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飘逝的蒲香(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飘逝的蒲香(随笔)


作者:三月羊 布衣,17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7发表时间:2018-06-19 17:20:24

宋人杨无咎,写有一首《齐天乐》词,其中有句“角黍包金,草蒲泛玉”,是说端午节这天的风俗,包粽子,插菖蒲。角黍就是粽子的别称,草蒲即是菖蒲。吃粽子的风俗说法很多,有祭祖的,有纪念伍子胥和屈原的,莫衷一是。我虽没有考证究竟,却由此启发了我对于国学的联想。
   国学如同端午包粽子,有青苇叶和白糯米,便可包扎。曾几何时,国学热悄然兴起,四五岁的孩子读三字经,美其名曰学国学,做保键直销的营销员张嘴闭嘴国学,百家讲坛上讲国学的更是寻常。就我的孤陋寡闻,知道的国学大师,中国也没有几个。古代的就不去扯他,光近现代百年之中,大概王国维、俞平伯、任继愈、朱光潜、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等国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有我听过其课的任中敏先生,当仁不让算是国学大师。鲁迅是否称得上国学大师呢?窃以为是可以的。虽然小说散文杂文算不上国学,但是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却是真学问。国学究竟是什么?愚以为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先秦及其之后的诸子百家的学说构成了国学的大厦。这座大厦就是一座迷宫,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哪一个房间里都聚集着价值连城的珠宝,一般的文化人面对珠宝,无法欣赏更无从占有,只能望洋兴叹,也只有大师们才能慧眼识珠。普通人士妄谈国学真的会贻笑大方。庄子的《秋水》、《庖丁解牛》,高中生就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这两个成语——游刃有余和贻笑大方,似乎似曾相识。确实如此,老庄的哲学有点儿玄,少不更事的中学生自然有些懵圈。也罢,不必勉为其难,不懂就不懂吧,姑且存疑也不是坏事,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单纯一点明朗一点好。要高中生明白国学的微言大义,不太实际,就连教师们又有几多懂得国学真正的精义呢!
   国学如同端午粽子,粘性方其本质。也可以杂以花生赤豆甚至腊肉,包罗百味。二千多年以来,儒道释三家思想有包容也有抵牾,主要表现在对宇宙观和人生境界的认识上。总的来看,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是至大无外的。惠子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大一”就是宇宙。看看,儒道佛三家对宇宙的认识吧: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说:万化而未知有极也。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些经典语录都是肯定变易是这个宇宙的根本的事实,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孔子和庄子的话比较好理解,佛说的色,是指宇宙中一切有形的物质;佛说的空,指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元素,是无形的物质形态,是能量。有人说水的三态变化,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水在摄氏零度以下,结为有形的冰,水在摄氏七十度以上时即化为无形的“气”。从现象上看,水的三种形态不同,但是水的基本成分、元素没有改变,即“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空”与“道”的含义是相通的,都是宇宙一切自然规律的总称。这也说明了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相互转化的规律是客观事实。宇宙生生不息的变化,迫使人要尽心竭力去适应宇宙的变化,革故鼎新,力尽化育的天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种精神上的契会与颖悟,使人产生个人道德价值的崇高感。于是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道家万物与我为一、天籁齐物的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的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由此产生了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视生命的创造历程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天道与人性,德合无疆。于是衍生出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正因为此,中国古代先哲们,都在极力追求理想人格之极致的精神天地。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仍然自得其乐,以至于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经常讨论“孔颜乐处”这个简单的问题。孔颜的乐处就在于扬弃外在之物、外驰之心,自我意识到自身与天道合德同体,体认到自身的内在完美,具有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自由人格,进入道家逍遥游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而游刃有余的雍容境界,进入佛家我即是佛的觉悟境地。于是,儒家追求的道德宇宙,道家追求的艺术世界,佛家追求的宗教境界,对象有异但是其出发点是一致的,就是超越现实的自我。这里面的国学的精髓,属于阳春白雪,果真用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当然行之有效,可是究竟有几人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得恰到好处呢。
   国学如同端午粽子,可作零食,超市粮行茶坊也有出售。有人把儒家比做粮行,把道家比做药店。粮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能源,谁也离不开;药店就不一样,健康的时候尽可以不予问津,但是生病了,你就得主动去药店。所以,自古以来,道家医好了成千上万人心灵上的创伤。有粮饿不死,有药病不怕。生活要点乐趣,离不开茶肆。我以为,佛家就是茶肆。与粮行药店不同的是,茶肆是不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人愈来愈多。粮果腹,药医病,茶解渴。然而,不一定非得口渴才去茶肆。更多的人去茶肆是去享受。这些都应看做是一种文化现象。因儒家过于矜持,进入太深若不能变通的往往变得迂腐,好比发霉的粮食不可食用;道家过于张狂,进入其中若无制约则可能放诞不羁,药多吃或者乱吃都是有害。只有佛家,可当茶饮,解的渴也恢复疲劳,放松精神,休闲身心。故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多有出身于儒而归心于佛者。唐宋大家就有李白、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近代有李叔同,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因为文人墨客最善品茶。相比而言儒家归心于道者实在寥寥,大概健康的人是不必要吃药吧。儒家手持论语治天下,提倡立功立德立言;佛家吟诵般若波罗密经,讲究修持慈悲超度。以我观之,粮行药店和茶肆完全可以开在一起,只有互通而没有竞争,和谐着呢!饿了去粮行,病了来药店。休闲就到茶肆坐坐!聊天交友发牢骚!文武功忠厚德诚实言;般若愿慈悲心自在人。多好啊!不管他入世出世抑或是混世,独善其身也好,兼济天下也罢,只要使疲惫的身心有个休息的港湾,有个遮风挡雨的小屋,无论在粮行在药店在茶肆,那儿都可以。然而,事实上并非全然如人的愿望。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新,打倒孔家店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儒家的粮行被打得伤痕累累。仅仅五十年,文革发难,批儒批孔,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儒家粮行再遭劫难,国学大师被赶进了牛棚,两千年砌就的道德大厦几于坍塌。虽然近十几年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抢修,终归是元气难以恢复,幸运活下来的大师们也垂垂老矣!现在的人们那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如“诚信”这样的国粮了。至于道家的药店,因为有点玄乎,似乎有点麻醉,而被冠以为颓废与没落,虽然是正宗本土国货,同样被文革当头棒喝,早躲进深山老林之中,没有开成连锁店,去买药的人也寥寥。这倒便宜了佛家的茶肆,由于各种原因去茶肆的茶客骆驿不绝,乡村都市,随处可见。信男善女各路香客,逢年过节纷纷来到佛家的茶肆里焚香祈祷,顶礼膜拜希望佛主保佑平安,最好发点小财,升个一官半职,得个龙凤双胎。佛家这个茶肆现在已经赚得盆溢钵满,乡村都市连锁店到处开花,惹得茶客们口角流津,不管茶肆里的茶质好丑,就是要去品尝品尝。
   国学毕竟是国学,是满汉全席正餐,不是消闲充饥的粽子。听了三字经就是听国学,国学就成小学了!做生意搞直销拉人头,是对国学的亵渎,也是国学的悲哀。囯学不是炒瓜子,谁爱嗑就嗑嗑;也不是咸鸭蛋,谁都能掏了就粥。国学是囯家民族的名片,国学只出大师不能普及,普及了就成国货!没有国学的根基,没法体会国学的精髓。宋人程颢的《秋日》诗这样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从容的气度,却好融合了儒的真性、道的飘逸、禅的机趣,体现出国学大师的精神境界,岂是端午节街头巷尾包粽子的手艺人!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这天,到河浜里割上一大抱菖蒲,早早地插在茅草盖的屋檐上,一股清香拍面而来,沁人心脾。讲究些的人家还将蒲草编为“人形”,据说是“张天师”像。这一天,人们还要沐浴洗澡,就用菖蒲的叶子揉水而浴,据说一年疫气不侵。小时候过节,不知其所以然,有吃有玩好欢喜,大人叫做就做呗。至于禳灾祈福的风俗,没放在心里。现在回忆起来,惊异于我于总角年少之时就开始国学的实践了,只是还没进入研究的层面。正所谓“春风未了秋风到”,“流光容易把人抛”,“悲欢离合总无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总是忘不了蒋捷,我把他三首词里的句子胡乱凑在了一起。平平常常的文字,如此地戳人心怀。明知不是蒲香,却怎么的也不愿割舍。端午在即,超市里的粽子已经涂上了黄金白银,味道全变了,沁人心脾的菖蒲香早已消逝的无影无踪,端午节也只余一点念想,吃完粽子也就万事大吉了。街上也难得看见卖菖蒲的,即使有卖,何处可插呀!但我决计寻一把菖蒲来,那是我儿时的记忆,承载着我的永恒的乐趣,禳灾祈福是永远的期望。没有草檐怕什么,就挂在院门墙上,以浸润一息端午粽子的国学味道。
  
   2018端午

共 35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有端午节的粽子想到了国学和国学大师,娓娓道来,随性发挥,倒彰显出深厚的国学基础,所言别具一格,深入浅出,启人心智,读之受益匪浅!国学如同端午粽子,粘性方其本质。也可以杂以花生赤豆甚至腊肉,包罗百味。二千多年以来,儒道释三家思想有包容也有抵牾,主要表现在对宇宙观和人生境界的认识上。总的来看,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说:万化而未知有极也。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些经典语录都是肯定变易是这个宇宙的根本的事实,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有人把儒家比做粮行,把道家比做药店。粮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能源,谁也离不开;药店就不一样,健康的时候尽可以不予问津,但是生病了,你就得主动去药店。所以,自古以来,道家医好了成千上万人心灵上的创伤。有粮饿不死,有药病不怕。生活要点乐趣,离不开茶肆。我以为,佛家就是茶肆。与粮行药店不同的是,茶肆是不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人愈来愈多。粮果腹,药医病,茶解渴。然而,不一定非得口渴才去茶肆。更多的人去茶肆是去享受。这些都应看做是一种文化现象。因儒家过于矜持,进入太深若不能变通的往往变得迂腐,好比发霉的粮食不可食用;道家过于张狂,进入其中若无制约则可能放诞不羁,药多吃或者乱吃都是有害。只有佛家,可当茶饮,解的渴也恢复疲劳,放松精神,休闲身心。全篇文字精炼,知识丰富,观点新颖,理论扎实,高屋建瓴,开人心智!力推佳作!【编辑: 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6-19 17:21:51
  全篇文字精炼,知识丰富,观点新颖,理论扎实,高屋建瓴,开人心智!王女士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6-20 21:50:27
  生活有情趣,爱好要广泛,随性发挥,娓娓道来,快乐抒怀,启人心智,读之受益匪浅!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