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油货”出嫁(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油货”出嫁(小说)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7发表时间:2018-07-07 08:19:43


   1985年的春天,沁河县推行“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三年,广大农村就迅速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当时我在沁河县县委办公室里耍笔杆子,领导要我去先进单位大丰乡找冯兆武书记搞一个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材料。我立马就骑上了“凤凰”自行车,朝四十多里之外的大丰乡飞奔而去。
   热烈奔放的唢呐声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得我的自行车飞到了大丰乡所在地的大丰村的十字街口。
   我没等车子停稳,就挤扁脑袋钻进了人山里。好家伙!不知是谁家娶媳妇,摆阔气出了格,竟然用了两个特别著名的唢呐班子在“对拼”。
   左边班子的瘦高个“吹破天”鼓腮闭眼,吹的是“百鸟朝凤”,使人好像闻到了树木花草的芳香,看到了各种喜人的鸟儿在枝头上跳来蹦去,在激烈比赛着欢乐的歌。
   右边班子的胖矮个子“响十里”摇头晃脑,正吹着“王大娘钉缸”,他边吹变扭,情感丰富,滑稽风趣,把面部表情、舞蹈身段和唢呐声腔融为一体,同时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把王大娘与钉缸匠的对唱,表演得维妙维肖、生动逼真,逗得我不禁哈哈大笑。
   “吹破天”不甘示弱,扔掉了外衣,拿出了看家的本领,咬着牙吹着一支小唢呐,鼻孔里塞了两支大卡腔,三支音响合成一股,压倒了“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响十里”急红了眼,跳上了拦路的桌子,像耍杂技一样,把两支小唢呐轮流抛上空中,接到手就吹,吹一声就抛,循环往复,动作娴熟,毫不失手,还把三辈祖传的绝招“骤变二十四副脸”也亮了出来。
   两位唢呐高手为了决一胜负,正在拼着性命争斗……看得我眼花缭乱,连声喝彩。
   唢呐声牵出了我的心,摄去了我的魂,吸得我的身体越靠越近。咦!真奇怪,这么美妙的唢呐声大家却不爱听,反倒一浪推一浪地前挤后拥,扯破了衣服,踩掉了鞋子,争先恐后地抢着去看新郎。也许是新郎更可看吧?我还没来得及多想,就被波涛汹涌的人浪推到了新郎的跟前。
   嗨!真大失所望,新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穿着一身平平常常的衣裤,壮实的双手紧握着自行车的车把,白净脸上泛起的阵阵红晕把耳朵都染红了,两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的脚尖,薄薄的嘴唇不停地舔来舔去。哼,倒像个要出嫁的腼腆姑娘。我想,也许他的观赏价值就在于已经三十多岁的年纪吧,至多再加上他推错了车子——他的车子前后饰满了翠柏枝叶和红绿绸花,按时下民俗,这本该是新娘子的特殊待遇。
   “快来看哟,油货出嫁,油货出嫁!”叽叽喳喳的咬耳朵话和好奇心理又把我推到了新娘子的自行车前,看样子新娘子有二十三四岁,两腮绯红得像月季花瓣,瓜子脸上的一对酒窝儿盛满了迷人的微笑,弯弯的眉梢上挂遍了欢乐,美丽明亮的大眼睛像会唱歌似地播放着动人的乐章,两条不长的小辫梢上系着红绸结,活像随风漫舞的芙蓉花。没说的,真是个百里挑一的漂亮姑娘。哼,不知谁嚼的舌根子,竟然咬着耳朵说人家是油货,真是胡说八道!噢,我有点明白了,也许新娘子的乳名就叫油货吧,嘿嘿,真逗!
   我的目光向新娘子的车后延伸,只见送亲的自行车行列老长老长。哎呀!怎么乡党委书记冯兆武也当了送客,这该耽误多少工作?我瞅见了冯书记,才想起了我的紧急任务,也算是“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工夫”,对,我得赶紧和他谈正事。
   “冯书记,县委办公室急着要你们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材料,咱们赶快到乡党委办公室去谈吧!”
   “大圣啊,你来得真巧,正好碰上我们嫁‘油货’,快把你的车子推来,也来当个送客吧!”
   我摆了摆手表示拒绝。
   “你看,这么多的送客全是我们乡政府的机关干部,你别扭捏了,快来吧,也不低你啥架子。”
   我撇着嘴,刺儿夹着哈哈一齐涌了出来:“哎哟哟,俺可没有您书记的胆量大,没资格搞这不正之风。”
   冯书记反唇相讥:“哈哈哈,到底是书呆子,光知道开大会上主席台,看不出我们这样做比开大会效果更好!”他握住我的手低声说:“我们正忙着送油货出嫁。”
   “油货出嫁,嘿嘿嘿。”我用眼角瞟了瞟新娘,不觉用手背遮住了嘴。
   冯书记摇了摇头:“你真是个聪明的笨蛋!”随即他又朝新郎那边努了努嘴:“油货是新郎的外号。提起这个外号呀,还可有说头哩!”
   也不知“吹破天”和“响十里”谁输谁赢,送亲的行列又开始行进了。我为了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推着自行车紧跟在了冯书记的身边。在悠扬动听的“抬花轿”唢呐曲牌声中,冯书记向我讲起了油货出嫁的来龙去脉……
   “油货”在本地方言里就是特别懒惰的意思,油滑得谁也逮不住他干活,光会耍个嘴皮子,话虽粗糙,却特别形象。这个“油货”新郎本名就叫王友和,人们把他的本名叫串了,友和就变成了“油货”。说他油,也真正油,二百斤面炸了个大麻糖,油得出了格,是个地地道道的顶级货,他懒得连放个屁也不想使气。他走哪吃哪,毫不客气,吓得街坊邻居每到吃饭的时候先得拴上大门。当然啰,我说的是前些年的事情。
   王友和小时候是三个门户守着的一根独苗苗,老人们把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碎了,他长得和母亲一样高了还经常钻到娘的怀里去吃奶,每顿吃饭得两个婶子替换喂,穿衣服还得让老爹爹替他系扣子,他二叔和三叔生怕他累坏了“胎”,干啥都不让他沾手。街坊邻居对此很有议论,友和他娘却不以为然地说:“只要呵护好小树苗,长大后自然成栋梁。”
   王友和初中没毕业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不念书了,跟着别人瞎哄哄把性子也跑野了。他回到村里后,啥活也不想干。村干部看他有点文化,嘴皮子也很利索,就照顾他挣起了“政治工分”,吃起了大锅饭里的“闲饭”来,让他去开个会呀,念个报呀,组织个政治学习呀,也算是有了个用场,他就是这样全靠耍嘴皮子来混日子。
   人都是越出力,越有力;越惜力,越没力。王友和就是这样越长越油,懒得连家里吃点水也不愿意挑。别人一劝他,他就烦:“对俺的老人们我不能太娇惯他们,挑水这营生一丢下就拾不起来了,还是让他们多锻炼锻炼吧!”
   他的六位老人相继下世后,王友和就成了孤身一条,吃饭也成了大问题。一开始他把家里的浮产全都换成钱去大吃大喝,到后来没啥可卖,就只好自己在家学做饭。但他冬天懒生炉,夏天怕点火,煮红薯不洗泥,吃罢饭不刷锅。再往后他干脆锁了门,号召大家对他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每到吃饭时候就闯到街坊邻居家里,连招呼也不打,端起碗就吃。
   农村里一搞“分田到户”,“嘴皮官”的位置就取消了,王友和下了野,更被人瞧不起,连饭也混不上了。他就经常跑到乡政府的食堂里去打游食,三天两头伸出绷满青筋的瘦手缠住乡干部来要“补助”,并转动起越来越大的眼睛,张开他那越来越薄的嘴片说:“你们乡干部能靠嘴皮子吃饭,我王友和为什么不能?共产党的政策就是有饭大家吃,你们乡干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这个革命群众饿肚子。”
   村干部一劝他参加农业生产,他就鼓起那一脸焦黄的胖骨头硬顶:“生产,生产,纯粹是‘唯生产力论’,我王友和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哩!你们还是当心一下自己的安乐窝吧,有朝一日,我会把你们全都革了命的。”
   有些好心的婶子大娘揉着眼窝劝说他下地干活,他却拍打着浑身的破衣服,拨浪着满头乱发说道:“唉,我天生就是个高贵人,下地干活实在有失我的身份啊!”
   就这样,油货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晚婚的年龄了,连个向他提亲的人也没有。咳,真伤脑筋!
   “分田到户”之后,老百姓都夸这是吃饱饭的政策,是治懒、治荒的灵丹妙药。这玩意儿,有人说它不好,但它挺能救人,三年困难时期就靠它救活了很多快要饿死的人,现在又靠它使绝大多数的农民很快地富了起来。真正是,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这个法儿一实行,那些过去挣指手画脚工分的、挣嘴皮子工分的、挣权势贪污工分的统统折了“棍儿”。农忙时村里人上至哼哼,下至能能,能干的和不能干的全都出了征,家家都锁门闭户,顿顿都把饭送到田里去吃。油货为了挣口饭吃,只得到田里看谁家送的饭好,就硬着脖子帮谁家干一阵子。一季下来,别人的家里要啥就有啥,那收入,谁看见谁眼红。油货自己仍然是随身衣裳,就肚干粮。他不由得从眼热变眼红,由眼红变头疼,整整三天躺在屋里没出门。第四天还没亮,油货就敲着村干部的窗户苦苦恳求:“老叔啊,也给我分责任田吧,我也要给自己干!”
   村里党支部看王友和真心要求走正道,就安排大家从各方面热情帮助他。从此之后,王友和吃饭各家轮,干活老农教,嫂们管洗衣,哥们帮锄草,鼓励的话儿一个劲地往他的耳朵里灌。王友和咬紧牙关连干了十几天,浑身的骨头就像散了架;腰像湿了水的面条,直也直不起;腿像陈年生了锈的剪刀,掰也掰不开。他几次想甩手不干,重操旧业;但是村组干部一个劲地表扬和宣传,像股强劲的台风,吹得他根本无法回头扭脸。乡亲们的帮助和照顾,更是彻底地断了他的退路。到了这种地步,他成了一个过了河的卒子,只剩下拼死向前攻的份儿了。真格儿是“捆紧手脚死挨打,拴住心儿好干活”,王友和硬着头皮干了一春天,“懒油”也随着汗水淌出来了,身体变壮了,力气变大了,对干活也习惯了,还学会了做饭洗衣服。他的责任田打的麦子也不算少,一季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王友和尝到了种责任田的甜头,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浪子回头金不换,老油货变成了勤劳汉。他经常是星星还眨着眼就起床拾粪,月亮露出了脸儿还泡在责任田里忙活,从田里回家还捎带野菜、青草,精心饲养猪羊。有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他种的责任田季季增产,他搞的家庭副业年年增收,手头上也有了一个五百多元的银行存折。汗水换来了好名声,王友和的美名比过去的“油货”的丑闻传得更远、更响。
   王友和的事儿也传到了一个倔老头的耳朵里。这个倔老头也是个从小娇生惯养的人,在旧社会是个穷光棍儿。土改时,人民政府给他这个流氓无产者分了房,分了地,教育他,改造他,牵着他的鼻子,使他走上了劳动致富的光明大道。有道是“光棍收心饿死狗”,他真地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庄稼汉,靠种几亩棉花穷变富,找了个寡妇成了家。后来他中年得女,这个宝贝闺女现在长成了二十三岁的漂亮大姑娘,小伙子们谁见谁追求,说媒的整天打不断流,倔老头嘴里不露一丝缝儿,谁也估不透他的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
   王友和的名字在倔老头的耳朵里生了根。有一天大清早,倔老头径直跑到了王友和的家里,开门见山地对王友和说;“我来给你提个媒事。”
   王友和冷冷地答话:“唉,别耍我了,谁会愿意跟我?”
   倔老头扯急发怪地说:“百货对百客嘛,有的人打着灯笼还难寻着你这样的好女婿哩。咱乡下人最讲究门当户对,不瞒你说,这个闺女的爹在老社会也和你一模一样的成色,保险和你对脾气,日后过到一块谁也不会笑话谁。再说他在成家时也受过难为,对你现在的处境特别同情,一心一意想把闺女嫁给你。他的老伴下世早,父女俩相依为命,他能当他闺女一半家,很想招你当一个上门的养老女婿。”
   王友和喃喃地说:“唉,老人家的好意我领了,只是现在不允许老人包办婚姻,这样的好事也难成啊。”
   倔老头急红了脸:“啥叫老人包办?咱乡下现在时兴父母做主介绍把关,再让孩子们自由相看,青年人谈对了就办,谈不成就算。老人们至少还当五分家哩!自古来,只有场内的秀才,没有场外的举人,你不去进进考场、见面试试,你咋知道中与不中?”
   倔老头把王友和领到了自己的家中,低低地向女儿嘱咐了一番,然后就借故离开了家门。
   倔老头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忐忑不安,好不容易在外边熬煎了一大晌,心里就像揣了个兔子,提心吊胆地往家里踱去。他蹑手蹑脚地藏在门外一听,嗬,女儿和王友和正在有说有笑,谈得特别红火。这下子可把倔老头高兴炸了,乐得身子轻飘飘地好像在腾云驾雾。他扭脸就跑,在路上扭着唱着,飞到镇上饭馆里买了六个菜,掂了两瓶酒,二话不说,往家就走……
   鞭炮齐鸣,欢声雷动,送亲的路程到了头。五彩纸屑乘着喜庆的唢呐声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新娘用一条长长的红绸牵着新郎王友和缓缓地走进了村中心的大会会场。
   冯兆武书记停下了话头,拉了我一把:“大圣啊,来来来,快跟我去上主席台!”
   我挣脱了他的手说:“我赶写典型材料要紧,不用上了,你讲了一路,叫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得立即往县城赶路!”
   “吹破天”和“响十里”的唢呐把我的自行车吹得离典型表彰会场越飞越远。

共 49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欣赏来自生活的好小说。点赞。一个“油货”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得到了新娘。从一个侧面歌颂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人们带来的的幸福生活,讴歌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是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生活和价值观的转变。小说的主题就在这里深化。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来读这篇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好作品推出大家共赏!感谢赐稿。【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7 08:21:12
  小说立意很好!歌颂了改革开放。正能量!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08:41:53
  感谢黄金山老师对我的稿件录用。老师审稿编辑辛苦了,祝黄金山老师夏安体健,工作顺利,创作丰收!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09:19:57
  黄金山老师的编按写得十分到位,我的本意就是想对扶贫工作提供一个真抓实干的正面典型、光辉榜样,想让文章有点现实意义。
   我刚刚发表了有关精准扶贫题材的传奇小说《鸡园结义》、江山征文【故事】《扶贫路上》,这两篇说的都是反面典型的丑恶嘴脸。我很想写一个真实的正面的扶贫干部典型,目前的不好找,只好把目光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干部扶贫比较实在、能够扑下身子来真抓实干,好典型特别多,于是就写出了本文中的乡党委书记冯兆武这个正面典型。请把三篇文章结合起来对比一下,也许对精准扶贫工作有一点现实意义。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08:40:36
  感谢黄金山老师对我的稿件录用。老师审稿编辑辛苦了,祝黄金山老师夏安体健,工作顺利,创作丰收!
3 楼        文友:叶雨        2018-07-07 08:55:59
  你好,我飞笺你了,如果你能看到,请回复我,我想和你聊聊这篇小说。或者你加我QQ21849932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09:10:10
  我看到您的飞笺了。我看过叶社长的江山文集,很敬佩叶社长的才学与文章。我为了不打扰创作思路,不喜欢用手机,喜欢用飞笺或邮箱联系。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09:04:13
  我刚刚发表了有关精准扶贫题材的传奇小说《鸡园结义》、江山征文【故事】《扶贫路上》,这两篇说的都是反面典型的丑恶嘴脸。我很想写一个真实的正面的扶贫干部典型,目前的不好找,只好把目光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干部扶贫比较实在、能扑下身子来真抓实干,好典型特别多,于是就写出了本文中的乡党委书记冯兆武这个正面典型。请大家把三篇文章结合起来对比一下,也许对精准扶贫工作有一点现实意义。
5 楼        文友:过河卒        2018-07-07 10:48:52
  此篇小说是写一个懒汉,通过联产承包责任田,由一个游手好闲,蜕变成勤劳致富的典行。立意不错,总觉前边两班唢呐对吹着墨过多,大可一笔带过。新郎新娘外貌描写过于细化。个见,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在江山,我是小卒。爱好文学使我驻足菊韵。泥腿子拿起了笔杆子,用真诚的文字诠释对生活的渴望与感悟。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0:51:28
  感谢过河卒老师的跟帖与指点。祝老师夏安体健,创作丰收!
6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07 10:59:16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中……问好孙老师,致意美好周末
回复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1:07:33
  感谢玉之残泪老师的跟帖和支持。祝玉之残泪老师夏安体健,创作丰收!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7 11:03:31
  孙作家的小说我看过几篇,很赞同这样的题材,特别是关注民生的,描写基层的带有真实性的,很好,支持你写出更好的作品!问好大作家,我是贫困乡村的老人,没有文凭,没得文化,不当处,多多指出,向你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1:13:58
  我看过黄金山老师的江山文集,你的文章很接地气,土色土香,乡土气息特别浓郁,我对你的文章非常欣赏。
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1:56:07
  真实生活中的“油货”出嫁发生在1981年春天。当时还是公社、大队,“分田到户”还是偷偷摸摸的,不能公开,乡党委书记冯兆武这样做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当时的“油货”劳动致富,还有“公社资助”、“人为拔高”的嫌疑。“油货”真正依靠自己的劳动达到富裕的标准是在1985年。因此我为了说良心话,就把“油货”出嫁的时间放到了1985年的春天。
9 楼        文友:远近        2018-07-07 13:26:11
  事例典型,意义深远。油货原来是新郎,那不该是出嫁,应该是娶妻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9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4:05:39
  感谢远近主编的跟贴与支持。祝远近主编夏安体健,创作丰收!
   有些地方民俗可以“女娶男”,所以“油货”可以出嫁到女方家里。在家族的家谱上女方是户主,男方是配偶。
   “女娶男”的家庭大多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也有的是有儿有女的人家,女儿特别有财产、有本事,愿意留在父母家里不愿嫁出去的也可以娶女婿。
10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7 14:24:13
  这个题材很不错,我喜欢接地气的来自生活的好文,不爱无病呻吟的虚假感情的吟叹。这篇小说再打造一下,很有希望得到好的反响!谢谢交流!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7-07 14:31:04
  感谢黄金山老师的鼓励与指点。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