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端午节(外一篇)
端午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在故乡,我们习惯称之为“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有些不同,天刚刚开始热时,小城便沸腾了,尤其是丹江的一条名叫“鹳河”的支流备受关注,因县体育局和文化局要在这里举办首届龙舟比赛,这条沉寂了千年的河流终于复活了。
划龙舟,在南方并不稀奇,年年都有划龙舟赛事。我曾经在江南待过很多年,见过龙舟的制作和赛事过程。那里的龙舟制作得很精美,有高昂的龙头和盘旋的龙尾,龙舟上画着龙鳞,龙头点上龙睛,飞跃在河面的龙舟,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让人情绪高涨、热血沸腾。
端午前夕我特地去了鹳河边,尽管小城的龙舟没有江南的龙舟那么气势浩大,舟上的人员也少了许多,但是尖尖的龙舟在河面上向前驰骋着,舟桨荡起一波又一波的浪花,身穿橘黄色救生衣的雄壮汉子在“咚咚咚”的鼓声中卖力划着桨,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看着这个壮观的场面,我心潮澎湃;看着那一朵朵飞溅的浪花,好似读史书一般,看到了小城灿烂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
端午节,打从记事起便是极其隆重的节日。尽管那时候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不影响对先贤的敬畏。乡村的人每年都会用特殊的方式把端午节过得热热闹闹、喜喜庆庆的。
每年端午节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朝厨房奔去。在厨房的锅台上,母亲依次摆好我们的早饭,一个人两个煮鸡蛋、一个咸鸭蛋,偶尔还会出现一个大鹅蛋,再加上一头煮熟的大蒜。
没有开饭前,在母亲的授意下,我端着装着几个鸡蛋和几头煮熟的大蒜瓷碗欢喜地朝二奶奶家去,一边走还一边喊“二奶奶,二奶奶,给您送鸡蛋和大蒜来啦!”
如同惯例,往往我还没有到院子前,二奶奶就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了。
二奶奶咧着嘴笑,那黑褐色的老年斑像铜钱一样爬在她的脸上,阳光落在她斑白的头发上,似乎增加了亮度。二奶奶接过我手中的瓷碗,低着头弯着腰走进茅草屋厨房,把我端来的瓷碗放下,从案板上端起她事先就准备好的瓷碗递给了我,那里边也装着鸡蛋和大蒜。
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瓷碗里,似乎就有了不同的味道。
我给二奶奶送鸡蛋和大蒜的同时,在母亲的安排下,弟弟们也会端着放了几个鸡蛋、几头大蒜的碗送到邻居大姑家,同样的,大姑依旧会让弟弟再端回来一碗。
送完后回来端起放在锅沿上的玉米粥,捂着带着温度的鸡蛋,那些鸡蛋也不知道是二奶奶家的还是大姑家的,都长一个样。
喝着喷香的玉米粥,咬着煮熟的大蒜,没有辛辣,带着蒜香,打个喷嚏,连鼻子里都留着蒜的味道。
鸡蛋,大蒜,是那时候我们过端午的两样美味,而很少能吃上粽子,因为老家鲜少种稻谷,粽子在我们眼里是很稀罕的东西。
端午节插艾蒿,在故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带着特殊味道的艾蒿田间地边随处可见,父亲会割一捆回来,挑选几枝长的分别斜插在门窗的两侧。一大清早,整个村子空气里散发着浓郁的艾蒿馨香。
今年的端午城里特别热闹,划龙舟的号子在鹳河上空回荡着,各种馅的粽子满城飘香,到处洋溢着快乐和馨香。
看完了激荡人心的划龙舟比赛,我回家煮了鸡蛋、大蒜、粽子,在门楣上插了艾蒿,城里的乡村的端午节,就这样一起欢欢喜喜地过了。
夏至
老话说“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小时候不明其意,不懂何谓夏至,只知道进入五月后白天特别长,早上睡得正香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太阳早早地透过窗户照射进屋里,一道道强烈的光线落在了粗布印花背面上。
乡村的五月除了忙还是忙,播种的芝麻、玉米、黄豆、绿豆幼苗早就破土而出了,青草也赶趟似的跟着苗子一起窜着长。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劳力基本都在天亮的时候出了门,趁着天凉快去地里锄草。
俗语“锄头有粪,越锄地越嫩”、“干锄棉花湿锄瓜,不干不湿锄芝麻”。记忆中的五黄六月基本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眼皮打着旋儿。天蒙蒙亮的时候,母亲就喊起了我们,在不停的催促下,我和哥哥不情愿地拿着锄头跟着父亲去地里锄地。
早上这顿饭一般会在地里解决,大概八点左右的时候,母亲会挑着担子到地里送饭,一头篮子里用盆子装着玉米粥,一头篮子里用筐子装着白馍。
看到母亲挑着担子来了,我和哥哥撂下锄头迎了上去,一屁股坐在地垄沟里,揪上几个大蒜,咬一口发面大馍,再喝一口已经不热的玉米粥,这顿简单的早饭也吃得津津有味的,吃饱饭后丢下饭碗继续拿起锄头干活。
锄地可是个细活儿,要弯着腰低着头,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紧紧握着锄头把,一下一下地小心翼翼地锄着,不敢深了,怕翻出了苗子的根;也不能浅了,必须连草根一起除掉,否则生命力特别顽强的青草三五天后就又会发出新芽的,到那时就会很难除掉的。
“草多欺苗”,谁家的地里没有青草,庄稼苗就长得特别旺盛。土地就像人的脸面,勤快人和懒人只需一眼便能分得清清楚楚的。
夏至这天,能吃上用新麦面做成的手擀面。母亲冒着汗水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会,把一碗碗香喷喷的手擀面端到了院子里,一家人围坐在桃树下的小木桌周围,吃得酣畅淋漓、胃口大开。
夏至虽很炎热,却能厚待众生。西瓜、香瓜、水蜜桃、樱桃等瓜果都成熟了。大大圆圆的西瓜,薄薄的绿皮儿,菜刀刚一碰上,喀嚓一声就裂开了,只见红红的瓤儿,迫不及待地切上一大块,咬上一口,满口都是甜汁儿,那冰甜的味道透心儿凉,那爽快劲甭提了。
如今,我站在夏至的入口写夏至,脑子里出现的依旧是那一望无垠的土地和庄稼,鼻子里闻着的依旧是那充满浓郁瓜果香甜的味道。在夏至的时间节点里,我用心拼接着时光胶片,曾经在老家生活的场景,再一次浮现在了眼前。不管走多远身在何方,在夏至这天,我的心便不由地跟着回老家了,和父老乡亲们一起享受着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