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安阳老城的胡同(散文)

精品 【流年】安阳老城的胡同(散文)


作者:沧海一舟 白丁,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7发表时间:2018-05-17 21:50:30
摘要:胡同是安阳老城的历史符号,胡同隐藏着安阳3300年的历史。漫步老城胡同,寻找那不可忘却的情怀和精神。

【流年】安阳老城的胡同(散文)
   我生活的安阳是一座古城。说到这座城市,人们会想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都城,想到甲骨文,想到文峰塔,想到生煎皮渣、三不沾等美食……然而于我而言,萦绕于心的,却是老城里那些纵横交错的胡同。
   暮春三月,我漫步在老城的胡同里。狭窄的街道把城区切割成一个个方块,如一个个方块字,胡同就是字的笔画,就像这个城市出土的甲骨文字一样,从古至今书写着安阳的历史。
   安阳老城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小巷也好,胡同也罢,都是老城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十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潜心研究安阳古城文化的老人。老人告诉我,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词不仅本身具有高度的美,就连它的牌名,也都精巧之至。如《虞美人》《蝶恋花》《忆江南》《忆秦娥》这些词牌名,一个词牌就是一首好词,玲珑剔透,意味深长。安阳老城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就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二
   老城路密如织,胡同众多,每一个胡同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其中仁义巷的故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仁义巷位于北大街钟楼北不远的地方,原来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夹道。明朝中期,郭朴的家就在这条小夹道一边。郭朴(1511---1593年),字质夫,世号东野先生,河南安阳人,明代中期大臣。郭朴先任礼部尚书,后又升为阁老,在京辅佐皇帝。郭朴为官清正廉明,位高权重,人称郭阁老。一日,郭阁老刚下朝回家,就接到老家夫人的一封信。信中说,邻居王山盖房,多占了自家一墙宽的宅基地,两家发生了纠纷,让他派人回来压压对方的气势。郭阁老看完书信,呵呵一笑,研墨润笔,就写了一封回信,让人带了回去。信中有这样四句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郭夫人看了回信,让家人让出了三尺宽的地方给王山使用。王山深受感动,主动拆了新建的墙,也往后退了三尺,狭窄的夹道便成了一条小胡同。人们为感念郭阁老义让宅地的品行,给胡同取名“仁义巷”。几百年来,仁义巷感人的故事,厚重的人文,淳朴的情怀常常提醒着世人。
  
   三
   如果说仁义巷述说着安阳人的仁义、谦让,那么,洛阳府胡同则演绎着安阳人的乐善好施,传颂着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
   洛阳府是南门西中间往北的一条小巷,是安阳老城内唯一以外地城市命名的胡同。相传,胡同内有个老者,家财万贯,且乐善好施,甚是受人尊敬。初冬,老者出门访友,见一年轻乞丐衣衫褴褛,奄奄一息横躺街头,急命仆人把他抬进家中。一碗热姜汤下肚,那乞丐才慢慢苏醒来。老者询问他的身世,乞丐说自己本是洛阳书生,赴京赶考,谁知书童见财起意,半夜里把他的行囊席卷一空跑了,自己只好靠乞讨度日。老者动了恻隐之心,慷慨地把他收留下来,一日三餐供他读书。后来,老者又给他准备了行囊路费,资助书生赴京赶考。洛阳书生果然高中,吏部外放山西太原府任职。
   世事难料,风云流变,一场大火将老者的房屋烧成了一片废墟。书生从太原府赶来,看到昔日的恩人遭此厄运,不禁号啕大哭。书生安慰老人:“您放心,我一定把房子重新盖起来,让您安度晚年。”不久,一座宽敞的院落就建了起来。后来,当地官府为了褒奖洛阳书生重情重义,就把老人居住的夹道命名为洛阳府。
  
   四
   在安阳,提起姚家膏药,很多人都赞叹不已,为它的神奇疗效所折服。姚家膏药,就起源于姚家胡同。
   姚家胡同位于安阳市老城区中心,长不足200米。300多年前,它是一条很窄的胡同,胡同路北是姚家大院,明朝皇封太医姚本仁就住在这里。姚本仁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贫家富户皆一视同仁。
   史载,清康熙年间,康熙下江南视察,途经安阳时,忽然经受风寒,腹痛不止。随臣即刻唤告当地府衙,召名医给皇上诊治。有一官员推荐姚本仁给皇上治病,便将姚传到官府。姚本仁“望、闻、问、切”,查明病因,用他自制的阿魏麝香狗皮膏(今安阳膏药)贴敷康熙胃腹,不到一个时辰,果然病除。康熙赞不绝口,称之为“奇药”。
   康熙南下临行前,来到姚家大院看望姚本仁,见应诊者络绎不绝,有扶掖,有提携,有呼有叫,有泣有啼,而患者贴张膏药即可治病,甚为惊讶。后听地方官员介绍,得知姚原是明太医,康熙挥毫题匾“太医正传”四字,以赐表彰,并赏银二百两,将姚家大院门前夹道修整拓宽,改名为姚家胡同。解放后,姚家后人将姚家膏药配方科学分析,对药物进行精炼提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制成精治膏药,使膏药疗效更佳,颇受广大患者欢迎,并远销东南亚、欧洲等13个国家和地区。
   伫立姚家胡同,我闭目沉思,这古朴而苍老的胡同,这鳞次栉比的老屋虽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但是,曾在这里坐堂行医的姚本仁,以及由他研制的神奇膏药,将永远彰显着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着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精神。
  
   五
   穿过熙熙攘攘的北大街、中山街,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中,我来到了南大街中段,左转,步入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这就是安阳老城里名闻遐迩的小颜巷。几年前,小颜巷的路面做了简单修整,胡同里的民房大多也修葺一新,但老街固有的古朴韵味犹存未减。春风微拂,胡同内一片寂静,越发透出这条胡同的仁礼厚重之感。
   小颜巷里有一座崔铣祠,这是为纪念明代大儒崔铣所立。崔铣(1478---1541),明代学者,字子钟,号后渠。公元1505年,崔铣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任职。此后,崔铣历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翰林院史馆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国子监祭酒,生涯可谓一波三折,先后有三次被贬谪,但其处事泰然的心境支撑着他砥砺前行,为国为民呕心沥血。
   崔铣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时,处理过一件棘手的事情。当时,有人为了讨取嘉靖皇帝的欢心,说南京城内有一条朱家巷,系圣祖朱元璋出生之地,应大建园寝,设置护卫。嘉靖帝将此事交付于崔铣,让他去考察。崔铣到当地后,经过认真查证分析,发现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就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正直的崔铣没有迎合皇帝的欢心,如实禀报,避免了这一劳民伤财的工程。这种胆量和气魄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就是在当今也不是每一个人能做到的。
   崔铣晚年在安阳县城西部修建了一座书斋,命名为“后渠书屋”。他在此耕读调养,弹琴书画,过着洒脱无虑的清逸生活。在后渠书屋中,崔铣以“六然训”自勉: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被后人赞叹。
   在祠堂门前,崔铣后人告诉我,祠堂前后共有三个院落,现在院里住的都是崔氏后人。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崔家成了当地大家族,粗略算来少说也有八九十口人。步入祠堂,只见门上的漆皮大多已经脱落,门梁也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纹。祠堂青砖青瓦,显得朴实无华,倒也符合崔铣的品行。只是院内有些凄败荒凉,实在令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代名儒崔铣的祠堂。祠堂内只有一幅崔铣的画像,显得空空荡荡。崔铣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洹词》和嘉靖元年所修的《彰德府志》。崔铣如同春秋孔子的门徒颜回,为此,后人将他住宅前的小胡同称为小颜回巷,小颜巷由此得名。
   离开祠堂之际,崔铣后人说,后渠书屋早已无存,其遗址上现在是一所小学,这足以让冥冥之中的先人感到欣慰。我说,是啊,书屋虽已消逝在历史的时空中,但崔铣的治学之道不仅不能丢失,还应发扬光大,况且,现在的学生们坐在课堂里,想起几百年前的大儒风范,又怎能不勤思好学呢?
  
   六
   历史上,安阳老城的胡同里有过很多名人,但没有谁能像韩琦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安阳的土地上曾有无数座庙宇,没有哪一座能像韩王庙这样,让人生发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廷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韩王庙坐落在乔家巷与东南营东街路口东北角,是安阳人为韩琦立的生祠。踏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幽静的小院,院子中间一株石榴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古朴的小院平添了几分生机。过二门,三间大殿巍峨耸立,气象森严。正殿内供奉着韩琦的坐像,端庄肃穆。木质匾额“器博道宏”和“适时济物”悬挂在高高的门头上,这是清光绪十七年庚子事件以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京,路过安阳拜谒韩王庙时所题写的。我想,没有泽被后世的功绩,是不能享受这般待遇的。
   韩王庙东面是韩琦的故居——昼锦堂。史载,昼锦堂红墙绿瓦、环境优雅,如今只剩下一座奎楼和部分房屋遗址,以及几株古槐。院内有一碑亭,亭内立着昼锦堂记碑。碑高两米,刻于北宋治平二年,碑首上刻“昼锦堂记”四个篆书大字,碑文为楷书,字字力透石背。此碑由北宋宰相、大文学家欧阳修撰文,“一代绝手”、礼部侍郎蔡襄书丹,记述三朝名相韩琦的事迹,号称“三绝碑”。睹物思人,不禁让人产生诸多思古之情。
   此时,夕阳西下,苍翠古木掩映下的韩琦故居,是那么幽静、宁谧。历史的长河依旧奔腾不息,久经时间洗礼的韩琦的事迹和精神,依然光照人间,警示着世世代代的后人。
   仁义巷、小颜巷、乔家巷、洛阳府和姚家胡同,是安阳老城胡同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夹巷、东钟楼巷、西钟楼巷、东冠带巷、西冠带巷、唐子巷、竹竿巷、香巷、裴家巷、纪家巷、丁家巷、鹅脖巷……也都隐藏着优美的历史故事,承载着历史的烟雨风云。
  
   七
   安阳老城的胡同,从历史中走来,在岁月里坚守,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老城的胡同可谓“大隐隐于市”。任凭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只要一拐进某处胡同,便与浮华的世界隔绝开来,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胡同里的日子仿佛很慢,慢得就像静止了一样。胡同两侧的房子青砖灰瓦,家家户户黑漆的大门或开或闭,寂静无声。只有家门口摆放的一盆盆花草,或天台上晾晒的衣服,告诉你这一方独立的世界仍在前行着静水流深的日子。有时,卖粉浆小贩的叫卖声才能打破胡同的寂静。“卖粉浆咧——西大街的绿豆粉浆来了——”小贩浓浓的安阳话伴着自行车铃声,在胡同里传得很远,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如此描写北京的胡同。其实,这样的情形在安阳老城的胡同也是常见的。在胡同走着,偶尔从身后传来算命盲人的梆子声、卖芝麻糖的小铜锣声,将人从游走的思绪中拉回。
  
   八
   漫步在老城的胡同里,一座座古旧的民居,一条条斑驳的青砖路,一块块镶嵌在墙角的街巷牌,透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和传说,诉说着安阳老城往日的繁华和百年悲欢离合。但是,随处可见的斑驳墙壁、陈旧木门、门前石雕,还有那锈迹斑斑的门栓,又似乎显示着老城胡同无可奈何地衰老了。就在南大街南段,富有特色的胡同正消失在推土机的铁铲下。有些胡同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加速消逝。老城的胡同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老城还有保护的必要吗?这些问题考问着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考问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发展,在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中寻求平衡,让老城的胡同真正成为古城安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值得我们深思。
   胡同,已经成为安阳的符号。漫步在老城的胡同里,我在寻找什么?我想,是安阳人日常生活的真切面孔,是安阳的历史和文化,是某种不该忘记的情怀与精神。

共 48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着“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安阳老城,众多的胡同名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优美的历史故事,它们犹如老城的名片,记录了老城历史的风雨与岁月的变迁,承载着老城厚重的情感故事,是蕴含丰富的人文景观。作者深情地记叙着那一个个胡同的名称来历,故事涉及的名人轶事无不令人为之心生敬意。仁义巷、洛阳府、姚家胡同、小颜巷、韩王庙……作者如数家珍,一一讲叙着这些安阳老城胡同中的典型代表的名称来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为安阳人的不尽骄傲。在作者眼里,这些见证老城历史变迁的老胡同,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可以与汪曾祺笔下的北京的胡同媲美的。然而“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发展,在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中寻求平衡,让老城的胡同真正成为古城安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值得我们深思。”该如何对待老城胡同?老城胡同的命运该当如何?作者怀着忧患意识发出叩问,值得每个人尤其是城市管理者深思。在旧城改造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此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8-05-17 21:53:38
  多少蕴含丰厚文化的历史遗迹在城市改造的拆迁中消之殆尽,令人不胜唏嘘。问好作者,感谢您振聋发聩的大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沧海一舟        2018-05-18 19:19:00
  感谢您的留言,我是新手上路,还需您多多关照!
2 楼        文友:雪飞扬        2018-05-18 05:45:10
  非常厚重的文字!
   作者站在历史的转折口,深情地回望自己生活的古城安阳。那一条条阡陌交错的胡同默默地述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仁义巷、小颜巷、乔家巷、洛阳府、姚家胡同……中国几千年儒教文化仁义礼智信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既对历史深情回望,也对未来提出忧思。
   大情怀,大手笔,大爱,赞!
3 楼        文友:雪飞扬        2018-05-18 05:46:18
  热烈欢迎司老师入驻逝水流年文学社团!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5-18 14:11:38
  去年在北京时,想去感觉下北京的老胡同,却因时间的关系没有去成。安阳老城的胡同该有着这座城市独有味道,司老师在文中注入了无限的情思,将一篇散文写得极具质感,欢迎司老师加入流年社团!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杨志青        2018-05-18 18:27:53
  学习了,厚重的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沧海一舟        2018-05-18 19:21:43
  杨老师您好!请多多指导,谢谢!
6 楼        文友:沧海一舟        2018-05-18 19:20:43
  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我是新手上路,还需老师们多多指点和帮助。
7 楼        文友:雪飞扬        2018-05-19 16:19:56
  祝贺佳作成精,我们安阳人就是棒!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