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美丽的陇南田园风光(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美丽的陇南田园风光(散文)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4发表时间:2018-07-24 15:22:06
摘要:虽然城市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集中了教育、医疗、就业等等优势资源,但最美丽的地方的还是乡村,最适合人们居住地方的还是乡村,最让人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还是乡村。

陶渊明在他的《归田园居》里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著名诗作,抒发了陶渊明对故乡的留恋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他辞官返乡、回归自然之后释然和喜悦的心境,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乡村的美丽、恬静和温馨。
   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分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广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黄河流域有迄今最早的农业遗址,属于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当原始人类中的一部分群体逐渐脱离了狩猎、游牧、采集等非农业生产活动,而相对稳定地定居下来,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我们的先祖也就真正进入了农耕社会,开始了农耕文化的创造。
   距今四千年以前出现的古老歌谣《击壤歌》,高度反映和概括了早期农耕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当时农民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传说,尧帝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干着“击壤”的活儿,一边唱着这首歌谣。歌谣的前四句,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田园风光的广袤无际的美丽乡村,始终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母孕之体,是中华文明的“水之源”、“木之本”,发祥地和策源地。从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到我们当代人的上三辈、至多五辈,那些缔造、传承、推进、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先贤俊杰、仁人志士,无不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老死于斯、埋葬于斯。具有田园风光的广袤无际的美丽乡村,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依为命,相得益彰,培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平中庸、礼让谦恭、和谐相处、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仁义孝悌、知足常乐、朴实敦厚等等若干优秀品格。
   笔者所生活的陇南,历史上,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商业和手工业都不够发达,刀耕火种数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地区。陇南大地上遍布着美丽乡村,到处是田园风光。这里青山绿水,花香鸟语,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夏天,田野里一片金黄;秋天,一阵微风吹来,沉甸甸的稻穗点头向人们致敬。茂密的树林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鸟儿唱着歌,叽叽喳喳,多热闹啊!山脚的小河哗哗地流着,儿童们在清澈见底的河边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再看那天空,蓝蓝的,飘浮着片片白云。池塘里,倒映着蓝天,倒映着朵朵白云。小伙子和姑娘们,唱着山歌,采摘着野花,你追我赶,玩得多开心啊!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大山里的孩子们勤奋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自由自在。
   四月是陇南春茶上市的时节。每到清明时节,空山新雨后,茶园吐翠时,陇南康县阳坝、文县碧口、武都裕河就进入了最忙碌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采摘茶叶的茶农。曾有人说,清明问茶,自然是苏州、杭州的茶叶最佳,尤其是那苏州西山碧螺姑娘尤为诱人。然而,在陇南,你也会被清新绮丽的茶乡美景所吸引,一片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为陇南大地平添了盎然春意,使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山区茶乡,轻雾缭绕,芳香而柔软。微风吹拂,茶叶如绿水浮动。茶园如诗如画,金黄的草帽、小花伞、七彩的罗裙、姑娘们的倩影、丰收的细语、低低的欢笑,如浪花般在茶的绿海中飘荡。清凉如水、温柔如羽,细密、潮湿而柔软的嫩芽被一双双纤手轻柔地采摘,放入篮中,送到作坊,进入制作加工的一道道繁杂而细致的工序,变成各式各样的成品。
   陇南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省唯一的全境属长江流域的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亚热、暖温、高寒气候相互交错,高山、河谷、丘陵、盆地错落相间,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素有西北“西双版纳”之美称;境内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余种,天然生长着100多种山珍和食用菌,以及数百种中药材,这是纯自然的、原生态的陇南。由于陇南气候、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茶叶们便很自然地选择了这里安家落户。现在,陇南的茶叶市场上,龙井、毛尖、翠竹、珍眉、铁观音等各类品种,玲琅满目,应有尽有。
   以阳坝茶叶为主要原料而熬制的康县面茶,是康县特色小吃里的一绝,与其他地方的面茶迥然不同。要说康县面茶,就得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做王德馨的,贵州人,因个头低,人称“王矮子”,是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毕业的,在军队当过营长之后,转业到地方,担任了康县的县长。任满后调到省城,准备升任新职,但他不愿升迁,向省政府提出,让他到康县再去当一任县长,原因就是他吃惯了康县的面茶,心里放不下这个美食。省政府主席善解人意,满足了他的要求,再派他到康县当县长,让他又吃上了康县的面茶。一种不大起眼的小吃,竟然使得一个为官之人耿耿于怀,离不开它,放弃了升迁的机会,可见这个小吃是多么的招人喜爱!
   面茶是长期盛行于康县北、中部的传统饮食,其历史源于何时,没有史料记载。面茶是用比熬罐罐茶较大的煨罐,内加入冷水,再加入茶叶、盐、花椒、茴香、葱根等调料烧开后,掺搅面粉,慢火煮熟,倒入碗中,调以炒好的鸡蛋、豆腐丁、土豆丁、核桃仁,特别是加上油锅渣〔榨去油后所余的肉渣〕等混合调料,食饮相兼,以喝为主,所以当地人把食用面茶,叫作“喝面茶”,其味浓香可口,人人喜爱。有的人连喝数碗,可当一顿饭吃。无论春夏秋冬,每日清晨,农户都把面茶和馍馍同吃,作为早餐。云台、窑坪一带,素以叫作“三层楼”的面茶著称。即一碗面茶中,上层漂浮着鸡蛋、葱花、油锅渣,中层悬浮着核桃仁,下层沉着豆腐丁、洋芋丁。当然,非三层绝然分开,而多相混合,这一带有不少农家巧妇烹饪的“三层楼”面茶,因香味特异而名闻遐迩,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夸赞。
   据陇南地方史志记载,陇南咂杆酒最早是氐羌民族酿制的饮品,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陇南各地都有咂杆酒,但文县、宕昌、武都的最有名。“咂杆酒”的名称,是由它的饮用方法而来的。将酒醅子装入陶罐,置火塘煨热,或用开水浸泡,饮者用竹管插入罐中咂吸,故而得名。咂杆酒具有解乏驱寒、提神暖胃、强筋健骨等功效,清香可口,为农村土法酿造的纯粮食保健饮品。
   陇南的柿子酒,在饮品中也很罕见。陇南各县都盛产柿子,尤以文县贾昌柿子最有名。贾昌位于文县城关镇白水江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质洁净,以特产的柿子、柿饼而远近闻名,是甘肃优质柿饼主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贾昌柿饼生产历史近千年,制作过程中的时机把握有独特讲究,每年“寒露”前后采摘,采摘后挑选没有损伤的柿子,旋脱表皮,搭架挂串,直至晾干才从架上收下来,再加工成薄厚均匀饼状装入缸内,待15天左右,脱涩以后,便成柿饼。贾昌柿饼虽产于深山,却已名达京城,古代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历代云游到阴平古城的文人骚客也无不为“奇珍果品”贾昌柿饼所倾倒,曾有古诗人为其赋诗,用“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来赞咏它。
   陇南苦荞酒,也是大名鼎鼎。陇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她孕育了各类丰富珍稀的物产,而苦荞便是散落在陇上江南一片片璀璨的可供大用的明珠。在陇南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大量生长着苦荞这种小杂粮,它属于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植物,因其内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被誉为“五谷之王”,具有清热解毒、解暑凉血、滋补肝肾、醒神明目等多种药用功能。故而,其名声鹊起,身价陡增。
   “二脑壳”是康县南部地区山民自酿的土酒,也是陇南民间酿造的很有名的特色饮品之一,度数较低,粮食的香味很浓,口感很好,因其甲醇含量较高,需要放在炉子或火盆温热,挥发掉一部分甲醇,方能饮用。据当地人解释,它之所以叫“二脑壳”,是因为喝醉了看人是两个脑袋的缘故。
   在康南这处世外桃源,人们的生活有着独特的风味。无论男子或女子在平常生活中普遍都有爱喝酒的习惯,尤其是爱喝当地俗称“二脑壳”的苞谷酒,每天早起都要小酌几杯,方能胃口大开,饭才吃得香,晚上也要串走到街坊邻居家抿上几口,回家后方能睡得甜。尤其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与宴客时,这些勤劳、善良、纯朴、好客、实诚又厚道的康南人,都要大摆酒宴,开怀畅饮,三更半夜喝到尽兴时,时常还唱起当地祖传的毛山歌。
   农耕文化,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占有很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国人的灵魂和血液当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农耕文化的魅力只会有增无减,其生命力依然强大和持久,农民,农村,农业,一定会与时俱进,以新的形式,新的姿态,融入到新的时代,但它的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文化实质是不会消亡的。
   在陇南的美丽乡村里,体现农耕文化、农家风情、田园风光、自然景观的农家乐已发展到上万家,成了陇南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
   作为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的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宽松,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
   农家乐的兴起,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城市人想到农村去,农村人想进到城市来。城市人到农村去,是想摆脱城市的喧嚣、拥堵和快节奏的的生活方式,给城市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哪怕这种摆脱只是暂时的;农村人进城来,大多是为了谋生,也有一些发家致富后,羡慕城市生活,在城里买了住宅,把自己变成了候鸟式的城市人,成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那些在城市挣了钱的农村人,又返回农村,利用已经具有的经济实力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城市人前来休闲娱乐消费,形成精神与物质的良性互动,从而也就大大的缩小了城乡差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民俗文化。
   陇南文县铁楼乡,是古老的白马藏族的居住地之一。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农历腊月初八这天,白马河畔,藏乡铁楼山,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拉开了序幕。晚饭后,小伙子姑娘们便敲锣打鼓,唱着凑柴歌,挨家挨户去凑柴禾。每到一家,主人都很热情地把一捆柴禾交给他们。凑来的柴禾高高地堆放在一块平坝地上,篝火很快就点燃了。全村男女老幼,大家手拉手肩并肩,连成了一个大圆圈,围着熊熊大火,一会儿曲跳,一会儿反背跳,舞步简练明快,随圈左右盘旋,走三步一蹴,踢一次腿。边舞边唱,男唱女合,女唱男合,气势磅礴,时而高亢粗犷,似有裂云惊天之势;时而悠扬婉转,如同行云流水。男女亮开嗓门,齐声高歌:“燃起篝火,扯起圈子,小伙子姑娘不叫自己来,歌手把口开。祖先啊,你把我们带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要跳得像磨扇一样转,转得是麻子石头磨扇。我们要跳得月儿圆,我们要跳得山也笑来水也欢……”一段歌曲过后,转动一个方向,舞步速度时缓时疾,以走步和滑步为主,身体随脚步起伏摆动。舞步时而显得文静悠闲自得,气氛亲切感人颇有美感;时而显得粗犷奔放,犹如龙腾虎跃、万马奔腾,有气吞山河、盖天拔地之气势。
   这就是火圈舞,白马人休闲和庆贺节日最常见的舞蹈,用独特形式把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物——“火”与“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歌为火亢奋,火为歌增辉,舞者越多场面越壮观,篝火越旺,气氛越热烈。火圈舞,无论春夏秋冬、白天夜晚都可以跳,尤其是在月夜下欢跳更有情趣。群山围绕的土坪上,篝火熊熊,妇女身着绚丽的彩服,男子身穿潇洒的长衫,人人头戴白毡帽,帽上飘动着长长的白羽翎,在动人心弦的歌声中翩翩起舞,歌声在山岭中回荡,人影在火光下摇曳,不由得令人发出由衷的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陇南的民歌也很有意思。滋录一段爱情类以飨读者:想哩想哩实想哩,想得眼泪长淌哩。眼泪就象两条河,它能打转两轮磨。给你说了你不信,看我淌的眼泪印。把你常牵挂着哩,心上丢不下着哩。萝卜不拔长着哩,黑明把你想着哩。骑的白马过河哩,心里想的着火哩。死水潭用勺舀哩,想得心急火燎哩。马尾箩儿箩米哩,不想别人想你哩。房檐滴水上线哩,想得心跳肉颤哩。想得肝花摇铃哩,想得肠子拧绳哩。想得心儿如针扎,想得浑身象刀刮。想得人都细瘦了,光有勒巴没肉了。圆圆脸蛋想扁了,长长身材想短了,抹布擦了油碗了,胳骨铆窍想散了,想你三天没吃饭。淌下眼泪拌熟面,天上下的毛毛雨,黑里明里全是你!

共 71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陶渊明《归田园居》作为开篇,描写了陇南田园风光,作者引经典故详细地叙述了陇南的发源地,从遥远的原始到如今的陇南四季风光,给读者展示了一副弘大画面。陇南的春茶到康县的面茶,从咂杆酒到柿子酒,从火圈舞到陇南人的生活方式,围城效应道出近代人的一种生存的态度,城市的人想到农村,农村的人想进到城市来,形成精神与物质良性的互动,从而缩小了城乡的差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民俗文化。散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也折射出作者是一位博学多才雅士。特别欣赏作者文中的一句话,没有现代文明,美丽的乡村就失去了灵魂;没有美丽的乡村,现代文明就是病态的,残缺不全的,因而也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现代文明。一句极有内涵的话,道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惟妙惟肖的存在关系。散文层次清晰明了,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大量使用了大量的经典名著,也彰显了作者身后的文韵功底。作者笔下描述的陇南景色优美,在散文的结尾,用城乡之间的对比,更添加了文字的厚重。佳作,举荐阅读。【编辑:幸福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7-24 15:23:41
  一篇好文,引经典故,让人欣赏之余,不禁拍案叫好,欣赏老师的文笔,感谢赐文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
2 楼        文友:静坐闲谈        2018-07-25 09:52:53
  拜读老师佳作!陇南我美丽的家乡,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成人了,为了生活走出了家乡,但是我会老在那里,最后埋在那里。有人给我说,你在外面挣钱了,可以在外面买房啊!错了!游子走到哪里心中思念的家乡,到老了要回到家乡。
回复2 楼        文友:老娄        2018-07-25 10:09:09
  向您问好。祝您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