认。第二种观点是:也许依赖过,但是不曾爱过。唐泽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的人,桐原只是她唯一可以放心依附的对象,相比别人来说的确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但绝对不是爱,唐泽的心里只有自己。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互利共生。跻身上流社会的雪穗需要一个幕后的人帮助自己铲除异己,而亮司是她最能够相信的人。她是一个有野心也相当自私的人。童年的经历让她过早成熟,经历社会种种罪恶后,她自身也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披着羊皮的狼。相反桐原亮司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在白天走路”之外,他都在为雪穗忙碌着,不惜一切。除了爱情,支持桐原亮司如此付出的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赎罪。幼年时,亲眼见到父亲与雪穗最不堪的一幕,对雪穗的负罪感便重重的压在他的心上。为了赎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伤害,雪穗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雪穗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要求,雪穗的灵魂变成了桐原亮司的灵魂。在一次次满足雪穗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自己灵魂的确认。这种互利共生的延续至案件事发,真相大白。亮司用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唐泽雪穗没有掉一点眼泪,一次都没有回头。那是因为雪穗的灵魂同时死去,做为人的本质完全消失了。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得到附和。可是的的确确是存在着的。或许你想象;的爱情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势均力敌,;是徐志摩跟陆小曼的相爱相杀;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缠绵悱恻;是席慕容和刘海北的平平淡淡.......这不过是我们在爱情互利的基础上所美化的现象。我想说的是,不要单纯的把“互利”这个词理解成一个贬义词。现实就是这样,追求精神的独立跟升华总是要立足实际的。可能现实中的爱情做不到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的互利共生。我们也不必特意去追求。大多人的爱情起源于感性,被理性支配的因素是比不过感性的,这也是现实中的爱情与小说中爱情的最大区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每一份爱情都被一定程度的感性支配着。若是过度便会适得其反。我不是很提倡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的做法,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人是自私的,爱情是互利的,这点自己知道就好,说出来反而会引起一水的道德婊。所以,在爱情的感性面前,我希望广大同胞能及时保持理性的头脑。
   我并不是不赞成感性,这也不是一篇讲爱情道德论的文章,只是我从看一篇小说里得到的收获而已。个人观点,请尊重原创。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
   见山是山,见海是海
   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
   云海开始翻涌
   江潮开始澎湃
   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
   你无需开口
   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共 23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作者从爱情的角度剖析了这部作品的架构,非常到位和精准。小说的结局,亮司从雪穗华丽的新店楼梯上跃下。当警察笹垣问雪穗:“这个人是谁?”雪穗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地答道:“我不知道。”这是小说中在那场杀人案后亮司和雪穗唯一一次出现在同一场景中,却是生死两隔。“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自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没有回头。”亮司一直在为雪穗的幸福付出,甚至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成就雪穗的新生,而雪穗却对亮司的死如此冷漠,多数读者认为雪穗并不爱亮司。小说中有一段雪穗的独白,这是她第一次袒露自己的内心,“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是亮司的爱代替了太阳照亮了雪穗的世界,绝望的亮司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雪穗的太阳熄灭了,她和亮司早已合为一体,亮司的死带走了雪穗的灵魂,让她的背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她没有回头,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为了死去的亮司她绝不能泄露心底的痛楚和悲伤,从此她只能在黑暗中孤独前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你在太阳下手牵手散步,也许,这就是绝望吧,可也是爱情最真实的一面。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曹子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曹子仪        2018-05-12 20:30:42
  中学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绝望的爱情和人生
曹子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