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爱】古镇街韵( 散文)

精品 【柳岸•爱】古镇街韵( 散文)


作者:朱俊平 秀才,108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8发表时间:2018-05-14 17:20:58


   一、街的韵律
   黎明,街道已有了脚步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响亮了,声重了;吵吵的闹,热热的闹,便有了声的韵味,便有了街的气氛。电摩声,小车声,摆摊声,一幅绝美的音乐盛会开始了,这是一个古老的街道,耀州小丘街道。
   这个渭北高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它很普通,和众多的农村集市一样,有十字口,有东西街,有南北街,还有东边的丁字街。
   水果摊儿早早的在两边摆好了,果味飘香,欢迎品味,欢迎购买;烟酒店副食店总爱蹲在街角,占据优势地理位置,玻璃门早早打开,已有三三俩俩的人穿梭;卖肉的也不甘寂寞,你一摊我一摊,你一片我一片,挤在一起好卖肉哟;农家的猪肉,深山里来,好香,好味;城里的,乡下的,过路的,打工的都来买,我的肉多好呀。
   俩个补鞋的,出了摊,手还没停过。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有他俩的身影,为谁工作为谁忙,穿鞋补鞋离不了,我为大家,大家为我。呵!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残疾人找到了谋生的手艺,也找到了快乐。比在歌厅喝着红酒,吃着高档水果,唱着“爸爸:你辛苦了”更令人尊敬!
   最热闹的是菜市了,南街的两边一溜溜一行行,丰富多样,新鲜欲滴,目不暇接,样样齐全。原来经常是经阳和三原外地人摆菜摊,当地人看了眼热,也在菜市摆起了菜摊。一家开店,又一家开店,多了,又多了数家。各有各的顾客,各有各的釆货渠道,各有个的营销策略。卖的人多,买的人更多。有买一把的,也有买一筐的。卖菜的见了爱搞价的人,皱起眉头勉强笑迎,你计较我计较,分厘不让;见了利落豪爽的人,秤星翘起,还搭把菜给你,为的是回头客。
   北街全是卖服装的,花花绿绿挂满了街道,摆摊的都是年轻夫妻,开着小车,放着音响,挂着打折的牌子,拿着麦克风喊着唱着,激动了,还跳起了舞,款式新颖,规格齐全。这可苦了开店的,不得在门前支撑摊子招揽顾客。买衣服的人不少,挑过来看过去,货比三家,走了这家又看那家,气得老板直瞪眼睛。
   原来的粮食市场不见了,只给中老年人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年轻人跟本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了。人们多了选择,除了把余粮卖给粮站外,现在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
   牛市比早些时候少了份热闹,当人们赶集上街的时候,这里的交易早已结束。
   西街街道也不错,人少的去了。几家卖化肥的倒如鱼得水,车辆来去方便,那些摆摊来迟的人只好在这里摆摊。
   西街也有了生气,有了活力。去医院的,信用社的,去粮站的,脚步匆匆,你来我往。
  
   二、街的味道
   最繁华的要数东街了。丁字路到十字路中间车水马龙,要什么有什么,从吃的到用的,从儿童玩具到油盐酱醋,从铁货农具到日用百货,从骑的车辆到家用电器什么都有。
   最大的就算福乐超市了,进了超市,你所要的应有尽有,出来时手里东西多了,钱包空了。下来就算亿客隆服饰广场,还有供销门市和综合门市了。新春食品店也有些年头了,马家杂货店几经苍桑,换成了年轻老板,经营人内容也跟时代走,其它商店各有各的名字,经营内容五花八门,也各有各的办法。
   丁字路口原只不过是个南北道路,往返南北的车辆停放在这里,方便人们出行。现在可热闹了,已有的地方,停不下这么多的车辆,车堵人涌,喇叭声吵杂声叫卖声混合在一起,是一种自然的,独有的农村集市现象,也许,没有这些,也不叫做集市了。
   快递!快递!网购!网购!
   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人们邮寄购物更方便了,手机或电脑轻轻点一下,坐在家里便能得到你需要的东西。生意人很少东奔西跑的采购货物了,青年农民也可以在网上卖土特产了,快递物流是最好的选择。
   丁字路南边,己经不是道路了,短短的十几年功夫,两边个人投资盖起了门面房,从小吃店到修理行业,从装饰材料到销售摩托,从建筑材料到家具车行……应有尽有了。
   夏天,这里灯火通明,家家小吃店摆起了烧烤,生意火爆,人们的消费已不在限于吃饱,尤其是年轻人,三朋四友聚在一起,吃的是一种气氛,喝的是一种高兴……一碗美滋滋的羊肉泡馍已不再是他们父辈的追求。
   但是这里的羊肉泡馍,特别是"张家”和“老地方”的泡馍馆还有许多恋恋不舍的食客,仍然常来常往。赶集的、过路的吃一碗实惠而满足,因是深山里来的,地道散放的山羊,以及没有掺假的羊血,也吸引众多的小城食客来品尝……
   人们生活节奏日已紧张,农村人不再是过去的农民,喜庆宴席也常常在这南北一条街的饭店、饭庄请客,图个简单省事,热热闹闹,多花个一两千也不是多大的事了。
   放眼北望,从“新世纪农家乐”和“东盛楼”再到“宏宾酒家”;从“李宏川菜馆”到“串串涮牛肚”还有“老兵居”,宴席成龙,喜事连连,各有各的特色菜系,各有各的独门招牌菜种,当然少不了小丘的“刀剺面”和“酸汤面”了……
   这些饭馆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小丘饭店”开张了,它以大气庄重,容纳四五十席和装修豪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也许在这里给儿女举行婚礼,给孙子满月,娃们考上大学在这里待客是一种档次,是一种值得记忆的祝福,是一种记忆的祝贺。
   城里的小职员小工人也愿意到这里来,他们并不富裕的钱袋在这里也实现他们的愿望,实惠而不亚于城里。过往客商停车住宿也是最佳的选择。
  
   三、街的历史
   小丘街道过去是个啥样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个古老的集镇,是淳化、旬邑、照金的出山口子,往昔也很繁荣。不宽的东西街道,店铺林立,主要有李家的“萬亿隆”,马半街的“杂货铺”、陈家的“剃头铺”、郝家的“锅锅银匠”、“王记茶炉”,“还有街西头魏家的"烧锅坊”。乔家是耕读人家,也出了个人才乔世宁。
   骡马店、食堂、药铺、木匠铺、铁匠铺是比较红火的;百货布匹店,副食店也有,也是一、五、八的集会。卖油禚的,卖冰糖葫芦,演杂技,玩把戏的。羊市,猪市,牛市什么都有。那时店铺的老板,叫掌拒的,雇员叫伙计,食堂的服务员叫跑堂的。乡下种田人在街上买卖自己的农副产品外,也把自已的家禽家畜相互交换成自已满意畜禽或物件,比如石磨子,马槽,木犁,铁货等农用产品。
   那时候,乡下人广种薄收,温饱难以解决,银钱更加缺少;购买东西主要在街上铺子赊欠,小丘地域不大,人口不是很多,店铺掌柜的大都认识,每到夏收和秋庄嫁成熟,收割碾打完毕,掌柜的套着马车或硬轱辘牛车去要账,乡下人那来的钱,他们就用粮食折算顶账。
   小丘街临解放时原是红白交界地方,被白军(国民党,当地人叫白军)盘居,街十字原修有炮楼,四临外是城墙,西叫“西堡子”,中间叫“中堡子”东叫“东堡子”,西堡子都紧临沟壑。只有南北通道一条路可走。以此为界南是白区,国民党统治;从挂之砭往北是红区,有刘志丹红军游击队,是共产党的统治区。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也显重要,红白割据,你来我往,战斗不断。那时白区南片各村设有保长和甲长负责收粮收钱收柴给白军驻守的小丘街送物资,往南通往鲁桥三原只有一条路可走,黄尘遮天,马车和硬轱辘把路碾成了深胡同,主要路口有国民党盘查,有名“鹰雁不飞”的乙社村有土匪和国民党勾结,我党地下工作者,或通信员往往从浊浴河沟下到原党村绕过乙社村从凉泉在南下互传情报……
  
   四、街道新韵
   建国初小丘的街道是什么样呢?
   建国后,小丘人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小丘地区划分成两个乡,北片小丘乡,南片坳底乡,各自然村仍是各地各乡的村落。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合作化的道路。大跃进时,建国初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又集中起来,吃大锅饭。两乡合并,成立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国际形势紧张,要准备打仗,全民皆兵,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丘街各种商铺公司合营,就有了供销合作社、集体合作社、合作药店、供销合作食堂、农副产品收购站等,都是国家的,集体的,统购统销,为人民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在发展壮大的国家集体经济时候,小丘街道更加繁荣。由于耀县照金路还是土路,小丘白瓜路,小丘淳化路更是山路陡坡,交通很不方便,不要说有汽车,连自行车也没人见过,以牛拉马驮为主,就是小丘第一辆胶皮轱辘马车,还是照金老革命去北京寻找当年一块打仗的首长买的……
   七八十年代的小丘街是什么样呢?
   那时候,小丘街只有东西一条街道,利用的都是原私人商铺合营的门面,随着国家集体经济的而以发展,供销社发展壮大,人口增加很快,街道而以繁荣。
   小丘街道有供销合作社,百货布匹,针头线脑,文具图书,品种还算是很齐全的。公司合营社也是一个商业补充,门店后来下设了一零售,二零售,三零售;从东往西农副产品收购店,供销社,国药店,药材收购店,公私合营社,木业社,生产资料销售门市部,铁匠铺,红旗学校,邮电局,供销食堂,信用社,医院,集体村办食堂,集体农机修理厂……
   旬邑、照金、白瓜、淳化临近村庄人都在小丘镇购买商品,来时拿药材,核桃,用酸枣棘烤弯打成捆的磨刺,荆条打的笼,还有鸡羊卖了,买回日用东西,小丘街从天麻麻亮开始就热闹起来,直到天黑才散场。
   也就有耀州第一大镇,著名的出山口子这么一说。这就明白了,耀州小丘镇不但是古镇,也是个大镇名镇。
   老街仍然韵味十足,仍然繁华,但比起日以发展的城市化城镇的需求,已经远远的落后;新的街市拔地而起,福安街市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从“乔世宁”塑像再到小丘标志性建筑“刀剺面”坊,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一个美丽的乡村街市等待着商家入住,一个具有时代特征新"街韵”,在小丘这片富饶的独特的黄土地上唱响……
   古镇街韵唤醒了我对家乡抹不去的情,这是记忆中一份永恒的爱!

共 38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描述了一条古镇街的神韵。古街是有韵律的,清晨,各种商贩在这里各自为阵,兜售自己的产品,他们让街道有了生机,各种声音组成了街道独特的韵律,街道的各种小吃有着农家烟火的味道,有着家的味道,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农家人来这里聚餐,庆贺喜庆的日子;小街的历史悠久,老品牌林立,买卖人在过去的日子用那时候的买卖方式,艰难生存,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生意经久不衰;建国后,街道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方名镇,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深受当地人喜爱。散文通过描述一条古镇街道的街韵,今昔对比,勾勒出小街今天繁荣昌盛的景象,令人向往。散文感怀岁月,叙述美好,以点带面,情景交融,抒发情愫,场面栩栩如生,生动活泼,自然亲切,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5-14 17:21:53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朱俊平        2018-05-14 17:40:24
  谢谢刘柳琴编辑对我的鼓励,谢谢!
2 楼        文友:朱俊平        2018-05-14 17:48:38
  街,这是社会繁荣昌盛的睛雨表,让古老的街镇都奏响春的韵律,为社会的繁忙做出贡献吧!感谢刘柳琴编辑的鼓励,谢谢柳岸!
丘隅桑田
3 楼        文友:长安之后        2018-05-14 18:42:40
  古有诗词平平仄仄平,今有街道各摆各的摊,热闹、有趣;随着历史的行进,小街也换了容貌,但对这条古街的“爱”并不会变,想起李荣浩唱的老街,再回味起当初的点点滴滴,就俩字儿,“幸福”
不见长安·之后
回复3 楼        文友:朱俊平        2018-05-14 19:08:48
  谢谢你的评语和鼓励!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5-14 22:55:59
  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回复4 楼        文友:朱俊平        2018-05-15 09:35:58
  谢谢迎冬寒梅老师,问安祝好!
5 楼        文友:闫小翠        2018-05-16 21:31:28
  小丘的风土人情,街市典故,历史名人溢满笔端,为我们小丘自豪,为作者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朱俊平        2018-05-16 21:54:32
  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