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半袋“干粮”的深情(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半袋“干粮”的深情(散文)


作者:游子鹏飞 秀才,14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6发表时间:2018-05-21 14:44:45

说起半袋“干粮”(干粮:是馍馍的统称;地方方言:指的是晒干的干馍馍。),是我此生无法忘记的一个名词,也是我一生中难以抹去苦涩的记忆!想起半袋“干粮”,再次唤醒了我上定西中学那段充满艰辛、苦涩的求学路,也是让我值得留恋、无忧无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时光;同时,让我学会了感恩,更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的家乡位于大西北甘肃省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在我的记忆中,在八、九十年代,我的家乡,依旧是那么贫困和落后。记得一九九二年我上甘肃省定西中学的时候,每位在县城中学就读、住校的乡下学生,在每个周六的晚上回家,星期天回学校的时候,肩膀上背着半袋“干粮”,便是每位乡下学生这一个周的口粮。家庭状况稍微好的学生,背来的是白面做的干馍馍;家庭状况不好的背来的便是杂粮面做的干馍馍;也有好多乡下学生,背来的便是半袋“炒面”。(炒面:是用各中杂粮,如小麦、玉米、莜麦、谷子等各种农作物和在一起,炒熟,然后在石磨上研成粉状,地方方言叫:熟面。)由于炒面和干馍馍存放时间长,不易变质,是每位乡下学生的青睐。记忆中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每位乡下学生开水泡干馍馍、开水冲炒面吃,是大部分在县城中学就读的乡下学生的基本生活状况,我也是开水泡干馍馍,乡下学生其中之一。
   记忆中,我的母亲,给我准备在学校足够吃一个周的“干粮”的过程,要花费好长的时间。制作的时候,首先要把面均匀混合,然后加上少量的水,制作成“饼子”状,放在锅里,慢慢加热、不停的翻,直至把饼子两面烤成金黄色的外皮,把面里的多余的水分,都要蒸发完。这样的干馍馍才能贮存一个周的时间,才不会变质。那时候,农村烧锅、做饭用的燃料,都是各种农作物的晒干的秸秆,没有像现代化的电磁炉、微波炉等,做馍馍的时候,要不断地给灶膛添加燃料,不能多填,也不能少填,填多了,火烧的太旺,就把馍馍烧焦、烤糊,填少了,馍馍也不蒸发完面里所有的水分,必须恰到好处。我母亲给我做干馍馍的时候,填秸秆燃料的活,一般有我父亲配合完成。那时候,白天地里农活特别多,给我做干馍馍的时间,一般晚上做,不管刮风下雪,还是阴雨晴天,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当我从50公里以外的县城中学,夜里12点钟,回到家里的时候,进门的那一刻,就看见我的母亲、父亲,在灶头前面,给我忙碌的准备干粮的身影,这一夜,我的父亲、母亲为我备足在学校,一个周的干粮,几乎整夜未眠,直至星期天的早上,当我吃完母亲给我精心准备的早餐,踏上去定西中学遥远的路途,她们这才去休息。在我和弟弟上甘肃省定西中学期间,每周星期六的夜里,母亲给我们准备干粮的活,一直没间断过,直至我们先后从定西中学毕业。
   半袋“干粮”,永远留给我的是那种在上甘肃省定西中学期间,那种一日三餐,每天开水泡馍馍,厌食感和苦涩的味道;也是半袋“干粮”,带给我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给我的学习生活带了来启迪和动力;也是半袋干粮,凝聚着母亲和父亲,把自己未多读书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那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半袋“干粮”,那是每个乡下莘莘学子的母亲,用艰辛、汗水和无私,换来的那种天底下最无私、伟大母爱的结晶!
   在八、九十年代,虽然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发展就是硬道理”,犹如一夜春风,早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基础,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迎着党中央带来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超前前突飞猛进地发展。可是,对于大西北甘肃省偏僻、落后我的家乡来说,依旧是那么贫困和落后,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唤醒这片沉睡中的净土。世代以农为本,以黄土地为生。心地善良、憨厚朴实,长期居住在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还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每天忙碌在国家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给的一亩三分黄土地上,急于解决全家人的温饱生活。就连半袋干“馍馍“也没多余的,为了攻读一个中学生,在县城中学吃饱肚子,都是全家人从自己的嘴里省出来的!永远委屈着全家人,把最好的面,都存着给县城就读的孩子做“干粮”!
   可半袋“干粮”,对于在八、九十年代大西北甘肃省广大偏僻、落后的农村在县城中学就读的中学生来说,那是每位莘莘学子的“救命粮”;也是每位中学生的家长,从自己的嘴里节省下来、用深深的母爱,凝结成的“爱心粮”。为乡下的每位学子,点亮了一盏盏领航的明灯,照亮了那一段段艰辛的求学路;也是自己的母亲,用爱心做的半袋“干粮”,让每位在县城中学就读的乡下莘莘学子,挺起了被贫困、饥饿压垮的脊梁和精神支柱。
   一九九二年,在我上甘肃省定西中学的时候,对于每个到县城中学就读的乡下学生来说,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每天靠开水泡干馍馍充饥或者用开水冲熟面吃,是每位乡下住校生的生活状况。对于乡下学生来说,学校食堂一份6角钱的素菜,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家庭状况稍微好一点的乡下住校学生,几个人联合租一间廉价民房,用煤油炉子做饭,用开水煮面片吃,也是一种奢侈的生活,后来我也加入了乡下学生联合租廉价民房、做饭的群体。
   记得那时候,我们班上一共70多名学生,除了4、5名乡下学生,都是城里学生,我是乡下学生其中之一,也是家距离学校最远的。每个星期六下午,上完三节课,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到50公里以外的家里,去取回足够下一个周在学校吃的干粮,如果遇到夏天下大雨或者冬天大雪封山,我就回不去了,只能忍饥挨饿……
   但我是最幸运的,在我上甘肃省定西中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班主任曹雪清老师和那位美丽、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张福秀师母。当班主任曹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就把我领到他家去吃饭,让我的那位心地善良的师母,给我们做牛肉面吃,那个牛肉面的味道,感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至今还留有余香。并且,我的班主任曹老师为了让我好好学习,摆脱家庭的贫困,在学校给我争取了每学期20元的最高助学金。在甘肃省定西中学上学期间,我是在老师家吃饭次数最多的学生。在甘肃省定西中学上学期间,有了班主任爱生如子的曹雪清老师和心地善良的张福秀师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无私的帮扶下,才让我走完那段艰辛的求学路,顺利地完成学业,从定西中学毕业。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代潮流带来的变迁中,今天,在“党中央开发大西北”号角的带动下,我的家乡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像“助学贷款”、“精准扶贫”、“异地迁”、“三免两补”等一些列“惠民”“优学”的党中央政策大力支持下,农村的的孩子再不愁上不起学、吃不饱肚子、考不上大学、读不起书的后顾之忧。昔日,乡下每位莘莘学子,背着半袋“干粮”,每天靠开水泡馍充饥的艰辛、苦涩的在校生活的情景,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不由想起,现在的农村学生不但住上了暖气房,而且吃得是免费的营养早餐,领的是每月都有的生活补助,他们是何等的幸福,他们是否会感到今天正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呢?
   背着半袋“干粮”,那段学生时代,艰辛的求学路,永远芬芳着我一生中青葱的记忆,让我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励这我永远“不忘初心”, 砺厉奋进!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共 2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半袋干粮”,一周里的腹中食粮,“半袋干粮”浓缩着父母全部的爱,也是“半袋干粮”日子里的艰辛,让作者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能让作者无论在条件多么恶劣的环境里,笑着面对人生。作者通过自己少年读书时的不易,来反衬现在农村学生的幸福,不仅没有了“半袋干粮”的经历,而且吃上免费营养早餐,又能领到寄宿生生活补助。是啊,只要懂得生活的不易,才能真正体味到幸福的滋味。在那个时代远在他乡求学的农村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通过忆苦思甜,告诉世人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好文欣赏,倾情推荐!【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5-21 14:45:52
  忆苦思甜,才能享受到当下的幸福生活,好文欣赏!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5-21 14:46:46
  只有经得起风雨的人,才能闻到繁华深处的清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