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再忆虎丘行(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再忆虎丘行(散文)


作者:静逸荷心 白丁,1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88发表时间:2018-06-05 11:17:32
摘要:读千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记忆凝笔端,再忆虎丘,将点滴记忆留心间。

【流云】再忆虎丘行(散文) 说走就走的旅行,源于苏州的一位网中密友。归国前早已约定,见一面心中欣赏的知己,怎奈阴差阳错,敲定时间临时改变,错过了彼此的倾心一见,心中遗憾万千。置身人间天堂的烟雨江南,已错过了佳人,若再错过世间美景,真乃罪不可赦了。
   喜欢苏州,爱屋及乌的成分尤甚。或许爱上一个人,便会恋上一座城,正源于此。温润的清晨,细雨叩窗,醒来的梦中又多了一份欣喜。雨中漫步是我最喜欢的,何况,雨中的苏州,最具有诗情画意。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一大憾事,此话成了虎丘的代言词。可见其景致的俊雅秀美非同一般。古人都留话儿了,势必不虚此行。虎丘原名叫海涌山。据说是因丘如蹲虎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更何况此山有许多历史故事。冲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也该走上一遭。
   细雨中游玩虎丘的人亦不在少数。一朵朵伞花开向虎丘,在无声中诉说着对虎丘的向往。站在雄壮威严的吴中第一关的门楼下,心凝重了起来,诸多故事,将被趋行的脚步逐一解读。
   进入虎丘景区,远远看到一尊巨形的千斤鼎,座落于道路的正中央。漆黑的鼎身纹有猛虎的图腾。怒目圆睁,形象夸张而逼真。那张开的血盆大口好像一眨巴眼,便可把人活吞进肚子里。三足健壮有力,足足有成人的腰那么粗手轻轻触摸,略有几分怯意。
   穿过断梁殿,游人如织,迫不及待地往山上走,恰有导游身边经过,“上山如羊入虎口......”游客们相互打趣着擦肩而过。因为初来乍到,对于苏州未曾做过半点功课,对于虎丘更是闻所未闻。为了对名胜古迹多一些了解,我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大家在路边左侧的一口古井旁,停下了脚步。几块半米多高的巨石搭建的井台,台石光滑,幽暗的青苔,留下岁月走过的痕迹。后面石壁上刻有“憨憨泉”三个红色的字。井口仅容一人宽,探头依然可见井底有水。据说此井乃一个患有眼疾的和尚憨憨,在担水的午后在此处休息,梦见此处泉涌不止,以扁担挖掘七七四十九天,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泉水清澈甘甜,不仅治好了憨憨和尚的眼疾,还解决了众多人吃水的问题。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以憨憨泉命名。
   继续前行,在路径的右侧,路边的岩石上,刻着“试剑石”三个大字。一块巨石从中间裂开,如剑斩一般。相传春秋时期,硝烟四起,吴王为了争雄天下,聘请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其铸剑,为试其剑锋芒,手起剑落,路边的巨石立即一分为二。
   人们将信将疑,心中疑惑还未等解开,随导游继续前行时,导游又在一大一小的两方青石碑前停驻脚步。只见大的石碑上写着“古真娘墓”四个字。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着,这是什么人墓葬于此啊。
   原来,真娘本名叫胡瑞真。北方人士,在安史之乱时逃亡到了苏州。后来不幸坠入风尘,沦为青楼女子。真娘才貌双全,但洁身自好,卖艺不卖身。后来被一富商王荫祥看中,至死不从,上吊自尽。王为其修坟立碑,并立誓今生再不娶妻。一段佳话,从此也就流传开了。
   兜兜转转,我竟走到了一处开阔地。巨大的岩石上足以容纳千人有余。只见岩壁左侧有一小圆门,上写“别有洞天”四个字,右边,斗岩峭壁,在刀削般的岩石上赫然写着“虎丘剑池”四个红色的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形逸潇洒。由于对名胜古迹一窍不通,侧耳听身边一老者,娓娓道来。
   原来这剑池大有来头。传说这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是虎丘最负盛名的。相传吴王阖闾墓葬于此。史书确有记载。吴王征用了上千名壮年男子为其修墓,在完工之时,将千余人全部杀死灭口。当时血流成河,至今,在这千人石上还有条条殷红的痕迹,据说是当年血流的烙痕。
   剑池不大,见方约五六十米。水清澈见底,有几方巨石立于池中央,涉足而下,会觉得异常的清凉舒适。虽不见流水潺潺,但是岸边的鸟鸣悦耳,水清山幽,别有一番风韵。
   自登山时,便看到一塔影掩映于山影绿叶中,时隐时现。一路上,奇山怪石迎接不暇,风清拂面,鸟语啾啾,登山的疲劳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随着人群缓行,奋力朝着塔影的方向奔去。
   待驻足之时,我被眼前的高塔怔住了。站在护栏外,只见塔身由青砖砌成,斑驳的塔壁,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塔身向西北微微倾斜。远远地望着它,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面向西方地昂首挺立着。
   导游带着一群人来到塔前。我静心聆听这尊巨塔的前世今生。这尊塔叫虎丘塔,又叫云岩寺塔。始建于宋朝年间,初建时为木质结构,后来失于一场大火。于公元959年重修,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虎丘塔以唐宋时期独特的设计风格。塔高47.7米。塔身呈现八面棱形。塔身分七层,而且在每一个平面上,都开有一扇小门,塔内贯穿一起。真可谓是八面玲珑。塔身全部由青砖砌成,有些青砖已年久老化,残缺不全。据说塔重有6000多顿。由于塔基的土质结构不均,从明代开始,塔身便开始向西北倾斜。据专家测试,塔尖倾斜2.34米,塔身的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斜塔”,素有“东方比萨斜塔”的美誉,可于比萨斜塔相媲美。无论我们从那个侧面看去,塔尖却是端正的。
   古塔历经几次劫难后,于近几年,经专家的修复和加固,虎丘塔更加雄伟壮观。塔身四周布满了避雷针和检测仪等防护措施,利用科学技术,为这尊千年古塔保驾护航。四周筑以围墙,禁止游客靠近。
   虎丘山虽然只有三十多米高,但是却享有名副其实的“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且有三绝九宜十八景,积名胜古迹和奇闻异事于一身。古木参天蔽日,梅香鸟鸣交相辉映,沟壑纵横,泉流奔涌。景观独特优美,气象千变万化,愧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名山古迹。
   暮色苍茫,脚下已步履蹒跚。游客们依然流连忘返,兴致未减。虽然走马观花游览了一趟奇山异水,每当翻阅那一张张照片时,虎丘的美景依然历历在目。为了留住这份美好的记忆,索性将那一幕幕山水勾勒笔端,以供日后慢慢回甜。

共 23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一大憾事。爱上一个人,便会恋上一座城,作者因与朋友错过相见时机,心中不免遗憾。但雨中游虎丘也弥补了缺憾,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这篇游记以介绍当地传说故事为主,语言简洁,概括力强。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边记叙景点边讲述景点名称的由来。如憨憨泉、试剑石、古真娘墓、剑池等相关的故事,娓娓道来,吸引人阅读。给疲乏的旅途增添了无穷乐趣,最后以详细的笔墨描绘虎丘塔,这座千年名塔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斜塔”,素有“东方比萨斜塔”的美誉。结尾表达了对虎丘美景的追忆之情,感谢作者带我们领略了一番苏州美景。【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6-05 11:19:16
  层次清楚,介绍详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感谢来稿。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静逸荷心        2018-06-05 13:58:33
  谢谢编辑对荷心的支持。一场远足,不仅收获了美好的记忆,更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见闻。
2 楼        文友:三花        2018-06-05 17:59:23
  赏读一篇精彩的游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记层次清晰繁而不乱,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文字清新又不失柔美。学习了!
傻不隆冬的人啊,要写诗!
回复2 楼        文友:静逸荷心        2018-06-05 18:53:06
  谢谢三花的评赏。茶,喜欢以笔记录眼睛翻阅过的风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