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暖】姐妹(小说) ——献给我的姐姐妹妹们
(一)
五月初夏,阳光明媚。微风吹过,不再有春风里的寒。
周六午后一点多,文晓蕾背着书包从学校回来。走到自己家楼下时,文晓蕾听到楼上有人喊了一声“晓蕾”。她抬头循声望去,隔壁单元的三楼房间窗台上趴着一个人,在向她招手。
“张婧姐姐,你回来了?”文晓蕾高兴地一边大喊着,一边挥手回应。
“快上来。不然我毙了你!”张婧用手比了个“八”字形,当作手枪朝着文晓蕾瞄准着,嘴里“叭叭”地模拟了两下枪声。
张婧比文晓蕾大两岁。文晓蕾读小学六年级,张婧上初二了。两人从小就是邻居,小学都是在路坪小学就读。从认识那天起,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玩,非常要好。很多人都说她们俩比亲姐妹还要好。后来张婧上了东风一中,是住宿制中学,每个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两人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有机会像以前那样在一起,写作业、聊天、玩耍。
文晓蕾小跑着去张婧家,头上的两个小辫子晃动着,绿色军用挎包一颠一颠地撞在她腿上,包里的东西发出“哗啦”“哗啦”的撞击声。
张婧已经开了门,将旧挂历纸做的门帘撩了起来,站在家门口等着文晓蕾。张婧瓜子脸大眼睛,齐耳的短发,穿一条浅蓝色圆翻领连衣裙,显得非常活力青春。
“今天你回来挺早啊,不是要周末大扫除吗?”张婧看到文晓蕾,笑眯眯地问。
“这个星期我们小组管翻凳子,只要把凳子摆在桌子上就可以走了,很快。今天‘双枪老太婆’也大发慈悲,没有朝我们‘开枪’。”“双枪老太婆”是文晓蕾班主任杨老师的外号。同学们说杨老师开腔说话,就像两挺机关枪在“哒哒哒”,连绵不断、威力巨大,就给了这么个外号。
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张婧的房间走。张婧的房间有七八个平方,里面有一张床、一个书柜、一张书桌、椅子和一个两门衣柜。张婧的父母是江城东风钢铁厂的职工。东风钢铁厂是江城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江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甚至可以说整个江城市都是依托钢铁厂才存在的。张婧的爸爸是副厂长,妈妈是工会干事。这幢住宅楼是钢铁厂造的房子,张婧家分到的是第一单元的一套干部房,六十多平米的三室一厅,张婧和哥哥都有自己的房间。
文晓蕾特别羡慕张婧有自己的房间,那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王国。文晓蕾的爸爸从部队转业后,到了江城市财政局保卫科,妈妈是钢铁厂食堂的临时工。财政局从钢铁厂这里租了一个单元给职工,文晓蕾家分到的是第二单元的普通职工房,四十多平方的一室一厅,爸妈住卧室,文晓蕾睡阳台,弟弟睡客厅的沙发床。
两人来到书桌前。张婧把书桌上自己的书本理了理,腾出了些空位。文晓蕾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数学书和作业本摆到书桌上。张婧从客厅搬来张方凳让文晓蕾坐。
看到文晓蕾的文具盒,张婧说:“你这个文具盒可以换了,这么破旧了。”铁皮文具盒的漆磨掉了,布满一条条的铁锈痕迹,盒盖上的小熊已经磨损得没有眼睛了。
“我觉得还好用的啊。”文晓蕾毫不在意地说,一边翻着数学书找今天的作业题。
“我上次换下那个塑料文具盒其实还挺新的,就是不结实,盖子裂开了,边上磁铁也脱掉了。我妈给扔了。不然我就给你了。”张婧翻着自己的文具盒说。这是一个双面的塑料文具盒,外表是柔软的泡沫塑料,印着花仙子图案。
“谢谢。这个铁文具盒就是你给我的啊。我觉得挺好的了。”三年前,文晓蕾还没有专门的文具盒,用的是爸爸从单位拿回来的一个白色硬纸盒,里面放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削笔的小刀。上四年级后,要放钢笔、圆规和尺子,纸盒太小了。刚好张婧妈妈为了鼓励张婧考重点中学,给她买了新的塑料文具盒,换下的铁皮文具盒张婧就给了文晓蕾。那时文晓蕾高兴得不得了,也很珍惜这个文具盒。
“等考上中学,你就会有新文具的。我考上一中,我的文具就全部换新的了。”
“不知道我爸妈会不会给我换。”文晓蕾有些不确定地说。
“对了,张婧姐姐,你说我是考东风一中呢,还是考江城三中?我爸说让我考江城三中。”
东风一中和江城三中,是江城市仅有的两所重点中学,都是住宿制中学。东风一中是东风钢铁厂创办的中学,基本是厂里的子弟。江城三中是市里办的中学。两所学校教学水平都差不多。不过路坪小学也是钢铁厂的子弟小学,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报考东风一中。
“当然是一中啦,一中好。你考上一中,我们又可以做校友了啊。”张婧不容置疑的回答道。
“杨老师说一中的考试,有一些奥林匹克数学题,要多看课外辅导书。”文晓蕾犹豫了一下,问,“你有没有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书啊?有的话,借给我看看好不好?”文晓蕾想着要是能借到,就不用找爸妈要钱买书了。
“有,我以前的书都留着呢。考一中前,我妈给我买了好几本课外辅导书。”
张婧兴匆匆地跑到书柜前,拉开书柜门开始在一排排旧书里翻起来。文晓蕾也走过去,看着一本本书脊上的书名搜寻着。张婧翻出了三本书,递给文晓蕾。文晓蕾接过来翻看着,一本写了一大半的题目,另外两本九成新,只做了少数的几页。
“这些题可难了。我都没做完。”张婧接着补充道:“你挺聪明的。你好好把这些题做一下。我们考那年,一中的卷子上有三道奥数题,我都放弃了。还好我语文分数高,不然可能上不了一中呢。”
“嗯。”文晓蕾听话地点点头,心中暗下决心,要认真学习,像张婧姐姐一样考上一中。
“那我们写会儿作业吧。”张婧想着自己要给晓蕾树立个好榜样,便主动提议写作业了。
两个人写了半个多小时,文晓蕾高兴地说:“我数学作业做好了。就剩语文抄写和一篇作文了。”然后把数学书和作业本往书包里放。
张婧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说:“那你饿不饿,我去拿点吃的。”张婧说着不等文晓蕾回答,便去厨房了。
文晓蕾嘴上说着“不饿,不用拿。”,心里却恨不得跟着张婧去厨房,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妈妈教育过文晓蕾,让她到别人家一定要客气,不要表现出馋嘴的样子,免得被人瞧不起,被人说穷酸。
张婧从厨房走过来,左手端了一只碗,右手拿着两双筷子。她把碗放在桌上,招呼着:“来,晓蕾,吃卤鸡爪。我妈中午从厂里食堂带回来的,味道挺不错。”钢铁厂每个月给每个职工发十块钱的福利菜票,可以在食堂和厂里的商店买东西,所以张婧家经常有好吃的。
碗里的卤鸡爪大概六七只,每只都饱满肥硕,红油闪着诱人的光泽。文晓蕾只看了一眼,便觉得满口生津。她赶紧低下头,在书包里找抄写本。
张婧看到文晓蕾装模作样,便把筷子硬塞到文晓蕾手上,说:“来嘛,先吃。歇会再写作业。不是还有明天嘛。”
文晓蕾假装客气道:“不用,我真的不饿。”
“得了吧,你!我知道你不饿,你陪我吃会不行吗?劳逸结合,也不能光是学习啊。”张婧笑着挤兑文晓蕾,把文晓蕾的书包推到一边,把碗放到文晓蕾面前,夹了一只鸡爪要喂文晓蕾。文晓蕾便不再装样,说:“好吧,我自己来。”然后拿了筷子夹了一只鸡爪吃起来。
“我给你讲我们宿舍好玩的事。”张婧一边吃着鸡爪,一边神采飞扬地给文晓蕾讲住校的趣事。文晓蕾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耳朵里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不时和张婧一起开怀大笑。
不一会儿,两人就把碗里的鸡爪吃掉了。文晓蕾主动提出去洗碗。文晓蕾经常在张婧家吃东西,不好意思白吃,就总是抢着洗个碗、扫个地什么的,觉得干了活心里就会安心些。张婧一开始还拦她,后来就由她去了。
文晓蕾在厨房水池里洗碗,张婧跟过来继续讲着学校的趣事。张婧家的厨房很干净,因为用的是煤气。钢铁厂炼铁产生的废气处理后输送到住宅区做生活用煤气。钢铁厂的职工用煤气很便宜,只要五分钱一度,但不是钢铁厂的职工,就要两毛钱一度。对于文晓蕾家这样的外单位来说,煤气实在太贵了,用不起。所以文晓蕾家里还是烧的木柴,每次烧饭都烟熏火燎的,厨房里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
文晓蕾把碗筷洗了放到碗柜里,刚要擦手,张婧从碗柜边的一个竹筐里抓出一把果子放到她手上,说:“你把这些洗一下。”
文晓蕾拿着果子在水龙头下洗着。这种果子是青青的椭圆形,比花生大点,她没见过。文晓蕾洗好,递给张婧,好奇地问:“张婧姐姐,这是什么果子啊?”
张婧神秘地说:“不告诉你,你先尝尝什么味道。”说着拿了一个果子,塞到了文晓蕾嘴里。
文晓蕾咬开果子,口腔里感觉一股苦涩,她皱着眉头伸着舌头,想要吐掉又不敢。张婧坏笑着说:“哎,别吐,继续嚼,后面味道会越来越甜的。”然后张婧自己也拿了一颗嚼起来。文晓蕾想着张婧不会骗她,继续嚼了会,真的越来越甜了。
“这个是青橄榄。是我爸到福建出差带回来的。好吃吧?”张婧又给文晓蕾拿了一个青橄榄。
“江城到福建远不远?”
“远的。我爸坐了三天火车,中间转了三趟车呢。不过最远的是哈尔滨啦。去年寒假我们去哈尔滨旅游,坐了五天火车。我爸说,就是飞机票太贵了,不然我们可以到省城坐飞机去哈尔滨。我爸上次去哈尔滨开会就坐飞机去的。”张婧的爸爸经常出差,全国各地都游遍了。隔一两年,张婧一家还会在寒暑假的时候一起出去旅游几天。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张婧念了一句《正大综艺》节目的广告词,大声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去环游世界!”
文晓蕾羡慕地看着张婧,她可是连江城都没走出过。江城以外的世界,对文晓蕾而言就是地理书上中国地图上的一个名称符号而已。她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只知道先好好读书就是了。
两人说笑了一会,又写了会作业。张婧听到楼下汽车喇叭“滴滴”响了两声,跳起来说“我爸妈回来了。”便往门口去开门。文晓蕾开始收拾书包。
张婧的爸妈进家门,文晓蕾迎过去礼貌地向张婧爸妈问好。
张婧爸爸朝文晓蕾点了点头,拎着黑色公文包进卧室去了。张婧妈妈热情地招呼着说:“晓蕾在啊?留下来吃晚饭吧。”
“不了,不了,谢谢阿姨。”晓蕾连忙推辞着,“我也要回家烧饭了。再见。”
张婧送文晓蕾到门口,两人挥手告别。
(二)
七月中旬,盛夏。阳光热烈地烤着城市。树木都被晒得焉了,知了拼了命地叫着“热啊热啊”。
文晓蕾趴在房间的窗台上,往楼下马路的东边尽头张望着。张婧一家去上海旅游了,说是今天会回来。从早上起,文晓蕾就总是到窗户边翘首盼望。
一辆黑色轿车远远地开过来,停在楼前的凤凰树下。这辆黑色轿车,是钢铁厂为张婧爸爸配的专车。文晓蕾看到张叔叔从副驾驶座下了车。文晓蕾飞快地回到自己屋里,从书包里拿了一张纸,赶紧跑下楼去。
司机正帮着张婧爸妈从后备厢里往外拿行李。张婧穿着蓝白横条纹的短袖T恤,白色短裤,戴着鸭舌帽,拎着个包站在一边。旅游几天,张婧晒得有点黑了。
文晓蕾走过去,先向张婧爸妈问好,然后笑着对张婧喊“张婧姐姐”,挥挥手上的纸张。
张婧看了一眼,便笑着说:“是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吗?”
文晓蕾得意地点了点头。
张婧学着电影里八路首长的语气说:“小鬼,不错嘛。”
张婧爸妈听了这个消息,也替文晓蕾高兴着,连连夸奖文晓蕾很了不起。
张婧把手上的旅行包递给文晓蕾,“来,帮我拎下东西。”
“好。”文晓蕾高高兴兴地接过旅行包,又抢着从张婧妈妈手上拿了个小袋子,和张婧一家往楼上走。
“我知道你肯定能考上的。”张婧对文晓蕾说,“那么难的题你都做了一遍,我可不行。”
“你呀,是该好好向晓蕾学习,勤奋点。”张婧妈妈在一边适时地教育起了张婧。
“我也勤奋啊,比童第周还勤奋呢。”张婧不服气地回应妈妈,“可是,我没有晓蕾那么聪明啊。你看她这大脑袋。”说着,张婧戏谑地敲了敲文晓蕾的脑袋。
“童第周是谁?”周阿姨奇怪地问。
“语文课文里介绍的一个中国科学家,特别勤奋,比外国人还厉害。”文晓蕾回答到。
到了张婧家,大家把东西放到客厅。张婧父母忙着整理东西。张婧和文晓蕾来到张婧的房间。
张婧在背包里翻了会,拿出一张贴纸递给文晓蕾,说:“这是我从上海给你买的礼物。”
“谢谢。”文晓蕾接过贴纸,看到上面是电视剧《上海滩》中周润发和赵雅芝的剧照。文晓蕾和张婧都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经常一起谈论剧情。两人对着贴纸点评欣赏了一阵,又一起唱了《上海滩》的主题曲。最后又说了些杂志上看来的八卦。
张婧又到书柜里拿出一本笔记本,用笔在扉页上写了些字,递给文晓蕾,“你考上一中,我送你个本子祝贺一下。”
文晓蕾连声说谢谢,看着笔记本上写的话:“祝贺晓蕾妹妹考上一中,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婧姐。”
文晓蕾心里一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