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天险变通途(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天险变通途(散文) ——云阳县党史办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作者:程贤富 秀才,185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1发表时间:2018-05-18 16:51:35

【流云】天险变通途(散文) 今天,从龙洞镇上老县城,走水路,一个半小时足够也。然而改革开放以前,江上险滩密布,加之交通工具的落后,要想上一趟县城,简直比登天还难。
   改革开放的前一年,我有幸乘坐一艘小木船,上了一趟老县城。那天,鸡刚叫过三遍,我们就登上了刘氏父子驾驶的一艘小木船。平时只能装二十几个人的小木船,那天,刘父见打的是上风,且风力不小,就额外增加了一吨多山货。压得小木船就像一只趴在水里的癞蛤蟆,娇喘吁吁的,即将沉入水底的样子。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船,现在称它为小木船,当年它可是最大的客货两用船。
   当时从龙洞上老县城,必须翻过三大险滩:磁庄子、庙矶子和东洋子。
   天刚蒙蒙亮,小木船就上行至磁庄子的滩下了,刘父吩咐儿子把风帆拉满,打算一鼓作气冲上滩去。当小木船来到滩口上时,却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此时如果小木船翻过险滩则万事大吉,后退则倾覆无疑。一船人都脸青面黑地呆坐在那里,似乎连出气收气也停了下来。
   正当小木船在滩口上进退两难之时,我们耳边忽然传来“哗嚓”一声巨响。扭头一看,原来是另外一艘小木船在冒险下滩时,无意间被卷进水里去了。一船人犹如一片片树叶一样,在浪花中漂几漂就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人抓着猪尾巴,被猪带上岸,捡回了一条性命。
   看到这种情况,在船尾掌舵的刘父,急得老是以“我日你妈”开头,然后再附上这样那样的理由骂着儿子,好像船上不了滩,责任全在儿子一方似的。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在船头拿着竹篙,两眼盯着汹涌的滩水,有力却无处使的儿子,也心若火烧。刘父的无端责骂,有如火上浇油一般让他失去了理智。刘父每骂他一句,他也原模原样地回敬一句。
   刘父的一副马脸顿时气成了一副猪肝!
   此时,命悬一线的我们,根本就无暇顾及父子二人的是是非非,只好任由他们相互操娘。
   刘氏父子束手无策,我们也只能听天由命。在大家如煎似熬的期盼中,小木船却有惊无险地翻过了险滩,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到肚里。平静下来的父子俩,又仿佛先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当地不光没有一艘铁皮船,就连小木船的数量也不多。船少而出行者多,因此超载现象极为严重。每逢春节期间,我们当地都要压沉几条小木船。每沉没一条小木船,都有数十人丢掉性命。有资料显示,1900-1930年之间,重庆至宜昌失事的大轮船就多达五百余艘。在这段时间里沉没的小木船,恐怕多到无法统计。
   船过了磁庄子滩以后,由于顺风,很快就来到庙矶子滩的下方了。那时江面狭窄,逢滩便成了单行道。滩的上方,有数艘大轮船在等着下滩,我们的小木船只好停靠在岸边,静候他们一一通过。他们过完了,轮到我们时,鉴于打磁庄子滩时的经验,刘父要求所有乘客全部上岸,步行到庙矶子滩的上方,等小木船上滩以后,再上船继续赶路。
   小木船减了负,很顺利地就翻过了庙矶子滩。不久,呼啦啦的河风突然改变了方向。原先小木船完全可以凭借风力上行,现在上风成变了下风,船工们则只能身背竹纤下到岸上,口吼“川江号子”。哪怕纤索几乎陷进他们肩膀上的肉里去了,可船前进的速度比蚂蚁也快不了多少。由于风向变了,船在打东洋子滩时,刘父不仅要求所有乘客全部从滩下走到滩上,而且连货物也要全部下到岸上,用人工转运到滩的上方。这种转运货物的方式,时称“盘滩儿”。
   奇怪的是,船过了东洋子滩以后,风向突然又变了回来。纤夫们在欢呼声中,收起纤索,高高兴兴地爬上船,一起站在船上“喔喽——喔喽——”地吼叫着,充分释放着他们兴奋的心情。
   除了风向以外,大雾和水位对航程的影响也非常巨大。那时候水下暗礁密布,船长要根据岸上的参照物进行判断,走哪条水路才能避开这些暗礁。遇上大雾,船长看不清岸上的参照物,就只能将船停靠在岸边,耐心等待云开雾散,俗称“扎雾”。洪水期间,水位一天之内可以陡增八至十米,滩水更加凶险。就是无滩的地方,有时忽然产生一个大漩涡,也可以把船吸入江底;有时那洪水又像烧沸的开水一样不停地翻滚,其力量足以顶翻正在江面上行驶的任何船只。这时候,必须将船停靠在岸边,耐心等待洪水消退以后再开航。若遇上冬季枯水期,水位过低,触礁和搁浅的机率增大,也只有将船停靠在岸边,待来年春雨降临水位上升以后,才能开航行船。
   水情瞬息万变,风向瞬息万变……不可预知的因素实在太多。而要处理好这些突然造访的危机,又全凭船长一个人的经验,故那时乘船,安全毫无保障。“坐船的是死了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就是当时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形象总结。“乡里娃儿上一次街,回来嘴巴都要谝歪。”至今仍然流传在我们当地的这句顺口溜,充分说明,那时上一次县城是多么稀奇,多么令人高兴,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在那个年代,一辈子没有上过县城的,大有人在。凡是上过县城的人在吹牛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便是:“别看我是个土巴脑壳,我某年某月还上过县城呢。”
   我们乘坐的小木船刚翻过新津口那个小山嘴,耳边就传来了惊呼声:“能看到县城了。”也有人淡淡地说:“望到的屋走得哭。”我抬头一看,远处一片灯火辉煌,那里一定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县城了。船过了新津口,又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晚上九点多钟才到老县城。船长说,我们这次还算幸运的。如果遇上全程打下风的鬼天气,没有三五天也到不了县城。
   那时候船上没有食品供应,就是有,乘客们也无钱购买。十几个小时粒米未进,饿得周身麻木,感觉四肢己经不属于自己了。晕晕晃晃地走下船来,见江边有个铁疙瘩在路上奔跑。有人说,那是汽车。那汽车好像不是顺着公路在跑,而是对直朝我冲来。吓得我赶快爬上边坡,等它轰轰隆隆走过以后才又回到路上。
   三峡工程竣工后,宜昌到重庆的一百八十个险滩,在一夜之间就全部消失了。水平如镜的江面宽度,是以往的数十倍,连万吨巨轮也能直达重庆。以前由于滩险,多数船仅能白天通行,如今是白日昼夜畅通无阻。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我们当地的小木船逐步变成了小铁船,小铁船又逐步变成了外观漂亮、安全系数高、能耗低、运送能力强的大客船。班船由一天往一天返,到一天往返一趟,再到一天往返数趟。真是天险变通途了啊!

共 24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小见大,写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主要从水上交通写起。从龙洞镇上老县城,走水路,一个半小时足够也。然而改革开放以前,江上险滩密布,加之交通工具的落后,要想上一趟县城,简直比登天还难。作者回忆了改革开放的前一年,有幸乘坐一艘小木船,上了一趟老县城。进县城必须翻过三大险滩:磁庄子、庙矶子和东洋子。刘氏父子遇到险滩,一船人的性命掌控在开船人手中,总算有惊无险,大难不死。水情、风向等不可预知的因素,都影响着船只的安全,作者详细讲述了过去人们走水路的艰险。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三峡工程竣工后,宜昌到重庆的一百八十个险滩,在一夜之间就全部消失了。轮船也在不断改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这也说明:人定胜天。真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5-18 16:53:19
  时代在发展,经济变化真大,我们为此骄傲自豪!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9-09 10:41:59
  感谢你的辛苦编辑,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