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花儿(散文)

精品 【时光】花儿(散文)


作者:薛志成 秀才,100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49发表时间:2018-06-18 17:45:42

【时光】花儿(散文) 旋黄虫叫唤催人哩,
   背上铺盖下陕西。
   翻一趟关山脱一层皮,
   麦场里挣钱不容易。
   脚手扎遍了肉眼眼,
   脊背(着)晒成个黑蛋蛋。
   天晴时麦地里晒馍馍,
   为防下雨(着)吃哩。
   这一趟麦场赶烂了,
   空手(着)回去。
   一九九七年,麦黄六月,一天早上六时到七时许,大湾里庄头的山坡和往日一样,分外宁静,静得能听见蚂蚁嘶咬虫子时撞到草叶的声音。我蹲在一簇草丛上,一手揉着未睡醒的眼,一手半捂着打哈欠的嘴巴,忽然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高亢、婉转、爽朗。
   一时间,荒山秃岭夹缝里的山坡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风,仿佛知道人情世故似的,此刻瘦得像发丝,生怕吹乱了调子的腔,生怕吹散了调子的韵,生怕吹淡了调子的味。
   我是打小听着秦腔、唱着信天游长大的山里孩子,却是头一次听这样好的调子。瞬间,满脑子的神经细胞似乎都被激活了,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释然。
   我那两头老黄牛和一只肚皮泛白的黑毛驴,边吃草,边竖动着耳朵。它们是在听这悠扬的调子吗?难道它们也懂得欣赏人世间美妙的声音?
   我猛然想起“对牛弹琴”一词正是用来骂毫无反应的愚钝之人的,至于驴嘛,连这个词都是用不上的,充其量“笨驴”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莫非喑哑牲口懂得这天籁之音?常听老年人说有本经书曾赞喻佛是牛中之王,那么牛必然是灵性之物了;而八仙中的张果老骑的不是大象和狮子,偏偏倒骑毛驴,那么驴也应是三界五行中的神物了。
   想到这里,我为自己是一个尊贵的人而惭颜:不是喑哑不通人语,而是人世间的好声音实在不多。再想,也奇了:贫瘠的大山里除了草木黄土外,还是草木黄土,竟也能生出这等人物来。究竟是谁呢?
   我的魂都被勾了,不由自主往唱小调的地方走去。
   那边的山有个豁口,豁口的后面本是一道小得算不上湾的湾,不知啥年间的人却把它莫名其妙地叫成了大湾里。那里与我们村隔了二二四个小湾,约五六里路远,算近邻,只是分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清水县辖管。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张两县为一县;听读过地方志的人常卖弄,三国曹魏时期,清张两县也为一县,足见其渊源之深。抛去历史暂且不说,当下大湾里只住着二三十户回民,我村只住着四十来户汉民。一回一汉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两村的庄稼地一块挨一块,交错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打的交道可不少。
   每到收麦时节,我村的多余劳力常跑到大湾里赶麦场。有好逗的主儿在地里一边捡拾着遗漏的麦穗,一边信口哼唱:上鹿里的山阿达,来了几个老汉汉哎,蛮劲哩嘛真个儿多哎嗨。有好嘴上功夫的麦客子调侃道:知道我为啥蛮劲多吗,大肉吃多了!这一下惹得主儿又笑又骂:嗨,我把你个挆着吃的怂羊拐子!接着又什么阿哥阿妹地自个儿唱去了。每到寒冬腊月,我村的人变得一个比一个懒,早上太阳晒到屁股上才起床,然后才不约而同地端着一碗酸菜玉米面馓饭来到巷子里,蹲在地上,边吃边抬死杠。大湾里人呢?可勤快了。有些人在家做好豆腐,成天拉着架子车,哼着调,串村卖豆腐。一大早,人还蜷缩在被窝里,就听见有人高声喊:“喂哟,卖豆腐哩!”他们见我村人的懒样,总会戏弄说:哎呀,你们汉民人叫大肉吃着糊涂了,过了二月二吃颗大豌豆才能抬起头,清醒过来哩。我村的人听了不以为然,也常批驳说:你们回民人身底里长着个双叉,不睡觉么!我刚才就听见你唱,“阿哥的肉你听着,半夜里想你睡不着……”看你,才隔了一阵阵,又想妹子了?
   头天生,两天熟,三天里像是自家人。我村的人都知道他们村每个人的经名,他们村的人都知道我村每个人的奶名,用村里人的话说:熟得米汤一样的。
   我满脑子里是熟得米汤一样的人,什么牙生、耶哈,什么尔撒、友不……盘算着,想着,还有二十米的路马上就到豁口处了,“忽”的闪过一只卷毛弯角的大白公羊,“咩咩”地叫了数声,即而有六七只紧跟其后,接着就是一群,团簇在一起,多像蓝天上的云朵。抬起头望,那边的天蓝得干净,没有一丝云朵的白,而它们就更像云朵了,不停地向我这边飘来。跟在羊群后面的是一个头戴白帽的老汉,浓眉深眼窝,山羊须,一边甩着响鞭,一边悠闲地嗨着歌。
   待听时,又是一曲:
   早晨的个起来,
   你就咿哟闪上两担水哩嘛,
   闪上两担水来么咿哟,
   吃上个早呀干粮扬燕麦青呀,
   忙呀上工哩嘛咿哟。
   近了,近了,我眯了眯近视眼,哦,这不是卖豆腐的哲目老汉吗?!我心里一喜,拉长声道:“喂,你佬家豆腐卖得好好的,啥时候又唱歌了呢?你这调都能上舞台了!”
   “嗨!娃都忙着割麦去了,我这老不中用的今个儿当个放羊倌。我是胡唱哩么,哪能算什么歌儿呢!你们汉民人也会来几首的啊!”
   “真的?我咋没听过呀!”
   “你们村的来喜就会唱。”哲目老汉笑呵呵地说,满眼期待。
   “来喜?三狗他爸?真的会?”
   “仔娃娃家,这还有假的!我爹说民国十八年陕西闹饥荒,本是回民的来喜爸把刚生下不久的来喜给你们庄顶门立户,换了一袋苞谷棒和一小竹笼萝卜。五八年咱甘肃人饿死了一大片,我和来喜俩跟着要饭的队伍一路乞讨,翻过关山到了陕西,总算活了下来。那时,他跟我学会了唱花儿……”哲目老汉捋了捋胡子,又道:“不信你问问来喜去,他和我同岁,民国十八年生的。”
   “哦,信,信!但他有病,没见他唱过。”
   “我晓得他唱不成,可会哼的。”
   “哼调?那还算唱吗?噢,你唱的那小调叫花儿?”
   “对啊,这就叫花儿。”
   “先唱的是啥名字,这么好听!”
   “麦客子的歌儿——《翻一趟关山脱一层皮》”哲目老汉说着,不禁向关山的方向望去,眉头紧锁。
   翻一趟关山脱一层皮啊!这千年的古道,曾留下多少人的足迹,曾洒下多少人的血汗与泪水,曾回荡过多少人唱的花儿,都已无从知晓了,而哲目老汉至少是其中一个,一个来回翻关山的麦客子。
   我记得一首北朝民歌《陇头歌辞》里说: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可见,关山不止于路迢迢,更多的是言不尽的苦与道不尽的愁。
   是我的难缠和琐碎勾起了他辛酸的记忆,还是这六月沉甸甸的麦穗使他想起了曾为麦客子时不堪的过去?总的来说,过去的事不提为好。
   我打断了他的思绪,叫他再唱个花儿听,他捋了捋胡子,说好,随即嗨道:
   送哥哥送到大门外,
   毛毛雨儿大下哩,
   叫声哥哥你慢些走呀,
   拿一把雨伞送给你,送给你。
   送哥哥送到河岸上,
   对面的列石排成行,
   公鹅在前面飞着过呀,
   母鹅在后面叫哥哥,叫哥哥。
   ……
   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花儿,像黄土坷垃缝里雀跃的蒲公英花儿一样青春、奔放、热烈。
   他像个孩子,见有我这个忠实粉丝,忘了忧伤苦恼,一连唱了好几首。只见他时而轻摇着身子,伸手天际;时而倾身向前,一手放在眉间,眺望;时而如郁郁寡欢的思妇,呆呆而立;时而使着盈步,斗着圈儿。他唱得煽情,我听得忘我,太阳何时出来的,何时升得老高,何时照得火辣辣的,都全然不知。
   得回家了,各自道别。他赶着羊,嗨歌而去,我赶着牛驴,听歌而回。
   如此六七天,幸甚至哉!
   此后,我再没见过哲目老汉。翻过年,我去远处求学,父母年事已高,庄稼也不种了,家中牛驴全卖给了贩子,就更没见他了。空闲的日子,时常想起他的花儿,就想起我村的来喜,可他害了哮喘和肺气肿,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甭提哼和唱了。
   光阴荏苒,人世无常。四年后,来喜一声咳嗽,再没喘出气来,他的花儿和他一起装进红漆棺材,埋在了黄土里,据传他的坟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不到一月,一向健朗的哲目老汉突然跌倒,再没睁开眼睛,他的花儿和他一起装进白布袋,面向着西,埋在黄土坑里,据说穆斯林的真主在西方。
   就这样,唱花儿的两个人都死了,他们各自去了天堂和天园,在那里唱花儿了。两个村子,那调再很少听过有人唱。
   后来,谁也没有想到花儿一夜之间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不仅有人唱,还有人创作歌词,更有人专门研究,甚至著作无数,花儿可谓声名斐然。
   一次,我在大剧院观看了天水市五县二区联演的文艺节目,其中就有张家川的一男一女对花儿。炫美的灯光下,华丽的民族服饰看得人眼花缭乱,伴舞入情入境,台下掌声喝彩声不断,此起彼伏。我恍恍惚惚的,魂儿早飘回到一九九七年的那一天。我仿佛看见哲目老汉甩着羊鞭,唱着麦客子的歌,天上是花儿,地上是花儿,圪圪崂崂里也是花儿。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风》就是周代各地的歌谣。花儿不也是原生态的歌吗?上了舞台,上了剧院,上了荧屏,不愧是一道视听觉的盛宴。可我总觉得没有大山里的韵入神,没有大山里的调高雅脱俗,没有大山里的味纯朴自然。
   或许,它只适宜于这空旷贫瘠的大山,在它适应的空间里,韵儿有了,调儿有了,味儿也有了。或许,我是个重感情的人,一直想着记着满是黄土坷垃的路和千层黄土下掩埋的两个人:哲目和来喜,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泪和汗水来唱花儿的人,也正因为他们是这回汉接攘的大山里的人,他们的花儿才不同于青海、河西的花儿,才显得更随意,更开放,更包容。

共 37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花儿,不是花朵,而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的民歌,它历经苦涩的浸染,与天地,与自然,与回、汉乡土相融;它是天籁之音,可以涤荡灵魂,拂去浮躁。因此,花儿又像花朵,携着农田和山野的气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花儿的意义,是作者本真的心,亦是漫漫人生路上,行走的信仰,是光阴罅隙里哲目和来喜温暖的音容。散文语言朴素生动,极具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氤氲着作者悲悯的情怀和对乡土文化的挚爱。佳作,推荐赏阅!【编辑:晓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20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晓文        2018-06-18 17:50:23
  薛老师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灵动,
   不仅是抒怀咏志的工具,又深刻反应社会现实,有生命力的文字。
   仰视中。顺祝端午节安康。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18 19:52:41
  回复到2楼了,呵呵,致谢!
回复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20 23:37:58
  晓文姐的这按,我读了不下十次。每读一次,总会多出一种味来。短,却是浓缩再浓缩后的精华,意味深长。
   再次感谢,你的按赋予了更多的东西。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18 19:51:39
  从去年2月份开始,我一直想着写点民俗民情的东西。花儿,如你说,其实就是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歌唱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生活,有爱情,有叙事,包罗万象。
   张川,毗邻清水,东接陕西,其花儿融入了汉民族的文化,很有地域特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3 楼        文友:郑榆臻        2018-06-18 21:47:03
  读完成成老师的“花儿”,黄土高原上回汉劳动人民自编自创的歌曲从久远的时空翻滚而来。这种纯天然的民歌,不仅仅是黄土高原祖辈生活的再现,更凝聚着的他们汗水、智慧、憧憬。
创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回复3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19 22:13:12
  谢谢郑老师赏析留评。
   黄土地上的儿女用他们纯朴自然的声音,深情歌颂生活,赞美爱情,祈祷幸福。这里的人,除传统经典的花儿外,平时出口都是自编的花儿。可惜花儿只在父辈一代人及以前的人里传唱,现在的年轻人渐渐疏远了。
   或许,花儿会融入更多现代的元素,长青。或许,这样会失去它原有的纯真。
4 楼        文友:休颜        2018-06-19 13:08:47
  花儿,应该也属于山歌的范畴吧。都是地方特色。
   都是当地百姓对于生活、爱情的歌声记录。
   花儿的意义,是提醒后辈,不要忘记祖先以大地为舞台的歌唱天地。
   这片天地没有镁光灯,但却有着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
大梦谁先觉,生平我可知?
回复4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19 16:52:21
  知我心者,兄弟也。
   舞台剧院的花儿,大多是演员用普通话唱的,听起来很没味;有些是演员用方言唱的,有那味,却不自然。
   当然,花儿成为非遗,一是自身的价值,一是保护和继承。
   谢谢细品!
5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8-06-20 21:29:05
  本来这朵花儿在我掌中绽放,一阵风来,却将花儿吹跑了。薛总编这朵花儿,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颜色鲜艳,味道独特!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5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20 22:42:24
  谢谢香香姐赏析点评!
   我是个性情中人,黄土高原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村一舍,一人一物,都是我眼里的世界,所以我深爱这片热土。花儿也是高原人的心声。
   好好休息,早点康复!
6 楼        文友:一朵回忆        2018-06-22 08:33:59
  总有一些人在坚守着,才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但之后呢,真正会唱的,能唱出韵味的还有几人?我们的文字只是无声的记录,这种这种记录,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薛老师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时光是一朵清澈的回忆
回复6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22 18:06:42
  朵朵,过奖了!
   我祖母、母亲都是张川的汉民,我家挨着张川,所以我的身子里流着张川人的血,是半个张川人。千百年来,这土地上有过多少故事和传说,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好翻开史书去寻找点点痕迹。当然,史书不可能记载所有,有的只是一两笔而已。咋办呢?花儿就是活化石。
7 楼        文友:草根        2018-06-25 11:29:16
  有泥土香味的文字更有生命力!
   用泥土培养出来的情感则更让人觉得温暖。
   欣赏小薛的佳作,顺致夏安!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25 15:52:45
  谢谢老哥细品赏析。
   我们都是黄土地上的人,骨子里融入了泥土的味儿。黄土地,用一生去爱的地方。
8 楼        文友:幸福小草        2018-06-27 20:19:41
  来楼主这里听唱“花儿”了,仿佛乡音在回响。想咱大西北,那些山沟沟、山坡坡、山尖尖,放羊、牧马的人都会哼一曲,那种回荡于空间的悠扬俗调,确实是外边游子梦里的亲切乡音。
   山梁上吼出的调子最好听。文章里看到的场面最吸引人……黄土地的韵,就在这悠扬的花儿里传承。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回复8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6-27 22:04:58
  谢谢小草老师细品留评,顺致夏安。
   一篇小作,记记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的生活。
9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7-17 21:00:59
  好很好很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回复9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7-17 22:56:34
  个性的点评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首回文诗啊!谢谢!
10 楼        文友:樱雪        2018-07-31 12:50:49
  民间小调,是属于人类的特有的财富。只可惜,愿意在那个方面付出的人,非常少。文章的题外话,值得深思。欣赏具有厚重感的文章。祝生活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0 楼        文友:薛志成        2018-07-31 22:14:32
  谢谢樱雪老师细品赏析润色,敬茶问好,遥祝夏安。
   确实,老祖宗们留下来的那些财富现在都渐渐远离我们了,真有些可惜,因为那是几千年来生活的积淀啊!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