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是是非非袁崇焕(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是是非非袁崇焕(随笔)


作者:漠漠平林 布衣,20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8发表时间:2018-05-21 10:36:07

憩居葫芦岛数日,明末悲剧人物袁崇焕的名字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史载,1623年9月至1629年11月,袁崇焕先后以“宁前道兵备佥事”、“辽东巡抚”、“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等身份,驻守宁远(今葫芦岛兴城)。其间,他加固、完善宁锦防线以抵御后金,指挥了著名的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并取得胜利。1629年12月1日,19岁的崇祯皇帝将正在北京率部抗敌的袁崇焕逮捕入狱。1630年8月,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下令将袁崇焕于北京西市凌迟处死。行刑中,刽子手在他身上割了3337刀。“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实属骇人听闻,惨绝人寰。袁死之后,“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早年的教科书里,袁崇焕无疑是正面光辉的形象。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师保卫战,奠定了他独步晚明的功绩。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称他为“抗击女真的一个杰出将领”。梁启超赞他为“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满清乾隆也说: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枕悃,以至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然而,从明末至今,对袁崇焕的争议、褒贬却从未止息,至今哓哓。“肯定说”称他是明末抗后金的民族英雄,是晚明的擎天柱石。“否定说”则称他是卖国贼,民族罪人。各方引经据典,或据正史,或依稗抄,论据煌煌,言之凿凿,令大众莫衷一是。
   对袁崇焕的褒贬,大略出于对如下八件事的迥异判断。
   一、宁远之战。
   1626年正月,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13万(一说6万)军攻宁远。时任兵部尚书、蓟辽经略的高第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要求明军全部撤至关内。袁崇焕逆命抗敌,率众固守,以红夷大炮、矢镞、礌石、火药罐打击攻城之敌,以棉花浇油、火药等烧杀掘城墙之敌,激战三日,打退了努尔哈赤。
   肯定说:袁崇焕在明军主力悉撤关(山海关)内,宁远前临劲敌,后无援军的情势下,率领一万多官兵,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后金军,取得自抚顺失陷七八年来的首次胜仗,遏止了努尔哈赤入关企图,提振了明朝上下的抗金信心,居功至大。
   否定说:袁崇焕以宁远明军伤亡近两千人,觉华岛守军、百姓伤亡三万余,粮食、辎重、船只被劫焚一空的代价,换得后金军两千人伤亡(仅取首级二百余级),实属顾此失彼,虚冒战功,以败报胜。
   二、宁锦之战。
   1627年5月,皇太极率六万八旗兵攻锦州,不克;又率主力转攻宁远,仍不克;再折返复攻锦州,还是不克。宁锦防线在袁崇焕统一指挥下,与敌鏖战二十四天,再败后金军。
   肯定说:袁崇焕凭借宁锦防线,坚城固守,又适时出击,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致后金军死伤累累而败退沈阳,是为大捷。
   否定说:袁崇焕闭城不出,不救锦州,致辽西十七座堡垒丢失,成熟的数千顷军垦庄稼被掠,二万多关宁军被俘,实属得不偿失。
   我说: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从战术上看,有若干疏漏,致明朝丢失大批辎重、粮草,伤亡数以万计的百姓和军士。这些损失,蓟辽经略高第应负主责。不过,但凡战争必有得有失,况且当时后金势强而明军势弱。从战略意义上看,袁崇焕以孤城寡兵抗敌,击退强大后金军进攻,阻止了后金入关犯境的企图,振奋了军心士气,功绩是主流。
   三、与敌议和。
   1626年8月,后金努尔哈赤病逝,袁崇焕遣使者前往悼唁。后金继任大汗皇太极自降身份称臣,派使者至宁远,双方议和。
   肯定说:宁远战后,袁崇焕派使者吊唁,是为打探敌方虚实。议和是争取时间,强化锦州、中左、大凌防御工事的缓兵之计。
   否定说:议和是中了皇太极缓兵之计,后金乘机进攻明朝属国朝鲜,致朝鲜丢失。
   我说:古往今来,交战双方时打时谈,属正常策略。此次议和虽系皇太极缓兵之计,但作为刚经历宁远之战的袁崇焕,何尝不想得喘息之机,以加固宁锦防线?后来的宁锦大捷,也足佐证。
   四、市米资盗。
   1629年春夏,袁崇焕与蒙古喀喇沁部开马市,卖粮食给蒙古部族。崇祯认为是市米资盗,严行禁止。袁崇焕坚持己见,崇祯乃勉强同意。
   肯定说:袁崇焕想以此拉拢蒙古部落,争取他们与明朝结好或中立,以瓦解金蒙联盟,动机是好的。
   否定说:蒙古喀刺沁部1627年即投降了后金,是后金侵犯明朝的帮凶。袁崇焕卖粮给蒙古,实为正闹饥荒的后金筹备粮草,是以粮资寇的汉奸行为。
   五、杀毛文龙。
   1629年六月,袁崇焕前往鸭绿江口的皮岛,列出十二条罪状,越权矫诏,擒杀明朝平辽总兵毛文龙。
   肯定说:毛文龙骄纵不法,抗命不尊;密通后金,谋降有迹;谎报军情,冒功糜饷。袁崇焕为控制东江,擒杀毛文龙,属迫不得已。
   否定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是泄私愤,扩地盘,谋利益;是向后金示好,是通敌行径。毛文龙被杀,皇太极无后顾之忧,三个多月后,即长驱直入,直捣北京,造成己巳之变,袁崇焕难辞其咎。
   六、献媚阉党。
   1626至1627年,袁崇焕两次上疏,称颂大宦官、权奸魏忠贤的功德,并请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肯定说:当时天启皇帝昏聩,魏忠贤阉党把持朝政,权势熏天,朝廷上下阿谀之风盛行,各省督抚纷纷为魏建生祠、塑像并跪拜。袁崇焕若不随风附和,必为阉党嫉恨,自身难保,致卫国御敌抱负难伸。在此问题上,不去谴责那些朝臣和督抚的谄媚行为,却对袁崇焕揪住不放,大加鞑伐,是天道不公。
   否定说:袁崇焕向大宦奸魏忠贤献媚,“声气相应”,是大节有亏。
   七、纵敌入京。
   1629年十月,皇太极领兵十万,避开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喜峰口关隘,攻陷遵化。11月中旬,兵临北京城下。崇祯急调各路兵马勤王。明军血战十数日,后金军未能攻下京城,遂掳掠撤军。史称“己巳之变”。崇祯定罪袁崇焕“纵敌长驱”。
   肯定说:喜峰口属总理蓟辽的刘策管辖,皇太极绕道攻破,非袁崇焕之责。袁崇焕千里驰援京师,及至京城,率部与后金军死战,先后取得广渠门、左安门、海子之战的胜利,打退了后金军的进攻,有功无罪。
   否定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放清兵入关。他将勤王明军各部调离防线,分散抗敌兵力,实为策应后金。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
   我说:袁崇焕“纵敌入京”,纯属莫须有。皇太极惧袁的关宁锦防线,绕道攻北京,袁何罪之有?当袁得知后金奔袭京师消息,即率九千铁骑星夜驰援。虽中途设防落空,却最终抄近路先敌之前抵京城,挡住了后金军的攻势,以疲惫之师与敌血战数役,打退了后金军。若是纵敌,他何须如此卖力?至于遣调勤王之兵,也许是出于安全和信任度的考虑。
   八、内讧射将。
   1629年11月,在京师保卫战中,守德胜门的大将满桂身上中箭,其箭镞系袁崇焕军所用。于是满桂状告袁崇焕射杀他,称“袁崇焕通敌”。崇祯遂将袁崇焕下狱。
   肯定说:此说出自野史,官方记载并无此罪名。事实上,袁、满虽有矛盾,尚不至心生杀机。此说也不合逻辑:袁一直是满桂的上司,且手握尚方宝剑,要置满桂于死地,无需费此周折。
   否定说:袁崇焕与满桂结怨已久,借机设计杀掉满桂,是情理中事。
   我说:射杀满桂的箭簇,很可能是后金军施的离间计,或是满桂的部下寻仇嫁祸所为。倘若袁真想杀满桂,以袁擒杀毛文龙的手段看,满桂应该早死了。
   我看袁崇焕。
   综合史实,客观审视,袁崇焕不是完人,而是一个有严重错误,有明显性格缺陷的爱国将领。正因如此,才分外地让人纠结。
   一、他有严重错误。
   1、袁崇焕卖粮给蒙古部落,客观上资助了正闹饥荒的敌营。无论其动机如何,无疑是糊涂决策,给嫉恨他的臣僚以通敌口实,也为日后种下杀身祸根。
   2、袁崇焕为了立威而擅杀毛文龙,客观上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也为自己掘了墓。毛文龙据守皮岛,抗金10年,是牵制后金的重要力量。毛文龙一死,旧部哗变,悲剧也接踵而至。
   3、献媚阉党,是袁崇焕人生的污点。即使袁是跟风自保,与当时孙承宗等东林党人比较,也算大节有亏。
   二、他性格缺陷明显。
   袁崇焕为进士出身,禀赋文韬武略,但却不谙官场政治且特立独行。他性格倨傲不羁,偏执不群,有时甚至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如:因其偏执,曾让器重他、栽培他的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孙承宗大为震怒。兵部尚书、蓟辽经略王在晋曾荐拔、倚重袁崇焕,后来袁与王因方略见解相左,遂有抗上之举。宁远战后,他与手下大将满桂不和,欲挤走满桂。时任蓟辽经略王之臣奏请留下满桂,袁遂与王之臣生隙。即使对皇帝,他也多有傲行。如1628年4月,18岁的崇祯初次召见他时,他轻率立下“五年平辽”豪言。同后金议和,天启帝朱由校反对;与喀喇沁部开马市,崇祯帝朱由检反对,但袁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擅杀毛文龙,透出他的倨傲和偏狭,令崇祯很是不爽,记恨在心。京师保卫战,也有举措失当的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袁崇焕的性格,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三、他是爱国将领。
   1、他年轻时就关注边疆战事,立志将来为国效力。
   2、在福建邵武知县任上,他常与曾戍守辽东的退伍老兵攀谈,了解辽东边境情事,未到辽东而知辽事。
   3、1622年正月,他刚入京任兵部职方司主事,闻广宁失陷,遂单骑潜出山海关,实地考察辽东。回京提出“守关外以卫关内”的战略主张。
   4、宁远之战,他断然拒绝努尔哈赤诱降,将母亲、妻室百余口置于城中,誓与宁远共存亡。这与那些裸官相比,不啻天壤。
   5、1629年12月,崇祯将他下狱后,他的部下祖大寿愤而撤军回山海关。他在狱中致信祖大寿,力劝祖顾全大局,返京抗敌。
   身陷囹圄之人,而心系京师安危,其诚心可鉴。
   6、他临刑前,口占一绝:“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守辽东。”人之将死,其言也真。
   一位一生立志为国戍边,一位拼上身家性命坚守城池,一位至死都要魂守辽东的人,他会卖国吗?袁崇焕最大的悲哀,不是他被冤杀,而是他为朝廷、为民族肝脑涂地之后,竟然被朝廷、被民族唾骂,而他,却还想为那个朝廷、那个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崇焕的死,是一位年轻刚愎、残忍暴戾的皇帝,加上一帮寡廉鲜耻、丧心病狂的官僚综合作用的结果。再加上一伙是非不分、嗜血变态的愚民,更强化了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剐刑的惨烈。袁崇焕遇到的,是志大才疏、生性多疑的小皇帝。当朝廷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急关头,这皇帝却忠奸不分,连连滥杀大将,或传首九边、或腰斩、或凌迟,致忠臣良将,莫不为之心寒。袁崇焕遇到的,是一帮争权夺利、嫉贤妒能的臣僚。温体仁、梁廷栋之流,面对危局束手无策,只会装聋作哑,却以挑前线将领毛病为能事,甚至不惜诬陷栽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致前线将士,莫不人人自危。袁崇焕遇到的,是一群浑噩盲从、无知残忍的愚民,他们竟然变态到以活剥生吞一位在前线浴血奋战的爱国将领的血肉而获取快感,致天下仁人志士,莫不瞠目。有如此君王,有如此滥臣,有如此痞民,大明朝还有希望吗?因此,一个腐败透顶的王朝,被一支农民军灭亡,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民族,被一个游猎少数民族蹂躏,也就成为不难理解,不可避免的事了!
   历史多有相似处。以史为鉴,是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注:本文所据史实,出自下列典籍:
   1、《明史•袁崇焕传》;2、《清太宗实录》;
   3、明清张岱《石匮书》;4、明清计六奇《明季北略》;
   5、梁启超《袁崇焕传》;6、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7、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8、明谈迁的《国榷》;
   9、清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等。
  

共 4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是是非非袁崇焕,作者考据详实,从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与敌议和、市米资盗、杀毛文龙、献媚阉党、纵敌入京、内讧射将等八个方面分析了袁崇焕一生的功过得失,综合史实,客观审视,袁崇焕不是完人,而是一个有严重错误,有明显性格缺陷的爱国将领。他临刑前,口占一绝:“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守辽东。”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一位一生立志为国戍边,一位拼上身家性命坚守城池,一位至死都要魂守辽东的人,他会卖国吗?袁崇焕最大的悲哀,不是他被冤杀,而是他为朝廷、为民族肝脑涂地之后,竟然被朝廷、被民族唾骂,而他,却还想为那个朝廷、那个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篇文字精炼,考据详实,民族英雄,其死亦惨亦冤!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5-21 10:37:08
  全篇文字精炼,考据详实,民族英雄,其死亦惨亦冤!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漠漠平林        2018-05-21 11:23:24
  谢谢孤音编辑的推荐,请多多指教。
3 楼        文友:铁禾        2018-05-25 23:34:17
  袁崇焕,不是生不逢时,而是逢错了一代帝王。沉浮历史,多少民族英雄,都是身前意气风发,身后一塌糊涂。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漠漠平林        2018-05-28 10:18:54
  铁禾兄所言极是。袁崇焕的冤死,使当时乃至后世的忠臣良将莫不感到后脊椎发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