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农村教育环境还相当艰难

精品 农村教育环境还相当艰难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5发表时间:2008-11-09 14:05:44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据审计署刚刚公布的对全国16个省54个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部分调查结果。没有对严重违规者的指名曝光,也算不上一次“审计风暴”,只是让公众对于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真实状况有所了解,其中传达的信息,却足以让人心惊。
   “半数以上县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学校,6个省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八成以上被调查县存在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现象”;部分地区向学生乱收费超过5000万元,从“赞助”到补课费、考务费、饮水费、体检费,名目繁多;数千万收费还存在个人账户……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落实,拖欠、挪用严重,在教育投入以县、乡镇为主的时代里,几乎是多数农村学校的生存常态。直到国家修订《义务教育法》,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才为农村教育勾勒了一幅崭新图景。近几年里,这图景正渐变为现实: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拿出500亿元消化农村学校积欠债务,还分3年增加470亿元,用来推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西部的教育投入终于变成以国家为主、地方拿小头的结构;农村孩子们先于城镇同龄人享受了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的待遇,似乎不再有因经济压力而辍学的危险。不少人都为农村孩子的未来长舒一口气:“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和谐好社会,农民得实惠”。
   审计署的报告却让人重生忧虑: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国家的钱层层下拨途中,竟然还有“雁过拔毛”之忧。巨额资金的支出,如何保证用在刀刃上?义务教育全免费的阳光,农村孩子究竟有没有感觉到?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根由何在——是历史欠债过重,是多年挪用教育经费已成了习惯,还是个别人私欲膨胀?
   也许都有。如果你逐个去调查,有关学校和有关部门恐怕都会有一长串“不得不”的理由。毕竟,国家下拨的只是学生“免费”后的部分缺口,而不是学校全部开销;毕竟,许多地方财政收入不多养人不少,处处等着用钱,别说为教育这样的“软投入”掏腰包时小气,连上级拨款也难免要打截留、挪用的主意;毕竟,不少学校都有旧债未偿,而且,也很少有严格的经费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虽然10多年前就人人会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直到今天,在最基层的乡村,那些面向真正农家子弟的学校,有不少依然穷困薄弱。一遇意外波折,苦的,依然是孩子。
   除了孩子苦,现在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主要的骨干教师又尽量往城里调,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
   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推进农村办学体制改革拍在眉睫。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对举办农村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进行全面核实,摸清底数,逐项认定,确定债务数额,并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予以化解。明确由政府承担。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卸掉学校长期负债的历史遗留问题,从2008起绝不允许出现“欠账工程”。认真进行整改。一些欠拨、滞留、挪用的教育经费要及时拨付或归还原资金渠道单位,违规收取的费用退还给学生,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对“账外账”、“小金库”进行了清理,规范学校的资金收支和财务管理。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还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让义务教育落实到实处。

共 2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农村教育的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现象论证了农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西部地区的农村,在这方面就更糟糕了,一是经费大大的不足,二是教育的软投入远远不够,三是老百姓的大面积贫困,城乡教育程度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粗茶淡饭        2008-11-09 18:15:00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卸掉学校长期负债的历史遗留问题。
http://blog.sina.com.cn/ccdf411
2 楼        文友:空中飞        2008-11-09 18:33:58
  半数以上县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学校,6个省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八成以上被调查县存在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现象。
空中飞博客 http://blog.people.com.cn/home.do?uid=1127
3 楼        文友:钱都盟        2015-09-12 18:10:25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