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岸】面具(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岸】面具(征文·散文)


作者:思绪飞扬淡墨痕 举人,312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6发表时间:2018-06-24 15:14:09

【流年·岸】面具(征文·散文)
   一
   生平第一次见人戴着面具,是在乡下的社火节。
   每年大年初一,直到元宵节前后,乡下集镇大多有闹社火的习俗。“社”,传说是水神共工之子,主掌土地的大神。土地滋养众生,化育万物,于农家而言,闹社火,自然是为着祭神、娱神,以便祈求风调雨顺,能有个好的年景。人与神一样,庄严得时间久了,都需要偶尔轻松与放浪一下,人们祭神拜神,顺便娱人娱己,多少也能图个乐呵。
   在“咚咚锵、咚咚锵”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中,灯棍、背棍、旱船、高跷、秧歌、大头娃娃……种种模仿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社火轮番上阵。扮演者披红挂彩,扮相或庄严,或诙谐,踩着鼓点,扭腰甩臂,极尽表演之能事;观看的人里里外外围了几圈,眼睛直勾勾盯着场子中央,小心脏也与铿锵鼓点同声共振砰砰乱跳。那些被挡在外围的观众,侧着身子,耸动肩膀,可劲儿往里挤,若实在挤不进去,就只能踮起脚跟,抻着脖子,从高高低低的人头缝隙间向里张望。他们唯恨自己爹娘赐予的身高不够,嘴里嘟嘟囔囔埋怨着什么,那伸长脖颈发牢骚的样子,颇似一只只被人拽着脑袋的鹅鸭。
   那头戴各式面具,如藏舞般腾挪跳跃的,自是被乡民称之为“大头娃娃”的社火节目。说是“娃娃”,其实并不尽然,装扮者里有小孩,也有大人。他们一般穿着宽袍大袖的古装,抑或是小衣襟短打扮,衣服的颜色与样式也是多种多样,唯在头上,通通套着一副假面具。这些面具,所扮大多为鬼神,有如来、观音、玉皇、土地,也有恶鬼、夜叉、黑白无常,当然,还有《西游记》《水浒传》里的人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烟火男女。有俏皮的汉子,随鼓点舞动如风,偶尔,冷不丁将狰狞的面具凑到观众面前,直吓得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吱哇乱叫,急急闭上双目,挥舞双手劈头盖脸打将过去。这也难怪,大姑娘、小媳妇年龄尚浅,并不知晓“大头娃娃”丑陋的面相里暗藏着降魔驱鬼的本领与神通——鬼怕恶人,病魔又岂敢轻易袭扰面相凶恶之辈?
   论起这“大头娃娃”,它的来历应与中国传统戏剧同源,都源于远古时期的一种祭祀仪式——傩戏。对于生老病死,上古先民是既恐惧又迷惘,冥冥之中,种种不可捉摸的灾殃终使他们觉得,生病与死亡,似乎都是鬼神在作祟。每年季春、仲秋与深冬季节,尤其在除夕之夜,由巫医装扮驱疫辟邪的神祗方相氏,身着玄衣朱裳,头戴彩绘面具,掌蒙熊皮,执戈扬盾,驱除鬼魅,自可求得人畜平安,四时和顺。
   傩也好,演变到今日的“大头娃娃”也罢,青面獠牙,扮相凶恶,却是可以驱邪逐疫、酬神纳吉。人们终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也只能将长寿安康的愿望寄托于鬼神垂怜,期待着他们护佑一方,祛除种种不可预知的苦难。
   后来,傩戏面具几经演变,又演化出了戏剧脸谱。国粹京剧与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通通都以油彩涂画脸谱标识人物身份——红脸关公、白脸曹操,金色猴王、银色妖怪,粉面佳人、黑脸包公……生旦净末丑,种种脸谱也在无声地透露着各色人等的心灵长相。人们看戏,根本不需了解故事梗概,仅凭这一张张脸谱,即可分辨清楚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
   然而,有时又并非这么简单。川剧中有“变脸”的绝活儿,能以“抹脸”、“扯脸”、“吹脸”种种技巧变换脸谱,用以表现戏剧人物的情感波折与内心激变。技艺高超的角儿们,能在刹那之间变幻出十余张不同的面孔:神圣与卑微、高贵与庸俗、良善与凶残、厚道与奸诈、威严与谄媚……林林总总,形似百态世相。
   少时,也曾看过一部颇为恐怖的国产武侠片,名字好像叫做《神秘的大佛》,其中有一反派人物,于月黑风高之夜,在不断变幻一张张鬼脸的同时,还在歇斯底里地叫嚣——“你看我是谁?你看我是谁……”这样的一组镜头着实吓坏了年幼的我,以至于后来才渐渐知晓,戏画脸谱,傩戴面具,看得见,摸得着,善恶自是分明。然而,当人们脱掉戏服,摘下面具,洗去脸谱,于戏外,各自的脾气禀性是否依然简单明了,是否依旧像戏里一般程式化、脸谱化?恐怕,久久浸淫于烟尘俗世的人们,想单纯都单纯不得吧?
   二
   成年后,常做一个恶梦——一个赤身裸体的梦靥。梦境中的我,赤裸着身子,于光天化日之下僵卧在众人面前,身上,唯有一床棉被能够勉强遮羞;有时,甚而没有一根丝线,没有一块遮羞布,就如同一个刚落地的赤童,完完全全暴露在天地之间。这个梦,就像灯下迷离恍惚的暗影,一直顽固地潜藏于意识深处,任凭我怎样拼命挣扎,终也无法逃离它魔爪的掌控。
   一次又一次,羞耻、恐惧、惊骇,恍然惊觉,依然大汗淋漓……
   自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人便有了羞耻之心。人们穿衣,自然是为着护体保暖,也是为着遮羞。身体被衣服所包裹,保护的,不止是娇嫩的躯体,还有薄脆如琉璃的自尊与神性般的庄严。
   身子与神秘的“三点”算是被或薄或厚的衣裳藏起来了,然而,人的头、人的脸,却是长期暴露在外,极易被艳阳晒黑甚至灼伤,更别说风雨的侵袭同样可以让裸露的肌肤饱受摧残。在古印度、中东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多有女子头戴面纱的传统习俗。这恐怕不单单是为着遮阳避雨,还为着阻断男人们如贼般偷窥的邪恶视线吧?
   头和脸尚且如此,那极易暴露善恶、美丑的言语行为,是不是也该裹上一层厚厚的外套隐藏起来?刚刚落地的婴孩不晓得这一点,他们单纯如初阳,透明似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心灵底色纯白,并不曾沾染一丝俗世的尘灰,就如同梦境中赤身裸体的我。
   忽然忆起二十四年前刚刚步入职场时所遭遇的种种尴尬。
   就像一个未识水性的愣头青,尚不知溪流深浅,一个猛子,即已扎进看似清浅的河流中。随即,小河如同恍然从梦中惊醒,波光潋滟处,沉沙纷纷泛起,不大一会儿,河水早已是浑浊不堪。
   凭着这样的“水性”,如此的懵懂莽撞,又焉有不吃亏的道理?十七载的求学生涯,终端处,学了个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整日里读到的,无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抑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四年大学,本事倒是没学到多少,却是熏染了一身象牙塔里的狂傲之气,总觉得文人嘛,怎能没有一身铮铮傲骨?若时时处处低微到尘埃,又岂不辱没唐风宋韵的孤高,徒让李杜与东坡居士地下蒙羞?于是乎,如同所有初入职场的新人一样,高仰着头颅,腰杆也拔得直直的,时时处处摆出一副睥睨一切的高傲姿态,又哪里晓得“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后来,在连撞几次南墙,又接连摔了几个跟头之后,捂着撞破的头、捧着摔疼的脸,才渐渐明白自己就像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猴子,即便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不也终究被佛主压在了五行山下吗?现实,无疑就是最好的老师!慢慢地,开始学着将自我、将原有的脾气与秉性深深隐藏起来——低头、弯腰、敛眉顺眼,说不疼不痒的话,甚而,昧着良心做一些违心的事,虽然,偶尔也会露出狐狸尾巴,但更多时候,却是为自己准备了一套又一套铠甲、一副又一副面具,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从身体到头颅,从言语到行为,一概紧紧包裹起来,生怕漏进一缕阳光,渗入一点空气。
   本来,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面具加工厂与批发零售部,它会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心性长相、家庭与社会角色,依照俗世社会早已预制的“模具”,大批量生产销售各色面具,甚而,如同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还可以照着人们的不同需要,为顾客量身定做与舞会相适应的一张张面具,并最终将他们雕画成他们想要的模样。坠落于凡间的每一个成年人,似乎都无法拒绝若干个这样的面具,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如赤童般以“素颜”面对这个尘世,除非,他(她)只是一个狂人,抑或不谙世事的傻子。
   然而很有意思,当这些面具戴久了,不自觉地,竟牢牢嵌入了肌骨,即便有朝一日想摘下来,却已是万难。
   三
   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男儿,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女子呢,同样也会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身在社会,迫于生计,我们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努力去饰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于我而言,自爹娘双双过世,“为人子”的角色旋即不复存在,那些个承欢膝下骄纵任性、撒泼耍泼的权利也被上苍无情收回。这个世界,不再允许我脆弱流泪,不再允许我依偎在父母怀里诉说自己的落寞与委屈,也不再赐予我人世间最无私的温情,有的,只是被人打落牙齿和着眼泪默默吞下去的隐忍,在每一个暗夜里茕茕独行的孤独背影,还有在妻儿面前梗着脖子、挺起胸膛刻意装出来的坚强。
   去年六月,儿子参加高考,成绩还算不错。人言,“一分考,九分报”,志愿报得如何,甚而比成绩还要重要得多。在高考成绩与省内位次公布之后,眼巴巴地,妻儿就指望着我这个教书匠填报志愿了。这件事,虽不至于关乎孩子一生的前途,最起码,也是他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炎炎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头不梳,脸不洗,络腮胡子长出一寸多长也顾不得打理,只是在热气腾腾的家中,打着赤膊,穿着短裤,偎在书桌旁,抱着那几本厚厚的报考指南一条一条梳理,将历年的数据一一抄录到纸上,而后,透过雾气朦胧的近视镜,紧盯着那些枯燥的数字苦心研究,生怕有一丝纰漏。这就像一场没有任何倚靠,也没有任何外援的豪赌,某种意义上,赌的是儿子的职业生涯,赌的是儿子的人生走向,甚至,赌的是一个家族的未来。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其实,男儿也并非天生勇猛、天生的顶天立地,只不过,在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朝一日失却父辈的庇佑之后,面对比他更加孱弱、更加没主意的妻儿,为人夫者、为人父者,也只能毫不迟疑地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将自己的脊梁化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化作一座不倒的靠山,高高擎起并不粗壮的手臂,荫妻庇子,以使他们免受凄风苦雨的侵蚀与凌厉寒霜的荼毒。这本是上天赋予雄性的不可更改的宿命,这副“面具”,没有谁能轻易摘下,也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放弃!
   为人师,任系主任,每每带新一届学生的古汉语课,最爱说一句开场白:同学们,在我精神抖擞地踏上讲台的这一刻,我已不再是父母的儿子,不再是一个女人的丈夫和一个孩子的父亲,也不再是什么系主任,我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们的老师!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并非百毒不侵的钢铁巨人,也并非无欲无求、云淡风轻的圣人与智者,我也会生病,也会有数不清的烦恼,但是,我绝不允许自己没精打采地走进教室,更不会把生命中的种种不如意带进课堂,因为在此刻,我的身份只有一个,那便是你们的老师!
   的确如此!与其他绑架灵魂、束缚手脚的身份相比,似乎,我更乐意做一名师者,一个春风满面、传经布道、答疑解惑的师者。自二十多年前步入一所师范院校的大门,我的社会角色便早已注定——与师为伍,与生同行。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唯有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才是卸下其他面具后,相对而言最纯粹、最本真的我。这里,墙壁一色的白;窗台上,三朵、五朵鲜花幽幽地兀自绽放;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里,写满真诚,写满了对真理与学识的热切渴念。我深知,这方小小的天地容不得任何伪饰、阴暗、欺诈,也容不下任何虚无、颓废与消沉。在这片少有的洁净世界,微风拂面,丽日正红,我的心跳、我的呼吸,也格外轻松畅快,格外惬意舒坦——我与孩子们的灵魂,正一起乘着文字的翅膀,于浩瀚的晴空不断升腾、升腾,再升腾……

共 44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具是什么?也许每个读者都见过;面具是什么时候戴的?也许答案便没有那么统一了。如果一定要一个统一的答案的话,应该是:需要的时候。比如节日的傩戏;比如人不敢表达真实自我时候的掩饰。此文由四节组成,第一节写具象的面具。作者写了老家乡下春节社火里的“大头娃娃”表演,这面具因为和节日的习俗联系在一起而充满了浓郁的传统色彩和生活气息,曾带给人们无穷的欢乐;写了戏曲中的面具,这面具的作用,是告诉你剧中人的忠奸善恶。从节日民俗表演的面具到戏剧脸谱,面具已渐具象征意味。第二节写抽象的面具。这一部分,作者写了身体面具与文明的关系,以及“灵魂”面具的不得已。作者以自身为例,写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后不得不敛藏本性,到最后习惯面具、无法摘除的无奈,颇发人深思。第三节峰回路转,没有继续丑陋面具的话题,而是告诉你,有一种面具,是不可以随意丢弃的,那便是生活所赋予你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比如父亲。从人性角度看,每一个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候,但是你既然做了父亲,便要随时给家人展现出你的坚强与伟岸。第四节,怕是我们生而在世最幸福的一种状态了吧:没有面具,呈现最本真的自我与最纯粹的绽放。文章四个部分,层层递进,诠释着“面具”丰富的内涵,极具哲学意味,又不失散文的趣味性和美感。佳作,编者力荐!【编辑:石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2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语        2018-06-24 15:17:58
  墨痕的作品,一贯的思路开阔,厚重而不落窠臼。
   读你此文,有同题的冲动了。不过这个不算数哈,不敢再轻易许诺,免得再被催债。(捂脸捂脸)
   有幸先睹为快,谢谢分享!
回复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6-24 18:59:44
  石语老师辛苦,感谢精准的美按,为拙文增色许多。又听说花姑娘有同题的冲动,既如此,那过些日子我可要催债了。
2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8-06-25 17:43:17
  见缝插针,把墨痕的美文佳作拜读了十多篇,原想每篇都留点儿心得体会的,只是时间不允许(上班偷偷溜上来,一面看文一面听门,生怕被纪检委的抓住),只好偷懒了,在最新的这一篇下留个脚印吧。
   厚重的文字,来自丰富的日常积累,而这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做到的。佩服你娴熟的文笔,开阔的眼界以及对身边事物信手拈来的熟稔,看似平常的文字,其实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俺顶礼膜拜中……
闲云落雪
回复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6-27 06:26:43
  感谢落雪老师莅临留言!落雪对拙文多有称颂,实在令我不胜惶恐,唯继续努力以不负厚望!祝创作日丰!
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6-29 05:34:29
  文章从具体的面具到抽象的灵魂面具,又从灵魂面具到角色面具,再到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也是从表面到内心,从内心再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归本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个对自我认知的过程。具有深意的美文,读罢让人受益。
五十玫瑰
回复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6-29 10:35:57
  谢谢玫瑰姐雅评!欢迎玫瑰姐一起同题哦。
4 楼        文友:风逝        2018-10-08 19:28:36
  很厚重的文字!从戏剧中有形的面具到社会角色中勉强要戴着的无形的面具,再到每个人不得不担起责任所必需具备的“灵魂面具”,层层递进,展示了作者在三尺讲台传经布道、答疑解惑,自由绽放纯粹本真自我的愉悦与轻松,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洁净世界的热切追求。
   内涵丰厚的佳作,拜读收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0-09 11:44:20
  风老师光临寒舍,可谓篷布生辉。拙文浅薄,还请风老师多多批评指正!问好,秋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