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故乡,儿时的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故乡,儿时的记忆(散文)


作者:转身遇见你 白丁,5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14发表时间:2018-06-28 15:08:06
摘要:阔别故乡十三年,对那里的情愫如云似梦,从未远去,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和许多美好的回忆


   阔别故乡十三年,对那里的情愫如云似梦,从未远去,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和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出生在宁夏海原县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没有群山峭壁,地势巍峨,村子所处地势相对平坦。村里一大一小的堡子是村里“标志性”的建筑,堡子的墙用黄土夯筑,墙宽一丈(大约三米),高三,四丈,远远望去被簇拥掩映在村子的袅袅炊烟中。堡子位于村子的上洼(地势较高的地方),巍峨高大的堡墙,紧闭的堡门,使整个堡子显得威严而神秘。顽皮的孩子总想登上堡墙一探究竟,小时候我也是那里的常客。沿着土台阶爬上长满青苔的堡墙,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尽收眼底……还有那堡子墙根处的地道,据进去过的大人讲那里阴森而诡异,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举着火把,拿着木制的手枪、长刀"光顾"其内,玩着地道战。关于堡子和地道有多个版本,村里终究还是没人知道堡子和地道的历史。
   记忆中的老榆树威严的挺立在坝堰上,像在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那是一颗饱经风沙的树,粗壮的枝干写满岁月的年轮,每个夏天它为坝堰增添勃勃生机,阳光照在树叶上闪闪发光像晶莹的珠子。
   一场大雨过后,榆树边上的坝里更为热闹。一口形似大锅的坝将雨水收集(用土夯筑的像锅一样的蓄水池),遇到多雨的季节,坝里永远不会干涸。村里老老少少赶着牛羊去坝里饮水,孩子们用自制的车的内胎充上气当游泳圈在坝里嬉戏的情景,午后孩子们的声音回荡在坝堰的榆树下。
   我家附近那个只有两间教室,两个年级,两个老师的青砖灰瓦学校,清晨朗朗的读书声,让那些因为家庭贫困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孩子投去渴望的眼神,他们常常跑去学校透过木板门"偷窥"学生拿着碳棒在地上写字。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二年级,三年级时我去了乡里小学读书,后来随着和乡里小学的合并,那里的院子杂草丛生,郁郁葱葱,学校用土夯实的院墙也变成断壁残垣。后来学校被邻居推平后种上了喂牛羊的青草,学校就这样从我的眼前消失。
   村口的那条老路,铺满石子。曲折的延伸着,从村口延伸到乡里到城里,那是一条被岁月雕刻的路,那条路上撒满我无数脚印,从小学到初中,在背着书包前行的日子里,脚下的那条路坚定沉稳的延伸着,带着我的梦和希望向前延伸……
   我对故乡的记忆是晨曦时分萦绕在村庄屋顶蓝色瓦片上的缕缕青烟;是天微亮时母亲在伙房和来回穿行在牛羊圈旁的身影;是记忆里秋收时节,母亲蜷缩在庄稼地里的身影,和母亲额角两边滚落的颗颗汗珠;是母亲被露水浸泡后肿的馒头一样的手,是辛苦劳作后粗糙长满老茧的手;是麦收时母亲手上磨出的水泡和母亲饱经风霜脸上刻下的道道皱纹……
   记忆中悠悠往事和眷眷乡音让我时刻怀念。多年后,故乡在一天天变化着,母亲也在一天天老去,母亲额角多出了丝丝白发。而我对故乡的记忆定格在了十八岁那年的那个午后,随着搬家车辆缓缓驶出村口,直到整个村庄消失在视线……

共 1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用深情的文字回忆故乡,离开故乡十三年了,但故乡永在自己心中,那里有自己快乐的童年和许多美好的回忆。文中叙述自己的故乡,那是宁夏海原县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两个黄土夯筑的堡子,还有那棵大榆树,都是孩子们玩乐的地方。那个只有两间教室,两个年级,两个老师的青砖灰瓦学校,自己在那里读到二年级。村口的那条老路铺满石子,村庄屋顶蓝色瓦片上的缕缕青烟,清晨母亲忙碌的身影,这些都深深留在自己的脑海里。优美的散文,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6-28 15:10:19
  优美的散文,深情的文字,回忆故乡,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高永清        2018-10-07 20:45:44
  阔别故乡十三年,对那里的情愫如云似梦,从未远去,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和许多美好的回忆。这篇散文,作者用深情的文字回忆故乡, 记忆中的老榆树,我家附近那个只有两间教室,两个年级,两个老师的青砖灰瓦学校,清晨朗朗的读书声, 母亲忙碌的身影,村口的那条老路,铺满石子。曲折的延伸着,从村口延伸到乡里到城里,记忆中悠悠往事和眷眷乡音让我时刻怀念。文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真挚的亲情与乡情。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流畅,写的很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