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提前了的父亲节(随笔)
昨天提前陪老爸在老家提前过了一个父亲节。
也不知道买啥礼物,老爷子对这些所谓的洋节一直很反感,动不动就称呼其为“洋咕咕”,他不喝酒,烟稍微抽点,但在我妈的监督下,也是被控制到了每天一根到三根的范畴,我车里因为应酬的缘故,常备有中华烟,给他是不要的,说是几块钱一盒的烟,和几块钱一根的烟都是搓十来口,并没啥感觉。
我倒不在乎买,在乎买了之后被他一通念叨: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从小就这样等等,而且往往还要归结到我妈身上:和你妈一样的脾气!常引得我和我妈都是怒目而视,他却不自觉,继续嘀咕,直到被我妈一声怒喝:闭嘴!才算拉倒。这点和我妈完完全全不一样,我妈是买啥要啥,从不问价格贵贱,自己儿子有啥客气的,我爸则是要考虑很多,说的也很多,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浪费。我去年从网上给他买的山楂酒、自酿葡萄酒、未开包装的电动剃须刀、迷你洗衣机、以及很多季节性衣服等等,都被堆在我的房间里做参观用,我看了看葡萄酒的保质期,已经过去至少两月了,毫不犹豫全给他倒掉了,于是又招来一阵埋怨,好吧,我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顺便告诉他,不喝过了期就要消灭掉。他哼了一声并不言语,只是当我回我房间时,发现山楂酒都不见了影踪,估计是怕我再倒了就藏了起来。
按照昨天我的本意是打算接他俩再回济南的,晚上我有事情,是给侄子上门的媳妇做个评议,但我爸爸坚决不同意,说是夏天在乡村更舒服,在济南房子里好是好,就是太闷,而且他不习惯空调,我妈想跟我一起走,可是又担心没人在家陪我爸,老两口相濡以沫了五十年,达到了无法分开的地步,我其实也喜欢夏天老家的气氛和凉爽,也就听之任之,等他俩什么时候想去就再去,“不管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前几天和妻子说起父母来济南的问题,她就总是抱怨,说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收拾房间,就准备我父母常驻,心思着他俩都已经七十岁左右,到了需要子女照顾的年龄,怎么就这样遮遮掩掩的住四五天就回老家,是不是太别扭了。
我给她解释说老人在一个地方已经生活了七十年,对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偶尔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排他性,这里的东西固然现代化,但是自来水不如老家的压水井,门口超市里的黄瓜不如我爸爸种的好吃,人虽然多但不如我妈拿个小马扎在巷子口上陪人畅快,也许他们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驿站,举个极端的例子,若干年后当女儿在其它城市,甚至是海外定居,我们怎么办?要是让我去欧洲国家,天天面对面包和半生不熟的牛排,我宁愿在国内孤独终老,亲情有时候敌不过乡情,梦想打不过习惯,深爱不如理解,我们所谓的孝顺就是要理解他们,慢慢的调整,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老人。
这个父亲节过的很平淡,我买了一些肉作为礼物,结果不出所料又被念叨半天,我和我妈相视一笑,老爸您随意,如果念叨让您觉得舒坦,今天我就让您好好念叨,自己的儿子,有啥不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