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怎样解乡愁(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怎样解乡愁(散文)


作者:李德新 布衣,11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9发表时间:2018-05-25 11:35:06


   深山中,远古时期,就有座寺庙,坐落在珠窝村西叫胜泉寺,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寺之名字,源于寺庙近邻永定河咫尺,处于三十米高崖头之上。坐北朝南,背靠着龙脉上的寺漥梁,寺庙在山水之间,隐身在四季常青,翠柏林立之中,在崖坂上有一棵树围很粗的柏树,树杈上又长出一棵小柏树,直立挺拔,有人称子母树,又有人称凤凰的“凤冠”,极为形象逼真。这里是一处吉祥之处。
   四面高山环绕着这个地方,大山坐落,犹如城墙,又犹如莲花瓣坐落有序,人居坐落其中,大山为人们遮挡着外来的风,也遮挡着人们翘望的视线,顺着蜿蜒的公路进入山口,偶进方觉盆地天。河水由西向东绕村而过,唯有永定河的浑水,在久远的年代,曾狂野奔腾,激流涌动,惊涛拍岸。幽静之中,山谷独显河水之声,时儿波涛汹涌,时儿柔情绵绵,别具风格。一年四季,这个村落,河里的流水声与寺庙中和尚敲打木鱼声,幽静与激荡的浑水,彼此相伴,境域独特。佛香,焚烧了一枝又一枝,在掐算着岁月的流逝。寺庙的幽静,让人忘记了一切烦恼。顺时,净化着人们的凡心,祈福着人世间,少些烦恼,多一些太平。寺庙的靠山,寺漥梁,一个“漥”字,诠释清楚着这个地方的境域。以翠柏为胜景,以河水为泉,与寺庙相容在一起。明朝正德十三年,重修胜泉寺,留有碑刻盛赞这里的美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寺庙前一副对联,十分引人沉思:“善念渡人一生平安,厚德让人广施恩泽。”
   珠窝村人,早年的农耕生活,鸡鸣三更炊烟起,天不大亮就农耕,日色垂暮才返回,草铺安睡待再更。春、夏、秋村落四周,鳞片似庄稼地,绿油油一片片。生气盎然。那年那月,早战、白天干,夜战,一日,十几个小时地干着农活。种玉米、种谷子,种稻子、种杂粮,种小麦,一年两茬,累得人们腰酸背痛,背背挎挎,身上重负,一劲弩红颜。那年那月,人们也曾抱怨农村生活,呼喊着人活着太累!试想:“什么时候,自己也不用干农活,年年月月若能吃上粮票的供应的商品粮,在那时,就是人们命运改变的梦想”。而今再思,那年那月,虽苦役深重,却享受着舌尖上安全,丝毫不用顾及口食的任何伤害,1978年,这个小小的村落,粮食生产曾突破30多万斤,勤劳的人们创造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挣工分,10分可达到1.3元,农民工分分值,在门头沟区也是翘指称赞的高收入村。
   现今,也是春、夏、秋,人们看到的却是处处苍凉,荒山,野蒿,见不到几人在农耕。过去,人们种地,老天爷不下雨,种地不打粮,人们都在怨天。也曾敲锣打鼓,杀猪宰羊去村东崖子根求雨,祈求天降润雨,解决生济。而今,地荒凉了,人们则不怨天了,人们都在怨“钱”,看起来,"钱在制约着这里的生机,比老天爷还厉害。因为,当今种地,劳力付出太多,却不挣“钱”。只有怨“钱”这个理由,才可诠释土地撂荒的“苍凉”,只有怨种地不挣“钱”,才可解脱各种理由的罪孽。
   看着祖祖辈辈留给后人们的土地,本想用手抓起一把土,可土地板结的,根本抓不起土来。荆蒿遮挡着地堰,人踏入之后,人淹没在荆蒿之中,不见踪影。每逢人们回忆起那"生龙活虎,自给自足"的年代,农民人人视“土地为命”,在严寒地冻冬天,人们也不肯放弃休息,整滩垫地。而今,农民的子孙们,天之骄子,从小就被父母宠着,不让干活。大些时候,就送进学校上学,父母千辛万苦,从牙缝里省吃俭用,一心就是让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寻个吃皇粮的差事,奔个远离农耕生活的差事,这就是一家人的梦想。再也不肯让孩子干土地里刨食的活计。社会上就形成了“人人都想不沾土,远离农耕不受苦,一年四季身流汗,种地苦累难生济。”由于,谋生方式的不同,造就着挣钱落差,越来越大。始终忙碌在农田的人们,曾抱怨自己投错了胎,拼命挣脱农耕的枷锁,远离农耕,换个谋生方式,赴城市打工挣钱,享受远离泥土的城市生活,故而,形成了山区出现大量土地撂荒的现状。农村旧宅,却成了一个个空巢,多了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守望着农村。视土地为命根子的时代,一下子跨越到土地撂荒,种地苦累,不挣钱的境况,人们不为耕地撂荒愧疚,动容,伤感。曾经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艰辛劳动的人们,心生感慨,怎能让祖先们留给子孙的土地能赚钱啊!为村民的生济永续发挥作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父母硬可累死自己,也不肯让孩子干农活。让孩子上学,或外出打工,似乎,就是唯一的夙愿。毅然坚守在农村的,多是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们,仍重复着繁重的人力农耕,也不是生存的主业。地域资源自行造血,力创生济,吃粮靠市场。花钱靠政府。农村的根本出路,重在解放生产力,在于实行农耕机械化,农业科技,在山沟里,这个目标,似乎,还很遥远。
   土地撂荒不能代表社会进步,自然环境的无序性被充分利用,不能代表社会进步。培植自我造血产业,生机才能永续。
   在市政府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功能定位的大政方针中,选项光伏发电,汉能发电,碲化镉材料玻璃发电,是解决不准烧煤,烧柴,烧杂草替代能源。充分利用广野的荒山,变劣势为优势。将大面积的山区撂荒地,因地制宜,对接先进的高科技产业,引凤入巢,撂荒土地成为农村对外合作资本。将水域资源,山场资源,林果资源,空闲房屋资源,湿地沟域资源,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产业,搭建农村综合发展智能化管理平台,农村以土地参股,是农民增收的永久保证,地域资源+政策扶植+社会投资参股,是农村经济自我造血的发动机,是冲破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瓶颈,科技产业与农村土地优势互补,成就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道路。农村产业综合管理平台,着重从人为管理跨越到信息智能化管理,来保证产业发展的目标实现。达到公平,公正,合法的运行,实现互利共赢。采取什么方式管理,至关重要,决定着产业综合发展的成功与否。农村产业彼此实现联动,互为影响。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离村民越近。习近平主席给垂暮的农村,注射的强心针,大众创业,科技创新,拯救农村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最好方法。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自我造血,自给自足,实现自主发展,主体发展,持久发展,造福农民。就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农村发展方向。
   怎样解乡愁,必须靠农村自我发展,消极等待不会解乡愁,任何美好都是劳动创造的,任何辉煌都是勤劳成就的。凡干事业者,最讲究的是战略布局,力推要素联动。铸就成功。等待,就如病人在等死。别人送给一碗饭,只能解一时之饥,别人送一块布,只能解暂时之暖,不能保持永久性。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业,布局经济发展支撑点,夯实经济管理要素,力促农村经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人为因素存在的传统弊端,推行信息数据智能化管理。力促资源整合,培植经济互动,相互促进的机制,确保农村经济增长,建立股份制经济机制,才是解决乡愁,发展家乡的唯一出路。打好生态经济,旅游经济,文化经济这项可持续,永久性发展战役。
   珠窝村东五公里之处的庄户洼,是一块空旷的阳坡地域,早晨,九点多钟,就阳光普照,坡度在45度左右,是建设光伏发电,或汉能发电,碲化镉材料玻璃发电等项目,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是农村致富,与时俱进的睿智选项,改变农村贫穷命运,人们连想都不敢想,还何谈响应国家发展经济政策,挺力前行,力造中国梦。家乡梦,必须有人敢想,敢担当,理念决定行动,不忘初心,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挖穷不止,一年不行,两年三年,一直坚持到建成美丽的,幸福的新农村,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

共 3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神秘罗刹,古来万事东流水,且看香炉燎燎烟阵。始于明朝的胜泉室,享受了百年烟火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教化尽显渊源。如今呢?还是原来的模样么?非也。荒凉一片,野蒿丛生。由此,作者延伸到民义农生。呼应主题,“乡愁”的解法,或许不仅是保留原来的模样,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才是硬道理。“乡愁”此刻依旧萦绕在作者心中,不过不是忧愁,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文章情景交融,紧扣主题,且结构新颖。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您的更多精彩!【编辑:桑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瑜        2018-05-25 11:37:28
  文章紧扣主题,读来深思,佳作,拜读学习!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5-26 06:58:40
  一篇很不错的文。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支持。祝好!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