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家园】有这样一位老人

精品 【散文·家园】有这样一位老人


作者:南山竟然也有菊 状元,89822.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7发表时间:2009-12-20 06:45:27

【散文·家园】有这样一位老人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语课是大多数农村学生最讨厌的科目,这种讨厌的情绪,在我家乡那个学校里,真可谓汹涌澎湃。本来,连母语都还说不顺畅,何况学校费劲巴力地才找到的英语老师又是一个可以做小学生爷爷的老古董呢?可也没别的好办法,因为,别说人家年轻的专业的大学生,退一万步说,就是中专生,人家宁愿到发达的大城市去打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也不愿意来咱这山旮旯里当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是上级又要求必须在小学开英语课,没办法,只有想办法寻找了。
   据说村长和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外县挖来一个特殊的英语老师。招呼到了,人家就走马上上任了。虽说是个六十多岁又矮又驼背的小老头,但人家也是羊群里的高大骆驼。这个老人他一张嘴说话就像打开播放机的开关,播放出的则永远都是地方台节目,即,他的特别的南方口音。他有一张粗糙却红润的脸庞,前倾的下巴上镶嵌着象征淳朴的两片厚厚的嘴唇,鼻子则像一个红红的胖蘑菇倒扣在已皱纹纵横不平的面孔上,鼻梁上卡着一架像连笔写的一百分符号那样的眼镜。由于两个圆圆的眼镜片总是拖拉地挂在眼睛的下边儿,使得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时,那两道亮亮的目光,就像手电光,从一百分符号的上边的边缘强烈地照射过来。他总是笑容可掬,也就是说他不笑的时候也像在笑,而真正笑的时候则更像在笑了。为了注重仪表,他穿的衣服很新,只是都好像事先把它们揉搓过才穿出来一样,也许是他真的有些苍老了。
   别瞧老人现在是这副泰山压顶腰不直的样子,人家年轻的时候可不是一般人物呢。
   据说,他过去是一个南方大部队上高级首长的通讯员,整天跟在首长的左右,很神气很风光不说,首长还经常教他很多丰富的知识。就这英语也是首长当年有心培养他学的,说是等将来解放了当大干部时一定用得着。看那首长的远见,不愧是高干。可惜,英语老师得益于他,又毁于他。后来,到了解放初期,仍然陪伴首长的英语老师,不小心倒霉丢了枪,被定为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咱黑龙江一个劳改农场改造。他主动提出离婚后,结发的妻子领着大儿子,他领着小儿子和一个女儿,各自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实在说,相比之下,对方应是在天堂,他们爷仨,既要忍受简陋条件的苦难,更得经受灵魂的煎熬。常常有人当面喊他劳改犯,他倒是可以不在乎了。然而当孩子哭着回来向他告状说别人欺负劳改崽子的时候,他的心终于撕裂般疼痛,所以,他们的日子真是如同深陷在地狱之中。可是,他总是说,虽然自己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与自己的品德没有关系,只是偶然的命运捉弄了一把自己和亲人而已。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老人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艰苦繁重的改造劳动中,他不但坚持自己的学习更教育子女好好学习。
   盼星星盼月亮,等他终于改造好了,释放了,一双儿女也陆续成人成家。他就边给儿女们看孩子,边读书,特别是英语和世界语,尤其得到了他的青睐。别人都笑话他说,那么大岁数了学的再多也只能带到棺材里去,有什么用?不如好好享几天清福呢。他则认真地说,知识带到哪儿也是自己的,谁也抢不去,所以,他还是起早贪晚地学。
   当学校校长和村长找到他让他做英语教师时,他终于自豪地笑着说:“怎么样?我就说嘛,学习就是有用的,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头脑。我要是不学习,怎么能当上英语老师呢?”
   他当上村学校的英语教师时,自学的世界语考试都合格好几科了。
   按理说这些事实都说明,就他的知识量来看,教小学生英语是足够的了,可是,只因为他的南方口音影响得他的英语发音总是更加曲里拐弯儿的。又因为他和孩子们之间的必然代沟,使得孩子看到他就反感,使得他一来上课,学生就犯困。当然那些特别爱学习的或者是部分特别不爱学习的淘气鬼倒不会犯困。明摆着,这种现象对教和学都是不利的,可是当年的农村就那样的条件,能找到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就不错啦,还有啥挑儿啊?用村长的话说就是,如果不是那老头子在过去犯了错误,发配到咱这边儿劳动改造,幸好被我发现重用,你们这些小兔崽子还不是“英盲”啊。
   家长们听了村长的侃侃而谈都感激万分,说,这下咱孩子将来出息就有指望了,听说学好了洋文咱还能出国呢。想着想着,就像自己的孩子真的出了国去镀金一样兴高采烈了。也就都说破了嘴皮子地命令孩子好好学英语。很多家长,为了感谢村长,还炒上几个菜,拿出藏了几年的老酒,请村长和这位村长发掘和重用的外文救星撮一顿两顿的。每次村长都会在酒足饭饱之际,抹着淌油水的嘴,不厌其烦地炫耀一回自己的英明举措,直说得请客者点头哈腰,必恭必敬,还不想罢休。只是是孩子们却不领爹娘的情,更不买村长的帐,他们不懂那么多,他们只凭自己那点短少的人生阅历,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决定是否认真听哪个老师上课,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因为村长和家长重视英语而重视英语老师,也去同样重视英语和英语老师。有好多孩子都在私下说,如果咱的英语老师说话不曲里拐弯儿的,又再年轻点儿,我就愿意学他教的课。孩子们哪里知道,老人更希望自己回到年轻,可是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啊。
   由于不喜欢英语老师,就有调皮的聪明学生,想办法搞恶作剧,捉弄英语老头儿(英语老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被学生称之为英语老头儿,凭这,足以看出蔑视他之程度了。)
   记得有个叫张鹏龙的学生,是个出了名的淘小子。为了捉弄英语老师,那天,他特意到河边抓了一只很擅长叫的青蛙,然后又把青蛙小心地装到一个小纸盒子里,拿到教室。他的座位在最后一排,也就是说他的背后就是墙壁。而墙壁中间部分是用砖砌的火墙,为了掏火墙里的灰烬,造房子的人在砌墙时留出一块可活动的方砖。这面火墙的可活动方砖恰好在小壮的身后,给他淘气提供了方便。这不是吗?他在英语老头儿进门前,就把装着青蛙的盒子藏到火墙里了。他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其他的同学都没发现蛛丝马迹。
   随着上课的铃声,英语老头儿神采飞扬地(这信心十足,是他的自我感觉,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他早不神采飞扬了,因为他早过了那个能够飞扬的季节了。)走进人头攒动的教室,大多数学生都像苍蝇一样乱七八糟嗡嗡地叫着,好像根本没看到有老师进来,更像他不存在了一样。出奇的是张鹏龙今天却很严肃,他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全神贯注之庄重状。英语老头儿,不管苍蝇怎么“嗡嗡”,他只顾自说自话地讲他的特别英语,他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学习发音(他先用英语说上面的这些话,然后用汉语重复一遍。)。”课堂里秩序还是一片混乱状态,英语老头儿如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并不去管那么许多,也许他知道管也是做无用功吧,所以,他才继续对学生说:“我范读,然后领大家读。”说着,他就捧着书“哇啦哇啦”地读起来,样子很是专注与陶醉。这时,张鹏龙便趁机把他的宝贝青蛙,从墙里迅速地掏出来,放到书桌堂里。等英语老师念一句,他就用小树棍儿捅一下青蛙的屁股。他捅一下,那只受到侵犯的青蛙就痛苦地“呱呱”两声。同学们一听到青蛙的怪叫声,就像听到了最美好的召唤,顿时,大家的头好像全都被一个统一的开关,齐刷刷地拧向了张鹏龙的座位一边来。
   农村孩子对青蛙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每当夏天,一到晚上,小河边上就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青蛙叫声,像老调重弹的大合唱,直吵得人半夜都难以入眠。经常有人抱怨烦死了。不过,在英语课堂上,那只孤独的青蛙发出的痛苦叫声,却让大家感觉真的很新奇很动听,至少比老师的英语发音动听千倍万倍。这也验证了“凡事的好坏还需要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道理性了。看见大家都很兴奋的样子,不由得你不信会这样,当然得排除英语老头在外。英语老头突然看破了这事情的真相后,什么也没说,但他肯定很气愤也很沮丧。这个状态不是从他脸上看到的,他是笑面,只是大家都分明看到,他一甩皱巴巴的新衣服袖子,长叹一声,就踉踉跄跄离开了教室。
   校长得知了那件事,认为事态很严重,就很严肃地和班主任说要狠狠地教育教育那些不长进的学生。可结果那些学生没有经过谁出面去组织,却暗暗形成了攻守同盟,无论怎么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直到最后也没有调查出来究竟是谁弄的青蛙叫,侮辱老师扰乱课堂之事变,结果就不了了之了。
   调皮捣蛋的学生们背地都说,青蛙叫比英语老师念的好听多了。
   张朋龙听伙伴如此的议论,就像受到嘉奖的士兵,捣乱的士气更加空前高涨起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英语老头儿又来给那个班级上英语课。站在讲台上,他到处找黑板擦却都没找到。只听张鹏龙从座位上蹿起来,高扬着手臂指着高高的黑板上边,嬉皮笑脸大声地告诉他说:“英语老师,黑板擦在那儿,我离得远我看到了,你离得近就看不到了。”英语老头儿,顺着张鹏龙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黑板擦儿正像一个淘气的小猫咪,静悄悄地蹲在黑板的最上部边缘上。他挺胸、跷脚、扬手地试了好几下,却终因为个子太小,根本够不到。他知道这是学生欺负他个子小,气得他用一节课不擦黑板来惩罚学生,殊不知这正是他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的。同学们想,只要不让他来上课怎么着都成,只要他上课就让他不高兴,等到最后他受不了就只有离开学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他们跟英语老头儿并没有仇,谁让他教那招人烦的破英语了?瞧着,这也是一个恨乌及屋的典型了。不过,学生们却失望地发现,英语老头的忍耐力和他的年龄是成正比的,很大很大很强很强的。学生也并不甘心,仍不断想出新办法对抗这很大很强的忍耐力。大家暗中叫着劲儿,发誓不把老头儿弄回家,决不罢休!
   又是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头儿好像从来没有遇到过以前的不快一样,依然笑呵呵地推开那个班级教室的门,但见他一只脚刚迈进门,就听“扑通”地一声,英语老头儿摔了个实实在在的大马趴!原来他的一只脚被学生下的兔子套结结实实套牢,他迈步又太猛,年事也高,再加上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就必然地出了事了。
   那么大岁数的老人,这样摔了,不严重就怪了。见到趴在上起不来瘦小的老人,在那里痛苦地不停咧嘴,学生知道惹祸了,全都紧张地围上来,力图把英语老头从地上扶起来,可是英语老头儿如同被自己鼻子和嘴里流出的鲜血死死粘在地上,他紧闭双眼呻吟着,就是没有起来的意思。他头上的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亮透明,像朝露在劈啪蹦落。当时胆小的女生已经吓哭了。而那罪魁祸首张鹏龙,见势不好,后悔又来不及,他知道他惹的是什么性质的祸,他怎么能束手待毙呢?所以,他早已经逃之夭夭英语老头儿终于因为肋骨骨折住进了医院,他到底还是离开了那个发誓不离开的班级,也离开了学校。
   英语老头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前来看他的校长、村长语重心长地说:“这一跤就摔折了骨头,不怪孩子们嫌我老,我是老了。”
   周围的人本来以为这老头儿,这回不会再去没正事地学什么洋文了,可是,老人不但依然学,还在假期主动找到一些在外地读初中或高中的学生给大家补习英语基础知识,都是义务的,我就是受益人之一。
   如今,虽然几乎所有的单词短语我都荒废没了,可是,英语语法,我还记得好多,都是当时老人用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特别方法教我的呢。
   就是在我跟着他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理解了他去学校教英语的良苦用心,他是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输出来啊。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老人的愿望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
   我现在才领悟到,当年老人一直不停地学习,不但是想用知识武装他积极上进求知若渴的头脑,更是他年老害怕孤独所致。
   劳改离婚后,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地领着两个孩子熬生活,直到劳改结束,他年过花甲,他都没有再娶。有孩子跟随着还好些,等他的儿女都飞了,他形单影只,老来没伴,老人只有让知识来陪伴自己啊。
   据了解,他们离婚后前妻再婚了,他一直是自由的独身,可是为了不给对方添麻烦,他从来没跟人家联系过。后来,孩子大了,才跟母亲联系上,他也才借光了解了一些对方的重要消息,也由儿女自觉或不自觉地传过去了他的情况。但是,两个曾经恩爱并生有三个儿女的人却始终没再相往来过。我听说,当年他的妻子并不想跟他离婚,是他不想连累人家才硬坚持离的。我忍不住地在想,如果他的妻子也能坚持不离,后来又会发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听母亲说,他的前妻再婚的丈夫也去世了的时候,前妻忽然告诉女儿说决定从遥远的南方来看望也曾多次去过南方她身边的儿女。可是,考虑再三,一双儿女却没让两个老人见面。我想,那样做,无论是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因为我觉得,那位已经同样苍老的妇人万里迢迢前来,绝对不只是想看看儿女,她更想看的应该是已经苍老的前夫。与此同时,那老人也是特想见前妻一面的。我就在后来亲耳聆听了老人的遗憾怨言,他忧伤地对我说:“你可要知道,我们不是没有感情的,那是政治迫使才离婚的,我们见面也是不犯法的。”儿女那样的决定,显然有些不尽人情的残忍了,那么大岁数的老人了,见个面又能怎么样呢?
   虽然没有如愿,可是对于经历了太多波折的老人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只要不在老人喝了酒的时候,人们见到的还是他红菊花一样的笑容,听到的还是他特别韵味的读书声。
   就在老人六十五岁的那年冬天,他去县城参加最后一科世界语考试回来时,因为突然遇到极度风雪天气,老人倒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睡着了,而且是带着他满肚子的知识和坎坷永远地去了。
   我一直深深惋惜:如果命运不跟老人开那么大的一个玩笑,老人应该是很有作为的一个男子汉啊。好在,虽然老人一生坎坷波折,但总没有虚度生命。就连最后的离开都是用最后考试合格的结果画上的句号,老人的离开方式是多么悲壮而神圣?
   都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话我信。因为,老人虽然离开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我仍经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和他的传奇经历。尤其是我对生活产生不满情绪的时候,只要想起他,我就会平静下来。
   命运多舛的老人,我祝福你在另一个世界不再遭遇任何的不幸,愿好运常伴您的左右吧。

共 55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着意刻划了一个老人,他很普通,去有着非凡的命运,年轻时因为丢了枪而变成老改犯,到了花甲之年还念念不忘学习英语,机会终于来了,他当上了全村唯一一个英语教师,然而学生们的调皮捣蛋却让老人吃尽了苦头,老人带着他的知识和坎坷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学生,命运多舛的老人,一生都坚信,学习永远都是有用的,他用乐观和积极向上,影响着他曾教过的学生。问好作者。【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202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09-12-20 06:47:45
  和作者一样,向另一个世界的老人送上祝福,愿好运常伴老人左右。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2 楼        文友:军警评论员        2009-12-20 13:56:21
  非常感人的文章。人物塑造得饱满。对师生间冲突的描写十分生动。老人的教学挫折与人生坎坷让人唏嘘不已。在作者行云流水般流畅的文字里,蕴藏着汹涌不息的情感浪涛。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这篇优秀作品。
3 楼        文友:军警评论员        2009-12-20 14:08:15
  围绕着“这样一位老人”,文章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矮小的个子、苍老的外表、不准的发音、不变的笑容,他顽强面对的那群顽抗的学生,不理解他的儿女,离婚的妻子,以及构成他不幸命运的那个时代。文章通过近景的刻画和远景的衬托完整地烘托出老人可敬的人格和不屈的灵魂。读毕此文心情起伏,被小说富有感染力的情节以及宽阔的主题所憾动。
4 楼        文友:冷月        2009-12-20 19:12:13
  这样一位受尽屈辱却依然不忘充实自己回报社会的人怎不令人怀念与感动。
5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2-11-21 10:52:53
  4 楼 文友:冷月 2009-12-20 07:12:13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这样一位受尽屈辱却依然不忘充实自己回报社会的人怎不令人怀念与感动。
   ——————————————————————
   是的,我永远不会忘记。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