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刘清河,小盔饰里的大情怀(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刘清河,小盔饰里的大情怀(散文)


作者:蒋平 童生,81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4发表时间:2018-06-18 20:47:57
摘要:“鸿鹄之志不在展翅欲腾的那一刹那,而在于矢志不渝地不断行动和前进中。”刘清河用他的智慧和执着为他的理想和信念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倘若不是亲见,真的无法把这个带着古老而神秘韵味的盔饰和一个意气风发的九零后联系起来。
   这个青年就是刘清河,二十七岁,祖籍东北,在长治长大,他喜欢的盔饰已有2000多岁的高龄了。
   盔饰,也叫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里演员所戴的冠帽。盔饰有有四类:冠、盔、巾、帽,最常见冠有皇帝戴的九龙冠、皇后戴的凤冠,将、帅戴的将盔、帅盔,书生、武士戴的文生巾、武生巾,公、候戴的公帽、侯帽等。品类不同,功用各异。不同颜色、样式的盔帽,可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身份、年龄、性格。
   盔头的制作可谓源远流长。从出土的文物看,汉代就有了盔帽。唐代的陶俑、玉器、瓷器上也有身着华服、头戴盔帽的人物造型;元代的壁画里也能见到杂剧演员戴着不同形状的盔头;到了明代,江苏苏州、昆山一带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制作业也在苏州兴起。随着京剧艺术的形成,北京也兴起了盔头制作业。
   见到刘清河是农历二月二,正好是周末。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小二楼环绕的小院里,刘清河在这里义务做着技术指导。这个小院属山西善莫道文化有限公司旗下,专做“清韵盔饰”。刘清河说:“这二层楼就是做盔饰的地方,一层是各个车间,二层是办公和刷漆的地方。”做盔头步骤复杂,有十几道工序,从做纹样、雕刻、上条到合纱、粘合、熨烫,每一步都需要非常细心。包好接缝,缀上管子就有了盔头的雏形,之后是刷红土、沥粉、刷漆、贴金箔、点绸,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组装成型,一件精美的盔头就做好了。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还得刘清河自己完成,那就是做纹样。
   推开一扇门进去,几个女工正在紧张忙碌着。有一个女工拿正要上条的部件让刘清河把关,他指点她说:“这个把把太长了,再弄短些,牙牙按着牙走,这地方要上龙头!”女工领会了要旨,去琢磨她的部件去了。
   跟着他走过每一个车间,每个人都在心无旁骛地工作着。
   刘清河怎么和“清韵盔饰”结缘呢?事情还得从六年前说起。
   那时候刘清河到沁县杨安乡南沟村做大学生村官。在这个居住零散条件艰苦的小村庄,刘清河徒步走过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在走访中他看到村民生活贫困,心里很不安。老百姓关注的是用真金白银来丰富他们的小日子,怎么让村民们有更多的收入,刘清河想了很多的方案,可村民们也就那么多的土地,谁舍得拿出自己的土地让人做试验呢?要想富裕还得另做文章。
   刘清河知道村民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对戏曲的喜爱,他自己也喜欢戏曲,并且在学校时办社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曾经他和同学们一起做戏服赚钱,现在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让乡亲们也在这方面赚点钱呢?不过,做戏服难度太大,做盔饰倒相对简单一些。利用农闲时节做戏曲盔饰来增加村民收入,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劳动又能改善一点村民的生活。怀着这样的初心,刘清河揣着四处筹借的几千元钱,踏上了盔饰制作的学艺之路,到杭州、到上海、到河南、到保定四处走访学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业内极具权威的盔头老师傅,然而传统的老手工艺有那么一点点保守,一个仅见过一面的年轻人怎么可以轻易学得梦寐以求的技艺呢?手艺活儿往往是传内不传外的。刘清河先后五次登门拜师,却都被拒绝了。不幸的是他又遭遇了窃贼,手机丢了钱没了,连身份证也被顺走了。看着手里仅剩下的20多元钱,他懵了,瞬间坠入生活的困顿和窘迫中,怎么办?回去吗?向父母求助吗?父母可该怎样担心呢?最终他决定留下来。尽管一顿只能吃一袋方便面喝点凉水,晚上就去自助银行、地铁站口或通宵营业的快餐店蹭地儿休息一会,没钱了他不得不给饭店刷碗打工换口饭吃。
   他依旧坚持着他的学艺梦,为了老艺人接纳他,每天在胡同口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一次次站在老艺人的门外,一次次虔诚地守候着,终于精诚所至,老艺人接纳了他开始传授他技艺。他用耐心和细心来领悟每一件作品,从打样到制版,从上条到沥粉,一步一步,一点一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有的时候一些地方需要自己去揣摩,于是他就在半夜偷偷练习,用心至极,用情至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学成归来。
   在村子里面那些没有任何制作盔饰经验的乡亲们聚拢来了,从怀疑到肯定,最后确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就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致富的人。在他的提议下,清韵戏曲盔饰生产合作社成立了,那些在闲暇时无事可做的村民有了自己的工作。他们悉心侍弄着自己手中的盔饰,一步一步学习,一点一点操作,从打袼褙儿到雕刻,从沥粉到贴箔,再到点绸,刘清河细心教授、耐心指导、严格把关。“清韵”社员用常见的纸和铁丝做出了一件件盔饰,从最初的简单笨拙到最后的形神兼备,他们成功了。慢慢地,戏曲盔饰、古装影视剧头饰、文物帽饰仿制、高端盔饰工艺品等,他们都会做了。
   精美的盔饰一件接一件做出来了,清韵盔饰一夜之间闻名遐迩,长治县、高平市的剧团慕名而来,请求清韵社员来承做戏曲盔饰。
   利用互联网宣传、盔饰的销路也逐渐打开了。紧接着,刘清河在微博上申请注册了清韵盔饰的账号,在网上开设了微店,还带着产品多次参展。市场打开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达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刘清河为清韵注册了商标和版权,合作社逐步走入了正轨,他也入选为“最美中国人”在山西电视台播出。
   刘清河用自己的担当点燃了老百姓的致富热情。二十多岁的年龄他频频获奖,“优秀大学生村官”、“重教富民优秀村官”、长治市“十大乡村好青年”等等。
   被调回到长治的刘清河依旧牵挂着清韵的社员们,不单单舍不得这个项目,其实更多的还是想通过这个项目服务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有钱挣脱贫致富。自己转岗走了,可“清韵”不能半途而废,项目需要续接下去。他更愿意把这个盔饰文化传承下去推广出去,把“清韵”做成品牌,他把项目和公司对接,把“清韵”交给了山西善莫道文化有限公司。
   “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清韵怎么舍得给了别人?”我问他。
   刘清河笑笑说:“为什么非要计较个人得失呢?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要有获得感!”
   他常常想起爷爷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买米别丢了口袋。”是的,无论何时怎么能忘了自己的初心?
   正是怀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刘清河在做了紫金街道的办公室主任后又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自己辖区的居民?他多次去做生活贫困的低保户、转业军人的家属的工作,让他们学习做盔饰。虽然经历了波折和坎坷,“清韵”终于在长治落户了。
   为了教授新员工,他基本没有休息日,每天从下班就晚上八点多了,然后来“清韵”这里继续工作;周末还要培训新员工,指导他们操作。不过,第一步做纹样暂时只有他自己会,他需要把纹样做出来,下面的员工才能开始工作,况且这一步精确度要求相当高。
   为了能更好地把握盔饰的制作,他每做一件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曾经他修补了过去戏曲演员戴过的盔头,从这些废弃的盔头上学得了传统的图样,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出了新的图样,在每接到一个新的制作任务时,他都会小心谨慎地反复推敲盔头的样式。
   上海京剧院上演的《兰陵王》是一部新戏,“清韵”承接了做盔饰的任务。“清韵”盔饰越做越精、越做越好,从南到北“清韵”走进了一个个剧团,成为戏曲人的最爱。上党梆子名家张爱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陈素琴等人都特别喜欢“清韵”盔饰。正月十七,“清韵”盔饰在长治开业了,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红丽成了第一个贵客。
   目前,“清韵”与全国最大戏装生产厂商浙江正龙戏装有限公司有效对接了。
   刘清河说:“希望可以打造全国首家品类最多、样式最全、质量最精的戏曲盔饰生产基地,让这项非遗手工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今,山西长治已然成为业内公认的典范,成为一座盔饰文化地标。刘清河也因此获得了长治市“向上向善好青年”、“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实践组铜奖、国务院文化部第十七届群星奖提名奖、长治市首届“当代乡贤”等荣誉。
   “鸿鹄之志不在展翅欲腾的那一刹那,而在于矢志不渝地不断行动和前进中。”刘清河用他的智慧和执着为他的理想和信念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共 32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讴歌当代青年创业精神的励志散文。文章讲述了大学生村官刘清河,带领村民们制作盔头发家致富的感人故事。刘清河,大学毕业后,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官。他走访村民,想要领着大家致富,既然土地少,就不能在土地上再做文章,要另辟蹊径。得知当地人爱听戏剧,他决定利用农闲时做戏曲盔饰来增加村民的收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刘清河踏上了学艺之路。虽然历经磨难,他终于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北京的一位老艺人。收他为徒,传授他技艺。他学成归来,带领村民办起了清韵盔饰。他们制作的盔饰精美,深受各国爱好戏剧人士的喜欢。刘清河为“清韵”注册了商标和版权,他自己也因此名声大振。调到别的地方后,他又把技术传授给长治当地人,他执着的进取精神,令人感动。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意境开阔,以纪实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精彩散文,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8-06-18 21:03:05
  刘清河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一心为百姓办实事,为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他自己掏钱,走南闯北地学习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立了“清韵”品牌,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来,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8-06-18 21:07:11
  文章以纪实的手法,语言精练,层次清晰,表现了基层干部的大公无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博大情怀。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蒋平        2018-06-19 17:49:05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您。
3 楼        文友:阿巧        2018-06-18 21:09:27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给老师敬茶!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蒋平        2018-06-19 17:49:52
  谢谢老师。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真的好开心。
4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6-20 07:30:22
  大学生村官刘清河的到来,是带着志向而来的,因此为贫困的山村注入了新鲜的生机。一个机体的复活,使其有鲜活的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出现蓬勃生机,才能兴旺发达。刘清河显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人类本是有情物,善举迎来雨彩虹。因此,刘清河成功了。好文,赞!
回复4 楼        文友:蒋平        2018-06-20 20:20:31
  谢谢老师的鼓励!
5 楼        文友:天龙        2018-06-21 10:39:36
  期待老师更多佳作哦!!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3 19:20:06
  这是一曲赞歌,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真实的歌唱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歌唱基层干部,歌声美妙动听,扣人心弦!欣赏学习正能量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蒋平        2018-06-25 19:46:32
  谢谢老师喜欢。说真的,刘清河真的了不起啊!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