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杨绾(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杨绾(随笔)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6发表时间:2018-05-27 09:57:40

唐诗之盛,很大程度上出于几代皇帝的倡导。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在对应试举人进行殿试的时候,“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各一首。”从此科举考试有了考诗赋这一项内容。当时登科者三人,杨綰为第一名,他的诗一定不错。奇怪的是,连杨贵妃也在《全唐诗》中佔有一席之地,杨綰却没有留下一首诗。
   杨綰批评科举考试:“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与,用致虚声。”认为应试考试不利于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格律严谨的诗歌,不仅限制了思想性的表达,实际上也成了“不思实行,皆徇空名”的工具。他的看法也得到了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等多位大臣的赞同。贾至还上奏说:“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者大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导之差也。夫以蜗引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真正有远大志向的人,怎么会上这个当?
   安贫乐道的杨綰因为见老母没什么好吃的,在亲友的劝说下,才走上了举进士的出仕之路,这也是读书人养家餬口的手段。仅仅餬口而已,用不着看人脸色,所以权臣元载当道,公卿多附之,杨綰能够孤立中道,清贞自守。当了中书舍人,本来可以独佔五分之四好处的“公廨杂料”他也和大家平分了。杨綰因为内心充实而淡泊名利、廉贞俭朴,虽然一生没有留下什么高妙的诗文和了不起的政绩,却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令人不得不敬畏的丰碑。
   唐代宗李豫总算找到了正确的人选,当杨綰被任命为相时,不仅朝野相贺,还出现了一幕有趣的现象,富于家财的御史中丞崔宽,见杨綰为相了,当天就拆毁了别墅里当时第一的池馆台榭;京兆尹黎干出门前呼后拥者上百人,即日起也减损到了十分之一;就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中书令郭子仪,也立即减散五分之四的乐人。“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这就是道德的榜样作用,谁愿意做反面教材呢?所以不仅像诗歌那样,因为统治者的倡导而可以兴盛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整个社会都提倡道德的力量,而不是权势、金钱的力量,那么,社会风气自然就会为之一变,可惜年迈的杨綰只为相三个月,就退出了政坛,唐朝在萎靡不振中出现了一丝亮点后,又继续走向了可悲的衰途。
  

共 8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绾》:今日有三篇待编辑的散文随笔类稿件,从标题本编辑挑出这一篇进行编辑,理由是从标题能窥到内容的虚实。印象中,湿燃君的文字大多是从故纸堆里扒出来的,借古讽今,总能给人智慧和知识的启迪。该文写唐代名相杨绾的事迹,最后一段振聋发聩,真该让为政当权者认真阅读和思考啊!文字洗练,力荐共赏!【编辑:古不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不为        2018-05-27 09:58:20
  期待湿燃君更多精彩绽放丹枫!问好祝福不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