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疯娘(小说)
已进入深秋,绵绵的细雨滴滴沥沥下个不停,一条小路盘山而上,落满了枯叶,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大概只有十几户人家,村子里很安静,只有那稀疏雨声,悄悄地滑落。虽未到严冬,寒气依然浸人骨髓。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村庄,无形中频添了几分困倦。此刻家家户户关门闭窗,村民们大都躺在暖暖的火炕上,猫着睡懒觉。
村中的小路上忽然冒出一个纤细的身影,她年纪不大,大约二十八九的样子,薄薄的蓝色衣衫,洗得已经泛白了,一头短发如同干枯的蒿草,蓬乱的立在头上,脸色惨白,不带一丝血色,光脚拖拉着一双破旧的凉鞋。她两眼无神,痴呆地盯着远方,邋遢的外表,遮不住秀气的容颜,她步履蹒跚,匆匆地向山外走去。
“妈,我们回家吧。”疯女人的身后紧紧地跟随着一位小姑娘,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光着脚丫,竟然没穿裤子,一件大袄直拖到女孩的腿弯,雨不大,却将她全身淋透,在雨中瑟瑟发抖。她带着哭腔,央求着她的母亲,伸出一双小手去拉母亲的胳膊,却被母亲狠狠地甩脱了。瘦弱的女孩子,如同一片枯叶,倒退几步,终究没站住,跌坐在冰凉的雨地上。泪水掺着雨水一并落下来,眼神是那样的无助。母亲回头瞅了瞅女孩子,浑浊的眼神滑过一丝疼惜,她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呆呆地望着低泣的女孩儿,忽然有些束手无策了。小女孩脸上即刻绽开了笑容,泪珠儿依然挂在脸上,她顾不得整理粘上泥水的衣服,起身挽着女人的手,柔声哄着女人:“妈妈乖,我们回家了。”
母亲不再坚持,顺从地跟随着小姑娘,来到村东头一处破旧的院落,这里便是女孩子的家。推开了千疮百孔的木头门,小女孩儿拉着女人的手进了院,钉满塑料的窗户里传出雷鸣般的鼾声。小女孩挂着泪珠脸上始终带着笑,牵着母亲手走进了屋。
屋子太简陋了,只有一张断了腿的桌子,歪歪斜斜地靠东墙立着,几副碗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不染一丝尘。瓷碗上布满了裂痕,不用多想便可知晓,一定是疯女人闹脾气摔坏的。桌子旁边就地铺着几个压扁了的纸箱子,一摞摞衣服工整地码放在纸箱上。屋子里虽然简陋,却很整洁。
女孩儿将母亲安置在塌了一半的土炕上,顾不得收拾自己,忙着为女人换了一套干爽的衣服,接着又拿来一条干手巾,帮着母亲擦拭滴着水的头发。女孩子专注地照顾着母亲,稚嫩的眼神掩不住幸福流出,那份沉稳远远超越了她的年纪,看着让人心疼。
“阿嚏,阿嚏”女孩子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母亲的眼角隐现笑意,小女孩儿也乐了,这才想到自己,忙着换下湿衣服,擦拭着滴着水的头发。忙乎完这一切,女孩儿显然是累坏了,她脸蛋儿泛起了红晕,喘着气倚在母亲的怀里,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安宁。
“都死了算了,省的爷还要受累养活你们。”炕尾酣睡的男人突然冒出了怒骂声,翻身接着进入梦乡。疯女人眼里流落出极度的恐慌,将瘦弱的身子,缩进了火炕的角落,浑身战栗。女孩儿如同大人,一双小手努力地搂紧母亲,轻轻地拍着母亲的后背,安抚着她的情绪。这个女孩名叫翠翠,今年只有七岁,模样如同女母亲一样秀气。
疯女人名叫小嫚,八十年代初,曾是十里八村的美人儿。小嫚不仅人长得好看,学习也好,是附近村子里唯一考进县中学的优才生。
刘家凹地处深山,是一处极为偏僻的小山村。村里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山坡上的梯田及山里的土特产,还有自己家养活的牲畜,收入微薄。小嫚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一年的收入都不够小嫚的学费。小嫚有个姐姐,学习不及小嫚好。她不忍心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便早早的辍学,去山外打工,挣来的工资全部交回家里,一家人齐心协力供着小嫚,全家把希望都寄托在小嫚身上,指望着小嫚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小嫚懂得亲人的甘苦,也很争气,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十年寒窗,终于迎来了高考,小嫚满怀信心踏进考场,顺利完成了所有的科目。姐姐迎在校门口,看着笑容满面的妹妹,自信地走出考场,心中如同吃了蜜一样甜。
然而小嫚却没能踏进大学的校门,她以十分之差落榜了。小嫚顿时傻住了,考完后她去学校对过答案的,班主任杨老师还向她道喜,说她保证能进个理想的好学校。小嫚满心疑惑,找到了班主任老师,想看看自己的高考卷,杨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欲言又止:“孩子,你的命不好呀!斗不过他们的。”
小嫚瞬间蒙了,她不止一次地听说过,高考时被别人冒名顶替的例子,万没想到如今却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仿佛灵魂出窍,瘫坐在教室门口昏死过去。杨老师忙把她送进了医院,醒来后就变的痴痴呆呆了,不会哭也不会笑,只是一心向大山外面跑,母亲只有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善良的父母对着女儿整天以泪洗面,姐姐辞了工,一直为妹妹申冤,她辛苦奔波一年后终于遇上个清官,帮着小嫚打赢了官司。校方将县中学校长的女儿开除了,重新录取了小嫚。然而一切都于事无补了,小嫚彻底得疯掉了。
亲人们东借西凑将小嫚送进了医院,病情反反复复老不见好。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她治病了,只好把她接回家,服些药调养着。就这样村里少了名女秀才,多了名女疯子。父母经不住打击相继离世了,姐姐放不下小嫚,将她接在自己的身旁一起生活。时间久了姐夫可容不下这个疯疯癫癫的小姨子,姐姐无奈,只好含着泪给她寻了一户人家,将她嫁给了本村的老光棍许大憨,转年便生下了翠翠。
生了翠翠后,小嫚的病越发加重了,她满山疯跑,常常找不到家门。许大憨整天在外头忙碌,很晚才能回到家。懂事的翠翠便接过了照顾母亲的责任,守候着母亲。母亲很爱看书和报纸,也只有看书和读报纸的时候,母亲才最老实。到了星期天,翠翠安置好母亲,独自跑到附近的集市,捡回许许多多的报纸和书,给母亲看。虽然很辛苦,只要看到母亲的笑脸,翠翠便很开心。
父亲的脾气很暴躁,翠翠也很体谅父亲。许大憨没有手艺,全凭下苦力挣钱,因为有疯癫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又不能离家太远,生活的重负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唯有借酒消愁,有时也会无端发脾气谩骂妻子和孩子,但却从来没有出手伤过他们。
翠翠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从来不会抱怨,她总是很乖巧,微笑着面对生活。看着弱小的女儿,小嫚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柔情,尽管很短暂,却逃不出翠翠的眼睛。翠翠觉得很温暖,她会忍不住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任由母亲粗劣的手摸着她的头顶。
同龄的小伙伴都取笑翠翠,说她有个疯娘。翠翠很清楚,她母亲和其他孩子的母亲一样,虽然很多时候神志不清晰,但疼爱她的心和全天下的母亲一样。
翠翠永远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午后,小村的山道上结满了厚厚的冰雪,母亲发病执意要向山外跑。幼小的翠翠拼命抱住母亲的手臂,想要阻止她,烦躁的母亲一甩胳膊将翠翠甩出老远,额头磕在坚实的地面,鲜红的血顺着鬓角流了下来。母亲迟疑了一下,忽然扯下一只袖子将翠翠的头紧紧缠住,然后抱起她跌跌闯闯地跑回了家。翠翠忘记了疼痛,眼睛死死地盯着母亲,发现母亲的眼中充满了焦急。母亲的一只脚磨出了血泡,事后才发现她在匆忙中跑丢了一只鞋。那天夜里,父亲的目光也出奇的温柔,他不顾劳累,亲自下厨为母亲和翠翠做了一顿热锅面,还烧了一锅温水,为母亲烫脚。
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对着母亲说:“人家都取笑你疯呆,他们哪里懂得你的心呀!你只是太聪明了,老天怕你会吃亏,所以暂时封住你的心智了。”小嫚呆呆地望着丈夫,对他的话似懂非懂。翠翠清楚地捕捉到,母亲眼底那一闪而过的温柔。
接下来的几天,小嫚乖乖地守着翠翠,再也没有跑出去过,她拙手笨脚地侍候着女儿,有一次翠翠睡着了,小嫚竟然学着翠翠给丈夫做饭。结果掉下火星燃着了灶坑里的柴火,差点烧了房子。幸好大憨及时赶回来,才免了一场灾难。小嫚怯生生站在角落里,搓着双手,等待着责骂。
大憨只是冲着女人笑笑,却没有对她发脾气。翠翠抱着小嫚,开心地笑了,小嫚轻轻地叹了口气也笑了。因为有父母的陪伴,翠翠觉得自己很幸福。窗外,冷冽的风也变得温顺起来了,温馨如同清溪在空气中肆意地流淌。
苦难的日子,只要乐观的面对,照样活得很精彩。翠翠从来没有嫌弃过母亲,反而很感激自己的母亲。
正因为有病的母亲,才让她体验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以后的路也许更加坎坷,更加曲折。但只要有父母陪伴着,她坚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
正像父亲说的那样,母亲是一颗明珠,虽然暂时被尘埃封住了光芒,翠翠相信总有一天,母亲会冲破尘埃,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与父亲将一起陪着母亲静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