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pk大奖赛”】《诗经》里植物的意象(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诗经》里植物的意象(随笔)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5发表时间:2018-05-15 06:06:34
摘要:植物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美,通过多人的想象联想,使植物的鲜艳色泽,硕果累累与女性的体态,爱情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活力,融合了情感和感觉之后,形成了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歌颂,从植物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心物统一,是上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共一百三十五种。就植物分类来讲有粮食、蔬菜、水果、药材。所以说,《诗经》为我们记录了丰富的植物知识,这些知识让我们对周以前的农耕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读《诗经》,感受《诗经》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荡产生的性灵脉动,不是因为《诗经》之美和植物世界的神秘灿烂,仅仅只是为了点点滴滴的欢喜。这和爱一个人一样,爱她,不是因为她美,不是因为她富有,不是因为她出类拔萃,不是因为她百转千回的气质,仅仅只是因为:心在一起而安静,而愉悦。当你心里充满这种喜欢时,那个人,其实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成了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你敞开时,它就具备了让人追寻探索一辈子的力量。世上长久之爱地生成不都是如此吗?
  
   爱的象征物——蒹葭、桃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
   “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个姑娘出嫁了,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丰收的喜气——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气。
   《木瓜》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一读就令人很快地沉浸到一种优美的且又浓烈的,欢乐的且又活泼的爱情与丰收气氛中。是一首描写一对恋人互赠信物以定情的民间村歌巷谣。“瓜是古代女性的象征,古代女子用木瓜送给男子,就等于把自己的婚姻给了男子了,而男子赠女子以玉石。”表现了男女爱情的定情之物。“由于其易懂易记,所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真是:一首木瓜诗,千古恋人定情词”。
  
   农耕文化的符号——桑树
  
   《诗经》里桑树出没的篇章很多,对于先秦农业时代的人类生活来说,桑已经是普通的一种植物。桑的最早记述出现在甲骨文当中,人类智识苏醒,开始创立文字,在干枯兽骨和竹木平面上记录自己的历史,以保存和自然争斗的经验,让自己的智慧能够开始有形的延续。到从自然野蚕的身上得到启发,由蚕食桑,得轻便柔韧的丝帛,这应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品质飞跃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蚕母,在古代被尊为神母,而桑,在周商时,已经是宗庙祭祀时的神木。等到先秦时农桑遍野,文字记述当中古朴粗糙的自然画面,因为桑蚕饲养在农事里的普及,逐渐开始变得柔和、华美起来。关于男子的朝服,用丝绸的华贵,可以配合庄重威仪的形象,女子之美,终于可以写的“落花入领,微风动裾”,更加的风情万种。就女子的性感来说,丝的色泽和柔滑意象里,说的在清楚不过了。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香,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花色味各自不同,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从花里,我们可以得到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经久时间的洗刷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植物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美,通过多人的想象联想,使植物的鲜艳色泽,硕果累累与女性的体态,爱情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活力,融合了情感和感觉之后,形成了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歌颂,从植物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心物统一,是上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共 21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观点鲜明的精彩随笔。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诗经》里那些有关植物的诗歌。感受《诗经》意境之美和植物世界的神秘。《爱的象征——蒹葭、桃花》蒹葭,本指初生的芦苇,后来,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植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如桃花般美丽,充满了爱情的味道。《丰收的喜气——木瓜》本指回报的东西更贵重,这首诗描写了恋人间互赠定情信物的甜蜜。《农耕文化的符号——桑树》桑树是一种普通植物,后来成为庙宇祭祀的神木。种桑养蚕,蚕丝,是人们用以制作丝绸的材料。和丝滑,柔软有关。四时之花,植物的世界让人们领略到不同的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结构清晰,语言准确,含蓄而精辟,描写了《诗经》里植物带给人们的美好想象。表达了作者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纯朴思想。意境深幽,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8-05-15 06:08:13
  这篇随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观点鲜明,语言含蓄,让读者感受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8-05-15 06:08:37
  问候老师!创作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5-16 14:57:04
  读这样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诗经里的植物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而作者的文字让我们在学知识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每一种植物都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每一笔每一画都传递着作者对美的追求!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