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丹枫】铸印大师(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铸印大师(小说)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2发表时间:2018-05-31 13:49:03


   杨成虎,字仲兴,宜川马家崖人。其好学尚义,因不第而设馆授学。天启末,课赋频增以致寇起,他亦因虐吏扑敲而薄产殆尽。适神一元掠境,其在饥窘之即。从贼而破县。杀官而叛反,至此与大明国朝决裂焉。
   说句不中听的话。他杨仲兴天生就是落魄的命。幼时饥馑,长而艰辛,这被掳后更是过起了迁流奔碌的颠沛生涯。按理说,像他这样一个柔弱的书生实在过不得刀头舔血的日子。但他识的文断的字,所以掌盘子——这里的掌盘子指的是新头目上天龙——便让他看管库仓,分派饷秣,这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披这人皮不容易啊。尤其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尤其是生活在这风烟乱世。你时时得小心机警,你时时得眼亮心明。若不然一准让人家咔擦了。一般来说,读书人都是迂滞的,但我们的仲兴老兄不是。一般来说,读书人都是死板的,但我们的仲兴老兄不是。你看,秀才哥啊,书的信札,吟的诗文,占的吉凶,献的机谋,简直顶得上半个军师。正因为如此,他非但在虎狼堆里活了下来,还活得蛮舒坦。如果说龙爷能日益壮大;如果说龙爷能据守一方;如果说大伙就此能衣食无忧;如果说大伙能过上安生日子,那我们的仲兴老兄这土匪就算没白当。但可惜的是,龙爷他败了。准确地说是龙爷他们这一大帮子败了。仲兴老兄他在慌乱中跑进了混天猴的队伍中。混天猴这厮残暴嗜杀,坏事做尽。总之,他的所为让饱读诗书的仲兴老兄很是不爽。好在没过几天,新主子便让大军打散了。这次,仲兴老兄落到了朝廷手里。都说贼人歹毒,可这官府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被俘的兄弟被宰了九十八个,就留了他杨仲兴一个。不为别的,就因他粗通文墨。若说还有其他理由,那便是饶他性命的刘将军啊,深信那梅花易数。恰好营里缺了位书记官,将军心情大好下,就让这位刚刚投顺的秀才接了手。平心而论,将军待他不错。而我们的仲兴老兄亦不时为其讲古论今,劝其善抚士民,收拢人心。但他的苦口婆心只换来了一阵讥笑。那豪放的刘将军拍着他的肩头,亲昵地嘲讽道,我的大秀才啊,你真是书读的痴了。如今这世道,人心思变。寡廉鲜耻,欺天负义者多,纯诚忠虑,至贤至德者少。且建奴日侵,群盗蜂起,你既无饷又无粮,如何收拾得来。人心败坏,收拾不来。这句看似随意的话着实让我们的仲兴老兄心头堵得慌。难道说大明朝的气运尽了。莫非说我华夏该有此劫。似乎是为了印证刘将军的话,未过一月,其部下因索饷而哗变。鼓噪的士卒杀了监军老爷,劫了府库,竟沦为了流寇,而仲兴老兄亦脱了衣甲,重新做回了匪盗。
   在以后的日子,苦大仇深的仲兴老兄被汹涌的起义大潮裹挟着东西奔袭,游掠剽夺。其间,他投过姬关锁,翻山动,李老柴,破甲锥,显道神,可天飞,独行狼,不沾泥,九条龙,蝎子块,老回回等,算是尝尽了人世的苦楚辛酸。本来,他起事的初衷是施行仁义,思拯穷黎。但现在看来……唉,天下板荡,神州浮沉。难道真个是不可为乎?难道说自己的一腔热血就这么消磨在突奔杀伐中么?转战了这么多的地方,死了这么多的兄弟,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我们究竟在干些什么?难道说华夏糜溃了如此之久,这济世的圣人还未降生么?就在杨仲兴痛感家国无望时,闯王在河南复兴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闯王的名号,他杨仲兴听过,其人亦曾见过。老八队军纪严明,与它众截然不同。一时间,杨仲兴似看到了授天明命,殛罚无道的英主。闯王称王的那一天,杨仲兴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自从他投笔以来今个才算是如鱼得水,今个才算是大展宏图。不说义军兄弟至此对他刮目相看,就连闯王身边的宋先生亦称他博通经史,堪比管乐。善于象纬,远过文王。只因他在篆刻上颇有造诣,便表荐他为文谕院詹事,专一制铸玺印,草檄敕书。自他受命以来那是殚精竭虑,夙夜战兢。现今朝廷初立,急待安设官吏,定制律例,驰谕远近,优抚百姓。他啊,俨然成了开国的元勋,社稷的柱石。自从他得到了赏识,非但倍受兄弟们推崇,便连人脉亦扩展了不少。不说素来的伴当,共事的同僚,便是那些统兵大将,头面人物亦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铸印大师。这样的逢迎之词,杨仲兴很是受用,毕竟是咱披沥肝胆建立的新朝,毕竟是咱栉风沐雨赚下的基业。毕竟,咱的忠坚不懈,闯王的功劳簿上可记着呢!
   按仲兴老兄所想,江山打下了,民心归附了,这国家就该日益稳定了。可闯王还是一如既往那般拷掠索饷,勒逼输款。不纳粮,免捐课,百姓自然欢欣。可这百万雄师单靠官绅奉纳么?这衙署部曹单靠吃大户过活么?虽说现今黎庶疾苦,拿不出多少税赋,可这样维系下去也不是办法,反正杨仲兴觉得这大顺国朝啊,与先前的那些王朝不大一样。就此,他私下受教与宋先生。而先生则苦笑不答。
   闯王败亡了。四月二十三日溃于一片石,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城,退归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圣驾遂入襄阳,走武昌,最终薨于九宫山。我们的仲兴老弟呢?自然是趁乱走脱了。他早在承天时便结识了位陕西老乡,这位兄台在朱明任过小吏,其学问尚可,与那东林士绅呢,亦有过交往。适福藩监国南都,正是求贤若渴之际,幸亏这位老哥走了东林好友的门路,在朝中为他谋了份差事。干的还是老本行,铸印敕书。杨仲兴复又得以为国效力。弘光一朝偏安江右,很不稳定,所需志士甚多。所以,仲兴老兄又开始了忘我的工作。自古求贤难,向来英才缺。为了匡扶大明,杨仲兴简直是豁出了性命。印符者,帝王所颁诏,封疆所正受。敕书者,朝廷之荣恩,督藩之功录也。陛下能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他这个从过逆,悖过主的罪臣,足见圣上之宽仁圣哲。
   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士,杨仲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呢,既对朝廷的颓废深切痛恶,又不切实际地期待残明能在贤君的带领下廓清妖氛,重整河山。可天不遂人愿,南京小朝廷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依然懈怠庸怯。圣上不惟振举朝纲,率军讨虏,反而在宵小的调唆下奉行那连虏平贼之策。这不是……虽然按卦像上看,明祚亡矣。但他却奢望着圣主能痛先祖肇造之艰辛,悲生民流丧之苦楚,尽而奋戈东指,志意恢复。可不料——弘光国朝仅仅一载就倾覆了。福王被部下执献,诸大臣亦做鸟兽散了。杨仲兴誓不做改冠弃祖之人。他深信,太祖的子嗣中必有人能复兴社稷。唐王殿下有高皇帝遗风,亦受东南民众所拥戴,但这个小朝廷依旧是封藩跋扈,阁辅擅权,大家只顾着定策邀功,这讨虏之事竟绝口不提。隆武皇帝殉难后,杨仲兴不畏万死地来至浙东投效鲁监国。较之唐藩,这位矢志抗虏的王族啊,更有血性,更加坚毅。但他同样是受制于人。未几,虏犯舟山,王师败溃,监国不得已走避入海。一说是投水殉难。
   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杨仲兴对于恢复大明彻底失去了信心。区区十万蒙满八旗,居然能够席卷华夏,这么多的官吏争相纳土,那么多的勋贵纷纷归降。志士仁人何在哉?忠烈节义何在哉?太祖皇帝在天有灵不知该做何想?在耳闻目睹了故明樊山王朱常巢,瑞昌王朱由焜,宜春王朱义衍,安乐王朱谊石,高安王朱常淇,贵溪王朱常彪,郧西王朱常湖,南威王朱寅卫,长沙王朱由栉,仁化王朱慈纳,通山王朱蕴越,延长王朱识焜,德化王朱慈业,石城王朱议焜相续败亡后,心灰意冷的杨仲兴入山当了和尚。本来啊,他打算就此青灯古佛,了却残生,但秦王孙可望出滇讨虏的事又让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特别是官军连克桂林,成都,攻掠湖南的盛举重新激发了他抗击清廷的信心。对,夔东有义师十三家,沿海有国姓爷。长江口有鲁王旧臣张侍郎。只要大家共奋同仇,何患胡虏不灭。心中有了计议,杨仲兴收拾了行装便不辞万里地去投效永历帝。可巧行至江西,百姓纷传,朱明太子朱慈炯于鄱阳竖旗起事,业已聚起义勇万余,不日将直下南京,图复故都。在杨仲兴看来,只要是太祖的子嗣均有光复之责。于是他欣然地投效了王师。太子爷方组朝廷,少不得要延揽贤才,号召忠义。而自己的这门技艺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几经辗转之下,救国心切的杨仲兴终于谒见了太子爷。当见到主上的那一刻,他简直是喜不自胜。果真是中兴圣主啊。果真是真命天子啊!你看他资貌雄杰,奇骨贯顶;你看他志气廓然,器度豁如;你看他容仪端严,夙有成智;你看他倜傥真率,聪敏俊迈;你看他神仪明秀,谦谨宽合;你看他志气宏放,恭恕哲睿;你看他阔达英爽,才气逸群;你看他顶发耸起,隆准虬髯;发声若钟,睹记不忘;你看他目烁有光,音吐鸿畅;修伟绝伦,豪气逼人;你看他简直集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于一体啊!贤哉,圣君出世焉!钦哉,仙佛瑞兴焉!想他杨仲兴一心图存,故栉风沐雨,千里驱驰,想他万死孤臣,志在恢复,故甘冒镝矢,坚忍不却,今幸遇雄主,岂非大明之幸,华夏之福。可残酷的现实又一次让他失望了。这民军啊,虽忠勇有嘉,但毕竟未习战阵。区区一个小县围了数天都没能攻下。太子爷见部众疲乏,遂后撤安扎,以暂歇士马。孰料,狡敌竟趁夜雨缒城,直取御帐。义军不防备之下,骇然溃窜。杨仲兴等一干臣辅拼死保着主上退还大孤山。帝方归寨,而府州虏兵亦将四面围定。太子见大势已去,遂欲拔剑自刎,杨仲兴叩首恸哭曰,皇爷身系家国,岂可自戕。若我王轻生,则天下瓦解,宁不痛乎?以臣观来,赣地残破,实不宜做龙兴之地。今桂藩倡义讨虏,锐意恢复。皇爷不妨移驾合兵,如此大明可复也!杨仲兴壮着胆子向主上讨了衮龙袍,怀着宝玺,在侍从的护卫下杀下山去。兴许是他的忠义感动了上苍,原本晴朗的天空陡然间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而他这个年老体衰的假冒天子竟在贼兵的重重围堵下奇迹般地走脱了。这里解释一下,因为龙袍滚了一身泥,故无人识得。
   杨仲兴踩着泥泞奔进了深山。他攀上峰头,望着西南的重重大山,心中充满了期待。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猎猎的旌旗;似乎听到了震天的鼓角;又似乎看到了大江南北一片欢颜。唉,风风雨雨三十年,今个啊,他总算是做了回真真正正的英雄;今个啊,他总算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杨仲兴躺卧在树下,凝视着那厢的群蚁不禁陷入沉思。你看它们往复兜转,折返不定,这乱哄哄的样,与彷徨无助的自己多么相似啊。曾几何时,自己便是如此的茫然,如此的无措,如此的没有方向。杨仲兴不再逃了。他决定为国死难。能为皇爷尽量多争取一点时间,能为残明多争取一点时间。想来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吧。
   仲兴老夫子缓步下山,立刻被搜扑的军士押往府城。次日便和那个身着斗牛衣,怀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印信的造办处制衣局司方郎中宋老爷子相对受戮。
   当看上老哥哥的那一刻,杨仲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那一瞬间,他竟有一种快要崩溃的感觉。好不容易才巧逢一处,今个便要共赴黄泉。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都乱套了!都乱套了!
   “宋老哥,你怕不?”杨仲兴仰面打着趣。“为国赴死,何惧之有?倒是你这位天子,莫要失了我华夏颜面?“老宋头撇了他一眼,反倒是一脸凛然地告诫于他。看着先前那个怯懦唯诺的老家伙今个一反常态,杨仲兴大为欣慰。危难之间方显本色,宋老哥真不愧为我汉家男儿。想他一介裁缝,没念过几日书,识不得几个字。却懂得大义,知晓报国。试想一个供人驱使的粗鄙裁缝尚思明室恩泽,谨念天家雨露。看来,我大明还是有希望的!
   “杨夫子,咱们怕有——三十年未见了吧?没想到,方聚几日便要——唉,乱世几多无奈,此生尽是无情。也罢!就让咱哥俩携手走上这最后一程。”看着同样不胜感慨的老大哥,杨仲兴心头亦是一阵翻涌。“小石头”宋秉忠与他“玉玲珑”是一个村的。是真真正正的亲密无间啊。他啊,也是被神一元掳掠的。那日掌盘子赌输了,无有银钱给付人家,于是便将他杨仲兴与另外一个兄弟抵给了上天龙。至此,这两个打小玩尿泥的娃儿便再也未曾相见。原想着只能在梦中会面。却不料——真是造化弄人啊!
   就在行刑前,杨仲兴突然问了一个萦绕在心中很久的问题。咱们华夏怎么会屈辱至此?便在众人错愕无语之即,那个同样事过数朝的老臣宋秉忠答道:“我记的公哲大人不止一次地说过,要是大家都深信因果,要是大家都忆念佛土,这天下便不至颓倾了。”
   钢刀落下,鲜血飞溅。杨仲兴的尸身冲着故都的方向缓缓倒下。就在他灵魂出窍的那一刻,他还在感叹着,要是大家都深信因果,要是大家都忆念佛土该有多好啊!

共 48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明末乱世铸印大师杨成虎的曲折故事。杨成虎,字仲兴,宜川马家崖人。其好学尚义,因不第而设馆授学。天启末,课赋频增以致寇起,他亦因虐吏扑敲而薄产殆尽。适神一元掠境,其在饥窘之即。从贼而破县。在以后的日子,苦大仇深的仲兴老兄被汹涌的起义大潮裹挟着东西奔袭,游掠剽夺。其间,他投过姬关锁,翻山动,李老柴,破甲锥,显道神,可天飞,独行狼,不沾泥,九条龙,蝎子块,老回回等,算是尝尽了人世的苦楚辛酸。就在杨仲兴痛感家国无望时,闯王在河南复兴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便投了闯王,只因他在篆刻上颇有造诣,便表荐他为文谕院詹事,专一制铸玺印,草檄敕书。自他受命以来那是殚精竭虑,夙夜战兢。后闯王败亡,仲兴趁乱走脱了。适福藩监国南都,正是求贤若渴之际,杨仲兴复又得以为国效力,干的还是老本行,铸印敕书。可不料弘光国朝仅仅一载就倾覆了。杨仲兴不畏万死地来至浙东投效鲁监国。未几,虏犯舟山,王师败溃,监国不得已走避入海。心灰意冷的杨仲兴入山当了和尚。但秦王孙可望出滇讨虏的事又让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几经辗转之下,救国心切的杨仲兴终于谒见了太子爷。后太子爷失败,杨仲兴壮着胆子向主上讨了衮龙袍,怀着宝玺,在侍从的护卫下杀下山去,后被搜扑的军士押往府城,次日便和司方郎中宋老爷子相对受戮。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明末爱国书生铸印大师杨成虎身处乱世一腔报国热血可歌可泣!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5-31 13:50:32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明末爱国书生铸印大师杨成虎身处乱世一腔报国热血可歌可泣!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