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难忘母亲做的零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难忘母亲做的零食(散文)


作者:巴蜀中人 秀才,13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2发表时间:2018-06-03 17:48:11
摘要:我的老家在仓上镇槐坪村,那里有我童年的梦和难忘的味觉上的乡愁……


   我爱吃零食,最爱吃的零食是母亲做的“红薯妞儿”和“柿子饼儿”。
   一
   我的老家在仓上镇槐坪村,那里有我童年的梦和难忘的味觉上的乡愁——咱先说说这嚼劲十足的“红薯妞儿”。
   这种零食均是秋天的赐予和母亲的杰作。秋天是个食物充足的季节,人们在春天里的播种,在这个季节就得到了检验,无论年成是丰收或是歉收,母亲都要亲手加工一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如在“青黄不接”的“荒春”,储备的零食就升格为主食,尤其在这时,零食就显得精贵,盛放“红薯妞儿”和“柿子饼儿”的板柜或箱子就上了锁了。锁子是老式铜锁,这种锁锁的是君子或是家中的“大人”的,对于我们这些时时都不叫嘴消停的“馋鬼”来说形同虚设,根本锁不住半大小孩子,我们会找一段细铁丝,熟练地做成钥匙,再熟练地捅开铜锁,把手伸进去捞,硬硬的是红薯妞儿,软软的还格外缠手的是柿子饼儿。不管三七二十一,“偷”出来放进兜里,手上缠着白白的一层“霜”,不要糟蹋了,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吸一番。
   这时父亲静悄悄地站在身背后,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个“窃贼”干的一切,直到“偷”的最后一个程序时——按原样锁好,突然,一只巴掌夹带着风而来,重重地搧在后脑勺上,吼道:“再偷嘴让你试火!”于是,“偷嘴的”顾不得搧疼了的脑壳,护紧衣兜便踉踉跄跄地跑出去,躲在旮旯里慢慢享用。
   “红薯妞儿”和“柿子饼儿”放在一起“捂”,极容易“上霜”,这层白白的像霜一样的东西蜜蜜甜,那时我们也不知道这是里面的糖分的结晶体,只知道它像糖似的好吃。吃前先用舌头舔几下,这东西入口即化。小时候,我们嘴馋,什么东西都敢吃,以致口舌经常生疮,有人说是因为偷嘴了的,也有人说是因为舔了舀饭的锅铲了的,反正是都是我们不争气的嘴巴惹的灾祸。只要我们口角烂了,母亲就去刮些锅底灰——据说这是一味中药,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百草霜”,再从“红薯妞儿”或是“柿子饼儿”上刮些“霜”,和在一起用一块纱布包着叫我们含在嘴里,并告诫说,把这黑乎乎的东西就着唾液吞咽干净了才能吃饭。幸好时间也不长,就在头天晚上睡觉前把它含在嘴里,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吐出纱布袋,嘴也不疼了,又能胡吃海喝了!
   “红薯妞儿”因其工序繁琐制作考究,故而精致、耐嚼、甜美、止饿,是众多零食中的一个佳品。在缺吃的年代,到远处去干农活,带上它当作干粮,嚼上三两个就当一顿午饭。现在只有乡下人还在制作它,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零食”,并把它卖给城里人,让城里人吃一个稀奇。
   制作“红薯妞儿”的原材料是红薯,用来制作“红薯妞儿”的红薯不宜个子大的,个子大的红薯不知是从外面哪个地方引进的品种,人称“徐薯”,这个品种产量极高,但不好吃,当时有人“贬作”它说“猪不闻,狗不沾,猫娃子看见跑三天”。最适宜制作“红薯妞儿”的红薯还数一种叫“白黄儿”本地的红薯,个儿小糖分足。将“白黄儿”红薯洗净蒸熟后,趁热剥皮,大点儿的,用菜刀切成四片;小一点儿的切成两半。然后把它们一片一片仰躺均匀排列在竹笆或晒席上晾晒。秋天天气好的话,经上十个太阳就晒得差不多了。晾晒“红薯妞儿”时要在它上面盖一个眼儿细小的网,既防苍蝇又防鸟雀。
   晒好了的“红薯妞儿”不硬不软,把它们收集起来,集中在一起“捂”,最好与柿子皮、“柿子饼儿”放在一起“发汗”。它们经一个冬天的“窖藏”,其表面就上满一层白乎乎的“霜”。
   好啦,我们可以来享用这精美的零食了!
   二
   “柿子饼儿”是母亲为我们这些好吃零食的孩子们准备的另一种好吃货儿,记忆中“柿子饼儿”的哪个甜啊,甜得像糖,甜得刻骨铭心!
   柿饼儿的“甜”是“晒”出来的。
   老家的柿子树真多,田间地头满是的,高高矮矮的柿子树结着“繁抓抓”的柿子,一进入阴历九月份,树叶陆续飘落,柿子泛黄变红,向山野望去,像跃动的火焰,颇为壮观。这时,生产队农业集体就要把山野中非粮食农产品分给农户。怎么分配呢?为了公平起见,采用“抓阄”的方式来拼手气。“抓阄”之前,先给柿子树批号,批号就是用刀刮白一小块树皮,然后拿毛笔在刮白处写上序号,再将这些序号做成“阄”,规定每户只能抓若干个“阄”。记得槐坪二队共有100棵柿子树,共有十户人家去分,那年我家分得10棵柿子树,且大多数都是大树,手气真不错!于是,我们就为制作好吃货儿“柿饼儿”而忙活着。
   为了不耽误生产队的劳动,摘柿子和铣柿子只能放在中午和晚上进行。从树上把柿子摘下来,我们叫“哈柿子”,将挎篮系上麻绳,在树上找一个树杈当作滑轮,然后用夹竿去夹树梢上的柿子,放在固定在树杈上的挎篮中,满了后就慢放绳索,款款将柿子下到地面。地面上的人就将柿子轻放在地面上,准备再迎接从树上下来的第二第三挎篮柿子。在等待期间也不要玩着,赶忙掰好柿子蒂和柿子把柄,如柿子蒂后面的把柄要折成“丁”字形,以便为接下来的工序套上龙须草做好准备。
   晚上就开始用铣刀来铣柿子,大人铣好一个柿子,小孩立马在“丁”字把儿上麻利地套上一根龙须草,系好后轻放在腰盆或“晒篬”中,系有龙须草的朝上。到了鸡叫头遍时,大人开始制作柿饼串,这时小孩将系有龙须草的柿子递给大人,一次递两个,大人就把递来的龙须草分成两股搓成绳,这样一个长约三四尺不等的柿饼串做成了。
   天亮后就把这些柿饼串挂到屋檐下挑檩上去晒。记得当年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满柿饼串,气象宏伟壮观。我家的柿子多得屋檐挂不下,父亲就在大门旁的杏树上自下而上绑了许多横杆,在横杆上再挂柿饼串,结果杏树变成柿饼树,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拍摄,错过了许多美丽的瞬间!
   天气很争气,将近个把月的太阳就把鲜活水灵的柿子晒成了红褐透亮的柿饼,一串一串地取下来,再从柿饼串绳索上取下一个个柿饼,然后把它捏成窝窝头状,集中装箱或装柜进行“捂”,“捂”是一种“发汗”,就是糖分再酝酿。经过约莫一个月的酝酿,柿饼表面就上了一层白乎乎的“霜”,这层“霜”更甜,还是一个能祛火败毒的小偏方呢!
   农村过红白喜事有个抓干盘的习惯,上了白亮亮霜的柿饼就是一个上好的干盘,拿时要捏在柿子把儿上,放到嘴边先用舌头舔一下即将要落下的“霜”,那“霜”立即融化,沿着味蕾,迅速扩散到心脾。再咬一小口柿饼儿,爽滑甜美,让人难忘“柿饼儿”那个甜,甜得像糖,甜得刻骨铭心!
   在小时候,我们还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柿饼儿方法,就是将核桃仁或花生米从柿饼的“屁股眼儿”塞进去,接连不断地塞进去,把柿饼塞得饱鼓鼓的,然后再吃,那香甜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他乡打拼的人们,今年过年回家吧,尝一尝亲人们为你准备的好吃货儿,那甜得像糖,甜得刻骨铭心的柿饼儿!
  

共 26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叙述母亲做的“红薯妞儿”和“柿子饼儿”,那是自己小时最爱吃的甜食,是作者童年的梦和味觉上难忘的的乡愁。文章分两章文字,分别详细地叙述“红薯妞儿”和“柿子饼儿”的做法和难忘的风味,当年自己和孩子们的无比喜爱,两种食品的制作都很精细复杂,是母亲当年的杰作,再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生动的叙述,细腻的文笔,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更有浓浓的亲情母爱。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6-03 17:50:19
  生动详实地叙述母亲做的两种零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更有浓浓的母爱亲情。感谢赐稿支持散板活动,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