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笑脸(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笑脸(散文)


作者:乌兰察布棋手 白丁,3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0发表时间:2018-06-17 16:37:02

【看点】笑脸(散文) 写好了“笑脸”这两个字,一连憋了我半年多,什么也没有写出来。其实,我是想写一个我的风筝好友,他很爱笑,也十分喜欢“笑脸”这款风筝!
   我的风友孙志军,是在2013年的夏天认识的。我是一个风筝爱好者,休班时,每天下午就到离我家不远的“老年活动中心”广场上去放风筝。
   夏天广场上的人很多,有散步的、聊天的、唱歌的,还有领着孩子学骑车的,学滑板车的。当然了,也少不了来看我们放风筝的……
   我们“活动中心”放风筝的人彼此都很熟悉,有时候,偶尔来一两个陌生人放风筝。大家在一起放飞,没几天也就熟悉了。记得孙志军第一次来放风筝,就是拿了一款红色的“笑脸”风筝。红色的底子配上黄色的笑脸图案显得很亲切,就象中国移动大厅里收话费的女服务员胸前配带的那个小牌牌儿。挺有意思的。
   活动中心的广场是一个不大的场地,要在这么小的场地里把风筝放起来,真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几个算是老一点儿的,对场地已经很熟悉了,风是怎么刮的风、风筝是放大的还是放小的,怎么能够在这小小的场地上把风筝放起来!这可真的不是吹牛,每天下午我们总得把风筝放飞到天空。
   记得那一天,他拿着这款“笑脸”风筝,跑来跑去的放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有把风筝放起来。看到这情景我们大家都过去帮助他。有的告诉他应该怎么跑!有的给他讲应该怎样拉线!不大一会儿,那款红色的“笑脸”就飞上了天空。好漂亮的“笑脸”啊!就象一个微笑着的天使,在空中飞来飞去。这款风筝还挺不错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笑脸”这款风筝。
   没过几天孙志军就和大家熟悉了。打那天起,每天下午他都会准时来“活动中心”放风筝。
   喜欢放风筝的朋友们,大家都知道:风大放小的;风小放大的。每当人们探讨风大、风小,该放那一款风筝的时候,孙志军总是听的很仔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成了我们这一群“追风人”的高手了。有一天下午下起了雨,风筝是不能放了。大家就在“活动中心”的大厅里等着,看看雨是否可以停下来……大家围在一起,开心地讲起了风筝的事情。
   孙志军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平时和大家打招呼也总是在微笑。那一天,他讲了很多,从他的“笑脸”风筝讲起,讲了他去潍坊观看国际风筝节,讲了风筝的制作等等。这让我很吃惊,原来他对风筝了解的这么多呀!从那天起我喜欢上了他,也喜欢他讲的风筝的事情。我们成了好朋友。在他的推荐下,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一款“笑脸”。都是他从网上购买的,记得快递送达的那天,我们大家都在放飞“笑脸”。活动中心的天空上十几张笑脸迎风飞舞,我们牵着线,说着、笑着,别提多开心啦!
   慢慢的和他熟悉了才知道,他是我们乌兰察布市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一个爱微笑的、胸前还真是佩戴着“笑脸”标志的救护人员。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他那么爱微笑、那样喜欢那一款“笑脸”风筝。还是一个与孙志军邻居的风友,跟我们讲了他的近况:他在急救中心工作多年,由于经常吃饭不规律,患上了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正在休息治疗。
   得知孙志军的真实情况以后,我也从来没有正面地问过他。也许是我懂得他也和我一样:不愿意去回忆那些痛苦的病床经历。我也是和他同一年里,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我的事情他可能也听风友们讲过,可是他从来没有问过我。他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患者。也许他的心里更懂得我们病人的心理:真的不愿意再去回忆那些伤痛。几年来,我们在一起放飞。我们都在默默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风大了帮助压压线,累了帮助摇一摇轮……
   去年的夏天他很少出来放风筝了。有的风友们在一旁议论他,说他的病情可能是严重了!我怕听到那样的消息,有人议论他时,我总是离的很远,不去听。可我真的是默默的在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好起来。
   他的病情真的是重了。住进了医院。当我们几位风友到病房去看他的时候,他还是那样地微笑着,不过人已经消瘦了很多。他说:“我在病房里能看到老虎山上有人在放风筝,看的很清楚”;“那好啊,如果你看的开心,我们每天就来老虎山上放飞了,让你天天都能看得到”。坚强、快乐的他,在我们向他告别的时候还是流下眼泪。
   在此之后的那些天里,我们每天下午都要到老虎山上放风筝,希望他能够看得到,那都是他为我们网购的“笑脸”。
   没过几天,风友支大哥接到了他爱人小李打来的电话:“孙志军走了”!
   我在外地工作,一时赶还回不去。不能参加他的葬礼了,我安排了支大哥向他的家人表示问候,打算回去后,马上去看望他的家人。
   下班了,我带着妻子去看望孙志军的家人。一进门只见他的爱人小李和女儿。四个人一见面忍不住的一顿痛哭……
   我们两口坐在沙发上,小李就坐在茶几的对面小凳子上,他的女儿倒上水后就回卧室了,就这样坐了许久……小李静下心情来,给我俩讲了孙志军患上胃癌和最后这一次住院的过程。
   “咳……”,她长叹了口气。“其实我们两个都已经知道了会是这样的结果……
   ”
   孙志军是2011年春节的那些天值班,由于劳累过度,突发胃病,才发现胃癌的。春节的那天晚上值班一连接了六个急救病人。一接班,就有一个桥西的男青年被鞭炮炸伤了手;接着是一个福利区的老汉滑倒摔伤的;再一个是九龙街舞厅打架打伤了头。这三起处置了已经是午夜了,急救电话还在响个不停,集丰桥汽车撞了一个骑电动车的妇女;也就是在接那妇女回医院的路上,电话又通知:虎山东路一老人突发心脏病;他们将被撞的女人交给医院内勤人员处理,直奔虎山东路,幸亏赶的及时老大妈得救了。当把老人家安排了住院,天已经蒙蒙亮了,可求救电话还是在响个不停。北官房一家三口煤气中毒了……
   急救中心的大夫们这一晚上的忙碌,等把一家三口抢救过来,已经是早上八点多了。交接班的时间到了!等孙志军写好了交接表,签好了字,才感觉有点饿了!哦,又是干了一个通宵,又是夜宵没有吃一口。
   交好了班,当孙志军走热饭间拿起自己的饭盒时,还是满满的,不过已经热了一宿的饭菜,已经是粘做一团了,让人没了胃口。
   在回家的路上,他感觉胃口真的不舒服了!就象往常一样,吃了一点随身带着的胃药,可是就在他还没有走到家的时间,他疼痛的难以忍受,还是用手机打了120。这一天他成了急救中心第一个急救对象。
   住院后,经过检查,主治医生诊断是癌症,胃癌!
   他怎么能够相信是这样的?他自己也是一个全职医生啊!不就是胃口不好吗?他不相信…
   医院会诊决定:转北京一家专业的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的接诊大夫,听说孙志军是同行,又是一个干急救三十多年的救护人员。在当天的科室会议这样说:“孙大夫是我们的同行,又是从事急救三十多年的老救护,他可是救人无数啊!在救护的工作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孙大夫的病治好”!(他可能是听护送孙志军的医师说的吧!)
   在北京肿瘤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结果是这样的:目前我国攻克癌症有70%是可以治愈的,可他是:剩下的那30%;在剩下的这百分之三十里,是有70%可以用药物来控制的;可他是:那30%!
   这一系列的的检查对接诊的大夫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想而知,孙志军是一个全职医生,检验单他是看得懂的啊!
   接诊的北京大夫还是细心的给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可接下来就要接受没有药物的尴尬,接受两个30%的局面,只能是化疗了,可大家都知道化疗的付作用,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作用在缩小……
   (卧室里传出她姑娘的哽咽声,听着就让人落泪。)小李停下来很久,她接着说,
   最后一次化疗,白血球难以控制了!只能回来住院做保守治疗了。住院期间医院的领导和大夫们都十分关心他。主治医生也是为了减少他的痛苦,给他开出了好一点的止痛药。
   已经是痛苦难熬的孙志军做为医生,他知道这样的止痛药意味什么?他坚持着不用、少用。做为一个患者的孙志军还是能够乐观的、积极的、理解的态度来对待生命。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做为媳妇、做为女儿。看着丈夫;看着父亲。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怎么办啊?后来还是女儿想了一个办法:三个人举手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大家都知道,表决的结果是“二比一”。他同意了,可还是提出来,再退迟半个小时吃那止痛药。在最后的几天里,他就是这样;微笑着、坚持着,他是对生命的渴望。多么令人敬佩。也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中,那个心电图的波浪曲线一点点的平直了,孙志军他走了……嘴角上依然还带着微笑。
   孙志军的家和我的家只隔一个十字路口,我不知道那一天我是怎么从他家走出来的,只记得我是哭了一路,不停的哭出声来。真的怕路人笑话,但是就是忍不住,就象我现在这样子……
   我的好风友孙志军走了,无论他做为医生、还是患者他都是好样的,我们大家都能够象他一样;做为医生那样的负责,敬业;做为患者那样的理解、坚强。我们的医患关系会很好!孙志军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你!

共 35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孙志军是一个坚强而乐观的朋友,他明知道自己的病情加重了,还是乐观地对待生活,这种精神不仅仅值得作者纪念,也值得所有读者学习。同时孙志军还是一个好医生,他自己有病,还坚持为别人治病,这种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作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文章通顺,流畅,可读性强。情感真挚。值得一读。谢谢赐稿。希望看见你的更多好作品。【编辑:太行飞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8-06-17 16:38:30
  感谢你的赐稿。希望写出更好的作品
太行飞剑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7-28 16:09:11
  最后我们走到“冬青长廊”,母亲说,我知道,冬青是一种冬夏常青的耐寒的乔木,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条路经过的60个春秋了,经过一代代园林艺术家们尽心的修建和维护,形成今天独特的造型和景观,也被年轻人惬意的称为“情侣廊”。
   导游小姐很惊奇,说:“您怎么知道的?”母亲说:“我听闺女说过的。那次闺女给我看一张照片,就是在这个地方照的。”噢,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张照片,我带回家给母亲看过了。
   游玩过烟台山以后,我们有走上海边的步行一条街,母亲说:“这里比烟台山还要好看,这一望无际的大海,是我一辈子最想看的地方了。”导游小姐说:“早知道如此,不如我们先来看看烟台的海边了,这里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海水碧蓝,红日普照,那才是奇观呀,你们明天早上四点半来海边吧!”
   于是我们一边看海,一边打算着看明天的海边日出……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7-29 14:14:56
  夏荷
   百亩池塘小阁东,芙蓉凌水绿丛中。
   莫道月季妖娆艳,勿论牡丹富贵红。
   身出淤泥离秽色,名从节操伴清风。
   遥思莲赋千年唱,诗绪沾香意不穷。
太行飞剑
4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20-07-28 07:24:12
  这是一篇很抒情的散文,整篇是满满的正能量,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会有来自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尘世的微光,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温暖,我们会用永远铭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5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21-09-03 08:44:20
  万卷书,走万里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可以走万里路,也可以在家读万卷书,这书里也有你写的文章。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你的文章中我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你的文章读过了,真的很美。向您致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