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心愿】天边的西藏心灵寄托的地方(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心愿】天边的西藏心灵寄托的地方(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79.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2发表时间:2018-06-21 15:16:32

【星月.心愿】天边的西藏心灵寄托的地方(散文) 每当听到《青藏高原》这首动听的歌曲,我就回忆起几年前的西藏之行,让我似乎又回到那神圣纯净的雪域高原。“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我的心又回到了那神秘的土地
   几年前,我利用11天的时间,走了西部甘肃,青海,西藏。领略了那里的山川河流和风土人情。一路走来,特别被青藏高原那高耸的雪山,碧波的湖泊,广袤的草原,以及多姿多采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的静谧所吸引,从此迷恋上了那纯净安详的土地,寻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那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森林绵延、雪山盖地、草原辽阔。雪山,蓝天,白云,湖泊浑然一体,让人心旷神怡,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已经刻画在我心中,久久难忘。更因其神秘独特的藏文化,触及到了心灵,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成了割舍不下的情缘。
   那是一年最热的8月,天气的烦躁,工作的挫折,忧郁的心情,我决定到西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寻求心中的快乐。
   我先是坐飞机到西宁,然后转火车,途经柴达木盆地,踏上了进藏的旅程,当时车上放着徐千雅唱的《坐着火车去拉萨》歌曲,优美动听,“山有多高啊 ,水有多长,通往天堂的路难,终于盼来啊,去看那神奇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歌应人心,感到无比激动。
   车窗外那笔直的青藏公路象一条黑线,没有尽头,一直向后跑去。柴达木盆地因干旱显得荒凉,山光秃秃的,除了发黄的茅草,很少看见人烟,大漠孤烟的意境呈现在眼前,单调苍茫的景色引不起我的兴致,一直在想西藏是什么样子?一样荒凉吗?是听说的那么危险吗?不知道,心里有的忐忑不安。
   忽然在那莽莽的荒原中,发现了生机,几只藏羚羊出现了,接着又出现了几只藏野驴,可能习惯了火车,它们悠闲地吃草,有意让观赏这里的风光吧,火车运行也慢了下来。不知为什么,藏羚羊好像受了惊吓,慌乱奔跑起来,风姿优美,动作敏捷。有人喊:狼,果然在藏羚羊的后面看见了两只狼,这种只有在动物园看见的动物,出现在面前50米处,看来荒芜的地方并不荒寂。它们开始了追逐比赛,而且顺着火车前行的方向,我一直盯着,想看看羊是否逃脱,看看狼是否成功,心中担心羊的安危,可这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没有看到结果,火车已经远去,它们的奔跑的身影,和扬起的黄沙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太阳慢慢西下,窗外景色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在面前的荒凉逐渐变成了彤红的世界,夕阳下,盆地两边光秃秃的荒山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一座座金山,象是被镀上了一层夺目耀眼的金彩,霎时光芒万丈,金光闪闪,窗外成了一个金色的世界,车上的人,都情不自禁、发出了惊叹和欢呼声,这真是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感到这是大自然在与人心灵的一种微妙的相通,瞬间让人洗涤了灵魂,我极目瞭望这魅力无边的景色,暂时忘记了旅途的疲劳。
   夜里火车翻过了唐古拉山,想看看那座神秘的大山,但整个山让夜色笼罩,只听列车员广播:“我们在翻越唐古拉山”,已经进入西藏的地界,什么也看不见,我转身上了卧铺进了梦乡。
   第二天不想放过任何一种美景的我,早早起来,走到窗前,我们已经行进在藏北草原,柴达木盆地的空旷、荒凉消失了,眼前是广阔无垠的青青世界,周围雪山连绵起伏,碧草如茵,犹如无际的绿地毯铺向远方,草原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被微风吹过,花儿在阳光下轻柔的摇曳,天蓝蓝,地茵茵,湖泊点缀期间,湖泊象大地的眼睛,明亮闪烁,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牦牛在悠闲沉着吃草,牧人骑马扬鞭在驱赶着离群的小牛,风景如画,真是个纯净世界。我原以为只有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没有想到这里才更美更壮阔,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八月的藏北草原,让人目不暇接,真是美丽的地方。沿途不断出现玛尼石堆,五彩的经幡在迎风飘扬,又增添了一道多彩的风景线。列车员在讲,玛尼石堆刻有六字真言石头,日积月累堆积而成,它代表着虔诚信徒的信念,是信徒今世来世一切祈愿的浓缩,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和希望。已有千年。草原上一座座灰帐篷在眼前闪过,那是牧人的居所。偶然可以看到在灰帐篷几十米外,树起一座小小的洁白帐篷。听说那是藏族姑娘的绣楼、闺房。藏区有个古老的习俗,如果女孩满了十五岁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白色帐篷,她就在那里期待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走进她的帐篷,赢得芳心。敢进去者,必须预备3样东西:胆量、牦牛肉、刀子。如不愿意就会抛石赶出,还得抵提防那只凶暴的藏獒,要丢牦牛肉喂它,跟打通看守一样,藏族女孩的裤带是牛毛拧成,打成死结,就只有拿刀子才能割开。如果你不慎进入了,按照藏俗,就需要和帐篷内的女子结婚,否则就需要留在藏区,为女子的家人放羊放牦牛三年方可自由。听着列车员的解释,心中浮想联翩,多么美的草原,多么充满诗意的藏北草原。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拉萨火车站,下车后,立马恍惚起来,走路象走在海绵上,头也开始晕了,有了高山反应,可眼前的风景,让我震惊,太阳光特别的强烈,眼睛都睁不开,天是那么的蓝,白云在头顶几十米处飘来飘去,变幻莫测,感觉触手可得,看着那不断变化的云,以至于我似乎感觉上面有神仙的存在。空气是那么的纯洁,可以看见空气中慢慢升腾的水气,感觉自己已在天上,身处另外一个世界,自己的灵魂好像已经出窍。这真是个神奇的土地,完全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境界。这种美,是一种超然脱俗的美,华丽的词语已经赞美不了这里的一切,只能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完全体会。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高原上那么多的人,虔诚的相信神的存在,相信轮回的存在,可能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有关吧,在这种缥缈的环境中,他们的灵魂和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把心中的希望寄托到神的世界,已经超凡脱俗了。
   第二天游览了布达拉宫布达拉是藏语,意为观世音居住的地方,布达拉是观世音在人间的住栖之地。观世音菩萨在藏族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布达拉宫中的壁画上描述很早以前,观世音菩萨身边的一只灵猴来到西藏,和一名女妖生下了六名食肉童子,这就是今天藏人的祖先。
   当我们踏着进入宫殿的台阶,望着这凝聚藏民智慧的建筑,时空倒回到公元633年前,那时吐蕃的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在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奠定了唐蕃的最终结盟,同时也掀起了一次民族的大融合,西藏由此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布达拉宫则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当我走进布达拉宫,犹如走进了历史的时空隧道,眼前艳丽的唐卡和珍贵的经卷,璀璨夺目,处处都在诉说着这座政教合一宫殿辉煌的过去。
   在包金裹银、堆玉砌珠的布达拉宫里,珍贵的雕塑艺术品和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几乎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而帕巴拉康观音像却能被尊为“镇馆之宝”,这是来自尼泊尔一棵檀香树内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观世音的面容慈祥,目光深邃,整个脸颊圆润饱满,贴金和华丽的衣饰让整个佛像气势非凡。它站立在莲花金台之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尊神圣的佛像,不止一次地被战胜者或者战败者带出拉萨,奔突于兵荒马乱之中,流转于各个部落首领之手,但每次都又奇迹般地物归原主,重返布达拉宫,安然立于神座上。也许正是这些传奇性的经历,使他在藏传教徒的心目中更加神圣,充满了灵异的气息。松赞干布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为伟大的君王,他与本尊观音像相映生辉,成为这座千年宫阙不灭的灵魂。大殿内有八座达赖的灵塔,全用黄金做成,个个珠光飞耀,华丽风范,其中五世十三世达赖灵塔最为壮丽,上面镶嵌着上万颗宝珠,价值号称可以买下半个世界,五世灵塔里还有佛祖的大拇指舍利最为珍贵。却发现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听导游讲,仓央嘉措不仅是六世达赖,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以及“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 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等等。仓央嘉措过着活佛和俗人的双重生活,是活在神与俗世界里的达赖,他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他结识了一个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名叫达娃卓玛,达娃卓玛容貌端庄美丽,性情温柔,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常常幽会。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他写了这样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拉萨人烟稠密,琼结人儿美丽,我心心相印的人儿,是琼结地方来的。”后来仓央嘉措发现达娃卓玛好些天不见了,亲自到她住处拜访,才知道达娃卓玛被她父母带回了琼结好多天了。仓央嘉措失魂落魄,象丢了心爱的珍宝,心里特别难过,写了前面那首“不要再说琼结琼结”的歌。从此,仓洋嘉措从此再没见过达娃卓玛,达娃卓玛成了他梦中的情人。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后来,他在权利斗争中以箪于酒色,不守清规被废除,在押解北京途中不知所踪,也就没有他的灵塔了。
   布达拉宫使我感觉到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和独具魅力,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闪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体现了世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表现出的顽强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藏族社会几乎全民信教,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已经成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戒律所规定的行为准则便成为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藏传佛教在不断地塑造着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观念,指导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在这到处是佛的宫殿里,看着紊绕藏香的木架上的佛像,在那昏暗盏盏的酥油灯,自己也在经历着生命与信仰的对话,脑海中装满了各种佛教的故事传说,听到六世达赖的故事,发人深思,也感到压抑和悲伤。
   当走出布达拉宫时,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优美的歌声,看到了一群藏民在补修宫殿的地面,他们排成整齐的一排,在打阿嘎,节奏整齐地打着阿嘎,整齐地唱着优美的歌曲,歌声悠扬动听,展示了藏族人民乐观的天性。在解放广场上,我祭奠了为解放西藏牺牲的英雄们,他们为西藏的解放付出了生命,我肃然起敬,高高的纪念塔和布达拉一样庄严雄伟。没有他们的牺牲多壮志,就换不来西藏的幸福生活。看到许多藏民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他们说毛主席是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大神,他们很崇拜。解放广场在熙熙攘攘人流中。我们在蓝蓝的天空下,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忽然发现从远处走来一俊美姑娘,头戴灰色毡帽,脚穿高腰皮鞋,头披小辫子,身着民族服装,飘飘而来,吸引了众多目光。俊俏的脸庞,黝黑的皮肤,一双黑葡萄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步伐匀称,从身边擦肩走过,时间凝固,盯着,盯着,直到她消失在远方,姑娘那么的美丽,甜蜜的西藏,让人朝思暮想。
   第三天,我在朦胧的晨曦中,穿过古老的拉萨街区,来到这座由文成公主择址设计的大昭寺,它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现在的拉萨。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供奉着佛祖12岁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的陪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信徒心中的世界中心,和小昭寺的八岁等身像,都是佛祖在时亲自开的光。每天都有众多信徒纷至沓来,在煨桑的气氛中,默默的念着佛祖的箴言,一遍又一遍磕着长头,顶礼膜拜,虔诚至至,他们希望在这里得到佛祖的福泽。根据教义,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修行的基础,十万长头是信徒的必修课,当他们跪拜贴近大地,那些烦恼和愁怨会随风而逝,信念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我闻着空气中散发的酥油香,来到大昭寺门口,在大门口,看到到处是长途跋涉朝圣而来的信众,有老人、小孩、男人和女人,秩序井然地跟随着向寺内走去。此时觉得自己也是朝拜的心情,我跟着拥入殿堂,说不出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看到一座座佛的神像,呈现着慈悲和安详,走过的人们口中诵念着,也许是经文,也许是愿望,眼前到处是虔诚的身影和目光,人群蜿蜒前行。
   我首先找见文成公主塑像,文成公主当年进藏是多么的艰难,整整走了三年,她为汉藏团结,民族融合,把生命献给了这块神秘的土地,我油然起敬,在文成公主像前停了很久,并上了布施,表达家乡人对她的怀念,她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已经永远记入史册。随后来到十二岁等身佛像前,顶礼膜拜。

共 69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没有去过西藏,跟着作者的笔下,畅游了一回人间圣地,不仅仅看到了沿途优美的风光,更是领略了藏族的历史和文化,不仅熟知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心中产生一种马上想去西藏的冲动。这都归功于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描述的如诗如画,形象生动。作者每走一步的足迹里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眼晴看到的是风光无限,心中又在感慨万千,加之雪域高原上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到了字里行间,更使游记增添了一些趣味。作者并没有就游记而限于游记,而让游记之后的感悟更具哲理性,升华了主题,加深了文章的高度。好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6-21 15:19:00
  一篇难得的好文佳作,把游记与文化相融合,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跟着老师,美美地游了一回西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6-21 15:19:41
  感谢老师,赐稿星月,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