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泰州,别样滋味(散文)

精品 【冰心】泰州,别样滋味(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2发表时间:2018-06-25 06:06:32
摘要:江苏泰州,两位挥墨古人、两款地方美味,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冰心】泰州,别样滋味(散文)
   那年,在扬州采访结束。与江苏省旅游部门领导在个园茶叙。家在泰州的接待者递上一册《泰州志》,热情告知,扬州到泰州不远,且交通便利时,建议前往一览。喜爱京剧的我,忽想起泰州为梅大师祖籍,欣然应允。
   仲夏,袭来的骤雨过后,一路清润感拂面而过。当我看到泰州路标、泰州街巷时,也似乎看到泰州史志中那些一世美名、渐行渐远的身影。
   在这座古城居住的两位古人赫赫有名。都是厌倦了政治舞台而潜心于文字、画艺的一代巨匠。一位是明代杰出作家施耐庵;一位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我虽望尘莫及,却也与之性情相近……想着想着,便来到施耐庵故居。
   绿波环护、绿植成荫的灰瓦小院,坐落于泰州兴化东北角的施家桥下。我没有在修葺一新、远不似当年情景的院落停留,在施公故居周边散行。遥想那年,当空飘落的瑟瑟秋风,把一潭湖水吹皱,青山隐隐、秋鸿南归的画面,在拂晓时更显清远。在施家桥边的芦苇深处,有一个看似孤岛的土墩,几座草庐、几丛紫竹,闲逸而别致。因性情与官场不合而扬弃仕途的施耐庵,当年,带着几个自制的烧饼来此潜心著述。他胸中激荡的情感,化为笔下曲折的情节,一本本名作也由此展示在天地之间。《水浒》中数次展现的远山、水村、芦苇荡、哀鸿和地方名吃——阳谷炊饼……也随着香墨落在纸上。每当烧饼吃完、绿茶品淡,施公便长叹一声,踏着黄叶秋霜,徘徊于斯。
   接待者送来一盒外酥里嫩、甜咸适中兴化烧饼,品其味、听其源,早已远去的文采风流者,再次浮现脑海……
   著《随园食单》一书的袁枚,是清乾隆年间的翰林院庶吉士。他根据一块残碑的记述,道出施耐庵对烧饼的钟爱:“子安爱麻饼,且自配其馅儿,逢困苦之人便毅然施之,逢过往义士便慨然赠之……”
   施公仙逝600余年后,兴化烧饼的制作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品相、口感大有变化。其知名度,被有纪念意义的黄桥烧饼所超越。当年,在新四军“东进序曲”的号声中,泰兴县黄桥镇的百姓日夜烙“黄桥烧饼”犒劳新四军,一首民歌飘荡在街头的烧饼房内:“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酥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那日,我来到黄桥镇探访黄桥烧饼与兴化烧饼的区别时,听古稀老人唱起这首歌,萌发联想——“逢义士便慷慨赠之”的施公若在世,定会品着黄桥烧饼赋诗撰文。
   在泰州兴化东门外生长的才子郑板桥,也是我素来景仰之人。骤雨初歇、苔藓斑驳的石板路,一直延展到板桥故居之内。我有意识地把步履放轻,深怕惊动了那位伏案画竹的闹市大隐。
   兴化的竹林不多见,可板桥居住的郑家巷却竹荫浓郁,家家堆放绿竹原材、以竹器为业的长巷,把板桥读书的院落映成翠嫩色。板桥书房外的疏竹,在纸窗上摇曳出一幅似静似动的剪影。板桥因自小落拓不羁,在年逾不惑时才中了进士,走出了这座粉墙灰瓦的苏北小院,到山东潍县(潍坊)的县衙上任。一日,他看到屠户把猪下水弃之路边,受灾的民众饥饿难耐,就请几位名厨,把猪下水配以调料放在锅里煮,待香味扑鼻时,请饥民用讨来的饼,卷着猪下水吃。继而,这一“废物利用”的吃食,不但救活了许多灾民,还为山东潍坊留下了一款名吃——朝天锅。现在这款小吃更为讲究,主料的汤汁,用鸡汤长时间熬制,提锅中的鲜香。在熬至过程中,既把猪下水的高脂及高胆固醇降到最低标准,又不失其特有的肉香。卷饼小料,是潍坊青萝卜丝、章丘嫩葱、寿光小黄瓜条、炸豆腐丝、木耳丝等,青色、绿色、黄色、黑色……色彩多样、爽口解腻。
   可叹的是,郑公在潍坊任县令时间不长,便因大办赈济得罪了地方豪绅,遭参后被免职;可敬的是,老先生对此长笑一声,提着画袋直奔扬州、散游镇江。山东潍坊,自此少了一位爱民的父母官,江南江北,却出现了一位画竹的巨匠。
   我问在郑家巷门户间闲坐的老者:“您听说过潍坊的朝天锅吗?”老人笑了:“当然知道。板桥发明的这道小吃在我们这儿早就有啦!”说着他指了指小巷的尽头。
   我当然明白,一锅价格低廉的猪下水之所以能流传数百年,能绵延数千里,不仅仅在乎它的口感,而在于它能折射一份潇洒、一片爱心。
  

共 16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仲夏时节作者应邀游喜爱的梅大师故乡泰州,施耐庵和郑板桥这两位厌倦政治潜心文字、画艺的巨匠也居住于此。当年因性情与官场不合而扬弃仕途的施耐庵,带烧饼来此潜心著述《水浒》,袁枚在《随园食单》中道出施耐庵对外酥里嫩、甜咸适中的兴化烧饼的钟爱。作者仰慕的郑板桥自小落拓不羁,年逾不惑中进士,到山东潍县任县衙时,把被屠户丢弃的猪下水配料煮熟后请饥民用讨来的饼卷食,留下朝天锅这款名吃。因大办赈济得罪地方豪绅被免职后郑公提画袋直奔扬州、散游镇江,遂成画竹巨匠。一锅价格低廉的猪下水之所以能流传数百年,绵延数千里,不仅靠口感,更折射出一份潇洒与爱心。这篇散文,以生动凝炼的语言,描述了泰州因孕育文化名人,流传名吃而拥有的别样滋味,他们笑对仕途失意,醉心梦想不改其志的执着令人敬佩。名人轶事与名吃来历结合既传扬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又显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韵味浓郁。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62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6-25 06:11:38
  世界因为有了这些坚守梦想的人而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因为有了如冯老师这样的热情忠诚传播者而异彩纷呈!致谢!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6-25 07:58:38
  随感小文,幸遇社长用心精品。过奖过奖。散人还需努力。谢啦!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6-26 20:31:52
  我说过了,老师的文章历史与美食的结合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单是读文,便已被文中的景,景边的美食深深吸引喽。问好老师,遥祝,夏祺。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