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尖】走进藏区(随笔)
01
一直对藏区心心念念,书本和电视把她描述得神秘而又神圣,磨了不喜欢旅游只喜欢钓鱼的老爹很久,终于同意带我们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进藏区,九天,二千六百余公里。
沿途山脉的荒凉带给我无数的新鲜感,坑坑洼洼的国道两边,纵横交错的山脉、溪流让我明白深入骨髓的寂寥,那里的一草一木,广袤的天地会让人瞬间忘却烦恼。
一把雨伞
雨季就够了
一件白衫
夏天就够了
一眼甘南
人生就够了
现实中的甘南,你究竟什么样子?
02
城市的气息被远远甩在身后,窗外的山丘渐渐由黄转绿,兴奋,打了鸡血般兴奋,虽然出发前一天夜里翻来覆去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到了夏河县,近八九成的店铺都没营业,不知是斋月还是怎的,以吃货著称的堂弟晓伟真是觅食小能手,硬是在这种形势下找到一家藏风味十足的餐厅,他在楼上推开窗户往下对着我们吆喝的场景至今仍旧印象深刻,只差没掉根棍下来砸着西门大官人了(此处省略笑声无数……)
县城到拉卜楞寺不远,但因为今晚宿玛曲,还有两百公里的路程,所以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到了拉卜楞寺,你会看到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这里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异常壮观。如果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他们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的道路。虔诚的善男信女,手持经筒或一串菩提,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偶有插入其中“捣蛋”拍照的游客,却都似乎都没有出现在他们眼里。拉卜楞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要知道,
出行游走如果艳阳高照的话该有多好,然而天空一直飘着恼人的雨。
路遇一放牧的卓玛,赶着成群结队的牦牛,她不怎么懂汉话,草原的日晒雨淋让我读不出她的年纪,但能清楚地看到她眼里的澄澈。寒风让我这怕冷的身板裹了一层又一层,无意触碰到她的臂膀却是一件薄纱,高原的女子确实不一般!我内心是很欢喜这群牦牛堵路的,这是最自然的叫你慢下来的方式,你听,草原的风声里还夹带着扎西和卓玛唱过的情歌
闲庭信步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幸而天黑得晚,去往玛曲的路上是绵延不绝的草原,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迫切想要找一户人家住下,给主人家牧牛放马,小叔
打趣说那就找个地儿把我扔了,说不定再见面时一位野生旅行作家就此诞生。嗨,谁不想留下?谁又能留下?……来到玛曲,觅食小能手又找到一家颇有当地风格的小吃店,不错,不愧我给他赋予觅食能手的称号,真心好吃,谁说甘南无美食?
小叔一如既往地“撩”着店家卓玛,当然,他撩的不仅仅是卓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皆逃不过他的手心。
玛曲,美丽的草原,我该如何描述你?不知如何讲述你,只得假装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把喜悦萦于胸怀。那——
可否天涯只此时?可否?
可否你我策马扬鞭?可否?
可否自此日落西山?可否?
03
若没经历风雨,怎会感激万里晴空?第三天了,终于放晴,在一个叫阿万仓的地方。
阿万仓之前,我们去了乌拉神山,起初以为山尖积着的是白雪,初靠近时发现原来是纸片,有人说印了二维码……啥?这么…没内涵?走近了,了解,才知道是藏族人祈福用的龙达(印着经文的纸片,又称风马),藏民有很多的节日,而刚好当天是端午,他们以撒龙达(又称放风马)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而风吹龙达四处飘散,所到之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获得解脱。
山坡上我们想和藏族小朋友合影,结果一喊小朋友,他们就害羞地咯咯笑着跑开,再喊,再跑,着实可爱,乐得我和小伟捧腹大笑。阿万仓湿地,原来是牧民家自己的草场,没兴趣的伙伴悻悻离去,既来之,则览之,顺便感受下风雨洗礼后的
突然艳阳天吧。美,真的美,化心灵的美,让你甘愿化作尘埃赖着不走的那种美。小叔打趣说,任何美,都比不上他们家小丫头我身上散发出来的自然美,我听着笑着,心里乐开了花。小叔的称赞几乎是立马就得到了验证,这不,不远处的几个陌生游客跑过来问能不能给我拍照,后来又多了几个人,哈哈,拍吧拍吧,你们开心就好。阳光会温暖你,清风会抚慰你。雨露会滋养我,高原的生灵会照看我。
玛曲到班玛的这两百八十余公里算得上是本次藏区的最精华路段了。一路海拔上升,氧气愈发稀薄,只能远远瞻仰其绵延神山的年保玉则,是此行最大遗憾。其实还有一个叫莲宝叶则的地方,和年保玉则同属一片山脉,不过后者地属青海,前者属四川,从阿万仓到莲宝虽只有一百多公里,但因道路崎岖险峻,至少需要七小时车程,只得作罢。
班玛的自来水令人大开眼界,拧开水龙头竟流出浑浊的黑水。隐约听见屋外小叔给店小二吐槽:“你们的水怎么是这样的啊?多久了,这样多久了?天啦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啊?……”简直笑岔气。
要知道,高原地区因恶劣的气候条件,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即使有花朵也是极其小巧的,可能我属于比较幸运的女子,偏偏让我遇见了罕见的草原仙子——绿绒蒿。于绝大多数人,有生之年亲眼看到绿绒蒿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梦,然而我实现了这个梦。恶劣的生存环境恰恰给了绿绒蒿傲人的资本,盛世的容颜。细细的花葶从团团铺展的绿叶丛中耸起,袅袅婷婷。花柱不长,顶端弯成优雅的曲线,盛开着娇艳的花朵,其花色繁多,红、紫、蓝、黄……
查阅绿绒蒿资料时看到一则有趣的信息,说是著名歌手许巍的蓝莲花并不是荷塘里的莲花,而是绿绒蒿,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因为“那心中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
向南,继续向南,前方铺洒着彩虹一样的光。
04
第五日,天葬,甘孜色达。
准备出发的时候,晓伟在隔壁屋因为高反卧床不起,一脸病容,所以今天要换我开车喽?我也有微弱的高原反应好吗?唉,为什么要硬撑?
什么?车程要五小时?从班玛过去不是只有二十多公里吗?哦不,错了错了,甘孜色达,怎么导成了青海色达。原谅一下吧,我这路痴……
才上路就被成群结队的牦牛耗了二十来分钟,乖乖,接着是无数坑洞、再接着乡间小道、盘山土路,山崖下时不时出现一辆摔得稀烂的车,这路况,和预期完全背离啊。一路上我的车开得有点忐忑。中午时分,差不多已到四川地界,髌骨软化的右膝极不舒服,不逞强,果断强烈要求换小叔驾驶,咱们这一行最不缺的就是老司机,哈哈。这一路,始终有条河流形影不离——杜柯河,总长约一百八十公里的它在这一段还算涓涓细流,河两岸出现了峡谷地形,随处可见滑坡的山体,行至一处塌方较严重的地方,一位喇嘛把车停在路边徒手搬走散落公路的碎石,小叔停下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笑着摆摆手,行善积福,扎西德勒。
到达天葬,时间大约是下午一点半。
来到尸陀林,气氛肃穆,空中黑压压的不只乌云,还有盘旋待食的秃鹫。天葬台下的广场刻有许多碑文,拍下这些文字时手一直在抖,不是害怕,是敬畏,油然而生的敬畏。
“在这里,可以感知肉身的无有实义;
在这里,可以通达寿数的无常不定;
在这里,可以洞彻生命的不可依靠;
在这里,可以了悟一切生与死的真理。”
在说天葬前我们先来说一说生死,藏传佛教认为的生死。前些时间断断续续在读《西藏生死书》,书中提到把死亡认为是一种忌讳或以天真、轻率的欢愉心情看待死亡都是完全不了解其真正含义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系统,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来世的憧憬,赋予现世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宗教的教义,现实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认为这一生仅止于此,对于来世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因此大多数人的生活缺乏任何究竟的意义。”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只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换句话说,灵魂是不灭的,但在未证悟前需要一直修行,需要肉身作为载体,以迎向真理,获得解脱。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这是最尊贵的布施。
这一切,怎不让人洞察到生存和信仰的真理?
天葬台旁死者或僧人出家剃度留下的头发围成了巨大的转经筒,风吹起,似有灵魂在唱诵。再往前几步,是寂静塔,塔内存放了许多头骨,布置成穹顶,供人缅怀,我们与几位僧人同行,他们念诵着经文,其中一位友善地给我们作着解释。后来,小婶婶说她遇到一位工作人员,那人说自己有时候遇上一些绕不过去的烦恼时会到这边走一走,就什么都释然了。因为,“常于尸林念死亡,无倚自命安乐身,目睹种种污秽相,贪著身体欲念消。心思趋于寂静故,不复放逸生厌离。”
离开天葬台,瓢泼大雨,到达佛学院,阳光普照。
乘车登顶的人很多,我们选择了徒步。行至山脚,红房子并不多,还有一些黄房子,显然我们还没走到核心处,望见的不过冰山一角。色达的海拔在四千米以上,为红教,故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绵延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这是成千上万僧侣的住所,谷底和山梁上分布有几座寺庙和佛堂,单体建筑规模虽都不大,但装饰考究、辉煌,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老尼来来往往,置身佛学院,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块熠熠生辉的祥瑞土地。
色达,一夜好眠。
05
今天的行程比较轻松,也没啥著名景点,至多就是看看国道的沿途风光,而一路相随的杜柯河此时变得湍急、汹涌,一改昨日的温婉可人。
当你也没期待什么时,往往能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金川观音庙是无意间了解到的,以为就只是供奉观音的普通寺庙,拉卜楞寺都看过了,也就没怎么上心,凑合逛逛喽。因我们一开始就到达了庙宇最高处,没什么人,也算体验了一回“空山不见人”的幽静。
第一个惊喜。观音庙位于纳勒山上,海拔约3800米,听说从镇上徒步的话要一两个小时,驾车的我们一路急弯而上,花了约二十分钟,回想起被“甩”在半路的果老还真是可怜。这观音庙依山而建,因山势陡峭,各功能建筑之间错落大,站在高处,广阔景色一览无遗,风光大好。
第二个意外。金川观音庙原名绰斯甲观音庙,是闻名藏区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名望极高,1988年重新开放以来,接待来自各地的朝圣者已达十余万人次。
第三个愕然。这是一个远离尘嚣、令人心旷神怡的圣殿。一下车就遇到几只小可爱,对于萌物我是没有抵抗力的,小家伙们蹦蹦跳跳和我嬉闹,它们的家长一脸慈祥的端坐一旁。我跟晓伟在几位诵经人身旁坐下,一只小狗跑来趴在我脚边,一起聆听这最美诵经声。很神奇,这乐音能让人忘却烦恼、不觉病痛。这些天旅途劳累身体不适,在这循循的乐音中,竟也好多了。
06
似乎“月亮湾”这个名字很受青睐,这已经是我到过的第三还是第四个月亮湾了。早前有人说甘南这一路草原景色最好当属红原和瓦切塔林,红原大草原我不觉得怎样,瓦切塔林倒是颇为生动形象。
与寻常游客一样观光完月亮湾湿地,觅食小能手在红原县找到一家口味超赞的川菜馆,后头发现还是四川电视台特别推荐的,就在红原乳业对面,简直地地道道美味。当然这家店挂的藏区地图更为吸引人,赶紧买了一份,闲暇时勾画勾画去过的地方,看看哪些可以作为下一站向往。
我对于瓦切塔林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各方讯息都显示这是一片净土,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有位僧人,甚至还不是很懂汉话,他为我们诵经祈福,如果他有告知什么一定要认真聆听、铭记在心。我无比虔诚地看着他,然后他开始问询生辰八字、社会背景,接着是一连串告诫的话,我睁大眼睛,尝试着把心都打开来吸收这字字箴言,感激他对我未来的建议。紧接着他拿出了一盏酥油灯……酥油灯啊,这一幕突然觉得好熟悉,那是2013年,跟朋友去西双版纳大佛寺,相同的剧情,唤醒了不眠的记忆……
瓦切塔林有许多服装小店,我和小婶婶在吃饭前匆匆奔去买衣服,奔了半截小叔说要开饭了又折回,回来发现还在点菜,忍不住感慨我们真老实,被小叔忽悠了都不知道,然后又跑出去买衣服。瓦切塔林的特色服饰很便宜,我和小婶婶欢天喜地的挑了几条藏式薄料半身裙。买完衣服天空轰隆隆又是一场大雨,我们只能再次奔跑,在雨中,边跑边嬉边闹边笑:“不行,不能跑,不能跑!我们是淑女。喔,不行,雨好大,啊,雨越来越大,快跑……”跑的途中那个服饰店的小伙追出来跟着我跑,边跑边问我要联系方式,然后我们偷笑着跑得更快了,场面很尴尬,画面很动感。呵呵,陌生的人儿,你别要求我,更别联系我。于你,我本无牵念。有缘自会相见,无缘,任你通天达地,亦不道再见。
就餐结束,小叔带头嗨歌,动情处还跳起了当年追小婶婶时表演的迪斯科,然后,然后惨遭邻桌投诉,哈哈哈……可爱的小叔,你内心一定不是只是住了一个小孩,绝对是一整个幼儿园,对吧,园长。
07
旅途接近尾声。
阳光绝对是风景的完美伴侣,没有特定的目的地,跟着好的感觉走,错不了。晨曦中的草原,鸟儿尚未清醒,在枝头打着盹。饿了一整夜的马,终于吃上了梦寐以求的青草。我站在草原上,像是牧童遗忘的羔羊,迷失在混合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里。
路尽头有最好的风景,旅途必须有志同道合的人,心神所往也必然一致,路那头小叔赞许风景太美,拍着照片都把自己感动了。草原上刨出无数个洞穴的土拨鼠引发我一路呼唤、兴奋地跟它们打招呼:“嗨,土拨鼠,你好”,这话是真真切切饱含感情喊出来的,一旁的觅食小能手伴着鬼脸对着我取笑。后来,每次晓伟见了我就会冲着我大喊一声,嗨,土拔鼠,你好。
归途。
这一路雪山,草原,村庄。河流,天葬,佛堂。我会记住看过的风景,更要感恩伴我同行的人。感谢我青春不老的娘亲和小婶婶、古灵精怪的自己和钓鱼先生老爹、心里装有一整个幼儿园的园长小叔与分分钟吃神附体的晓伟、从第一天酷到第九天,一路笑声不断,能与你们出行,是我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