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又到粽子飘香时(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又到粽子飘香时(散文·家园)


作者:巴山如歌 布衣,43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8发表时间:2018-06-04 09:35:19

【八一】又到粽子飘香时(散文·家园) 周末回家打算睡个懒觉,可外孙就是不同意,刚七点她外婆关门前往门市,前脚走,外孙就从我身边掀开被子坐起来,喋喋不休“外公起来”叫个不停。我只好起床随她心愿,洗漱完毕,随同外孙一起来到她喜欢的沃尔沃超市。
   离端午节还有那么十来天,可一进超市门口就闻到一丝丝粽子飘溢出的香味。小外孙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食品,拿着一个粽子站在柜前左看右看舍不得放,一名服务员见外孙拿着粽子不走,忙过来滔滔不绝介绍粽子的种类,介绍了很多种,四岁多的外孙唯独听懂“粽子好吃”。本来小外孙已被我宠坏,又听说粽子好吃,硬是增添了外孙的食欲,不停地嚷着叫买。看着外孙一个劲儿叫买的那个猴急样儿,我只好把女儿女婿不要惯坏外孙买零食吃的话语当耳边风,又心痛地做了一回主,买了外孙自己挑选的粽子来到妻子的门市重新蒸煮。
   我将蒸热的粽子端在小桌上,准备将粽子的叶子撕开,小外孙有着小女汉子的风范,从我手里抢过粽子,自己逞能地剥开粽叶,将露出的粽子粘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仰靠在凉椅子上,看着外孙津津有味吃着粽子那个馋猫劲,思绪不由飞回到自己儿时的童年。
   我老家居住在川东南麓的一个偏僻小村子。那时过端午节没有粽子,只有一些祖先遗传下来的习俗。临近端午节那段时间,已是老家农村的“大忙”季节,又要抢收,又要抢栽。父亲天麻麻亮就牵牛下田打老荒,母亲拿着锄头铲田坡,赶着芒种前栽下秧苗,当年才有收获。也就只有在端午过节这一天,父亲和母亲才稍微消停一下,依然是早起,匆忙到街上买回些荤菜,到坡上割回艾蒿之类的野草,在家做些好吃的。
   记得端午节那天早上,父亲天不亮就赶到街上买点肉,买点鱼和一斤少有的红苕酒。父亲脚力很快,个多小时从街上回到家里,又把耕牛牵上坡放牧吃草,还割些嫩草背回来让耕牛晚上吃饱第二天好耕田。母亲一大早则带着我和妹妹,背着背篼去田间地头割些艾蒿、菖蒲回家,下午烧水给我们小娃儿洗澡免疫。那些年的五月,早晨空气特别的清新,坡地里弥漫着一股好闻的水草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爽。母亲用镰刀像割牛草那样十分麻利地割着艾蒿、菖蒲。我和妹妹用小手一株一株地掐着艾蒿,不一会儿,小手上就沾上了一层黏稠的艾蒿绿汁,浓浓的艾香也凝结在指头上。那时,家乡坡地里的艾蒿、小沟里的菖蒲很普遍,不到一个小时就割满一背篓艾蒿、菖蒲回家。听母亲说,端午节当天割回的艾蒿、菖蒲有药性,烧水洗澡可以让我们小娃儿的身上不生皮肤病。
   我那时还幸运,过端午节还有桃子吃。记得每年端午节前后的几天,菜园子地边长着那棵碗口粗的桃树上,又大又红的桃子成了端午节前后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招来院子里小伙伴羡慕的目光。那天还不到中午,父亲把牛儿拴在坡上继续吃草,自己背着一背篓嫩草回家,又到菜园子地边上树摘回桃子。母亲和我们割艾蒿、菖蒲先回到家,母亲正在家里张罗着和面炸“面坨坨”,切好早上父亲买回来的猪肉,打扫我喜欢吃的鱼儿。父亲把摘回来的桃子一个一个洗净,头朝上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堆砌煞是好看,像电影《西游记》里王母娘娘蟠桃会那样堆放着,我和妹妹就是不敢上前先拿上一个,必须要等到堂屋墙壁上供着的那些“先人”们先吃了,一家人中午一起上桌,才可以吃上又大又红的百花桃。
   吃中午饭那会儿我家特别热闹,吃着吃着门口就有几个小脑袋探望着,都是闻着母亲炸的“面坨坨”和少有的肉香桃香而来的小伙伴。父亲见我和妹妹不时向外张望,不由得会心一笑,开口叫我喊来外面的伙伴。母亲忙拿来筷子,让小伙伴们坐着一起吃面坨坨,吃鱼,吃桃子,家里添人又添加了过节的氛围和欢乐。
   吃过午饭,母亲就开始鼓捣上午割回的艾蒿和菖蒲,洗去叶片上的泥巴放进一口煮猪食的大铁锅里,熬水给我们两姊妹下午洗澡。我和妹妹饭后都不闲着,和一起吃饱了的小伙伴们在院坝边的橙子树下嬉戏玩耍。
   后来懂事了才得知,给我们小娃儿洗澡当中的艾蒿和菖蒲最为重要,之外还放进了母亲平时采摘的金银花、薄荷草等。母亲把割回来的艾蒿、菖蒲、金银花、薄荷叶,一起放在洗净的大铁锅里,把锅里放满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然后就一直把水烧开。一旦烧开的水变成了青绿色,放在里面的鸡蛋也就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那时我和妹妹都不喜欢吃蒜头,喜欢吃煮熟了的鸡蛋。因为平时的鸡蛋被母亲凑起来卖钱补贴家庭费用开支,只有端午过节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大木盆里,等水温不烫手了,父亲就给我洗澡,母亲给妹妹洗澡。
   待父母给我们洗完澡,还在我们的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绑上一根染红的麻线,一直绑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说实在的,我一直到读初中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长辈和父母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在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的端午节,我们老家竟没有一家包个粽子,但家家户户却都热热闹闹的。哪怕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端午这天的气氛。直到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至今还在老家继续保持和传承。而不同的变化,就是粽子在小镇里的超市和场镇的市场比比皆是,那个琳琅满目的粽子让人眼花缭乱,叫卖粽子的吆喝声不绝入耳。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天都如逢年过节,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气氛还在继续衍生。家乡的那些中年妇女和年轻媳妇至今还一如既往地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到很远的坡地边或山沟里割回艾蒿、菖蒲插在门上,干了用来烧水洗澡、洗脚,增强小娃儿的免疫。
   现在的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只是还在疑惑红线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可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不绑染红的线了,而那些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又该怎么在七月七相会呢?
   “外公,我把粽子吃完啦!”我如梦初醒,见外孙又向我怀里扑过来,满是幸福的满足。此时,见妻子门市外的市场上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仿佛嗅到去年端午节满市场的粽香……
  

共 2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到粽子飘香时,由小外甥吃粽子勾起作者童年的回忆,回忆儿时的端午节是什么样的习俗,跟随作者的文字,领略川东端午的风俗习惯。习俗在祖祖辈辈延续,而那些快乐在我的生活里成为一份美好的、温馨的记忆,在那个年代,过节才能吃上点点肉鱼,那就是很奢侈的日子,但在父母的节俭中,我们并不缺少吃的不快,素菜淡饭也很快乐。端午节一家人在祖辈延续的习俗中,虽然简朴却很温馨快乐,艾篙的清香,菖蒲的翠绿,父亲摘回的桃子,母亲做的面坨坨,无处不流露一股浓浓的亲情,在亲情温润中我渐渐长大,也懂得端午节这个习俗是为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端午粽子飘香习俗不减,纪念爱国精神代代传承。本文语句流畅,层次清晰,字字溢满温情,句句温馨暖人,温情佳作推荐共阅!【编辑:中百淡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巴山如歌        2018-06-04 11:13:30
  感谢谈然老师的辛苦编辑,问好,祝编安!
巴山如歌
2 楼        文友:兔子窝边草        2018-06-04 14:41:51
  读了文友充满真情的文字,感受到儿时端午节的热闹快乐,那份温暖令人难忘,那份感动常流淌在心间。欣赏美文,祝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巴山如歌        2018-06-04 16:35:55
  感谢文友到访留评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中百淡然        2018-06-04 18:56:24
  感谢如歌老师对八一一如既往的支持!遥问安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巴山如歌        2018-06-04 19:33:12
  谢谢淡然老师的留评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