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高考情缘(散文)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天上午九点即将敲响2018年高考的铃声。
蓦然回首,三十六年已悄然成为过去。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翩翩少年,早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华发早生。但,每到高考时节,一种情感还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我忍不住回首这么些年与高考结下的不解“情缘”。
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是1982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五年。叶帅晚年写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成为广大中学生的座右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当时一句最时尚的流行语,读书求知的氛围异常浓厚。全国每年只招二十来万大学生,考不上属于正常情况,考上了可以说是奇迹。高考,近乎是一场鲤鱼跳龙门的精彩表演。当时,我就读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共有六个毕业班,四个理科班,我是理科重点班的一员,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语文物理化学几个单科成绩经常荣登学校光荣榜。
当年的高考竞争用“残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参加高考考试之前有一个预考,预考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会被筛选掉。在高考前夕,惨遭淘汰的他们将含泪告别学校。同样十几年寒窗苦读,最终,在一场预考中他们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高考是个什么滋味,他们都体会不到,更不用说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了。
那时,高考定在七月七日到九日,一共三天。依稀记得理科共考七门功课,共六百四十分,其中数学一百二十分(含加分题二十分),语文政治物理化学各一百分,英语七十分,生物五十分(当年湖北的录取分数线四百二十四分)。考前也没什么特别培训和心理辅导之类,校长和老师告诫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一百个高中生中录取三四个大学生,考不上是正常的。你们就把高考当做是平时测验,别想那么多。”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对我的高考既不懂,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特别是班主任对我们这些可能考上大学的佼佼者,比父母的关心关怀还要细致入微。在那个年代,全社会也没有人为给高考让路和开绿灯,一切按部就班。父母请假陪子女高考,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对于我们这些农民子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别说父母没有时间,就是有时间也不会来管我们高考。考上了是我们福气好,考不上是我们的运气差,一切听天由命,一切全靠自己。
艰苦的生活与逆境,养成了我们不怕苦、不畏难、不信邪的性格。面对空前的压力,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敢面对。临近总复习时,教室里人多,有时候有点喧闹嘈杂,我们就跑到校园旁边的油菜地旁看书,背文言文、背英语单词、背政治论述题。或者,晚自习后,两三个同学结伴去附近生产队的晒谷场上搞复习,你问我答,背哲学原理、时事政治和英语语法结构。皓月当空,繁星闪烁,蛙声遍野,夜露渐凉,别有兴味,记忆清晰,学习效果尤佳。回到家里,更是分秒必争。炎天暑热,酷热难当,蚊蝇成群,煤油灯、驱蚊剂,熏蝇香成为我们挑灯夜读的必备品。
写不完的命题作文,背不完的政治试题,解不完的立体几何,算不完的动能势能,做不完的方程式,看不见的细胞分裂。所有这些,无论是细嚼慢咽还是囫囵吞枣,只能像填鸭一样,照单全收。我们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风吹雨打,不畏疲惫劳累,有的同学为了避免打瞌睡,主动站到教室后排听课。凭着那份坚韧和执着,一步一步朝着自己既定的理想和目标前进。高考,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大学梦想;高考,也阻拦了一部分人进象牙塔的步伐。也许是我的运气好,也许是我的基础比较扎实,也许是我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轻轻松松地进考场,潇洒自如地出考场,轻松地考过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成为令人羡慕天之骄子。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某省重点高中,重新回到中学校园,当了一名高中教师。送走了六届毕业生,目睹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追梦之旅。毕业离别前,他们更多的是期盼,期盼能考出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尽管时过境迁,但是,一拨又一拨学生眼里流露出那份期盼与坚定,与我们当年都是一样的。说来也巧,刚刚参加工作,学校就安排我带一个毕业班,自然也承担了高考的送考及监考任务。刚刚从考场下来,我又接到参加高考阅卷的通知。在某大学的阅卷点上,除了来自大学的阅卷老师外,来自中学的绝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我这个刚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教师,显得格外惹眼,自然也是评卷后一道流程即复核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我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答卷上的解答,在严苛得近乎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复核里,我没有出现判分上的任何瑕疵。六年的教学生涯,我完成了授课、送考、监考和高考阅卷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深刻地体会到了高考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份艰辛。之后,我转了行,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教育系统。似乎,高考离我很远了。
但是,高考好像跟我结了缘似的,我刚刚离开了教育系统,妻子又从其他单位调入教育战线。她每年都要参与学校的高考考务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带回一些高考的信息与我分享。特别是看到儿子及其他晚辈,在高考的战场上过关斩将,仍然让我牵肠挂肚,感叹不已。也许,高考仍然是决定个人命运的拐点吧,每年都有无数莘莘学子,拼搏着,焦虑着,用他们的青春,甚至他们的伤痛,追寻着自己的花季梦想……
今非昔,人不同,心相通。尽管,高考升学率已大大提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彻底改变。但是,高考仍然牵动着全社会的心,更是牵扯着无数家长的心。高考仍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竞争仍然异常激烈。孩子承载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梦想,高考仍然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重要途径。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上一所好大学仍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此刻,考生家长微信群里,家长们关于高考的话题,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有衷心的祝福,有深情的寄语,也有难忘的回忆。眷眷之情,溢于言表。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高考,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高考”情愫始终紧扣我心。因为:高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葱岁月;高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韧不拔;高考,打开了一扇一代又一代人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高考,交给了一把一代又一代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高考,给一代又一代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高考,给一代又一代人奠定了成长进步的广阔舞台。感谢高考,让一代又一代人梦有所托!感谢高考,让一代又一代人梦想成真!
十年磨一剑,一展锋芒时。祝愿即将进入考场的学子们超常发挥,一鸣惊人,旗开得胜!祝愿所有的学子都得成所愿,金榜题名,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