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散文】闲时读闲书 悠闲有乐趣

精品 【平民散文】闲时读闲书 悠闲有乐趣 ————闲读《浮生六记》之感想


作者:紫气东方 探花,1396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2发表时间:2009-12-24 16:59:02

闲时读闲书悠闲有乐趣
   ——闲读《浮生六记》之感想
  
   闲时读闲书,找出沉睡在书柜中的《浮生六记》,这本书是我前些年在书滩上淘来的,拿回来后也曾好奇地读过,也许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心境,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便成了书柜中的摆设。时光匆匆,浮生几何,今天再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到了作者的文笔流畅、描写细腻,件件小事让人感动。一本书读过之后,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浮生六记》的前四记是沈复写的自传,后两记是曾国藩续写。遗憾的是我手中的这本《浮生六记》只有沈复的前四记,而没有曾国藩续写的另外两记。
   作者沈复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生活遭遇诸多坎坷,但他又非常幸运有芸娘这样一个聪颖、善良、可爱、活泼等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相伴。身边有这样一位难得的优秀女子,使作者原本清贫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人生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的是芸娘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虽然故事描述的大多是夫妻间的诸多乐事,但快乐的背后却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
   书中记录了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细腻地描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趣味。故事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又深沉耐人寻味。作者描述了自己人生的不幸遭遇和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在书中完美地塑造了芸娘温柔贤淑、聪慧可爱的形象。富有优雅浪漫生活情趣的芸娘,曾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子”。她与作者两小无猜,情投意合,更为难得的是他们都鄙视功名富贵,崇尚自然朴实、自得其乐的生活。
   沈复和芸娘这一对夫妻的感情是令人羡慕的,无论是《闺房记乐》中所提的生活琐事,还是《坎坷记愁》中的伤感情绪,夫妻二人总能互相信任,互相依靠。即使在家中相遇,也执手相问:“何处去?”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二人往来书信用“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情深之笃,可见一斑。沈复曾对芸说:“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或许从沈复对其母亲说非淑姊不娶的时候开始,或许从那个藏粥的晚上开始,二人已紧密相连。
   沈复用文字塑造的芸娘称得上是集品行和才华于一身的优秀女子。她上敬父母,下爱弟妹,行事谨慎,言谈大方,知礼明事,才学出众。她女扮男装参加灯会,以回娘家为借口偷偷跑出来和“我”一起游太湖,有时也与“我”拌嘴调侃,更难得的是她不像普通女子一样争锋吃醋,小鸡肚肠,她对丈夫的体贴尽到了为其物色小妾的地步。这一点是很多人无法理解更是没有几人能这样做的。她爱自己的丈夫,愿意与其分享所有美的东西,包括那个出身歌伎的女子,也许是她对沈复的爱情到了可以不计较得失的地步。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但芸娘却把爱情看成是鲜花,展示花的美丽并不是自己独享而要与他人共享。或许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将先男人而去,在生前想为他找到一个美丽而不失风韵的女子来接替她的位置。
   书中所述吃粥的细节称得上是刻画芸娘体贴入微的重头戏。第一次吃粥是他们订婚那年冬天。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着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快来!”芸急闭门曰:“已疲矣,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倾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当时两人的年纪都只有十三岁,应该是情窦初开、钟情怀春的年龄吧。二十多年后,芸大病,翁姑皆因前事而怨之,芸出去养病,离家之前与子女吃粥。将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强颜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逢森闻声亦起,呻曰:“母何为也?”芸曰:“将出门就医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远耳。汝与姊相安在家,毋讨祖母嫌。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鸡声三唱,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逢森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青君恐惊人,急掩其口而慰之。此一别成母子永别,沈复东西奔走于友人间索钱为芸就医,险些冻死江边,而芸最终选择自绝医药口中喃喃念着“来世”而逝去。之后遗子逢森也夭折,女青君出嫁。沈复在贫穷、孤独、寂寞中痛苦地奔走,如其所言:“自芸娘之逝,戚戚无欢。春朝秋夕,登山临水,极目伤心,非悲则恨。”终悟养生之道。
   作者的美好生活最终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他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最后妻亡子散,流离失所,只留下他孤独一人沉浸在美好往事的追忆中,这种曲折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前面的美好生活相对照,读来让人唏嘘。可以说它是作者在历尽人间悲欢,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对自己一生历程的总结。
   《浮生六记》写的是平常百姓的生活琐事,表现的是普通夫妇的喜怒哀乐,初看似乎平淡无奇,细读则引人入胜。对此,俞平伯先生曾这样评价:“《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或许正因为作者沈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其作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娱,没有想过要发表,文章反而因其朴实、率真的风格却在不经意间流传后世而不朽。
   人生在世,苦乐参半。尽管我只赏读了《浮生六记》的前四记,尚不知在后两记中曾国藩先生是如何补录失去芸娘后的沈复如何生活的,但仅此四记足以让我们领悟到平凡人生的真情意趣,也让我感叹人生变化的沧桑无常。在当今这样讲究现实、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读这样的闲书难免有些逃避现实或与世无争的心态,又有对现实社会许多做法心存不满却又很无奈的心理。
   总之,读《浮生六记》可以玩味,却不可羡慕,毕竟沈复的浮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学得,毕竟古人的悠闲,不是现代人可以模仿的。

共 24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浮生六记》读的很细致,分析的也很到位。问好作者!---西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225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09-12-24 18:52:03
  好一篇书评,好一篇《浮生六记》拜读欣赏,问好,祝福平安,圣诞快乐!
秋心如水
2 楼        文友:旷世苍狼        2009-12-26 08:38:21
  读书写字是很惬意地事情。
我的微信号是ksclang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