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风信不语,我自深情(散文)
往无锡去访游最后一场春时,偶一回眸,便于那清白肃穆的马头墙外邂逅了这样一株花木。那宽大却丝毫不显臃肿的叶子,层层叠叠的,隐现着一簇一簇粉白淡紫的花,花瓣蜷曲,间或露出小巧秀气的花心,在宅院府邸围绕中,越发显得精致清润了。
彼时已是暮春,清幽唱晚,暖风从容,眼前鼻端俱是一派清芬。
江南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止,目光便停留在了这一株开得温温柔柔的花木上。
那时还只惊叹于此花木在这一派肃穆宅邸深处,竟也能开得如此令人欢喜,半点也无那雨打风摧的颓景,直到归来无意间翻到了陈淏子的《花镜》,方才知晓那便是楝花,是朱希晦在《寄友》里念念不忘的“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
楝花,始于暮春,收梢于初夏。究竟因何心悦上楝花,细细回溯,却原是始于那年无锡墙头的初见,晕染于此后的岁岁年年。
在落笔氲墨的精致江南,华辞锦绣的水乡梦畔,隔了一重又一重沉寂静谧的白墙乌檐,恍似那被时光搁置的一场梦境,一切将醒未醒,俱都似睡非睡。恰逢一阵风来,枝头蓦然一片生意盎然,簌簌便次第绽开了这青白江南里的一抹娇艳。楝花在岁月的辗转里不期而至,只往唇间草草抹了一点粉意,清清淡淡便登了场。
温庭筠在《苦楝花》中说它是在“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的兀自风华,是在十里长亭向晚的寂寂春深,亦是在墙头陌上探首张望的阒然无人。担得起风华绝胜,亦耐得住寂寞宁静。纵然你的眼中不曾落入我半分,但若是你来,我便一定红妆相候,付尽一腔温柔。纵你不来,我亦能风轻云淡,守得一人的安闲自在。
妾本菟丝草,蜿蜒绕君生,拟将缠指柔,松君覆雪眉。有些话语,未必非要宣之于口才能惹皱池波;有些情愫,纵使深埋地底无法破土也足以撑起一腔骄傲。
因深情,是不问归处的。
被人传唱经年的苏三,后世总说此女子贞毅惊人,一路追随奔波,终得以唤回三郎的爱。然而,若非抱着足够决绝的勇气,有哪个女子能够于相遇的最初不问回报便倾一己之力相助,于苦等心上人音息杳杳无果时,非但没有痛哭流涕终日垂泪,反而冷静得收整好行囊孤身往京城去做一场追寻?
寻的,不过是一个结果罢了。
世人只看到那个美好团圆的结果,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触及那一身因深爱而坚强的矜傲呢?
“莫道关山隔,千里共婵娟!青丝带身边,苏三把郎盼!盼郎几载归!盼郎锦衣回!盼郎几载归!盼郎锦衣回!高楼眺望路遥远!不见王郎会苏三!”
婉婉陈述,唱的颇是大气铿然,却终还是在那最后一句。向来骄傲冷静的女子,漏了心底那一分藏得极深的哀怨。
开在时光更迭里的楝花,见多了百花争艳的绮丽,也见过了山河万朵的美好无涯,尚且能安静守候于沉寂悄然的深门重户,独自静默,熬得至此,又怎会缺那入骨入皮的风骨?
不过是,深巷花朝都一一看遍,便越发知晓那盛世繁华之下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人共白首,举案画眉羞。
你愿意给,我亦有底气要。
她的眸里冷到可封冰雪,遥远如不可攀折的高岭之花,无人顾处,也可回身拂落一身落雪,往那眉间含上弯弯的情意,在那朱唇点上抹绛色,为他无意间一笑一顾倏然胜放。
这样笃定而不求回报的独自欢喜,大抵真的是来自于内心深厚的底气。
笙歌四起的扬州歌馆,暖风拂帐,缠绵缱绻。汤恢在水雾朦胧的河堤柳影深处寻觅,步履踱踱,梦醒一番,又梦一番。忆往昔西湖行乐,思斯年尘扬酒软,帘栊无言,窗外禽语呢喃。一晌贪欢,待到倦去,在楼台小角嗅到一阵轻风送来的幽香。这才在一场时光大梦里真正醒了。
原来是风到楝花,二十四番都已吹遍。这番深情,待看到楝花也算是不枉付了。
是谁在帘下痴痴而笑,恍如窥见经世迷离的大梦一场,甘愿沉醉,不知何年。
有阿婆在树下细细收理,一问便笑弯眉眼,“这花啊晒干以后绣枕,好入眠呐!”
细细小小的花,收妥了整笼时光,低眉敛目,清清淡淡亦深情款款,一如那年初见,莞尔一笑,赠你不离欢……
有诗云:开到荼蘼花事了。其实,荼蘼之后,尚有楝花。楝花,我们老家叫做苦楝花,“楝”同“恋”,作者借苏三和王金龙的故事诠释了楝花的精神品格和风骨,见解独到,笔力非凡。作品有遗世而独立的美好,值得推荐品鉴,问好作者!远握,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