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石佛沟漫话〔散文〕

绝品 【天涯】石佛沟漫话〔散文〕


作者:明山秀水 秀才,2498.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25发表时间:2018-05-19 22:23:58

【天涯】石佛沟漫话〔散文〕 石佛沟是沁水县十里镇一个自然村,大致轮廓犹如人的胃脘,一条自远古而来的柳沟河从“胃脘”的南侧流过,刚好做了胃脘两端的食管和肠管。人的胃脘里装满生活的滋味,石佛沟这个胃脘里装满岁月的滋味……
   据老人们讲,很久很久以前,石佛沟分为两个村庄。以现存的沟圪洞沟为界,沟东为石佛沟村,沟西为香里村。两个村庄鸡犬相闻,阡陌相通,适逢鼎盛时期,曾经出过一个戏班子。但毕竟处在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山沟沟,也没遇上机会参与历史事件,所以,两个村庄曾是怎么个鼎盛模样,未见文献记载。村里的三亩地、后圪圈、桥沟坟、头起窑等地块,有颓圮的窑洞,有农户翻地翻出的茅厕,它们均以无声勾勒着有声的繁华。
   民以食为天。夏天的小麦,秋天的豆,做面食之前哪一样不需要加工呢?加工的器具往往带着时代特征,石佛沟人那时候常用石碾和石磨以及槽碾。截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楼院后门有石碾一盘,石磨两盘。上方院院边有石磨一盘,下方院小门外有石碾一盘,挨着河边院的老磨道有石磨三盘。在外香院的地垒边倒扣着残缺的槽碾,这是一种加工米面的槽式石制工具,它的破损大概跟后来消失的香里村有关。石碾属于全村人共有,石磨属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所有。
   一般农户靠人力推磨,条件好点的,就用驴或马代替人力推磨。这时候,主人要给它们戴上暗眼,防止它们看见磨盘上的米呀豆的迈不动腿。主人们从不多想驴和马捂上眼了鼻子还能闻到米豆的香味。某头毛驴绕着磨道正转圈呢,嘴巴冷不防就伸到磨盘上了。驴嚼得唇里唇外都是证据,主人举起手中棍狠狠打向驴屁股,打一下就骂一句:闷睁驴你偷吃料!我让你偷吃!我打死你!喜欢骂架的人把“闷睁驴”拾了去,专骂那些看似老实却不干老实事的人。
   村庄繁华鼎盛,便有了店铺商贩的生意。石佛沟村东部有个井圪洞沟,井圪洞沟有一家卖包子的店铺,店主是光棍弟兄俩。他们的包子皮薄肉多香气逼人,而且卖价便宜,石佛沟和香里村的人家,三天不吃他们的包子就会坐卧不安。走乡赶路的人路过这里,大老远闻着香气就进了包子店。同行是冤家,自古如此。几个同行凑一起就嘀咕上了,很少见他俩杀猪宰羊,哪来的肉天天做肉包?还卖那么贱!
   为了搞清底细,几个同行开始下夜工。他们发现,隔三差五的日子,每到深更半夜,光棍哥或光棍弟就往井里扔东西。井圪洞沟因井而得名,沟上有两三口井,都打在龙嘴上,不管旱涝,井里水清冽干爽,不增不减,专供石佛沟人吃水。这光棍弟兄俩开店后,就盖上其中一口井,他们说,他们配了秘方药投在井里,除了蒸包子用水,旁人不能吃井里水。几个同行一碰面,决定挪开井盖偷偷打捞井里的东西。这一打捞,他们可傻眼了,居然是一堆人骨头!他们想起常有外乡人来村里打听走失的家人,打听到包子店就没了线索,看来,包子店这俩光棍先把进店吃包子的外乡人杀死,再从他们身上刮下肉做成肉馅包子卖钱,怪不得卖那么贱价,经营的是贱本生意啊!
   真相大白,几个同行召集石佛沟和香里俩村的家户,大家抄起家伙齐动手,不到半天就把包子店和狠心的光棍弟兄俩给铲除了。那口扔了不知多少人骨头的井就此废了,没扔人骨头的那口井虽然了留下来,但是俩村百姓心生疑病,从此再没人吃过井里水。至今,沟圪洞沟还保留着这口井,傍井而居的人家在井里放了小型潜水泵,春夏时期经常抽水浇园,经井水浇灌的蔬菜长势喜人,烧菜做汤尤其美味。
   大凡地名,当初都有个来历。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有一天,雷闪电鸣,狂风大作,只听得“嘎嘣嘣”一声,村东的柏山崖断裂了,巨大的冲击力使整个石佛沟都晃动起来。响声过后不久,雷电停了,狂风住了。石佛沟百姓们争相跑去柏山崖,他们想看看山崖断裂后是个什么劲道。细心的人们就发现,断面上有好多如来佛雕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怪不得天上响大雷刮大风,原来是佛雕要出世。天意不可违,虔诚的百姓们当即分派任务,各自行动,为佛爷(当地人称如来佛为佛爷)筹资建庙。在柏山崖正山头,有一块不算小的平地,当年的庙址至今可辨。
   佛爷庙在柏山崖顶坐了多少年,谁也不知道。大清乾隆八年,有一天,早起的石佛沟人去给牛圈里的牛们添加草料,他们意外发现牛身上汗流如雨,似乎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这是怎么回事儿?春耕已结束,而且夜里又没人赶牛去干活儿,它们身上这么多汗莫非要生大病?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就想求柏山崖佛爷保佑牛们。当他们埋头爬上柏山崖时,却发现昨天还在的佛爷庙没了!佛爷庙哪去了?人们吃惊地环望四周,只见佛爷庙稳稳坐在柏山崖北面的山口处。人们恍然大悟,怪不得牛们流汗,原来是给佛爷搬迁庙院累的。
   新庙院里,正殿坐北朝南,东西有厢房,南边是坐南朝北的戏台。逢年过节,还愿或许愿的善男信女们请来戏班子,在戏台上唱念做打,向佛爷及其左右诸神敬奉虔诚。庙院在风雨中伫立了数百年,好不容易要熬到新中国了,却遇上大劫难。上世纪第一次土改后不久,一个被人们忘记名称的“运动”来了,石佛沟下方院的贾起成是村里的头头,他响应上级号召,带上村民去拆庙院。贾起成的娘在村里辈分很高,心眼很善,大人小孩见了都要喊她一声四奶奶。这天,四奶奶正在屋里逗孙子玩,有人慌里慌张跑进屋来报消息:四奶奶,快去看看吧,起成带人去拆庙了!
   四奶奶说话时囊鼻子,人们至今能模仿出她囊着鼻子说的话:我日你娘啊,庙你也敢拆,好该砸死你来……话音未落,又一个人慌里慌张跑进来报消息:四奶奶,快去看看吧,老梁落下来把起成砸死了!管它是不是个现世报,反正庙给拆没了。
   庙没了,碑还在。在戏台南面的根基处,曾东南北方向立着一通顶部呈半圆状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佛爷以及诸神形象,这座佛爷庙里曾经敬奉的神灵大概都刻在其上。十几年前,石佛沟的闲人们领着贩卖文物的高平人去看这块石碑,高平贩子围着石碑仔细端详后直摇头,没用,一点价值也没有。没用就算,让它继续长在墙脚下看日月。十年后某天夜里,不知来向的盗贼悄悄盗走了这块“一点价值也没有”的石碑,人们对这座古庙的追溯从此没了依据。对于历史留存下来的物件,给儿孙好好保护下去才是正确的做法,毁掉它或者盗卖它,都是对先人与后人的不尊,当它们遗失或消亡之后,再多的仿制也是赝品。
   在石佛沟河南地窑垴上,很久很久之前曾建有寺院,寺院里有诵经的和尚。大概战乱年代,寺院毁了。民国初年,石佛沟出了一伙内贼,将寺院遗存的一通刻有花鸟字的石碑,几经转手偷偷抬到沁水县卖了。石佛沟村有个姓李的血性汉子得知后,到县衙告发了内贼一伙人,县太爷从贩子手里追缴了花鸟字石碑,并没收了内贼一伙人的卖碑钱。据说,此碑现存于沁水县城城隍庙,感兴趣的人不妨去看看真假。有人查《沁水县志》说,石佛沟村中塔葬这地方曾有一座北魏时期的佛塔,现在也有人说,是一座黄沙石镂空佛塔,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如今陈列在沁水博物馆内。石佛沟老人们曾猜测,塔的位置处于石佛沟和香里村分界线上,塔下要么埋有镇物,要么埋有圆寂的方丈。现在,据村里六十岁以上的人们讲,塔葬另有一座青石塔,塔分为塔顶、塔身、底座三部分,高度约为两米,整体呈八面,塔身略呈梭形,八个断面相连处棱角分明,断面上刻有字,大致讲了一户人家在外升官发财后,千里迢迢回来石佛沟寻根问主,而后又建塔作记。几年前,石佛沟某人卖掉了塔身,塔顶也没了着落,好像底座还在,但被人损坏了一个角。有寺有塔便会有传说,据老人们传说,河南地寺院被毁前,最后那位住持方丈将镇寺的金佛埋在了河南地的地块里,至今尚未出土。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送到河南地窑垴上的时候,寺院里的小和尚敲出了钟声,诵出了经声,石佛沟的人们闻钟起舞,开始一天的劳作。夕阳从猪头山敛尽最后一抹红晕时,寺院里的小和尚敲出了鼓声。石佛沟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该揣着各自心思踏入梦乡了。屋里油灯明明暗暗,恍惚不定。男人用一只胳膊做了女人的枕头,另一只胳膊搭在女人的腰间,美美地打起了呼噜。女人伸手给孩子压好被角,低声说:快睡吧,明天还得起早推磨去。女人说完,油灯灭了。不同的呼噜声穿过纸糊的窗户,传进“听窗人”的耳朵里,他暗骂:日你娘,白在窗户底下圪蹴了半夜,一点动静都没有!听窗人骂完,蹑手蹑脚猫腰去了另一家窗户下。这时候,谁家鸡舍里的公鸡叫了,引得石佛沟所有的公鸡都叫起来,它们是晨钟暮鼓的延续。
   北有佛爷庙,南有和尚寺,石佛沟长年累月沐浴在积德行善的教化之中。然而,石佛沟的人终归是肉身凡胎,凡人没有不烦心的时候。烦心了就得以自己的方式发泄发泄,怎么个发泄法?骂人呗。石佛沟人骂人很有技巧,不指名不道姓,骂谁了你自己对号入座、自己悄悄反省去。在所有的骂声里,不带脏字的骂声最具杀伤力。
   有一年,村里有妯娌俩因为家事话赶话就骂上了,嫂嫂没有弟媳妇嘴快,骂着骂着就忘了词儿。嫂嫂的男人急不住,就想了几句话给自己老婆出气,他指着弟媳妇说:女人没有辈分,你嫁给我弟弟是我弟媳妇,要是嫁给我大儿,你就是我大儿媳!弟媳妇抢过话头说:哥啊,你说对了,女人真是没辈分,那如果我嫁给你爹呢?嫁给你爹了我是你什么?嫂嫂的男人本来想给弟媳妇当“爹”的,这下子反倒成了弟媳妇的“儿子”,通着满村看热闹的人,他脸皮不知往哪搁,只好转身回屋,扑通躺床上一病好几个月。
   当然了,石佛沟人们骂架的时候远没有做善事的时候多,男人女人个个刀子嘴豆腐心,这会儿还跟你红着脖颈抬杠,甚至挽着袖子想打架,扭脸你遇了紧事儿,掏心掏肺掏钱掏力气地帮助你,你要是感激地说:我这张嘴不好,就会抬杠,你可不要往心里去啊!人家马上回你一句:快爬走去忙你的吧,谁有空跟你置气!可爱的石佛沟人就这么走了一代又一代,从遥远的过去走到当今现在。
   在走进光阴深处的人们中,有个积德积出儿子的王某人。王某人小时候是个抱养孩子,他的养父养母生了好几个女儿,就是不生儿子,养父从亲戚那里抱来几岁大的王某人,娇生惯养得出了名。王某人长大娶了亲,有了女儿,然后参了军。养父养母跟他媳妇在一起住不惯,干脆打好包袱,去百里外的岳阳山投靠闺女们。几年过去,老俩甚至忘了石佛沟自己的家。王某人从部队复员回来,进门没看到养父养母,赶紧给老俩捎话,快回来吧。过了几天,养父一人回来了,他跟王某人叨呱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不明就上路回岳阳山。王某人追到石佛沟西部的碾盘凹,一把拉住养父说:你硬要走,我拦不住。但是你必须告诉我,爷爷奶奶叔叔大伯们的尸骨放在哪里,趁我复员回来带着几个钱,我把他们安顿到一块儿也算尽个孝。
   按当地风俗,死了的先辈们,儿女要按辈分和长幼将他们安葬在一起,这个过程叫作进坟,死后进了棺材但寄放在土窑里的,不算进坟的数儿;该进坟却没有进坟的,村里人会骂那些当儿女的不孝敬。王某人的养父养母心眼都不错,就是没钱让死去的家人们进坟,这事儿成了一块儿心病,迟迟没药方子治病。而今王某人提出要安顿这事儿,养父心头一热,不走了,转身就跟着王某人返回石佛沟。多年后,王某人聊起这件事情,他说:自从爷爷奶奶他介进了坟,我才有了儿子,之前,老婆生了几个都是闺女,积阴德没有白积的。这里必须说明,积阴德不是迷信,冥冥之中,有些气场凭人眼是看不到的,但凡做过的好事或坏事,总有一天会得到相应回报的。
   石佛沟对面山名叫豹圪垴,它天然高耸,好似石佛沟的照壁,为石佛沟挡住了南来煞气。石佛沟的人们崇敬豹圪垴,修房盖屋、挖窑或建坟,罗盘上向口总会尽量朝着豹头山,以求豹头山脉气的福泽。四十多年前,石佛沟一户贾姓人家一连添了三个儿子,夫妇俩整天沉浸在人丁兴旺的喜悦中。村里有个老头没儿子,看不惯夫妇俩那股高兴劲儿,边走边嘟囔着骂:穷汉一窝儿,等将来,一个儿一座房,有你哭脸的时候。贾家夫妇才不把这话放在心上,俩人起早贪黑做工分,不能做工分时就找点能换钱的手头活儿干干,反正舍不得闲下来。没几年工夫,夫妇俩攒下的钱够盖新楼房了(当时都是土木结构)。贾家夫妇请来懂风水的亲戚,在队长指定的地块上搁罗盘,选向口。亲戚抬头望向豹头山好大一会儿,微笑着连连点头,真好,真好!
   旁边有人赶紧追问,怎么个好法?快给咱说说。亲戚只微笑不言语,天机不可泄露,也就没人再往下追问。那么,后来的岁月里,贾家的状况是好是坏呢?这个问题不用去石佛沟打听,十里人都知道大儿在教育战线上做骨干,二儿在生意场上当老板,三儿更了不起,他在西安某军区当军官。三个儿子儿媳隔三差五往家里寄东西或送东西,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应有尽有。他们很想接走父母去城里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他们的父母习惯了石佛沟的山山水水,舍不起呀。
   石佛沟的山好,石佛沟的水好,石佛沟的人更好。当所有的美好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维持以及捍卫它的长久。石佛沟自打有人家开始,人们就琢磨这个问题了。在以狼烟报信的岁月里,石佛沟人在外面通往石佛沟的咽喉地段修建了烽火台。这种烽火台兼有瞭望台的作用,人口密集的村庄大都建有这样的设施,在十里境内,这种烽火台有好几处,比如柏疙瘩村、小甲村。现在的石佛沟人管这种烽火台叫寨,也猜测着它当年的功能是全村人的避难所。在没有史记的现实下,每一种猜想都有其有理可据的道理,每一种道理的背后,都是当今石佛沟人无法触及、无法复原、无法具象化的尘封历史。前些年,当地人“搬老蝎”来到石佛沟寨上,东一块,西一块地掀寨墙,原本尚有一定高度的寨子再度被人为消失,留给后人的记忆再度划上伤痕。
   人们也许会问起:石佛沟的人文历史那么悠久、那么深厚,一定跟她的地理风水有关,为什么现在看到的景象是人去楼空一派没落呢?回答这个问题不难。石佛沟远去的老人们说过,自打佛爷庙拆了以后,石佛沟败了,一历不如一历。这涉及风水学的话题先不去管它,只说时代——变迁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守祖观念,加之现实生活的各种需要,人们不得不离开闭塞的环境走向开阔的世界。人去楼空,正表明石佛沟人走进了新时代。改写石佛沟命运的,是时代;能赋予她新生的,也将是时代,以及石佛沟的传人们。但愿有那么一天,石佛沟重新迎来她的鼎盛与繁华。
  

共 56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座饱含沧桑的村庄,一座装满历史人文故事的村庄,一座繁华殆尽走向没落的村庄……对于历史留存下来的物件,给儿孙好好保护下去才是正确的做法,毁掉它或者盗卖它,都是对先人与后人的不尊;当它们遗失或消亡之后,再多的仿制也是赝品。作者用真挚情感和饱满的笔在呼唤青山绿水的美丽风景,写出了含有正能量的文章。本文语言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值得推荐。感谢投稿!〔编辑:馨语馨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5230003】【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80907第110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05-20 10:06:03
  欣赏秀水的乡土气息浓厚的散文。赞的!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05-24 21:20:17
  谢谢妹妹审稿美评!祝你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05-20 10:40:30
  石佛沟的未来一定美好。文字朴实,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05-24 21:21:51
  谢谢师父批阅修改!遥祝您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妙琴        2018-05-21 15:26:45
  从一个变迁的石佛沟村庄看到了历史的演变!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当人们为石佛沟遗失的历史痛心时,一个青山绿水的石佛沟旅游胜地即将来临。欣赏秀水老师的乡土味浓烈的美文。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3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05-24 21:22:36
  谢谢姐姐美评支持!遥祝姐姐周末愉快!
4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8-09-16 21:36:23
  一部古老村庄兴衰浮沉的悲喜录,一幅弥散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乡村风俗画。作者以厚重、质朴的文笔将记忆中的石佛沟复原,再现了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和淳朴自然的民俗文化,抒写了传统的乡情民俗和美好的乡村记忆日渐消亡给人们心灵所带来的无尽惆怅与悲鸣。力荐赏析。
5 楼        文友:薇梦儿        2018-09-17 09:49:06
  祝贺姐姐美文进绝,欣赏学习。
6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09-19 21:16:24
  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