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包面(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包面(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1发表时间:2018-07-10 16:55:31


   一
   包面是土家人的美食,与北方人吃的水饺差不多,只是外观不同。在很久以前,吃包面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小时候,包面不可能经常吃,只有在长辈生日请客时才可以品尝。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只有婆婆爷爷生日时才请客。每到他们生日的前一天,家里就开始准备食材,把那擀面杖和堂屋的大方桌清洗的干干净净。如果客人多,还会请亲友邻居来帮忙。
   土家人的生日聚会都是安排在晚上,下午四、五点钟来了部分客人才开始做主食---包面。包面皮是自家产的小麦磨成粉做成的。做包面皮是力气活,大多是中年男人来完成。和面、揉面、擀面皮,几道工序下来就要两三个小时。如果面粉没有揉出柔性来,那包面就不好吃。父亲累了,伯父就接着来,如此往复。面揉好了,就分别揉成一个个像芝麻饼的面团,接着是擀包皮,约一米长,五、六公分粗的擀面杖来回翻转,面皮与桌面碰撞,发出“啪啪”声响,面团便在手下变大变圆变薄,慢慢的铺满桌面。最后用菜刀将面皮切成小方块,一个个包面的外衣随之诞生。
   包面馅大多是猪肉、香葱、白菜、酌料等混合而成。当第一擀的包面皮做好了,厨房里包面馅也做的差不多了。包包面是媳妇、姑娘们的事,几人围着竹簸箕,大家说说笑笑,拉着家常,手里却忙个不停,一会儿小白元宝一样的包面就整齐地码满在簸箕中。
   接下来就是用柴火把大铁锅的水烧的滚开,包面一个挨一个的下锅,熟了便漂浮上水面,在锅中游来荡去。煮的过程中还要放一大碗冷水,再煮开,说是除去麦子的醒气。母亲站在大灶台边上,时不时揭开锅盖看看包面熟了没有。快要煮熟的时候,母亲就拿一只空碗拣起一个尝尝,试生熟,品咸淡。
   小时候好像对什么事都感兴趣,也跟长辈们学着包包面,只是外观不像样子,但还是很有成就感,拿着让母亲一起煮,拿着小碗,站在大灶台边上,等待美味的到来。
   小时候不爱吃包面中的肉馅,认为里面有葱姜,味道不太好,爷爷总是一口咬掉正中的馅,独留边边角,当作面片给我的吃。我孙子也是喜欢吃包面的人,只是他和我不一样,喜欢有味道的东西,是先吃里面的肉馅,再吃一点面皮,最后是喝汤,好像这程序一直没变化过,长辈们都说他是肉食动物。
   爷爷婆婆生日时,亲友、乡亲会送一些生日礼物,就是没见到送现金的,也没有记账的礼单,所谓礼物就是一些吃的东西,没有在商店买的,都是自己田园生产的,如几公斤小麦或苞谷、几个鸡蛋或一只鸡,甚至送几棵大白菜也行,这是亲友、乡亲们的一片心意,送上一份祝福,分享一份喜悦。
   随着岁月的流失,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如今的包面做起来远远没有小时候那么麻烦,什么都方便了,有专门做包面皮的小摊,连肉馅都有绞肉机绞成的,吃包面也渐渐平常。偶尔把父母带到城里过生日,上餐馆吃饭,餐馆老板会送一盘包面,可父母感受不到那快乐的过程,没有老家大家一起干的热火朝天,拉着家常,大碗吃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因此每次吃的时候老人怎么也吃不出老家的味道来。
  
   二
   长大了,到城里工作,但还是喜欢吃包面,有时母亲做了就给带一些,放到冰箱慢慢吃。
   五年前,发现离单位不远的西北角,有一家老王包面早餐店,每次上班早上路过,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吃早餐,或买些包面回家,让人感到有点新鲜。若说几十年前城里买东西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常包面让人家排队等着,不知好成啥样?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有点家乡的味道,我一有时间就去就吃一碗。一回生,二回熟,在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老王夫妇是下乡知青,返城安排在一家化肥厂工作,可运气不好,那厂子十几年前就关门了,夫妇也成了下岗职工,因文化不高,又没其它手艺,就在这儿开起了包面早餐店。俩口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支起了这个面积不足六十平方米的门面。
   老王夫妇为人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来吃包面的或买包面的,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就在那街面上赢得了好声誉。
   开张不到半年,热心人就跟老王出主意:你的生意这么好,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包面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可涨涨价。老王听了嘿嘿一笑,说,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这店开张不到半年。街面上这么多人家,许多人还没尝过我家的包面呢,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敢来我这儿。
   一晃两年就过去了,但凡去过老王包面店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有一次回家,我就买了几公斤老王做的包面带给父母,他们品尝后也感觉不错。
   随着市场上食品价格的上涨,两年后的一天,老王店的包面一碗也涨了一元。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还在不断增加。
   老王俩口却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五点钟起床,一百五十斤面粉,和面、揉面、擀面皮,做肉馅,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进进出出,一天天地数着日子。
   有人曾向老王夫妇俩建议:包面在街面上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老王说,我不是不想把这包面店做大,是觉得自己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包面要想好吃,不但要面粉好,还要面皮做的好,里面的肉馅还要新鲜有味,最重要的是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想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老王媳妇连忙说,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我买了楼,孩子上了大学,我挺满足的。
   近二十年的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老王俩口的背略微有些驼了,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五点,老王包面店里准时点亮的灯光;还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

共 23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方的水饺,南方的馄饨,土家人的包面,各有特色的美食。作者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土家人的包面,从食材、做法到味道,回忆了许多与包面相关的往事,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再现了不同年代的土家生活。文章第一部分回忆童年的往事,小时候家里只有婆婆爷爷生日时才请客,那时就要做包面,自己跟着妈妈学做。文章第二部分叙述如今的包面情结,长大了到城里工作,还是喜欢吃包面,特别喜欢那家老王包面早餐店,经常光顾慢慢了解了老王夫妇的人生经历,文中有家着真情的关心。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7-10 17:02:16
  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土家人的包面,从食材、做法到味道,回忆了许多与包面相关的往事,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再现了不同年代的土家生活。回忆童年的往事,小时候自己跟着妈妈学做包面。长大了到城里工作,还是喜欢吃包面,喜欢那家老王包面早餐店。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7-10 20:47:12
  谢谢秋觅老师编辑,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7-12 16:44:59
  又见匡医生好文,谢谢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7-13 15:54:03
  谢谢社长关注、鼓励,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