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回忆当年编蓑衣(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回忆当年编蓑衣(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5.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98发表时间:2018-07-08 19:34:15


   在30年前,蓑衣还是利川团堡劳动者们在田间劳动的必备之物。它用从棕树上剥下的棕皮制成,(也有用稻草做的,棕皮不容易腐烂)用精致的工艺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来做遮雨的雨具。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时十分方便。但是在从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蓑衣有化纤产品出现,手工编织的蓑衣就渐渐消失了。我为了记载这个遗产,几次深入调查,把它的起源和工艺技术简单记载于此。
     蓑衣的起源应该很早,据记载,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蓑衣。《诗经·小雅》中写道:“尔牧来蓑思,何蓑何笠”。何,即“荷”,意思是带着。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词中也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大诗人柳宗元在一首著名的五言绝句《江雪》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千古绝唱。到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渔父》诗中亦有上佳的诗作:“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所有的古代诗文都对蓑衣抒发情怀。唐朝诗人的吕岩在《牧童》一诗中,还将蓑衣这一普通的日常用品和自己的生活情怀融为一体,诗人借助蓑衣这一物象,直扑自然山野,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描写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月亮本是一个高雅的意象,然而此刻,蓑衣这种极为普通的遮雨工具,竟然有了比“月”齐飞的境遇,完全出乎常人的想象。从唐宋文人的诗词上可看出,蓑衣到了一千多年前,已经是寻常百姓家里必备的避雨工具了。如此自然环保的绿色蓑衣,还从中国传向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各国,成为东方文明的一件标志性的日常用品。
   蓑衣的编织的工序大致有:采集棕皮、撕开棕皮、湿水、搓绳、阴干、揉搓、穿绳、封领、结扣、晾晒等十余道工序。具体说来,就是从棕树上剥下棕皮,撕开成细条,在喷上适当的水,把棕皮搓成适合编蓑衣的绳子,然后进行编织成蓑衣,晾干后就可以用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团堡镇会编制蓑衣的人大约有20多个,其中数长岳团山坝村的有潘全海,店子坪村的王三吉,沙地沟村的周义宽等人最著名。这些老人告诉我们编制蓑衣,主要注意好这几个部位,我一一记载如下:第一步:缝制领口,领口部位要排列15,6张棕叶,锁缝制成的领口,有一只普通饭碗大就可以了,领口做好后要拍打,让蓑衣领子松软,穿起来舒服。第二步:是定位,蓑衣定位先穿针后引线,蓑面和蓑底要靠细线一针一线缝合连缀而成,这道工序当地人叫“刺棕蓑”。第三步:制蓑模,要挑选棕面较宽长的棕片来制模。整件蓑衣好像一只大蝴蝶,两翼略上翘,中间用蓑骨做成圆领口。披在身上,再大的雨,也不会让人淋湿。蓑衣分上裙和下裙两部分,上裙宽3尺、长2尺,下裙形状像“横轴”,宽3尺多、长1.8尺。“横轴”两边连着两块片裙,作为胸襟,从胸前垂下,把下腿肚围起来。第四步:“缝线”,制作蓑衣主要靠拼接,将用棕锁肩部、胸部,裙部拼接起来,要缝制蓑衣,一般要缝制80——90针,蓑衣有表面和里面,两面都要缝线。里面间距较大,粗疏线间距1寸左右,蓑表面缝线却是密密麻麻,没有间距。经过这样几道工序后,一件蓑衣就基本完工了。
   我十岁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姓周的师傅编蓑衣,他将一捆已经浸泡好、晾晒干的棕皮放在地上,用手将将宽约50公分,长约90公分的棕树皮,撕成宽约2公分,搓成长约2米条子,再挽成坚固的绳扣后,系在一棵大树上。绳扣的另一端系在系于腰间,每根都是正进反出,编成纽扣,整齐排列,在麻花绳上编出好看的式样,大约2个多小时,一件蓑衣就编好了。我从老人手里接过蓑衣穿在身上,重量不到五斤,但很厚实,御寒挡雨,真是一件上乘的物品。在今天流光溢彩的城市大街上,如果有谁穿着这么一件能遮雨挡风的蓑衣,绝对是一个很新潮的装扮。那回头率一定是超过那些所谓美女的。

共 15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件老物件,牵起多年回忆。娓娓道来的编织过程,饱含着对它的眷恋之情。曾经陪伴着劳动人民许多年,至今依旧怀念于斯。丝丝的记忆在老人手中穿梭,缅怀着逝去的岁月。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8 19:41:45
  枫魂帝星评得很好!谢谢!谢谢支持弱小。蓑衣就是我童年的被盖!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8 21:25:21
  蓑衣就是我童年的被盖!现在的没几个用蓑衣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8-07-08 21:44:23
  舍不得的记忆在心中永存。感谢赐稿菊韵,问好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7-09 18:36:23
  现在的没几个用蓑衣
活到老学到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