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我的童年(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我的童年(散文)


作者:卧槽马 布衣,49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7发表时间:2018-07-10 20:27:01
摘要: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份永远的牵挂,一段不变的乡情记忆....

【流云】我的童年(散文) 1940年的夏天应该特别热。当然,我没热着。我住在母亲给我营造的最安全舒适的房子里,吃喝不愁。我是听母亲关于天气的唠叨和她整天摇蒲扇的声音,才估计很热的。我在母亲的子宫里住得越久,她就越显笨重。临产时,原本苗条灵巧的她几乎长成了只大笨熊,走路的时候她的腰用力往后仰,伸出双手搂住圆鼓鼓的肚子,生怕一不小心我就从肚子里落出来,沿着斜坡滚到坎下的槽坊里去。我实在被母亲的姿势乐得不行,也很想看看那只整天汪汪汪的小狗,还有那头咕嘎咕嘎拉着碾子转圈的老牛。于是,我决定到人间走一遭。
  
   一、这世界我来了
   按照往年的规矩,进入农历八月,家里就开始筹备如何过一个闹热、节俭、团结的中秋节。每逢二五八赶集就要到街上坐茶馆、扯闲篇的父亲也淡定下来,指导大哥的中秋首秀,因为大哥刚满18岁,在父亲看来,还是有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稳重。母亲也挺着圆鼓鼓的肚子指手画脚,糍粑用多少米,割多少肉,打多少酒,总的摆多少桌......我真看不惯母亲啰里啰嗦的样子,于是很调皮地伸了伸我的腿脚。母亲哎哟一声,腾出手掌摩挲着肚子,说,幺儿幺女命肝心,你踢疼老娘了。十一那天凌晨挺凉快的,原本我睡得很沉,母亲却老是在床上翻滚,一开始我以为是摇篮,微微和和的,渐渐地,滚动的频率越来越急,姿势越来越乱,哇,比我2008年经历汶川大地震的感觉还强烈。我从睡梦中惊醒,寻找逃生的路。迷糊中我发现一条柔软的、隐约有亮光的生命通道,我就用力地往外爬。这条路又湿又滑又窄又挤,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昂起头用力往前拱,伸出手使劲往外爬,绷直腿努力向后蹬......最终,我获得了胜利,我听见接生婆柔和的声音:你还犟,看你娃子不出来?我使劲睁开眼睛,看见母亲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看见在旁边打杂的大嫂二嫂一脸笑容。接生婆把我擦拭干净,穿上小巧的衣服,递给门口带着博士帽的淡定男人,说,恭喜罗大爷,是个小少爷。
  
   二、我的乳名叫秋成
   我伯伯——其实是父亲——叫罗启麟(字玉书),是高县沙坝乡的头面人物之一。首先是有钱,他是一个生意人,经营着我们这里出川入滇的木材、火纸、烧酒等货物生意;二是有势,他本人是镇舟“仁”字辈的袍哥大爷,他的弟弟罗启熙(字叔咸)是高县定边乡乡长,他的堂哥罗启珩(字玉葱)是刘文辉封赐的川南剿匪司令,中华民国南溪县县长;三是有名,他都有钱有势了,却仍然和长工短工平起平坐,和叫花子、残疾人、特困户一扯老表好烧烟,于是伯伯的名声就传开了。“不摆架子,讲义气”,那是当时社会上给他的综合评价。就是这样有钱有势有名的父亲,才在中年丧偶之后,以39岁之大龄,续弦了小他18岁的我的母亲。母亲也是棉布埂王家湾大地主家的小姐,家里有田有土还有背着枪看家的保安,她能嫁给父亲,一准是被父亲的名头俘获了芳心。
   我的父亲文化素质不错,从他给我们哥弟取的名字大致看得出来。我们四兄弟都有相同的单人旁,仁忠信忠伟忠佑忠。特别是乳名,那时候,我们团转取小名都很简单,一是区别性别,二是区别排行。通常加前缀“老”,或者加后缀“咡”,儿子称娃,女子称妹(而且读平声),于是,“老三”“四咡”“二娃”“五妹儿”等小名特别普遍。我们兄弟的乳名好像要有意义得多,大哥生在正月,叫春生,二哥生在端午,叫蒲二娃,三哥生在八月底,叫丹桂,我生在中秋前夕,叫秋成。
  
   三、塝上老屋
   我家的老屋小地名叫塝上,据说为了获得房屋乃至阴宅的真龙宝地,我曾祖罗元谅专门聘请了一个泸州的廖阴阳,在我家好吃好喝了三年,最终确定了老屋地址。老屋背后是一片苦竹林,竹林里间杂着13棵高大挺拔的桢楠树,廖阴阳说桢楠树是有灵性的,外形高大挺拔,树冠亭亭如盖,冬夏常绿,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挑剔,在此修建房屋,必定百事亨通,子孙发达。可是新屋落成那天,我爷爷天铨公的右眼就被鞭炮炸瞎了,成了龙——独眼龙。廖阴阳感觉啪啪打脸,第二天就托辞另外有人延请,灰溜溜打道回府了。
   老屋是坐北向南的三合头瓦房,门壁窗扇和柱头下的鼓尔磴全部雕刻着花鸟虫鱼,显得古色古香,整个占地面积约有两亩,土改以后,五户贫下中农30多口在那里居住仍不嫌拥挤。三合头房子是川南民居的一种普遍格式,就是留一处不关门的“口”字形。最当中的四列三间叫做正房子,正房正中那间叫做堂屋,是摆放祖宗灵位,祭祀,或者会见贵客的地方,正房两边叫做小二间,正房东边叫东厢房,西边叫西厢房,我家的东西厢房都有吊脚楼,楼下有猪圈、牛栏、纸厂和碾槽。
   老屋背后是一个大约60度的长斜坡,由一块块又急又陡的地块组成,每一块地都有名字,萝卜坪、垮坎子、菜地坡、枷担地、大园子、苗坟埂、一直到鸡罩岩,然后爬上茅坪。对门先要下一个“之”字形短坡,然后是一个东西长数公里,南北宽约200米的平坝,平坝尽头又是爬坡,棺山上、岩洞头、寨子岩、凉风洞、猫儿湾、桦槁林、凉水井、芭蕉湾、桃子坪、黑雀洞......然后最高的茶山就顶着天了。
   这个平坝布满鳞次栉比的良田,正是因为这个平坝,得名沙坝子。春天,山坡上、山脚下,雪白的梨花、李花,火红的桃花,一片又一片。夏天,满山的小麦大麦油麦荞麦喷发出诱人的芳香。下午,一场偏刀雨过后,天边出现绚丽的彩虹,大人小孩就站在敞坝里观看,并兴奋地叫喊:“彩虹出来了,彩虹吃水了!”秋天,金黄色的水稻成熟了,稻田里响起嘣嘣嘣的打谷声,庄稼汉们雄浑粗犷的山歌从胸腔里喷发出来,撞击在四周的山崖上,敲击着姑娘们的心房。冬天,成群的野鸭子在水汪汪的田里觅食,成群的白鹤栖歇在桢楠树上,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田里,显示着家乡的静谧和富足。历史以来,执政者把这个地方的行政名称改了很多次,但大家还是习惯其传统的称谓——沙坝子。
  
   四、老屋的秘密
   正房的堂屋是我们家最庄严神圣的地方,小孩子不准在这里打闹,女人不能随意从大门上跨越,如果身上不干净,根本不能进堂屋。要是不知时务明知故犯而被举报,平时温和的父亲就会施以暴刑,打死她的心都有。每逢月半、除夕,父亲就会穿戴整齐,主持祭拜仪式。堂屋正中安放一张八仙桌,摆满牺牲和时蔬果品,上、左、右三方安放板凳,下方烧纸钱。祭祀的整个过程,不能嬉皮笑脸,不能打打闹闹,就是放屁都要忍着。我家的神龛是桢楠做的,上了很多层土漆,神主牌供奉的是“罗氏昭穆神位”,两边挂着罗氏宗族神对,上联湘水琳瑯遗旧舍,下联姑溪清白巩长桥,横额是“派衍豫章”。大致是怀念我们远在湖广的祖先,要继承祖先清白勤劳的传统,同时要传宗接代,发展壮大。等神龛上的香蜡、八仙桌前的纸钱烧旺了,就开始磕头。父亲带头,根据字辈长幼,依次作揖磕头。磕头是男性的专利,妇女们只能挤在小二间,羡慕的眼神透过窗格子,落在我们磕头时翘起的屁股墩子上。
   我们小孩子一般不能单独进厨房,具体的原因,我成年以后通过查证加估计,才晓得个大概。我的五叔罗啟达,生于1910年农历腊月,死于1933年腊月二十二日,年仅23岁。五叔就是在我家厨房抹喉自杀的。我小时候听见家里老人们说,五叔是因为被鬼缠着了而自杀的,五叔死的前几天,鬼多次在屋背后叫。小时候,一提起五叔,我全身就哆嗦。以致于家里大人小孩生病,就怪罪五叔的鬼魂作祟,要请和尚道士驱鬼辟邪。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才听高县城关镇闵传静老是说,五叔死的那段时间,她在高县三小(今镇舟小学)任教。她当时听到的情况是:五叔在泸州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追捕而跳江自杀末遂,被抓捕后由我玉葱大伯担保救出,然后我父亲接回家中教育。而地下党方面恐他脱离组织造成隐患,所以还是积极争取。我推测,五叔死前所谓的鬼叫唤,就是地下党员发出的信号。因为我家的其他人听见鬼叫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只有五叔心焦霍乱,最后横刀自杀,原因就是只有他清楚,那不是鬼叫,而是先前他们约定好的联络信号。灵验的是,五叔死后,所谓的鬼不叫了。父亲作为知情人,也害怕五叔的共产党身份牵连家人,引火烧身,于是顺水推舟,对外宣传就说家门不幸,造成五叔被鬼索命,英年早逝。五叔倒是一死了之,只可惜我华清哥年仅4岁,我毛哥还在五婶肚子里。
  
   五、母亲的守望
   母亲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她给我喂奶,给我洗漱,牵我走路,教我说话,陪我玩耍。父亲似乎很少回家,母亲经常支使我说,秋成,去看看伯伯回来没有?我就走到老屋侧边的王二老洞伸长脖子眺望。父亲一般都是从赶场大路上回家,我目力所及最远的那个地方有个典故。据母亲说,清朝时候,石达开的兵马从那里经过,一块石头绊倒了他的战马,害得他摔了个跟头,好在当时他的心情比较愉快,非但没有为难这块作祟的石头,也没有迁怒这里的百姓,而是赏赐这块石头一个名字,叫做拦马石。
   父亲回家也是骑马,当那匹红色的高头大马出现在拦马石,我就赶紧向母亲报告。母亲眉间的皱纹立即舒展开来,把我抱在怀里,嘴里反复念叨“伯伯回来了,看,伯伯回来了....”马蹄声越来越响,牵马的南方哥和骑马的父亲越来越近,父亲在马背上摇摇摆摆,不停地和过路的乡亲打着招呼,从宋家田、堰塘、碉楼上一路走回了家。母亲很兴奋,问,伯伯回来了?父亲嗯一声,摁摁我的脑袋,洗一把脸,又和纸厂的师傅们抽烟吃茶去了。厨房里,母亲大声地指点做饭的妇女们:伯伯要喝酒,把牛肉给他煮起,酥一盘花生米......
   父亲在家的日子里,母亲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说话特别婉转,走路做事精神抖擞。可惜,父亲在家的日子一年也没有多少天。虽然母亲没有多少明显变化,但我分明看见她的眉毛拧得很紧,一股哀怨从眉宇间不自然地流泻下来。
  
   六、太平岩寨子
   我家对面有一匹高约一百六十米的笔陡的悬崖。悬崖正面很高,很直,我就没看见猫、猴子、熊等攀爬高手爬上去过。左边的锅铲沟或者右边的寨子岩倒是可以上去,却都是根据山岩的槽壁走向,从岩石上凿出来的羊肠道,左拐右拐,宽不过一米,而且要经过好几处一线天的石槽。悬崖顶上,有一个约两亩的平地,正面的顶端,有一块重约两吨的石头。这块石头孤悬于崖顶,与整匹悬崖相生又相离,它似乎有生命和灵性,要是一大群人咋咋呼呼上去,即使十来个人同时用力,它也纹丝不动,如果一两人蹑手蹑脚上去,不发出明显声响,只需一根手指,就可摇动石头,真是神奇!
   据说我沙坝子罗氏祖宗定居之初,饱受流窜土匪、土著恶霸侵扰,我族人同气连枝,加上邻近的毛家、余家都是世交,大家团结一心,和恶人战斗不止。道光年间,罗、毛两家从古长城御敌的史实中得到启发,我曾祖罗元谅联合毛家的毛凯锋等五家大户,利用悬崖顶端的平地修建一个木石结构的堡垒,命名太平岩寨子。
   寨子很雄伟,依山岩走势而建,呈不太规则的椭圆形,长轴约60米,短轴约25米。寨内有一座小三合头房子和一座三楼一底的碉楼,配有水井和水池。遇到匪情,族中老人小孩就在此避难。凭借寨子的建筑,就那些没有重武器的匪敌若要强攻,无异于牛吃南瓜——无从下口。寨子外围筑有围墙,围墙用油广石、石灰、糯米、发渣、谷草等粘合砌成,厚约两米,分内外两层,两层连体。从寨内看,内层走墙高约3.5米,沿着石阶可上走墙。护墙上有许多枪眼,人们蹲在走墙上可以通过枪眼对外射击。寨墙上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哨楼。寨门开在东南面,设外门、中门和内门,均由厚约30厘米的青杠木构成。三道门成“之”字形,相邻两扇门相距约两米,门顶上筑有防御工事。门外只有一条宽不到一米的独路可通寨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太平岩寨子之险之奇,实在令人惊叹!
   寨子北侧悬崖之下是沙坝乡小学。学校坐东向西,有六座瓦木结构的房子。全校有办公室、礼堂和六间教室,有厨房、饭厅、厕所,有教师和学生宿舍,还有内外两个操场。我就是在这个悬崖下的学校启蒙的。学校有10多名老师,他们的薪水由父亲这样的绅良捐资发放。按照字辈,罗则言老师是我的侄子,然而,一旦没有完成作业,他就会掏出一尺长的戒尺上演儿打老子,打得手心又红又肿。就在这所简陋的保国民学校里,前清秀才毛彰武,铁路工程师罗敦忠,畜牧兽医师罗尧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干部余从泽,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有基本和我同时代的学友罗致忠,罗迪忠,毛玉厚,梁光亨,余国铭,刘良模......这些在家乡就业的公职人员,他们都能写一手毛笔字,会吟诗作对,脸上笑容可掬,待人谦恭有礼,可谓德才兼备,非常受人尊重。
  
   七、快乐的小伙伴
   和穷家孩子放牛割草比起来,课堂上的读书识字实在要轻松得多,和课余的爬树摘果、下河捉鱼比起来,读书又要死板得多。最安逸的是放了学,或者放了假。罗则言老师的戒尺已经鞭长莫及,母亲的纪律要求也过期作废,我可以伙同莽子二哥、康三哥、镒忠弟弟四处玩耍。菜地坡的桑葚又黑又大又甜,吃够回家,我们都被染成黑脸包公。夏天涨水之后,总有抓不完的泥鳅从田缺口冒出来,我总爱把纸厂工人老五哥的笆篓安在大烂田的缺口上,只需一个上午,就能装半笆篓,足够家里的花猫吃几个月。

共 92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从“我”的出生写起,题目是《我的童年》,初读感觉像自传,读完感受到它的涵盖量之深广。正如摘要里写的“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份永远的牵挂,一段不变的乡情记忆....”作者不仅写他的童年生活,更多的是描写他的父亲、母亲、家族、家乡,既是长篇史诗,又是家族族谱。涉及的人物多,且都用真名,内容真实可信,吸引人阅读。其中有对自己父母亲的深刻回忆,父亲家族的显赫,仪表堂堂,是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可惜最后死于酗酒、抽大烟。这些往事在一个孩子眼里留下深深的印象,长大后又通过成人的心理、孩子的口吻叙述出来,令人心酸不已。正如鲁迅的童年一样,家道中落,让小小的孩子内心饱受世态炎凉之苦。作者也如此,时代的变迁,家族的衰落,让一个小孩更早地成熟懂事起来。后来好不容易有机会读书,在母亲和哥哥的帮助下,发愤苦读,长大立志报答他们。童年回忆到上初中时为止,全文都是辛酸的回忆,语言朴实真诚,打动人心。结尾道出作者写此文时已七十多岁,风烛残年之时,面对父母的坟墓,遥望故乡,产生了深切的归根之感。【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7-10 20:30:59
  是你改编整理的吧?文章具体真实,详细,欣赏学习了。由此可见,文字真是永恒的东西。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8-07-10 22:23:04
  童年的时光,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记忆,那份天真与快乐,总会被深藏在心底。我想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份回忆,在回忆里找寻着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岁月的辙痕中,光阴变换,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自己对家乡的守望,总是会打湿眼角的晶莹。童年的美好光阴,无论时光如何淘砺,总会留下很多记忆值得我们去静静回味。童年时光里的笔者,喜欢在紫薇花的世界里安放着属于自己的小时光,在氤氲着花香的世界里,幸福长大。轻轻打开记忆的匣子,那些无比熟悉的过往,都在眼前呈现,显得愈发清晰,一切恍如昨日。在曾经的岁月里,懂得了生命会长大,懂得了奶奶的疼爱。童年的金色时光,浸染着许许多多的旖旎,那些光阴,在岁月当中会散发着永恒的芬芳。童年里的日子,写满了天真与无邪,那纯真的记忆里写满了快乐的点点滴滴,幻化成刻骨铭心的回忆。一篇细腻的文章,不落窠臼,文笔清新怡然,情感抒发恰到好处。欣赏佳作,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3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8-07-11 11:44:27
  这篇自传体的文字,原作出于一位古稀老人之手,记载了他童年的经历,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物、事,很细腻,也很感人。老年人常思既往,年轻人常思将来。一点儿都不错!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投稿人,从文中难以看出他与老人的辈分,推测应该是老人的晚辈,以此文完成它力不从心的夙愿,难能可贵!感谢作者赐稿,愿老人安康!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4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8-07-11 12:12:23
  实在抱歉,码错一个字,应该是“他”,请见谅!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