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菏·遇见】别了,玉龙岛花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菏·遇见】别了,玉龙岛花园(散文)


作者:雪涌蓝关 童生,7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81发表时间:2018-07-29 11:03:13


   时间过得真快哟,转眼离开玉龙岛花园七年了。从零一年去那儿看楼盘到一一年离开,虽说有十年,但先前房子一直空着,因拆迁过渡我和夫人才搬过去住了二年。原打算在那儿养老的,因有事急着用钱,没等到退休就三十七万把房子处理了。最终没能如愿,不能不说有点小小的遗憾。当初鬼使神差地跑去看玉龙岛花园,后来又呆过一段时间,回想起来也是蛮有意思的。
   记得是一个双休日的早上,醒来赖床,我突然想去玉龙岛花园看看。这之前我从鲁巷广场购物中心路过时,随手接过售楼人员散发的小传单扫过一眼后,塞进衣袋里。这个小区从期房开始到房子都盖好了,断断续续地吆喝兜售了几年,我先后收到过十几张这样的售楼广告。或许是上面的配图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浩瀚的湖,隐约的远山,全视野的临水长看台,及湖边依依新柳;以及“迎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把我带入了杏花雾露沾衣、生机初显端倪的早春,平添一絲新鲜感。闲时从口袋里掏出来浏览,不知是波浪不兴的汤逊湖引起了好奇心,还是夾道的灌丛旁如林的绿树掩盖着的欧式小洋房勾起了兴趣,我萌生了去瞧一瞧的念头。
   呼BB机约好了同事小吴,在57路汽车的第二站鲁巷,坐上了只需一元硬币、无空调的老公交车。沿着民族大道笔直前行,途经中南民族大学,越三环,过枫叶国际学校,再右拐二三百米就到了终点站。那时路上的车辆很少,过了雄楚大道的十字路口就很快了,只用了四五十分钟。
   这儿属于江夏区的地盘,过去岛上的农人种有西瓜的,但没有洪山区天兴洲的出名。鲁巷过去偏远,那儿就更远了,西瓜地上盖楼房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觉得奇怪一一“那么远,谁去住呀?”。公交车的终点就在售楼部的大门旁边,还搭盖了一个正二八经公交亭;这班车明显是为这个新建的小区开通的。半个小时一班车,坐一半乘客的时候并不多见。亏空由谁来补,想必都是商量好了的。几年后这儿的房子卖光了,班车也停运了。出行不便引起了业主的不滿,好像被哄骗了似的,呼吁了多次终于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一新增的733路汽车开进了小区。也是半个小时一班车,但在鲁巷广场中转站等车的多为退休的老人。当时也有去江夏的过路车,但在江夏大道的南泥湾(因修到咸宁的城际铁路,改道几年)下车后,须步行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到玉龙岛花园的商业街口。旣不方便,而且车票比市区的贵。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偏远的楼盘不引进市公交车,卖房子是很难的,所以总会想方设法解决出行的问题。至于房子卖完了,线路是否继续保留,那就不是开发商操心的事了。
   老实说,那时看到马路边开辟的绿化带都感到惊讶的我,第一次踏上了玉龙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且不说比东湖大二点五倍的汤逊湖,也不说临湖的独体别墅、联体别墅和欧式小洋楼怎么漂亮,单说小区的绿化就让人羡慕不已一一百分之三四十的绿化率,这在当时的闹市是很难达到的。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儿有个偌大的中心广场,九条盘龙大柱指向蓝天,中心一排喷泉环绕的龙柱,煞是好看。堪比鲁巷大转盘的休闲广场,可同时容纳十几支跳广场舞的队伍。若是围着广场紧走一圈,总得十来分钟。住那儿时,吃罢晚饭收拾好碗筷,我和夫人会去广场走二三圈。人车通行的道上,紧走慢走,边说边笑的人很多。当时入住的人少车少,路上晚练一般不碍事的。正是流行《荷塘月色》的时期,跳舞的队伍天天放这个时髦的音乐。这样的曲子,好像什么舞都可以配,协不协调跳广场舞的大妈是不管的。我只顾走我的路,从不看别人跳的什么舞,但晚风中飘来的歌声,我是无论如何做不到充耳不闻的,毕竟未修练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首流行曲,之前我听同科室的小倪在医院年终的联欢晚会上登台唱过,她唱得不错,但我不感兴趣。因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缘故,对编成类似的歌,似乎潜意识里有点排斥。小倪第二年的晚会上又唱过一首《孝庄秘史》中的片尾曲《美人吟》,感觉不比李玲玉逊色。她平时文文静静的样子,选唱轻柔舒缓似潺潺溪流的歌,蛮合适的。联欢会是在三医院首义院区对面的酒楼开的,后来禁吃喝风,一年一度的辞旧迎新活动取消了,再也听不到小倪动人的歌声了;但能从她的手机彩铃声中揣摩其对哪首歌钟爱。
   因我喜唐诗宋词,虽不像复古的人,追求用唐人的发音朗诵那么偏执,但对直接谱曲是不敢恭维的。有人说天后的《明月几时有》超好听,我从未主动从头到尾听过,不是别的,是怕因絲竹之声入耳,扰乱了自己脑海中对苏轼这首词固有的千年意境。还有唐人张继的一首绝句《枫桥夜泊》,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不知生出多少轻灵玄空的妙境。这下好了,改编成了街头巷尾人们随囗传唱的《涛声依旧》,也变成了店铺门前循环不止吆喝的生意曲子。娱乐虽说无可厚非,但像我这样和自己过不去的儒夫人,恐怕有的。据说日本的小学生课文中唯一录入的唐诗,偏偏是这一首,可见雅得可以。再看让人莫名其妙的“一张旧船票登上你的客船”这一句,味道好生奇怪。试问生活中曾经的恋人,分手后有几人不是将旧时情书付之一炬?还用心保留火柴盒面大小的旧船票?不听是为了净耳,但也有不由人的时候。小倪真的对《荷塘月色》痴迷了很久,手机一响,“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皎白月光……”的歌声不时飞出来,避不开索性认真地听。这下更不妙了,“游过了四季荷塘依然香”,感觉词也跑偏题了。不知咋的,可能是转圈把我转迷糊了,慢慢地接受这首歌,不定是喜欢上一轮明月照在静女似的玉龙岛花园。日久移情,再也顾不得对朱自清老先生的不恭不敬了。不知什么时候小倪的彩铃声变成了谭晶的《黄鹤楼》,至今我不知是什么歌词。可知崔颢的《黄鹤楼》曾为天下第一七律呀!
   一个小区的气势与门楼有很大关系,这儿就是。老远看见二龙戏珠的拱形门楼,十分壮观。月夜,我站在门楼下仰望着夜空,一轮明月把银辉洒下来,我信手拈来一个对子:日出汤逊湖,月照玉龙岛。门楼两边椭圆形的金鱼池也是蛮有情趣的,周日的早晨,或者平日的黄昏,有年轻的母亲携子女,也有爷爷奶奶带着孙儿,洒洒面包沫,扔扔旺旺小馒头,看着戏鱼争食,好开心的。这都是后话。
   说起来也巧,本来是随便看看,散散心,没想到动心了。就像没有准备找对象的人,遇上了妙龄女郎,怦然心动。更巧的是陪我们看楼盘的小潘,与之闲聊时得知她姐姐和我们在一个单位,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们坐在观光车沿着湖边的别墅、洋房绕了一大圈,然后又到大门楼外面的另一个小区转了一圏。听小潘说:“二年前是拿着图纸卖房子,其价格一平米八九百元;现在一干四五了。就这,也只能买外面的小洋楼。”
   那时,在襄凡工作退了休的姐姐正好在武汉,她正四处看房,想买一套养老,我极力向她推荐。就这样,姐姐妹妹及我的夫人,后来都去看过;并都说好。有一室厅一厨一卫三十五平米的小户型,一楼门前还送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这套小户型五万元,住二个退休的老人蛮好。姐姐看中了,但考虑到用完了积蓄,怕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事情,拿不出钱,犹豫了许久,到底未出手。看了二十年的房子,存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最终只得放弃。
   我当时只想看看,但对靠近湖边的小区,特别是难得一见的大广场动了心。多亏小潘帮忙,从他的同事那儿弄到一套二室一厅将近七十平米的房子。如果不是别人换远离广场的外面小区的大户型,我是断然不会买的。好在首付五万,十年贷款五万,月供五百三十多元,没有什么压力。那时,不懂什么叫房贷,也不懂不按时还贷,那怕是差一分一角,也会影响信誉度的。后来有事贷款时,银行的记录上有一二十次不良的信誉。每月五百或六百地还贷,因没细看,有时可能不足,但我浑然不知。当年一千四百五十一平米的房子,现在恐怕一万左右了,真是水涨船高啊。
   记得我住的小区叫梦湖阁,十栋三单元三楼,最高五层的步梯楼房。楼虽不高,但楼距太近,阳光照耀的时间并不长,好在阳台和房间都在南边。西边的太阳斜射在大落地飘窗的客厅,蛮温馨的。
   那二年,我在关山路(现为光谷街)的老十二医院上班,下班比夫人回家早。她到南泥湾下车后会打电话告知,我马上着手做菜。等她回来,端上桌的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吃罢饭,去广场溜圈,听她说她单位(退休后又上班的地方)的事情。过去我们在一个不太大的医院上班,每天连手连脚的,有什么都会知道,一般不聊单位的事。女人喜欢说,男人一定要耐心地听,熟不熟悉的人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倾诉的人开心。
   上班我们是一起出门,坐头班车,六点半的样子。春秋季天亮出门,冬天出门天还是黑的。小区的路灯,明暗不一,人影是看得清楚的。上班的人怕误车,一般去得早。售楼部门口是车站,大家在一起闲扯。不熟的人也没关系,先听人说,混了个脸熟后再搭腔、插话什么的,用不了多久,成了老资格。新来的人又这样,人际交往通常都是先凑近人堆开始的。旁边阳光海岸小区的后门,正在售楼部对面,住附近的人也在这儿乘车。王老师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听见她说话就知道她先到了。她过去在空军部队服役,她读书时短跑很厉害,因这个特长招到部队去了。听她说老伴过去是开飞机的,是什么飞机不知道,她说自己过去和现在跟老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多。她比我们大一点,但精神状态很好,那时也不像过了花甲的人。肖老师我们也是在候车时混熟的。她和我们一样,当过知青下过乡的。她的老伴是武大们教授,和她同进同出。这边一个星期来几次,校内有房子,属两边住的人。我的夫人、王老师、肖老师闲聊多一点。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看未必,她们是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说说笑笑而已。我偶尔插一二句,绝不会喧宾夺主。教授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算打招呼,从不轻言。我听他说过话,虽说在武大带研究生什么的,一点也没架子,平易近人,但不凑热闹。还有个送外孙上学的爷爷奶奶,多半时候是爷爷送,因路这要转车,只负责送;回由女儿负责接。在车站及车上,其他的人事就不多说了,趣事多着呢!
   我楼下旁边有个姚老师(和前面几位一样,都这么称呼),在地质大学从事会计工作。她上班迟,不赶头班车,是不是在广场上溜弯认识的,记不得了。她和老伴住一楼的小户型,院子里有菜园子,有一个封闭的亭子。她种菜是向隔壁曾与土地打过交道的农人学的。他们不喂鸡。前几年我去过一趟玉龙岛花园,去过她家,他们请我吃了一顿饺子。

共 41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动的叙述,回忆自己在玉龙岛花园住过的短暂时光。文中详细的叙述,自己从看房到决定买房,描述了玉龙岛花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那些不同户型的房子,钟情于那个湖边的小区广场,回忆那几个认识的同乘班车上班的熟人。作者只在玉龙岛花园住了两年后因故搬走,但是难忘那段经历,有美好的印象,也有不好的地方譬如交通不便,引出了关于房地产开发的一些思考。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7-29 11:04:13
  生动的叙述,回忆自己在玉龙岛花园住过的短暂时光。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7-29 13:59:12
  欣赏佳作,感谢老师支持社团。何叶给老师敬茶,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态珍        2018-07-30 10:21:25
  一房一归宿,一景一生情,读来有如暖阳照心田,但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有些美好的地方却交通不便,难以久居……欣赏佳作,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