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凤凰山,中国革命的红色宝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凤凰山,中国革命的红色宝地(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60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7发表时间:2018-05-17 09:13:5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辉煌、成就伟业的重要地方,而位于延安城中的凤凰山,则是中共中央红军居住的第一站,更有红色宝地的美称。
   作为长期工作在陕北的我,延安我去过不止一次。可每一次都如走马观花一样,匆匆来,匆匆去。其中的许多中共中央旧址,也没有认真地参观过、思考过;至于凤凰山的红色宝地美称,就更没有深究其原因,探索其渊源。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早晨,我和几个朋友一行。去了趟延安,又一次游览了凤凰山,感悟了凤凰山脚下中共中央革命旧址那厚重的历史和许多感人的故事。
   出了火车站,乘公交车沿着弯曲的柏油马路朝北行驶40分钟左右便是文明遐迩的凤凰山。一下汽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辉煌的三开式门楼,正门中央上方的“凤凰山革命旧址”8个金灿灿的大字格外引入入目。我们急忙走向旁边的“凤凰山革命旧址”简介牌,想尽可能地了解革命旧址的前世今生。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现在的延安凤凰山下。在四面环山的延安城,凤凰山是群峰之冠,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它气势挺拔、潇洒俊逸,从峰顶向南北方延展着两条陡峭的山梁,犹如金凤展翅凌空下翔,因之“凤凰山”由此得名。
   我们站在高大的门楼下面,看着郁郁葱葱、景色秀丽的凤凰山,尤其是那凌空展翅的凤凰雄姿,便迫不及待地沿着正门向里走去。
   带着心中缱绻的柔情和奔涌的铁血,我走近凤凰山革命旧址,一种沁入骨髓的敬畏终于变成踏实的亲触,激情早已在胸中蠕动,多年来向往凤凰山的千千情结,此时在阳光明媚的春风里纵横翩飞。
   凤凰山革命旧址分南北两个院子。北边的院子又分前后两院。后院有三孔石窑洞,是毛泽东同志旧居。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中间的窑洞是会客室,里面陈设木质桌凳;墙上挂有毛泽东和白求恩大夫谈话的照片;西南边的窑洞是办公室兼卧室,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并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网套,东北边的窑洞是书报室,里面有炕,还陈设木质长桌和柜子等。
   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中一个窑洞一个窑洞的参观和欣赏,哪怕是一个木凳、一张桌子、一张照片都不放过,认真地听着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听讲解员介绍,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进驻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并非住在现在的窑洞里,而是先住在不远处的李家窑洞。说是窑洞,实际上是个天然石洞。石洞里一年四季阴暗潮湿,根本不适合人居住。为了让毛泽东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劝他换个地方,毛主席总是说:延安城就这么大,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不要再给老乡添麻烦了。就在这个石洞里,毛泽东一住就是半年,他白天外出开会,晚上写作,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在这个石洞里写成的。阴暗潮湿的石洞使毛泽东患上了关节炎,腰、腿疼痛难忍。一天,同志们趁他外出开会时,就把他的家从石洞里搬到了吴家院。
   吴家原是无锡人,父辈曾调延安任知俯,弟兄三人先后在此修筑了三院窑宅。毛泽东居住的这三孔窑洞是老三的住宅。1937年后让给中央机关居住。中间的是毛泽东的会客室,左边的是办公室兼寝室,右边的是书报室。
   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为了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指导伟大的抗日战争,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文章。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抗日游记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等16篇文章。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总是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在写《论持久战》的时候,毛泽东一连几天几夜都没有很好地休息,身体都累病了,医生再三要求毛泽东休息。可他吃点药,稍做休息,又继续工作起来。一天晚上,天气寒冷,他把脚放在火盆上取暖,由于聚精会神的写作,木炭火把棉鞋都烤着了他还不知道,直至散发出焦糊味时才发现。毛泽东急忙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烧坏的棉鞋,大笑着说:“我一点也没觉得就烧着了。”
   木炭火盆的主人已离开了,但它没有忘记主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付出的艰辛,默默地向后人诉说着木炭火盆的故事。
   在毛泽东旧居的会客室里,当我们看到墙上挂有毛泽东和白求恩大夫谈话的照片和地上的桌椅板凳,听着讲解员娓娓动听地介绍当年毛泽东会见白求恩及许多中外友人的时候,我的眼前便浮现出那一个个动人的情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个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38年3月底来到延安。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白求恩,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亲切交谈。毛泽东对白求恩前来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主义精神,表示感谢。在交谈中,毛泽东从西斑牙战场谈到中国的抗战,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毛泽东的谈话,极大地鼓舞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当晚白求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倾听着他那从容不迫的谈话的时候,我想起了长征……。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毛泽东能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他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后来,白求恩要求到抗日前线去,毛泽东答应了他的要求。
   白求恩到抗日前线的晋察冀工作,因抢救伤员时被感染中毒,患上败血症,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以身殉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握着周围同志的手说:“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
   毛泽东得知白求恩大夫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为悼念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我们:“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毛泽东还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底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2月1日,延安各界召开追悼白求恩大会,毛泽东又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这一个个熟悉的故事,我在很小的上学时代就耳熟能详;尤其是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更是当时的必背课文。可是,只有今天,我听起来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的感动。
   走出会客厅,我们又进入左边的阅报室。在讲解员的滔滔不绝中,我的思绪又进入了另一个看似平常又激动人心的画面。
   这里,是毛泽东经常阅读书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地方,也是贺子珍和李敏居住的地方。
   毛泽东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十分关心警卫员的学习。有一天下午,警卫员翟作军正在院子里结结巴巴的念报纸,毛泽东走到身边,亲切地问他:“你能看的懂吗?哪些字不认识,我给你讲讲。”翟作军很为难地指着报纸说:“画了圈的都不认识”。毛泽东就很耐心地教他认字,解释意思,有时打个比方。并反问听懂了没有。还叮咛他,学习有不认识的字,就来问我。后来,毛泽东又把警卫员们召集在一起,帮助大家制定了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警卫员的学习进步很快,几个月后,就可以写信、记日记了。
   这虽然只是一些及平常极普通的事情,可让我们听起来如此地幸福和感动。要知道教这些警卫员认字的可是全党的最高领袖呀。
   出了阅报室,站在北后院的一课枣树下。太阳已经升上了山顶,把四月的阳光照在院子里。虽然枣花还没有待放,但漫山遍野的各种花草的清香以及院落周围一溜盛开的月季花香已经弥漫了整个空间,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兴致满满。
   短暂的停歇之后,便径直走向了旧址南边的院子——朱德同志旧居。
   1937年1月党中央迁驻延安后,朱德就住在这里。北起第一孔是寝室,中间的是会客室,南边的是办公室。
   在我军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中,朱德一直担任总司令。长征途中,朱德坚决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路线,同张国涛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说朱德与张国涛的斗争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褥,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1937年1月,朱德在这里会见了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在交谈中,史沫特莱决定写一本关于朱德总司令的传记,她说:“因为你是一个农民,每十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九个是农民,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向全世界谈到自己的事迹,如果你能把你的生平告诉我,也就是一个中国农民第一次开口了。”朱德谦虚地说:“我的生平只是中国农民和士兵生平的一小部分,你还是再找找旁人吧。”史沫特莱听从了朱德的建议,走访了许多人,最后还是决定写“朱德传”。从1937年3月开始此项工作,每个星期两到三个晚上由朱德口述,史沫特莱记录。抗战爆发,朱德率领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0月,史沫特莱也追随朱德到太行继续她的写作工作。1941年9月,她因病回国治疗。在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迫害下,她继续顽强的撰写《朱德传》。
   1937年3月,听说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胜利返回延安,朱德就把自己寝室的炕烧的暖暖和和的,请周恩来住到他的窑洞里。从此,这孔窑洞就成了周恩来在风凰山麓的旧居。中间的窑洞就成了俩人合用的会客室。
   周恩来在此居住期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频繁往返于西安、南京之间,解决西安事变后张、杨军队内部和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混乱问题。同时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和游览很快就结束了。可我的耳畔仍然回荡着讲解员那清脆而甜美的声音,我的眼前仍然浮现着那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故事。我心中的疑团忽然在这一刹那间烟消云散了。为什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直接住进延安城?为什么中央红军进入延安城后首先住进了凤凰山麓?原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的延安城,一直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在把守,红军根本无法开进延安城。只有当西安事变爆发并得到和平解决,东北军主动撤出延安。把延安城这座陕北“比较的大城市”完整无损的送给了中央红军。
   而作为“城跨其上,雉堞巍然,为郡山首”的凤凰山,则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城的首选之地。
   有人说那是因为山脚下那处很大的老式宅院。
   可我觉得:有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墙,有着历代修建于山腰之上的城防工事,有着“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美丽传说……不都是中央红军进首住凤凰山麓的原因吗?
   顺着弯曲的山路往回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由得回头再一次向凤凰山看去。此时的凤凰山在阳光地照耀下苍翠欲滴,层层叠叠。是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深沉。那如金凤凌空展翅的两道山梁,多像一个有着铁骨雄风的长者,张开巨大的臂膀,把大半个延安城揽入自己的怀抱。
   啊,凤凰山,一座写满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厚重的山;一块中国革命的红色宝地。
  
   二0一八年五月十五日
  

共 44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游览凤凰山写下的一篇散文。散文回顾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三大伟人在延安的很多故事。延安的窑洞,记载着这三大伟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立下的很多丰功伟绩。散文写得祥细深情,如歌如诉,很是感人。倾情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好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8-05-17 09:15:34
  散文写得祥细深情,如歌如诉,很是感人。倾情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