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登中坡山,赏山茶花(散文)
三月,草长莺飞,花事纷繁,樱花、桃花、玉兰花、梨花等当家花旦约好了似的,纷纷亮相。
“走,到中坡山看茶花去!”我提议,家人立刻响应。
每年的一到三月是茶花的盛花期,一场茶花的盛宴,岂可错过花期?
我们从中坡山的西门而入,带着孙子在游乐场逗留了一会,尔后搭乘游览车上山。山路盘旋,百鸟和鸣,泉水叮咚,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二十分钟后到达了茶花园。
茶花园位于五溪景园双清湖旁,面积三百余亩,主要由山城独有的物种——大花红山茶组成,另外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五十多个山茶花品种,如七星球、芭蕾舞演员、玛瑙、花牡丹、金银鸿运、浓香克瑞姆,等等,五颜六色的奇葩把中坡山点缀得分外靓丽。
大花红山茶,是早年林科所的一位职工在雪峰山考察时发现了开着大红色漂亮花朵的茶花树,便带了几株回到中坡山栽种下来,经过多年的嫁接、培育,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大花红山茶。
一走进茶花园,我就被数万朵茶花所吸引了,繁花渐欲迷人眼。放眼望去,茶花园云雾缭绕,花香袭人,恍若仙境。山路两边茶树一株挨着一株,枝头开满了硕大的茶花,花瓣层层叠叠的,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迎接着游人的到访。
一夜春雨,茶花分外清丽。迤逦而上,且赏且行。山坡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几拨游人不顾泥土湿滑艰难地爬上坡去,近距离感受茶花绰约的风姿,兴之所至率性而歌,还摆出不同的造型拍照。
人在花海游,歌在花海飞。儿子和儿媳大概被感染了,也小心地爬了上去,寻觅花开醉美的那一株。正在蹒跚学步的小宝贝不乐意了,他忽闪着一双小眼睛,迈着小腿挣着身子也想上去。我想帮小家伙一把,实现他登高的愿望,怎奈无路可走,坡上湿漉漉的,只好作罢。
家乡有一位喜爱养花的老哥哥,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我想给他一份惊喜,就把一组山茶花图片发了过去,老哥哥很快回了信息。
“好美的山茶花,好像长成了树啊!”
“是的,大多是生长了几十年的山茶树。”我回应道。
“山茶树,很稀罕,没见过啊!”
山茶花老哥哥没见过,我以前也没见过。作为北方人第一次在江南的山城遇见它,就被它的姿色和场面所震撼了。
山茶花,不仅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兼具“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它还以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跻身于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中。
陶醉于花丛中,不觉来到了茶花园的尽头,山路边立一块大理石碑刻,上面简介了山城著名医生向士求的生平。向医生从医五十余载,一生勤俭乐观助人无数,家人为纪念向医生特捐建了“向往亭”,其寓意可谓深远。
不远处的“向往亭”,位于苍松翠柏之中,结构精巧,飞檐翘角。
站在亭边俯视,中坡山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茶花汇成了花的海洋。一朵朵色彩缤纷的山茶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含羞,美不胜收。
我想,向医生虽然去了,但先生的精神不朽,就像山茶花一样盛开在人间,春色永驻。
山茶花的历史文化悠久,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有关山茶花的佳句。
宋朝大文豪苏轼,曾作数首诗赞美茶花,其中一首《山茶》:“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诗中赞誉了茶花的凌寒坚忍、执著奔放的品格。现代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对山茶情有独钟,诗人在《咏茶花》中赞美:“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先生的散文《山茶花》“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清秋活在我壶里了!”短短一百七十八字,意境优美,情趣深浓,含蓄淡远,堪称经典。
三月,春风大雅能容物,茶花尽染中坡山。三月,放飞心情,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